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研究试图通过测量血清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1,3-β-D葡聚糖浓度,分析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作为早期诊断早产儿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可行性。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经确诊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产患儿42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生产于我院的健康早产儿61例作为对照组。在清晨时间采集观察组与对照组早产儿的静脉血与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将静脉血离心取上层血清待用,比较血清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G试验的表达情况、阳性率及灵敏性。观察组早产儿经测量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以及血浆中的1,3-β-D葡聚糖水平与健康早产儿比较有差异,说明通过G实验检测1,3-β-D葡聚糖有诊断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价值;观察组早产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阳性率为83.33%,血浆G试阳性率为64.29%,x~2值为3.941,p值为0.047;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灵敏度为89.47%,血浆G试验灵敏度为65.79%,二者x~2值为6.138,p值为0.013。本研究的结果认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可以有效、敏感的测定早产儿体内1,3-β-D葡聚糖的表达情况,应用于早产儿早期诊断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部CT联合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实验在白血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集临床诊断为IPA的白血病患者25例,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和GM实验。结果 CT表现出现结节及晕征17例,出现楔形实变影3例,弥漫分布粟粒或小结节模糊影4例;1例表现为两肺散在斑片影伴周围"卫星灶"。15例抗真菌治疗有效,治疗过程中GM值降低至正常;8例进展、GM值升高,之后调整抗真菌治疗方案有效、GM值降低;2例患者感染无法控制,GM值上升或虽有下降但一直处于阳性水平。结论肺部CT检查联合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实验可监测临床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9岁,因反复咳嗽、咳痰8个月,加重伴咯血4 d就诊。患者7年前曾患肺结核,抗痨治疗1年后治愈。就诊后第1次纤支镜灌洗液标本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出结核分枝杆菌,血清和纤支镜灌洗液曲霉抗原半乳甘露聚糖试验阳性,第2次纤支镜灌洗液真菌培养出两种形态的烟曲霉(白色株和蓝绿色典型株),两株烟曲霉药敏试验结果相同且具有高度同源性。临床诊断继发肺结核合并侵袭性烟曲霉感染,予抗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出院后继续抗痨,抗真菌治疗,定期随访复查胸部CT及痰涂片查抗酸杆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GM试验在不同类型肺曲霉病中的诊断价值,并确定BALF GM试验对常见肺曲霉病的最优cut-off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肺曲霉病且同时送检过血清和BALF GM试验的非粒细胞缺乏患者资料146例,其中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97例,慢性肺曲霉病(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CPA)39例,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10例;并随机选取132例同时期患有其他类型肺部疾病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血清和BALF GM试验对不同类型肺曲霉病的诊断性能。结果在非粒细胞缺乏患者中,BALF GM试验对IPA和CPA诊断的最优cut-off值分别为1.0和0.91,敏感性分别为74.2%和74.4%,特异性分别为83.3%和81.1%,但对ABPA的诊断作用有限(AUC=0.648);在cut-off值为0.5时,血清GM试验对IPA和CPA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41.2%和10.3%,对ABPA的诊断价值较差(AUC<0.5)。结论在非粒细胞缺乏患者中,BALF GM试验对IPA和CPA的诊断均有良好辅助诊断作用,但对ABPA的诊断作用有限;血清GM试验对IPA和CPA的诊断敏感性较低,对ABPA的诊断价值更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检测对于血液病患者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37例具有侵袭性真菌病IFD高危因素患者的468份血清标本,进行GM试验,检测抗真菌治疗前后GM抗原水平的变化,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评价GM检测对于血液病患者IA的诊断价值。结果:以GM检测单次I≥1.0作为阳性界值时,本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95.65%95.24%和91.67%,与试剂盒提供的血清GM试验结果的单次I≥1.5的阳性界值相比敏感性明显提高,而特异性无明显降低,因此能够有效区分临床诊断和拟诊两个IA级别。在其他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的基础上加入GM试验后,IA临床诊断组的人数明显增加。诊断级别与I值总体均数的分布具有相关性,回顾性确诊IA组、回顾性可疑IA组、回顾性排除IA组的I值呈现明显的由高到低的群落分布,且三个诊断级别的I值分布范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阳性界值标准I≥1.0,GM试验阳性早于痰培养阳性平均7.73±8.71 d,也早于CT影像学证据平均6.89±8.02 d。基于GM值阳性时的抢先抗曲霉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提高(P=0.039)。结论:血清GM抗原检测是早期诊断IA的一种有效方法,将单次I≥1.0作为阳性界值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阳性检出率和阳性检出时间方面较主要影像学表现和微生物学证据具有一定优势。在高危血液病伴粒细胞缺乏患者中根据GM试验阳性进行抢先抗曲霉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监测血清GM浓度的动态变化具有评价疗效的重要价值。该研究成果对临床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普通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S.commune)是一种丝状真菌,为条件致病菌,引起人深部侵袭性感染国内报道罕见。