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5例PPHN患儿在高频振荡通气下联合NO吸入,浓度从20×10-6mg/L(20ppm)开始,有效后可逐渐调低NO的浓度,降至5×10-6mg/L后维持3672 h。治疗时监测NO吸入前、吸入1 h、24 h和48 h后的pH值、肺动脉压力(PAP)、平均气道压(MAP)、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动脉导管前及动脉导管后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心率、吸入前后监测二氧化氮(NO2)的浓度。结果与吸入前比较,吸入1 h、24 h、48 h时MAP、PAP、OI均下降(P〈0.05),动脉导管前、后SpO2、PaO2、pH值升高(P〈0.05),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期间,监测NO2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 NO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PPHN有显著疗效,而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PPHN的患儿进行NO吸入治疗,入院后经高频振荡机械通气呼吸支持,应用NO前呼吸机吸入氧浓度(FiO2)为(0.91±0.12),气道压力(MAP)为(1.31±0.21)kPa,入院4~24h在呼吸机支持同时加NO吸入治疗。NO吸入前、后0.5h、6h、12h、24h、48h动态观察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血气动脉血氧分压(PaO2)、MAP、氧合指数(OI)、心率(HR)、血压(BP)的测定。结果患儿吸入NO治疗48h内经皮SpO2明显上升,OI、MAP明显下降(P<0.05),PaO2明显上升(P<0.05),而HR、BP无明显变化(P>0.05)。24~48h后经皮SpO2持续稳定。治愈18例,2例死于严重并发症,吸入NO时二氧化氮(NO2)浓度监测均<2ppm。结论 NO吸入能选择性扩张肺血管,改善氧合,对心血管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保证有效通气及良好灌注时为有效的治疗PPHN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入院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6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综合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及氧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O吸入(iN-O)治疗,NO与机械通气同步使用,吸入浓度从10 ppm开始,最高不超过30 ppm,平均气道压力为(12.7±2.7)cmH2O(1 cm H2O=0.098 kPa)。动态观察NO吸入前、后30~60 min及12~24 h体循环氧合变化、氧合指数(PaO2/FiO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并动态作平均肺动脉血流速度(MPBFV)、心输出量(CO)、血压及心率的测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P〈0.05);早产儿吸入NO 5 min后PaO2明显上升,上升值为11%~29%,30 min后肺动脉压、PaO2/FiO2下降,MPBFV显著上升,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12~24 h后氧合持续稳定,吸入NO时NO2浓度监测均〈1×10-6。结论 NO吸入能扩张肺血管,改善肺功能,在保证有效通气及良好心功能时为有前景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高晓燕 《右江医学》2012,40(4):463-466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有效性及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影响。方法 52例确诊PPHN患儿在机械通气下,将NO气源连接于呼吸机输出环路内(湿化器前),治疗前后动态监测患儿动脉血气、氧合指数(OI)、血压、凝血功能,治疗前及吸入NO 72小时后头颅B超检查。结果 52例PPHN患儿吸入NO治疗48小时后肺部氧合得到改善。OI由(25.783±17.022)降至(5.071±4.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44,P<0.01);平均气道压(MAP)由(14.030±1.302)cmH2O降至(9.563±1.302)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98,P<0.01);动脉血氧分压(PaO2)由(49.96±20.775)mmHg上升至(112.20±38.90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4,P<0.01)。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显示,PT和APTT治疗48小时后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凝血功能监测均在正常范围。52例患儿治疗前有8例合并脑出血,NO治疗72小时后复查头颅B超示增加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9,P=0.604)。47例患儿治疗有效,2例无效,3例死亡。结论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是有效的,能快速改善氧合;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不增加颅内出血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我院PPHN患儿12例,采用PAV+SIMV的叠加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以维持患儿的动脉血氧饱和度(85%~93%)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C02,25~40mmHg)为目标调节呼吸机参数。观察通气后1、24、48、72、96h的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BP)、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及呼吸机参数等变化。结果所有12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平均通气时间为(107.8±7.9)h;平均吸氧时间为(8.7±1.8)d;平均住院时间为(24.2±7.6)d。机械通气后,患儿HR、呼吸频率(RR)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pH值、PaCO2数值和PaO2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个时间点数值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OI、吸入氧浓度、平均动脉血压(MABP)、呼气末压(PEEP)、弹性卸载(EU)、阻力卸载(RU)、气道峰压(PIP)的数值及SIMV设置呼吸次数,均随着时间延长逐步减小,各个时间点数值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AV+SIMV的通气模式在治疗新生儿PPHN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频机械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iNO)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对33例确诊为PPHN且入院时采取常频机械通气疗效不满意的患儿给予iNO。NO初始吸入浓度20例为10ppm,13例为15-25 ppm。当SpO2≥90%并已经稳定30 min以上,开始下调呼吸机参数,并逐渐下调iNO吸入浓度。当iNO吸入浓度降至5 ppm时,再持续2-3 h,若PaO2〉55 mmHg(1 mmHg=0.133 kPa)、SpO2〉90%时停止吸入。在NO吸入前和吸入后2-6 h分别进行血气分析,连续记录生命体征、SpO2等。结果 28例在吸入NO后30 min左右SpO2逐渐升高,临床缺氧状态逐步改善,有效率达84.85%。吸入NO 2-6 h,SpO2、PaO2分别由吸入前的(70.5±14.1)%、(45.8±10.7)mm Hg升到(94.6±2.7)%和(92.9±24.6)mmHg,FiO2由0.90±0.10降至0.6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现急性合并症。