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脉介入治疗后相关并发症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由于其有创性质,均可能产生并发症。冠状动脉介入并发症可以按部位分为介入通路局部并发症(如穿刺动脉夹层、血栓形成或远端栓塞,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腹膜后出血或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冠脉动脉并发症(如冠状动脉夹层、冠脉动脉内血栓和支架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介入中侧支闭塞、冠状动脉无复流、冠状动脉穿孔和破裂、心脏压塞、急性心梗、死亡)、大血管损伤(如主动脉夹层、脑血管栓塞)和造影剂并发症(造影剂肾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但作为有创性治疗方法,难免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因冠状动脉损伤或穿刺血管损伤引起的血管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主要包括死亡、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穿孔和心律失常、穿刺血管并发症等,高度重视其预防,及时识别和紧急处理是减少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殷洁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4):201-202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术治疗,同时对6例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并发症主要为神经反射、出血和尿潴留等等,所有实在术后有并发症的患者经过相关处理后全部康复。结论对于在冠脉介入术之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进行监护,并且做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现象。  相似文献   

4.
方钦  邹春莉  陶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628-3629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冠状动脉造影(Cardioangiography,CAG)或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冠心病的诊疗中运用日渐广泛,常规有经皮股动脉及桡动脉穿刺两种方法。1989年加拿大Campeau曾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5.
蒋金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9):2966-2966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已是诊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成功率高、效果可靠等优点。但由于是一种有创手术及抗凝药物的使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并发假性动脉瘤并不少见,是介入诊疗术后较为严重的血管并发症。我科于2007年3月收治1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患者,现将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TRA)及冠心病介入诊治(TRI)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2010~2011年全年内我院千余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病例中并发前臂血肿十一例病人进行快速有效的观察处理和精心护理。发现严密的观察,及时发现前臂的肿胀、快速的判断、及时的对症处理。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人的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医疗费用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外周血管时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方法将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给予患者相应处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中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患者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经过积极处理后,所有患者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针对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时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原因给予有效预防措施,并及时给予处理,能够实现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室缺,VSD)的发病率占先心病之首,介入治疗又为VSD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但据文献报道介入治疗VSD的部分并发症较传统开胸手术高,如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严重心律失常、下肢血栓形成等.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在诊治经皮腔内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后相关并发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行皮腔介入术后腹股沟区触及搏动性肿块或闻及异常血管杂音的患者21例,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确定假性动脉瘤或者动静脉瘘的存在并先用手指或探头对其异常处进行按压30min,后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如按压效果不佳,可在彩色多普勒指引下进行凝血酶注射。分析彩超诊治股动脉穿刺相关并发症过程中临床价值。结果 21例患者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后,其中16例患者诊断为假性动脉瘤,5例患者诊断为动静脉瘘。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指引下对21例患者实行定点加压包扎,在经过24h天定点加压包扎后,5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和全部动静脉瘘患者动静脉分流消失,血管异常杂音消失,对于加压治疗效果欠佳的11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指引下注射凝血酶治疗24h后,11例患者动静脉分流消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经皮腔内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并发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且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治疗股动脉穿刺并发症具有安全、简单、有效等优点,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于运福 《中国医药》2012,7(8):927-928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2442例收集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行心脏介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3例(5.04%)患者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其中穿刺部位单纯出血56例(2.30%),假性性动脉瘤21例(0.86%),需要外科处理者1例(0.04%);动静脉瘘9例(0.37%),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例(0.16%),桡动脉闭塞3例(0.12%),上臂、前臂出血5例(0.20%),迷走神经反射25例(1.02%).结论 心脏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并不少见,大多数可防可治,经内科积极处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正>脑血管介入术是脑血管疾病诊断、治疗的金标准,逐渐被神经科普及使用。股动脉由于血管粗大、操作方便,被公认为介入术的主要路径,术后动脉压迫止血、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术后护理的关键。然而临床上经常会出现术后并发症如压疮、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导致患者疼痛、下肢供血不足;压迫过轻会引起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由此给患者造成痛苦和伤害,加重身体和经济负担。我科将压迫止血的方法作了改进,经比较在没有出血、血肿的情况下术后压疮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蒋科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4):141-14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方法。方法将206例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循证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观察两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循证护理干预组低血压出现情况、血管迷走反射和局部出血血肿情况均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P<0.01)。结论循证护理干预组可有效减少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用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状况。方法选择72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并于术后进行随访,对其心功能改善状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跟踪观察。结果 72例患者心血管系统结构及心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较少,未发生二次手术或死亡病例。结论 PCI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能显著改善心功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杜飞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4):131-132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500例患者,其中介入治疗出现并发症的有8例患者,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出现局部血肿的患者均为单纯血肿,术中发现2例血肿,术后发生2例血肿。均给予局部压迫止血,可自行吸收;3例出现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其中1例于术后24h内发现,再次进行加压包扎处理后闭合;另2例于术后2~3d发现,再次压迫治疗无效后,然后在超声引导下,使用凝血酶,进行瘤体内注射,迅速闭合,自行吸收;1例出现动静脉瘘的患者,发现于术后12h,经再次压迫加压包扎后闭合。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介入治疗操作者要具备熟练的技能水平,可以减少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孙琪  石宇杰  张健  崔俊玉 《河北医药》2011,33(14):2097-2099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及药物治疗并发严重出血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高龄ACS患者16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组121例及药物治疗组41例,比较2组间院内严重出血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严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总体出血发生率为4.3%(7/162),PCI组与药物治疗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8%(2/41)与4.1%(5/12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80岁、氯吡格雷、替罗非班负荷治疗可增加严重出血发生风险。结论同药物治疗相比,PCI治疗未增加高龄ACS患者出血并发症。年龄〉80岁、氯吡格雷、替罗非班负荷治疗增加严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正>1989年加拿大医生Campeau[1]首次尝试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1992年荷兰医生Kiemenij[2]首次报道了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结果。此后,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进步以及器械的不断更新,经桡动脉途径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冠心病介入诊疗,并以其损伤小、局部并发症少及不必强制卧床等优点而倍受患者和介入医生的青睐[3]。近期,《柳叶刀》杂志报道了一项关于  相似文献   

17.
<正>经皮动脉穿刺行介入诊疗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而在多种动脉途径中,股动脉以管腔粗大、不易痉挛、体表投影清晰、易于穿刺等优点被常规采用,但压迫不当易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1]。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疾病的康复[2],因而术后如何对穿刺点进行安全、舒适、简易、经济的止血,就成为介入医生和患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了减少股动脉介入术后的不良反应,增强患者舒适度,我们对传统的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做了些改进,取  相似文献   

18.
王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94-2495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治疗是目前国内外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技术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崇。但是该项技术需穿刺动脉来完成,若术后穿刺部位护理不当,易引起相关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护士应熟悉引起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各种危险因素,正确掌握处理并发症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代谢功能异常患者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策略。方法:2019-01~2020-06依据患者糖尿病病史与OGTT(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将在我院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代谢功能异常患者60例设为甲组、急性心肌梗死未合并糖代谢功能异常患者60例为乙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代谢功能异常患者PCI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策略。结果:甲组术后穿刺点渗血、支架内血栓、术后感染、心肌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乙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代谢功能异常患者PCI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穿刺点渗血、严重心律失常、术后感染、支架内血栓等,应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避免并发症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行冠脉介入术(PCI)患者应激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78例拟行冠脉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行PCI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应激状态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出血及血肿、心律失常、下肢深静脉血栓、冠脉闭塞、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冠脉介入术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不良应激反应,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