我院收治了1例免疫功能正常患者肺部感染S.commune,广东人,既往体健,临床表现为反复出现的非刺激性咳嗽、咳黄白色黏液痰,胸部CT示右肺上叶肺不张并黏液栓,纤支镜下可见右肺上叶黏液栓堵塞及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肺泡灌洗液培养出S.commune,给予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1周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伊曲康唑3个月,随访复查胸部CT示病灶吸收,右肺上叶完全复张,提示抗真菌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和N-乙酰半胱氨酸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功能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6例确诊为IPF的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吸氧,戒烟,吸入布地奈德及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小剂量阿奇霉素片。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的疗效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完成2个疗程(6个月)治疗后,检测和比较两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O2)、肺活量(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A%pred)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的有效率(20/26,76.9%)明显高于对照组(14/30,46.7%),且PO2、VC、FEV1%pred、MVV%pred及DLCO/VA%pred等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NF-α、IL-8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L-4、IL-10、IFN-γ浓度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而治疗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NF-α、IL-8、IL-4、IL-10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IFN-γ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和N-乙酰半胱氨酸可能通过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FN-γ等炎症因子浓度有效改善IPF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报道1例由枝孢样枝孢霉引起的肺部感染,患者女,52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1年余,加重伴气短3周"就诊。根据肺泡灌洗液液基薄层形态学检查、G实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的结果诊断为"侵袭性肺枝孢样枝孢霉病",经伊曲康唑0.4g/d抗真菌治疗、头孢他啶抗细菌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3例确诊的I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PA患者中存在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者占69.2%(9/13);临床表现包括咳嗽、黄痰(13/13)、高热(11/13)、胸闷或呼吸困难(7/13)和咯血(2/13)等;92.3%(12/13)患者有高白细胞血症,WBC大多为(15~30)×109;10例G试验检测的患者中有9例出现阳性;影像学检查:肺内多发空洞及"空气新月征"9例(69.2%),"晕轮征"2例(15.4%),支气管炎表现6例(46.2%),胸腔积液3例(23.1%),颅内播散病灶1例;气管镜检查以粘膜水肿、脓痰、管腔坏死物为主;9例患者痰培养或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占69.2%),所有患者病理检查均见曲霉菌丝。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4例好转出院,9例恶化放弃治疗或死亡。结论 IPA是临床严峻挑战;掌握该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胸部影像特征,及时的气管镜、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IPA确诊。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曲霉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株分离自疑似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肺泡灌洗液的黄曲霉进行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判断其药物敏感性。方法以形态学方法对该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然后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的丝状真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测定常用抗真菌药物对该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同时以E-test法测定该菌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结果微量液基稀释法显示,两性霉素B或制霉菌素对该菌的MIC值均为4μg/ml,MFC值均为16μg/ml;伊曲康唑的MIC值为0.5μg/ml,MFC值为2μg/ml;特比萘芬的MIC为0.03μg/ml,MFC为0.03μg/ml。E-test法结果显示,该菌对伊曲康唑敏感,对两性霉素B耐药。结论临床上可以分离到对多烯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的黄曲霉株,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联合血浆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对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伴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高危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病例193例,根据患者血浆G试验和GM试验的临床结果,分析其单项和联合检测时在IFD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并同时分析GM试验结果在IFD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在血液肿瘤伴IFD的患者中,单独血浆G试验的检测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是71.7%、89.3%、71.7%、89.3%。单独GM试验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是54.7%、94.3%、78.4%、84.6%。串联检测(两项同时阳性)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是39.6%、99.3%、95.5%、81.3%。并联检测(两项中任意一项阳性)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是86.6%、84.3%、67.7%、94.4%。