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丙烯水相悬浮溶胀接枝法接枝苯乙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费建奇  忻海 《石油化工》2006,35(7):638-642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用水相悬浮溶胀接枝法合成了聚丙烯(PP)接枝苯乙烯(S t)的PP-g-S t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胀时间、苯乙烯和BPO含量对S t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较佳的接枝反应条件为:m(S t)∶m(PP)=1、w(BPO)=0.8%、60℃溶胀90m in、反应温度85~90℃、反应时间6~7h。在较佳的接枝反应条件下,S t的接枝率可达13.2%以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S t能接枝到PP大分子主链上;示差扫描量热法分析结果表明,PP-g-S t接枝共聚物的熔点无明显变化,接枝反应主要发生在PP的无定形区。  相似文献   

2.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为溶剂溶解纤维素(棉浆粕),在纤维素/[Bmim]Cl均相溶液中,以(NH4)2S2O8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纤维素/BMA接枝共聚物;采用FTIR,SEM,XRD,TG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聚合温度、时间以及(NH4)2S2O8、BMA、MBA的用量对接枝效果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纤维素/BMA接枝共聚物形态呈非晶态的粒状,结晶度明显降低、热稳定性相对提高。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BMA接枝共聚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为:m(纤维素)∶m((NH4)2 S2 O8)∶m(BMA)∶m(MBA)=1.0∶0.1∶4.0∶0.1,65℃,2 h。在此条件下,接枝率可达94.5%,制备的纤维素/BMA接枝共聚物对水中二氯甲烷的吸收率达到了24.6 g/g。  相似文献   

3.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膨胀计法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与SBS接枝聚合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接枝聚合反应对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浓度的反应级数为1;对BPO引发剂浓度的反应级数为0.5。接枝聚合反应的活化能为E_α=26.3kcal/mol;频率因子A=6.5×10~(14|0.5)/mol~(0.5)·s。温度升高,接枝聚合反应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4.
用丙烯酸丁酯预聚物(PBA)与丙烯酸β-羟乙酯进行自由基溶液共聚合,得到以丙烯酸β-羟乙酯为主链,以PBA为支链的规整性两亲接枝共聚物。产物通过萃取法提纯后,用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测定了丙烯酸β-羟乙酯在不同反应时间的竞聚率;研究了共聚合反应条件对接枝效率的影响。此接枝共聚物能乳化甲苯/水体系,形成水包油型乳液。乳化体积随接枝物浓度增加而增加;随接枝物中PBA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下降;当接枝物中PBA的质量分数为50%时乳化体积最大。  相似文献   

5.
以KPS-Na_2S_2O_3为引发体系,水为反应介质,研究了丙烯酸丁酯(BA)与玉米淀粉的接枝共聚合反应规律,用IR、SEM、DSC等手段分析了反应产物的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当淀粉浓度为4%;[BA]为4.20×10~(-1)mol/l;[Na_2S_2O_3]为2.0×10~(-3)mol/l;[KPS]在(3-4)×10~(-3)mol/l范围内;pH=7,60—70℃。反应6h,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G)可达80—90%,接枝效率(E)可达60—70%。  相似文献   

6.
《石油化工》2015,44(4):489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AMPSNa)为接枝改性单体,对魔芋葡甘露聚糖(KGM)进行接枝改性。考察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AMPSNa浓度等因素对KGM-g-AMPSNa接枝共聚物溶胶黏度的影响以及交联剂对接枝共聚物交联及压裂液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技术对KGM-g-AMPSNa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接枝共聚物最佳的反应条件为:6.2 g KGM溶于20 m L 75%(φ)乙醇,40℃下溶胀0.5 h,AMPSNa浓度0.43 mol/L,引发剂浓度1.71 mmol/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0.6%(w)接枝共聚物溶胶的黏度为196.93 m Pa·s;采用硼砂-有机钛复配交联剂,可使接枝共聚物溶胶的交联性能、耐温性能更好;以0.6%(w)接枝共聚物溶胶和复合交联剂(5.0%(w)硼砂+0.3%(w)有机钛)构成的压裂液的耐温耐剪切性能达到100℃。  相似文献   