全组治愈28例,治愈率为达(84.85%),自动放弃3例,死亡2例。结论 iNO能有效地解除PPHN患儿的肺血管痉挛,提高血氧分压和治愈率。iNO吸入不良反应小、易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硫酸镁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 将30例确诊为PPHN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机械通气的同时加用硫酸镁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治疗12h后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气指标。结果 硫酸镁治疗组动脉氧分压(PaO2)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硫酸镁治疗组肺泡气一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与OI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机械通气配合硫酸镁治疗PPHN疗效确切,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陈艳华 《河北医学》2016,(4):555-557
目的:研究分析吸入NO与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患儿PaO 2,PaCO2,OI指数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PHN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高频振荡通气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通气治疗的基础之上另给予NO吸入,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2h的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OI)指数,收缩期肺动脉压(SPAP),体循环收缩压(SBP)等指标水平,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PaO2,PaCO2及OI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8.77±1.66kPa)、PaCO2(7.13±1.08kPa)与SBP (72.6±6.7mmH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26±0.98kPa)(6.54±1.02kPa) (68.6±5.3mmHg),但OI指数(17.53±7.03)与SPAP水平(25.7±8.8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57±5.88)(35.2± 10.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OI指数与SPAP呈正相关,与SBP呈负相关.结论:吸入NO与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对PPHN患儿进行治疗的疗效明显更佳,且可有效改善患儿的PaO2,PaCO2及OI指数,效果较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动物质(PS)对早产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和作用。方法将31例PPHN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6例给予PS及机械通气联合治疗,对照组15例作为对照,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合及肺功能指标。结果PS治疗组肺动脉压力下降较快,PS治疗6h后氧合及肺功能指标氧合指数(OI)、氧浓度(F iO2)、吸气峰压(PIP)显著改善,高PIP、高F iO2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S能迅速降低早产儿PPHN的肺动脉压力,显著改善机械通气治疗条件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6):54-61
目的研究西地那非联合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近足月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效果。方法将42例PPHN患儿分为三组:A组:常频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加西地那非;B组:单纯HFOV;C组:HFOV加西地那非。给药组(A组、C组)予西地那非q 6 h鼻饲,每次1 mg/kg加注射用水1 m L,给药72 h后症状、肺动脉压力(PAP)、氧合指数无改善则停药。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后2 h、6 h、12 h、24 h、36 h、48 h、60 h、72 h的血气指标及呼吸机参数,观察患儿的并发症、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结果 C组患儿总的临床疗效率为92.86%(13/14),显著高于A组(χ~2=6.300,P=0.012)、B组(χ~2=9.956,P=0.002)患儿的临床疗效。A组与B组患儿总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3,P=0.445)。治疗前,三组患儿的PaO_2、PaCO_2、OI、FiO_2、PAP指标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72 h,三组患儿的PaO_2水平有所上升,三组患儿的PaCO_2、OI、FiO_2、PAP水平有所下降,上述指标水平的升高或降低在C组中表现得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C组患儿的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患儿的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A组中出现气漏和颅内出血的患儿各1例,B组出现脑白质软化患儿1例,C组未发现并发症,三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患儿中暂未发现呕吐、恶心、心律失常、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近足月PPHN患儿采取西地那非联合HFOV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 50例PPHN患儿分为HFOV组(A组,n=16)、HFOV联合低剂量西地那非组(B组,n=16)和HFOV联合高剂量西地那非组(C组,n=18),观察并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肺动脉压(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血CO2分压(PaCO2)。结果治疗前各组PAP、PaO2、SaO2及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PA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AP降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PaO2、SaO2较治疗前升高,PaCO2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 2组PaO2和SaO2升高的幅度及PaCO2下降的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SaO2升高的幅度和PaCO2下降的幅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联合西地那非治疗PPHN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联合细菌溶解产物(泛福舒)对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儿童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2~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3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7例在吸入丙酸氟替卡松的基础上加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口服3个月;对照组46例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两组均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患儿临床表现、血清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的上呼吸道感染次数(t=10.731)、下呼吸道感染次数(Z=3.548)、哮喘发作次数(t=4.758)、每次发作的咳嗽天数(Z=3.267)、发热天数(t=-2.401)和抗生素使用天数(t=-2.079)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治疗后3个月时血清IFN-γ(χ2=-10.417)、血清IgA(t=5.928)和唾液sIgA(t=-13.627)高于对照组,血清IL-4(χ2=-6.10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t,P〉0.05)。