17例GM试验阳性患者接受抗真菌治疗后,14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有效组血浆GM值均从第2周开始下降,第3周降至正常水平,治疗无效组GM值持续升高,有效组和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G试验和血浆GM试验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伴IFD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可作为IFI诊断的指标之一;动态监测GM值有利于评估临床抗真菌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髓过氧化物酶(M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不同阶段哮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水平变化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接诊的114例哮喘患儿(观察组)和36例非哮喘患儿(对照组)的BALF作为研究标本,分别测定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以及Gal-3、MPO、GM-CSF和TGF-β1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度和中重度患儿组与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CS、巨噬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和中重度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al-3、MPO、GM-CSF、TGF-β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3.59±0.49 vs 10.27±3.89]、[13.82±3.54 vs 21.03±7.05]、[123.07±25.68vs154.82±36.44]、[121.68±7.98vs221.59±44.12];中重度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al-3、MPO、GM-CSF、TGF-β1表达水平高于轻度组[6.91±1.43 vs14.42±3.17]、[15.52±4.42 vs25.18±9.73]、[129.53±30.42vs164.78±34.03]、[171.35±21.48vs240.83±34.08];不同阶段哮喘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Gal-3与MPO、GM-CSF和TGF-β1的表达水平之前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哮喘患儿BALF中Gal-3、MPO、GM-CSF、TGF-β1的水平变化与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哮喘病症发展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病原菌分布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n=85)和轻度组(n=80)。收集两组患者肺泡灌洗液并进行细菌培养,同时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CRP、TNF-α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血清CRP、TNF-α水平与哮喘程度的关系。结果重度组患者肺泡灌洗液中检出革兰阳性菌23株,占36.51%;革兰阴性菌38株,占60.32%;真菌2株,占3.17%。革兰阳性菌中肺炎链球菌占47.83%,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0.43%;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23.68%,流感嗜血杆菌占26.32%。重度组患者肺泡灌洗液中革兰阴性菌比例及血清CRP与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均P<0.05)。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与血清CRP和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肺泡灌洗液中革兰阴性菌占比较高,同时其血清CRP、TNF-α水平也较高。CRP、TNF-α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4.
糖皮质激素对肺泡巨噬细胞趋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测定肺泡巨噬细胞(AM)趋化性和AM产生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实验技术。观察到糖皮质激素体外直接作用于大鼠AM悬液或大鼠皮下注射7d都可抑制AM的趋化性,并且肺灌洗液中的AM数量明显减少;但注射3d组无上述效应。以糖皮质激素处理AM 16h可使AM产生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强度明显降低。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可抑制AM的趋化性和抑制AM产生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提示这可能是较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和炎症反应、降低肺部防御能力的部分机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在诊断马尔尼菲青霉感染(P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2015年间确诊PSM患者37例、其他真菌感染患者17例、健康志愿者30例血清,进行GM试验检测;同时评价其中4例PSM患者治疗前后GM值变化,计算诊断指标并分析评价。结果 GM试验对PSM患者总体敏感度为78.38%,特异度为82.98%;其中对HIV阳性PSM患者敏感度为76.47%,特异度为97.87%;对HIV阴性PSM患者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84.78%。4例随访的PSM患者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GM水平逐渐下降。结论 GM试验对PSM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对马尔尼菲青霉流行地区的HIV感染者,早期诊断PSM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内标物质的选择及内标化的方法,以及内标化后的BALF GM试验是否能够提高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拟诊为IPA住院患者的BALF标本156例,同时对曲霉菌抗原、钾离子(K~+)、尿素(UREA)、白蛋白(ALB)进行检测,依据组织病理、微生物结果、临床症状及特征、宿主因素等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IPA组39例和非IPA组117例,统计分析标化校正和未标化校正的BALF GM试验结果对IPA临床诊断效能的影响。结果标化校正和未标化校正的BALF GM试验I值在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经ROC曲线分析显示非标化BALF GM试验I值的cut-off值为0.69时,曲线下面积为0.731(P0.001),灵敏度71.8%,特异度70.1%;用K~+、UREA、ALB标化BALF GM试验I值后的ROC曲线分析,各cut-off值分别为0.605、1.905、0.6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653、0.701 (P值分别为0.001、0.004、0.002),灵敏度分别为74.4%、66.7%、69.2%,特异度分别为70.9%、63.2%、69.8%。结论非标化BALF GM试验I值cut-off值为0.69时对IPA的诊断效能最高;用K~+标化后的BALF GM试验I值诊断IPA的效能优于非标化的BALF GM试验结果(P0.001)。  相似文献   

17.