7.
聚丙二醇接枝酸解玉米淀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简称淀粉)和聚丙二醇为原料,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为偶联剂,二甲基亚砜为溶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采用化学偶联法进行接枝聚合,可制备聚丙二醇/酸解淀粉接枝共聚物.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和扫描电镜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丙二醇通过化学键接枝在酸解淀粉分子的侧链上,接枝物为无定形聚合物;最佳反应条件为:70℃,5 h,聚丙二醇/酸解淀粉质量比1/3,TDI用量5 mL,此时接枝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钾为引发剂,于碱性介质中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在聚丙烯酰胺(PAAM)上的自由基接枝共聚合反应;考察了引发剂浓度、MMA与PAAM质量比和反应温度对接枝参数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实验条件,即Ni(Ⅳ)引发剂浓度3.107×10-4mol/L,MMA与PAAM质量比小于10,反应温度35℃;在此条件下,接枝共聚物效率约80%,MMA转化率约50%,接枝百分比300%左右。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接枝共聚物进行表征,表明共聚物由PAAM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两部分组成;共聚物的抗吸潮性和热性能比纯PAAM提高,结晶度比纯PAAM略小。  相似文献   

9.
胶乳法马来酸酐-苯乙烯双单体接枝天然橡胶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非隔氧条件下,研究了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两种单体在胶乳体系中对天然橡胶(NR)的接枝改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定性表征;采用化学滴定法测定MAH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当天然胶乳(总固含量为60%)用量为50 g、BPO用量为0.5 g、MAH和St两种单体用量均为1.0 g、反应温度80℃下反应4 h时,可制备MAH接枝率为1.78%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双单体接枝天然橡胶(NR-g-(MAH-St)),MAH的接枝效率为57.85%;St单体的引入可以提高MAH单体在NR大分子链上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接枝后的N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变化不大,但结晶度较接枝改性前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用溶液接枝共聚的方法将硅氧烷单体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接枝到ABS上,用红外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引发剂(BPO)浓度0.04mol/L,单体浓度0.4mol/L,反应时间为6小时,接枝率可达到14%。  相似文献   

11.
基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接枝马来酸酐(MAH)的反应原理,总结了近年来SBS接枝MAH的主要接枝方法,包括溶液接枝、熔融接枝和固相接枝。阐述了SBS接枝MAH应用在改性沥青方面的研究,指出了SBS接枝MAH中尚存的问题,并展望了SBS接枝MAH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KPS-NaHSO_3为引发体系,合成了MMA与交联淀粉的接枝共聚物。当[KPS]为8×10~(-3)mol·l~(-1)、[NaHSO_3]为1.2×10~(-2)mol·l~(-1)、[MMA]为6×10~(-1)mol·l~(-1)、固液比为2:100、40℃反应4小时,所得接枝共聚物的G、E及PMMA支链的(?)_η均较高。将接枝共聚物用NH_2NH_2改性,制得含—COONHNH_2功能基的改性接枝共聚淀粉。此产物对Ag~+的最大吸附容量为30.6mg/g,对电镀废水中所含Ag~+离子的回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钾为氧化剂,大豆蛋白质主链肽键为还原剂,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于碱性介质中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大豆蛋白质(SP)上接枝共聚合反应。考察了引发剂浓度、MMA与SP的质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参数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引发剂Ni(Ⅳ)的浓度1.49×10~(-3)mol/L,单体MMA与底物SP的质量比65.2:1,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60 min。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合成了高接枝参数的共聚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对该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木质素磺酸盐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亚硫酸盐法造纸废液为主要原料 ,进行缩合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接枝两烯类单体合成出木质素磺酸盐接枝共聚物 ,采用IR对其接枝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 ,通过进行金属离子络合反应及磺化反应等一系列改性反应 ,对接枝共聚物进行改性合成出油田用钻井液处理剂MGBM - 1。试验结果表明 ,MGBM - 1具有降粘、降滤失双重功效 ,降失水效果和热稳定性好 ,抗盐钙污染能力强等优点 ,性能优于铁铬木质素磺酸盐。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IV)钾为引发剂,于碱性介质中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在聚丙烯酰胺(PAAM)上的自由基接枝共聚合反应;考察了引发剂浓度、MMA与PAAM质量比和反应温度对接枝参数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实验条件,即Ni(IV)引发剂浓度3.107×10-4 mol/L,MMA与PAAM质量比小于10,反应温度35 ℃;在此条件下,接枝共聚物效率约80%,MMA转化率约50%,接枝百分比300%左右.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接枝共聚物进行表征,表明共聚物由PAAM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两部分组成;共聚物的抗吸潮性和热性能比纯PAAM提高,结晶度比纯PAAM略小.  相似文献   