结论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在使用丙酸氟替卡松吸人的基础上加用细菌溶解产物口服,可显著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丙酸氟替卡松组,两药联合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NA修复家族成员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l,ERCCl)及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l,BRCAl)的表达及其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初治晚期NSCLC标本200例.其中维吾尔族患者和汉族患者分别为94例和106例,采用免覆组化方法检测ERCCl、BRCAl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表达的特点和相关性。结果:维吾尔族NSCLC组织中ERCCl表达阳性率为31.9%,汉族NSCLC组织中ERCCl表达阳性率为30.2%,两组ERCCl的表达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0.05);维吾尔族NSCLC组织中BRCAl表达阳性率为80.9%,汉族NSCLC组织中BRCAl表达阳性率为59.4%,两组BRCAl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1,P〈0.05):在维吾尔族或汉族NSCLC组织中,ERCCl和BRCAl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6,P〈0.05;χ^2=6.726,P〈0.05),且表达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0.247,P〈0.05;rs=-0.252,P〈0.05)。结论:维吾尔族与汉族NSCLC组织中BRCAl表达存在差异,且ERCCl和BRCAl表达存在负在关。ERCCl和BRCAI可为临床上维吾尔民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联合顺铂(DDP)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复制H22肝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将40只接种H22肝癌细胞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其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ASP组、DDP组以及APS+DDP组,观察小鼠的毒副反应以及生存质量。实验19d后,处死全部小鼠,剥离皮下肿瘤,称小鼠肿瘤重量,计算出抑瘤率。结果:APS单用组的H22肝癌平均瘤重为(1.29±0.29)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73)g(t=3.9746,P〈0.001)。APS+DDP组的H22肝癌平均瘤重为(0.52±0.31)g,均明显低于APS单用组(t=9.9351,P〈0.001)和DDP单用组(t=4.1970,P〈0.001);其抑瘤率达72.0%,明显高于APS单用组(χ2=17.3756,P〈0.001)和DDP单用组(χ2=5.0794,P〈0.05)。APS+DDP组小鼠毒副反应明显低于DDP组,生存质量优于DDP组。结论:黄芪多糖和顺铂合用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并能降低顺铂毒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采用小钢板固定法,观察组采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评价治疗后口腔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各组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P〈0.05;t=6.73,P〈0.05);两组延迟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83,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3.17,P〈0.05)。结论:小型钛板坚强固定术具有对患者的美学效果,口腔恢复功能及生物相容性均较小型钢板固定优良,适合下颌骨骨折固定的应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急性创伤和慢性疼痛患者抑郁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武警兵团指挥部医院2012年2—10月在创伤科、骨科、风湿科、关节外科住院的532例患者(急性创伤组300例和慢性疼痛组232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一般情况自编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编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疼痛住院患者抑郁发生情况、社会支持状况及急性创伤疼痛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1)急性创伤组和慢性疼痛组患者抑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5,P〈0.05)。(2)急性创伤患者与慢性疼痛患者在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不同职业、首送医院、疼痛程度不同的急性创伤患者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影响抑郁发生程度的因素(P〈0.05)。结论 急性创伤患者在抑郁发生率和SDS得分方面均高于慢性疼痛患者;急性创伤患者抑郁的发生与首送医院、职业、疼痛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Swenson术和经肛Soave术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disease,HD)的疗效方面的优劣性。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2010年2月我院107例HD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改良Swenson术,共62例)和B组(经肛Soave术,共45例),统计分析两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肠粘连、小肠结肠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污粪、复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出血量(t=2.63,P〈0.05)、手术时间(t=2.08,P〈0.05)、术后禁食时间(t=2.89,P〈0.05)、术后住院时间(t=1.94,P〈0.05)及术后肠粘连(χ2=-9.33,P〈0.05)、切口感染(χ2=-9.19,P〈0.05)、吻合口瘘(χ2=4.37,P〈0.05)、污粪(χ2=-7.72,P〈0.05)发生率均明显大于B组,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肛Soave术在疗效上优于改良Swenson术,但适应证小。术后污粪可能与肛管直肠角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