报道我院收治尖端赛多孢子菌致肺部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并探讨其治疗措施。取患者肺泡灌洗液、脑脊液、颅内引流物进行病原学培养及宏基因组二代基因检测,根据菌株的形态学特点和基因测序结果鉴定为尖端赛多孢子菌。手术引流及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效果明显,但仍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杨树花粉粗提物致敏激发的豚鼠过敏模型。方法 36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卵清蛋白(OVA)阳性对照组和模型组,每隔5天经腹腔注射致敏1次,共3次,末次致敏后第5天雾化吸入激发。瑞氏染色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IF)中炎症细胞变化,电脑视频计数200个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鼻黏膜、与肺的炎症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IL-4及IFN-γ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总IgE、HIS、LTB4、IL-4及IFN-γ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OVA对照组、模型组均可诱导鼻黏膜及肺组织出现明显的变应性炎症;BALF涂片显示明显的炎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肺组织中IL-4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均高于正常组,IFN-γ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均低于正常组;血清中总IgE、HIS、LTB4、IL-4均高于正常组;血清中IFN-γ则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杨树花粉粗提物能够成功建立豚鼠过敏模型。该模型的建立有利于过敏性疾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技术检测HIV阴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对马尔尼菲篮状菌病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9月—2022年6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7例HIV阴性有肺部感染症状的TSM患者及33例肺部其他真菌感染患者或非感染患者的BALF及血清标本,分别提取总DNA,运用qPCR技术检测标本中TM菌载量值,并同时进行BALF真菌培养。结果 同一时间采集的17例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在外周血样本中qPCR检测阳性仅11.8%(2/17),BALF真菌培养TM阳性患者同份BALF标本qPCR阳性率可达90.0%(9/10);BALF真菌培养TM阴性患者中,其同份标本有2例qPCR检测呈阳性。33例对照组患者的血清及BALF qPCR均为阴性。其中,BALF qPCR阳性样本的Cq值中位数为31.40,范围为20.71~35.59。同份BALF样本中,BALF qPCR技术(Kappa值:0.708)比BALF培养(Kappa值: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对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免疫组小鼠用重组TR免疫2次。感染烟曲霉前用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对全部小鼠进行免疫抑制处理,通过气道穿刺法向气管内注入烟曲霉孢子悬液,建立IA疾病模型。观察两组小鼠的存活率、局部器官真菌载量、肺组织病理变化、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评估TR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存活率:免疫组小鼠7d存活率为64.7%,对照组为0。肺组织匀浆烟曲霉CFU中位数:存活小鼠为0,死亡小鼠为44(P25,P75为21,70)(P0.01)。组织病理学检观察:死亡小鼠肺肿胀出血、肺泡间隔增宽、大量炎症细胞聚集、组织灶状坏死,并有大量烟曲霉菌丝存在,而存活小鼠肺组织损伤程度轻,且组织间无菌丝。肺泡灌洗液涂片染色细胞计数显示:存活小鼠单个核细胞约占84.2%,中性粒细胞仅占15.8%;死亡小鼠单个核细胞占33.6%,中性粒细胞约占66.4%。结论烟曲霉重组蛋白TR能诱导小鼠产生抵抗IA的免疫保护力,是一个有潜力的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