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球囊单侧和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评价单球囊单侧和双侧交替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应用单球囊单侧和双侧交替扩张椎体后凸成性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2l例21椎,分为单侧球囊扩张组12椎和双侧球囊扩张组9椎,两组均经椎弓根入路,分别采用单球囊单侧扩张和双侧交替扩张的方法。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椎体压缩率,术前、术后VAS评分,术后骨水泥左右侧分布面积比值。结果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单侧组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17±1.12分改善为术后平均2.67±0.89分,双侧组由术前平均7.50±0.85分改善为3.11±0.60分;单侧组椎体压缩率由术前平均32.3%±12.6%矫正为术后平均27.8%±13.1%,双侧组由术前平均32.9%±15.5%矫正为术后平均28.2%±14.2%;单侧组术后左、右侧骨水泥分布面积比值平均为0.96±0.16,双侧组比值平均为0.98±0.15,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有效缓解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不同程度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单球囊单侧和双侧交替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同样使压缩骨折的椎体获到较好复位。  相似文献   

2.
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探讨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目的探讨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4年2月,采用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15例17椎,男6例6椎,女9例11椎;年龄62~83岁,平均70.5岁。T12 8椎,L1 7椎,T8 1椎,T11 1椎。术前CT显示椎体后壁均完整。MRI显示骨折椎体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经骨密度仪测定证实脊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平均骨密度为0.603g/cm2。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疼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由术前平均8.3分降至术后平均2.1分。平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54.2%±34.1%,中部恢复60.5%±35.4%,后缘恢复40.7%±32.3%。矢状面排列改善明显。手术前后侧位X线片示Cobb角平均改善9.5°(0°~28°)。平均灌注骨水泥5.9ml(3.5~7.8ml)。除1个椎体前缘有少许未引起临床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其余椎体在X线片上均无明显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8个月,平均10.5个月,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出现。结论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椎体矢状面排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1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97例(14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进行分组。单侧组均为单侧穿刺骨水泥注射过椎体中线者,共58例85个椎体,男13例,女45例,平均年龄65.3岁,单椎体36例,两椎体17例,三椎体5例。双侧组39例55个椎体,男5例,女34例,平均年龄67.1岁,单椎体24例,两椎体14例,三椎体1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变化、椎体平均高度、局部Cobb角改善及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组手术时间45±16min,骨水泥注入量3.1±1.7ml;双侧组手术时间62±27min,骨水泥注入量4.2±2.1m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椎体平均高度及局部Cobb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及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为14.12%,双侧组为16.36%,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单侧椎弓根途径穿刺骨水泥过椎体中线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取得双侧穿刺同样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单椎体骨折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在DSA透视引导下行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入骨水泥。结果: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术后1周腰背疼痛、后凸角度、伤椎高度、活动能力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不仅能够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导致的疼痛,而且可以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和改善脊柱后凸畸形,有利于脊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Ⅰ期应用单个球囊单侧穿刺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球囊单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25例共60个椎体。术后观察疼痛缓解及骨折复位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Cobb角)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3~146min,平均30.4min/椎。术中球囊扩张压力为98~320Psi,平均183Psi;扩张体积2~4.5ml,平均3.25ml;扩张次数2~6次,平均3.3次,3例球囊术中破裂。骨水泥注射量2~5ml,平均3.5ml/椎,2例椎管内出现少量渗漏,1例发生椎旁渗漏,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VAS由术前的(7.5±1.0)分降低到术后的(3.2±0.7)分,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和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受访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未见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穿刺单个球囊多次扩张PKP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疗效满意等优点,可用于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采用PKP治疗OVCF患者80例,其中40例行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观察组),40例行单球囊单侧扩张(对照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系数;术前、术后7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拍摄X线片并测量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评价患者畸形矫正及椎体高度恢复效果;观察2组患者椎体再塌陷、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超过2年.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对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和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下降,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Cobb角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椎体再塌陷、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PKP治疗OVCF能够提升骨水泥注入量和弥散效果,减轻术后矫正效果的丢失,且不增加骨水泥渗漏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Cobb's角和ODI评分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VAS 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的Cobb's角和ODI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可以作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3例(26椎),记录术前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术前和术后X线片椎体高度的变化.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24(9±2)个月.患者术后胸腰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为(7.8±1.4)分,术后24 h为(2.7±1.2)分(P<0.05),末次随访时为(2.8±1.3)分.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的(16±0.6)mm、(21±0.5)mm恢复到术后的(22±0.6)mm、(32±0.7)mm(P<0.05)及末次随访(23±0.7) mm、(30±0.9)mm.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或压迫症状.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10年1月,对25例35个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降钙素综合治疗。术中在透视机监视下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置入1枚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灌注骨水泥充填由球囊扩张所形成的椎体内空腔。术后每天静脉注射鲑鱼降钙素,通过观察患者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来评估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32个月,平均(21.3±0.2)个月。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症状性并发症发生。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59.