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加入WTO后 ,必将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农村青年作为一个对农村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特殊群体 ,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分析了河北省青年农民的道德状况 ,提出了构建适应新时期需要的、适合我省青年农民实际的道德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
何朝银 《兰州学刊》2004,(3):229-230
我国当代青年文化出现于改革开放后 ,2 0多年来 ,青年文化的社会参与性不断弱化 ,其表演性呈增强的趋势。这种变化对社会和青年个体 (群体 )都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正确处理好主流文化的引导性与青年文化的创造性之间的关系 ,是青年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青年文化建设融入和谐元素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当代青年文化建设中融入和谐元素的途径主要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让青年享受公平正义给他们带来的益处;弥补商业文化冲击后的道德缺失,使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成为青年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粘合剂;发展市场经济,创建青年成才与就业的良性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园文化是典型的知识青年群体文化,它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亚文化体系,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长期形成的具有校园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活动与文化环境的总和。它不仅塑造着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高校校报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载体,在校园文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各种文化在交流、碰撞、融合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多元化的现象,即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同时并存。青年领域一系列的行为倾向使人们认识到青年亚文化在当今社会很有市场。青年作为社会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亚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青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强盛。构建青年亚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不仅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而且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邓彦  王萍涛  钟添生 《理论界》2005,(11):125-126
高校非主流文化是社会文化变迁在高校中的折射,具有社会性、伴生性、现实性等特点,对大学生的心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青年大学生对非主流文化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对待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工作方式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青年是当前社会中最为活跃的群体,新媒体对青年的影响最为突出。新媒体在满足青年求知、交流需要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容易对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青年对新媒体的广泛涉入和新媒体对青年的重要影响,为做好当前青年工作提供诸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众多挑战。因此,根据新时期青年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及时总结运用新媒体引导青年的工作实践和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对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文化与网络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管理越发重要,它已经超越了一个行业的范畴,上升为对国家执政能力的考量;上升为政治安全及社会风尚引领的问题.针对无所禁忌、恶搞、魔幻、暴力等文化迷失的现象.应以网络文化管理与网络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方式,采取法律强制,网站、网民自律,青年知识分子担当更多社会责任来解决网络安全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娜 《北方论丛》2022,(3):45-52
国家认同具有多维内涵,其中政治认同是构建国家认同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多元文化语境下港澳青年面临身份认同的困境、本土意识的异化与极端、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西式民主认同的挑战等四方面的现实困境。对国家的政治信任、社会支撑系统、政治合法性、内地青年对港澳青年的态度是影响港澳青年国家认同构建的重要因素。从政治制度建设、组织工作、教育培养、文化价值重塑等四个层面可有效提升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传递的角度,人类社会由古至今的文化可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之间;而后喻文化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由于青年在后喻社会中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社会作用的日益突出,青年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所担当的作用、发挥的影响愈来愈大。同时,青年文化的发展也将面临着超越与异化两种境况:一方面由于青年文化自身的特点,它能够超越传统、破旧迎新,具有“反哺”社会的功能,因而成为了社会前进的推动力;另一方面,青年文化往往表现出“离经叛道”、与主流文化相对抗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非主流文化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彦  王萍涛  钟添生 《理论界》2005,(10):26-28
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思想、文化、价值观等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变革,各种非主流文化以不同方式,程度不同地影响着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研究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度,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正确、健康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朱迪 《社会科学辑刊》2024,(3):130-141+239
推动绿色低碳消费对于我国消费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色消费转型不仅受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影响,在当代社会还与青年文化紧密结合,营造出新兴生活方式。然而,绿色消费不仅局限于绿色购买,而且不同领域的绿色消费机制也存在差异。通过使用2022年中国城市低碳消费调查数据,从购买、使用到处置的主要消费环节以及吃、穿、行等主要消费领域,考察城市居民绿色低碳消费的特征并引入社会经济地位和世代两个维度解释绿色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商品购买、使用和处置的不同消费环节都呈现阶层和世代的差异,收入越高、学历越高、越年轻的群体越积极参与低碳消费行为,中等收入群体经常购买绿色商品的比例最高;在涉及购买环节和出行领域的新能源车消费意愿上,阶层比世代的影响更重要,而在强调商品处置和日常消费的二手消费方面,阶层和世代都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因此,应重视发挥中等收入群体和青年在社会文化营造中的作用,塑造绿色低碳社会共享文化,引导全社会认同、追求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时尚文化对青年的影响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浩锋 《南方论刊》2006,(11):67-69
时尚文化作为一种产生于城市工业社会、消费社会的文化形态,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并且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类像化、平面化和普及化的流行文化。大众消费文化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形成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文化形态。青年一代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也必然受到时尚文化的冲击。由于青年文化在整个文化系统中经常表现出自己的鲜明个性而引人注目,同时因为青年作为社会的主干,所代表的文化体系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青年文化对社会主流文化渗透的同时,影响着整个社会主流文化的丰富、深化与…  相似文献   

14.
