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单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8月西电集团医院诊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单踝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肢体功能.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各项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踝置换术治疗相比,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使用空气波治疗仪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疼痛情况的影响,以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临床常规手术后第1天,双下肢应用POWER空气波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在临床常规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双下肢静脉管壁光滑度、肢体肿胀、疼痛程度。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周后肢体重度肿胀、疼痛及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空气波治疗仪能明显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对早期DVT的预防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4,(16):122-123
目的探究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骨折后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50例,进行康复治疗。对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50例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间为15个月,平均的治疗时间是3.8个月。患者肢体功能有所改善,优:30例,60.0%,良:16例,32.0%;差:4例,8.0%,总有效率为92.0%。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ROM、Lysholm评分改善较为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增加关节活动的范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下肢关节功能恢复器(CPM)自20世纪70年代初即被广泛用于肢体的功能锻炼。2009年1月-2010年4月我科对30例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使用CPM并予以中药熏洗局部治疗,明显减低了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定制型肿瘤膝关节假体应用于膝关节周围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20例于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膝关节周围肿瘤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定制型肿瘤膝关节假体治疗,观察和分析应用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为一期愈合,没有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完成后11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病情复发,经对症治疗后病情获得改善,术后25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病情复发行截肢治疗。没有患者出现肢体短缩,假体断裂、松动以及关节脱位等不良反应。结论对膝关节周围肿瘤患者应用定制型肿瘤膝关节假体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和缓解患者的痛苦,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急性膝关节三联损伤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关节镜下早期修复重建治疗的效果。方法针对40例急性膝关节三联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早期修复重建治疗,治疗后对患者情况进行持续观察,同时评级其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本次4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结果患者的手术平均用时为(1.82±0.11)h,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为(5.25±0.15)d,手术后平均出院时间为(9.25±0.20)d。经过治疗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83.25±13.21)分明显优于治疗前(39.65±14.38)分,治疗前后经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早期修复重建治疗急性膝关节三联损伤分析发现,其能够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较好的改善,同时可使患者早期恢复,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卫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136-13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屈曲度、肢体缩短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ISS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应用中药熏洗及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7年8月至2009年2月收治38例膝关节镜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及功能锻炼外,加用中药熏洗,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中药熏洗组患肢疼痛、肿胀及关节积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4周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口感染、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应用中药熏洗配以正确护理和肢体功能锻炼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法对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40例患者使用微创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剩下的40例患者使用常规的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肢体缩短程度、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作为临床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并将比较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肢体缩短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选取8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给予独活寄生汤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上升、肢体活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下降,观察组变化趋势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膝关节置换是临床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能完成膝关节屈曲、畸形关节的重建,恢复其肢体功能[1]。但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和疼痛,影响其治疗护理依从性和术后生活质量[2]。本研究采用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IMB)模型[3]为理论基础的干预护理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信息、动机、行为的综合干预,引导其  相似文献   

12.
李涛  张文雄  刘长虹  王春国  王志红 《河北医药》2012,34(18):2814-2815
膝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及强度最大的关节之一,一旦受伤后造成膝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日常生活与工作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膝关节周围骨折为一种常见的高能量损伤,受伤后一般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因内固定时间较长及术后疼痛、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等因素,大多导致患者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及局部肢体感觉异常.采用早期干预被动运动及鼓励和指导患者主动运动的主动-被动运动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进行康复治疗手段,取得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针加灸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性膝关节炎,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在我国东北地区较为常见,是多发病,其发病季节多在春、秋、冬季,其临床表现多以膝关节肿胀疼痛为主,伴有肢体屈伸不利,活动后加重,甚至步履艰难,夜不能寐,不能直立等。自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加灸的方法,共治疗本病256例,收到较好的效果,总有效率为94.5%。  相似文献   

14.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康复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2004年以来,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制定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护理程序,目的在于通过早期训练护理,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肢体缩短少,且手术总有效率高(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疗效确切,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关节镜清理术联合药物注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期间接收的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60例关节镜清理术,观察组60例关节镜清理术联合药物注射玻璃酸钠实施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 (1)观察组术后24h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随访(12.0±0.5)个月期间,观察组Lequesne指数评分与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术联合药物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肢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综合保肢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于我院骨外科治疗的24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均进行肿瘤节段截除、肢体重建手术等综合保肢后,并进行肌力锻炼、关节活动度训练、行走步态训练、观察手术部位有无疼痛和肿胀,疼痛性质和部位等综合护理方法,评价效果。结果 2例患者因盲目加量训练致行走训练终止,膝关节以下肿胀明显,需卧床休息。其余22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治疗有效率为91.67%。术后1年有5例因发生肿瘤肺转移而死亡,另17例患者生存至今。有8例患者伤口有不同程度的渗液,病原学检查为阴性,加强换药处理后愈合。有2例患者出现感染,采用抗生素治疗后好转。结论采用肿瘤节段截除、肢体重建手术等综合保肢后,进行肌力锻炼、关节活动度训练,并行走步态训练,同时观察疼痛和肿胀等情况的综合护理方法,具有功能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刘敏 《安徽医药》2019,23(3):543-545
目的 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 合肥市滨湖医院骨科2009 年12月至2014年1月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病人31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龄(38.5±6.3)岁,年龄范围为28~61岁;评估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 病人术后获得随访的时间(15.6±3.4)个月,时间范围为9~36个月;骨折的愈合时间(4.5±2.8)个月,愈合时间范围为3~7个月。所有病人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病人膝关节活动度为(123±9.1)°,膝关节活动度范围为100°~130°。膝关节功能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为(92.3±3.7)分,评分范围为89~96分。Sanders肢体功能评价,优24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90.3%。所有病人术后均无感染、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装置机械故障等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远期的疗效及对患者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10例膝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5)和研究组(n=55),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两组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远期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复位情况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膝关节肿胀、下肢乏力以及肌肉萎缩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 0.05)。结论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采用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较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病情,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预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患者李某女性24岁已婚职业家务,1960年8月24日以腰腿鈍痛6个月肢体变硬张口不便2个月入院。60年2月中旬起病,腰及双下肢鈍痛以膝关节較重,活动时加剧,无发烧,病状与气候无关,曾在某院被診为“风湿病”治疗无效,3月下旬手足肿胀压之有凹陷,时显时消且手背皮肤逐漸变硬,繼而波及腰和四肢加之肢体疼痛而活动明显受限制,終于臥床不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