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及恢复脊柱序列,联合降钙素的应用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较好微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8例67个病椎,均经单侧椎弓根置入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然后使用骨水泥充填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28例手术均顺利,疼痛于术后24h内均明显缓解,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X射线片复查,显示病椎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大部分矫正。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高龄重度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球囊扩张PKP,通过改进穿刺方法及骨水泥注射方法,治疗高龄重度椎体压缩骨折22例.结果 本组获随访8~45个月,疼痛VAS评分和SF-36健康调查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改进穿刺方法及骨水泥注射方法,对高龄重度椎体压缩骨折采用PKP治疗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32例48椎,观察对比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及活动能力,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能力改善.其中术后1 w患者疼痛VAS评分(2.2±0.6)较术前(7.6±0.7)明显下降,(P<0.01);活动能力评分(1.2±0.4)较术前(2.4±0.6)明显改善,(P<0.01).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5.6个月.近期效果满意.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杨祖清  薛颖  赵宙  王伟  李锦华  左康康  周鹰飞 《骨科》2016,7(5):338-343
目的:比较过伸位经皮椎体成形术(hyperextension reduction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HRPVP)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OVCF患者97例(119椎),其中男25例,女72例;平均年龄为(73.40±5.16)岁。本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RPVP组52例,采用HRPVP治疗;PKP组45例,采用PKP治疗。分别于术前1 d、术后2 d及术后第3、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椎体高度、Cobb角等临床和影像学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2 d,术后3、6个月的腰背痛VAS评分、ODI、椎体高度、Cobb角等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同一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RPVP与PKP治疗OVCF,两种方法都能够迅速缓解腰背部疼痛、很好地矫正后凸畸形,而HRPVP操作简单易行,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穿束0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肿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采用PKP治疗肿瘤性VCFs患者16例28个椎体。结合体检、X线与MRI检查确定靶椎体,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进入病椎瘤灶内,行肿瘤活检,置人可扩张球囊,扩张球囊复位塌陷的病椎,并形成骨水泥充填空腔,注入团状期骨水泥强化稳定病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观察手术前、后疼痛及功能变化情况,观察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度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16例28椎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d内疼痛均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7±1.3)分降为术后2d、3、6、12个月时的(2.3±0.5)、(2.4±0.3)、(2.5±0.6)、(2.7±0.2)分(P〈0.05);ODI评分由术前(75.6±6.7)分降到术后2d、3、6、12个月时的(25.6±2.8)、(26.7±2.1)、(27.5±2.2)、(29.2±2.4)分(P〈0.05)。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矫正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未发现骨水泥栓塞等并发症。共有4例4个椎体(14.3%)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术后即刻及随访中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应用PKP治疗肿瘤性VCFs,具有确切的缓解疼痛与改善功能的效果,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病椎高度的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也具有良好的效果,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7年2月DSA引导下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33例共39椎,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的变化;分别测量病椎椎体前、中、后缘的高度变化,并计算其与原椎体高度的比值,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均达到疼痛缓解(P<0.01);BI值明显增加(P<0.05);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明显增高(P<0.01)。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可以快速缓解疼痛,安全增加椎体高度,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赵刚  王安全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10):779-78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PKP治疗患者17例,28个椎体。分别在术前、术后进行止痛药使用评分和活动能力评分,在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的丢失及后凸畸形Cobb角的比较。结果本组17例未发现脊髓神经的损伤,骨水泥的渗漏,栓塞等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4~17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上述四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 PKP是一种微创治疗办法,可以迅速、有效的缓解疼痛,恢复正常活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7.
对22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OVCF)老年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前经充分评估和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均于术后3~7d康复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提示细致周到的护理配合是PKP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 目的 探讨体位过伸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hyperextension reduction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HRPVP)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OVCF 97例119椎,其中男25例,女72例;年龄65~88岁,平均(73.4±5.16)岁;随机分为两组,HRPVP组52例和PKP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伤椎分布、骨密度检查、椎体压缩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2天及术后第3、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Cobb角)等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前两组在腰背痛VAS评分、ODI、椎体高度、Cobb角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术后3月、术后6月腰背痛VAS评分、ODI、椎体高度、Cobb角等方面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RPVP与PKP治疗OVCF,两种方法都能够迅速缓解腰背部疼痛、很好地矫正后凸畸形,而HRPVP操作简单易行,且较PKP费用相对低廉,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单球囊组(30例)和双球囊组(2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椎体高度,评价其疗效.结果 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VAS评分、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中央高度及后缘高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与中央高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但后缘高度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 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在患者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双球囊扩张术应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0.
傅宏  朱宝华  王俊 《中国骨伤》2009,22(2):144-145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以往治疗方法为单纯采用俯卧背伸复位、佩戴矫形支具、理疗、止痛等姑息疗法。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近年来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转移瘤等疾病引起疼痛的一项新型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被认为是理想的较为安全的选择。从2003年10月至2007年4月,应用球囊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系统治疗椎体压缩骨折17例30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