16.
淀粉与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制备了淀粉-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率、接枝效率以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得到的优化条件为:淀粉75℃预糊化30min,淀粉与单体质量比1:4,引发剂浓度6.0mmol/L,乳化剂浓度20.8mmol/L,反应温度53℃,反应时间3.5h。在此条件下,接枝率可达250.5%,接枝效率为73.8%,单体转化率为95.8%。该接枝共聚物可用于水性的柔性版印刷油墨中做连结料。  相似文献   

17.
于卫昆  李丽华  张金生 《油田化学》2012,29(4):398-401,430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羧甲基淀粉(CMS)与丙烯酰胺(AM)为原料,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合成了CMS-AM接枝共聚物。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验证最佳合成条件下得到产物的结构,采用旋转黏度计测定了接枝共聚物CMS-AM水溶液的剪切稳定性、对盐的敏感性和温度稳定性。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分析证实,经聚合反应制得了CMS-AM共聚物,在70℃下反应7 h、CMS与AM质量比1:8、引发剂用量0.9%时,CMS-AM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可达689%,接枝效率可达94.7%,单体转化率达90.9%。CMS-AM接枝共聚物的抗剪切、抗盐、耐温性良好,可以满足油田压裂液对增稠剂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继宪  唐建国 《石油化工》2008,37(2):174-177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原料,通过共沸分馏酯交换工艺合成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AEOMA)。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引入共沸剂甲苯提高了酯交换反应的速率。确定了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AEO用量0.10mol、n(BMA)∶n(AEO)=11、阻聚剂Z-701用量(占BMA的质量分数)0.30%、催化剂Ca2用量(占BMA的质量分数)2.0%、甲苯用量1.2mol、反应时间9h。在此条件下,AEO的转化率为97.0%。采用油水混合萃取分离工艺,提高了产品分离效率和产品纯度,使AEOMA的收率达95.0%,纯度达97.0%。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AEO分子中的羟基全部转化为酯键,并在分子中引入了双键,生成了AEOMA。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过硫酸铵引发丙烯酰胺与蔗渣木聚糖接枝共聚,合成了蔗渣木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确定较佳的反应条件为:过硫酸铵物质的量浓度0.043 mol/L,m(蔗渣木聚糖):m(丙烯酰胺)=1:1,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7 h.用FTIR,...  相似文献   

20.
刘崭  王蔚茹  高彦芳  谢续明 《石油化工》2005,34(10):980-985
通过自由基引发溶液聚合,将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丙烯酸单酯大单体与丙烯酸(AA)小单体共聚,合成一系列侧链为mPEG、不同侧链长度且具有较高接枝率的水溶性梳状接枝共聚物聚丙烯酸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PAA-g-mPEG),并对共聚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mPEG丙烯酸单酯大单体和AA小单体的共聚活性较高;梳状接枝共聚物PAA-g-mPEG的接枝率较高,即使侧链为链段较长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 000的mPEG(mPEG5 000),共聚物中mPEG5 000的质量分数仍可高达55.7%。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梳状接枝共聚物在100℃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