东盟自成立以来,在维护地区政治稳定、推动安全合作与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积极与重要的角色。随着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东盟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在强化政治安全共同体与经济共同体的同时,向社会与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发展。在东盟社会与文化极其复杂与多样的环境下,社会文化原则的认同与规范一致是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成功的基础与前提,以人为本、社会福利、社会正义、捍卫人权、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包容与多元文化主义等现代的社会文化观念,成为建设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基础与重要原则。尤其值得指出,随着中国与东盟地区合作的深入发展,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的规范原则以及实践方式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与借鉴,这对中国全面深化与东盟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做好当前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生命力的群体,团员青年更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力量.重视和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对共青团的要求,也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职能.随着我国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现代高新技术发展迅猛,互联网络影响日益深入广泛,青年群体的思想状况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青年团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让青年团员适应时代新潮流,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企业,奉献社会,已成为新形势下企业青年团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引导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相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文品 《社会科学》2000,(10):60-6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不但要有繁荣的经济、高度的民主政治、文明的道德风尚 ,更要有健康上进的文化。去年发生的“法轮功”事件再次警示我们 ,亚文化在当今社会很有市场。一旦我们忽略、放松社会主流文化的引导作用 ,恶剧还可能重演 ,甚至破坏力还会更加严重。青年是祖国的未来 ,是 2 1世纪人才竞争的对象 ,也是社会亚文化的竞争对象。因此 ,怎样引导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相统一 ,是今天乃至将来思想教育颇为关注的社会课题。一、对青年亚文化的理性分析青年文化是青年的活动方式以及由其活动所创造的以青年为载体、以独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符文品  黄兢 《天府新论》2005,(1):106-108
长期以来 ,中外专家学者们 ,在讨论青年文化的多种论著中都比较一致认为 ,青年群体只有亚文化、反文化 ,没有提到主流文化。我们认为 ,在当代中国的青年文化中有其主流文化的一面。这就是 :他们乐于接受先进的思想观念 ;他们追求自身的现代化 ;他们爱国、爱社会主义、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他们自主学习和努力创新 ,追求“四有”和社会的终极价值 ;他们与时俱进契合于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和价值取向等道德品质。因此 ,我们党应重视对中国青年文化建设的领导 ,才能真正代表当代中国青年主流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年来,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农村社会文化建设正以自己特定的方式发生着变革,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广大农村,人们文化观念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由传统文化向世俗化发展。社会文化是人们在特定时期内形成的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信仰和情感。世俗化主要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一些超自然的信仰以及与此有关联的事物已变得不重要了,社会成员越来越趋向于现实性、理性化,越来越重视对于社会事务的参与。世俗化是现代农村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反映了当代农民一种新的内在文化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产物,需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研究文化的起源;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文化的发展特别是精神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平衡,要受经济基础制约;但文化又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经济,特别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促进或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一脉相承的理论发展,也是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青年工作的特点所形成的实践创新。通过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理论来源和基本内涵提供的科学指引,从历史维度明确了强化青年时代责任的要求是增强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与时代同向同行;从现实维度明确了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增强意识形态建设;从青年成长个人维度明确了完善综合素质的要求是在对青年特性和社会地位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激发其奋斗热情。由此形成进一步发展青年事业的实践路径,即通过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增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优化青年人才培养和选拔模式,提高青年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青年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