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超滤处理豆腐废水的膜污染及清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空纤维膜超滤豆腐废水,提取大豆低聚糖,对膜污染及其清洗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清洗剂和不同清洗方法对膜通量的恢复效果;对清洗温度及其压力进行了优化;清洗后膜通量恢复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功能膜-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处理实际洗浴污水,考察了膜污染特征及清洗情况。通过实际清洗及对清洗前后膜组件表观观测,发现双功能膜-序批式生物反应器中的膜污染大多是可逆的;不同清洗顺序、化学药剂与膜接触时间不同对膜过滤性能恢复的效果不同;物理清洗可以有效去除膜表面淤积的污泥及颗粒沉积物,使膜的过滤性能恢复至新膜的60%~80%;用0.5%的NaClO和0.5%的H2SO4溶液进一步浸洗膜组件,可使膜过滤性能得到全面恢复,膜通量恢复到接近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3.
制备α-Al_2O_3管状陶瓷膜基ZrO_2动态膜并将其用于油水乳化液的分离,对该过程的污染机理进行分析后,选择四种清洗剂对污染膜进行多方案清洗实验,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最佳清洗顺序,即"碱洗→吐温80→酸洗→柠檬酸"。单步清洗实验中,考察不同清洗剂浓度下的膜通量恢复率,确定各清洗剂的最佳清洗浓度与时间,清洗后渗透通量恢复情况为:氯化氢氢氧化钠柠檬酸吐温80;多步清洗试验表明,四步清洗效果最好,通量恢复率达到了79.8%;根据重复清洗试验结果,结合过滤阻力模型计算和红外测试分析,确定动态膜基膜能循环使用3~4次。研究结果对动态膜的清洗复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陶瓷膜处理乳化悬浮液过程中膜清洗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清洗工艺如动态清洗、温度、清洗剂浓度、操作方式等对膜层清洗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清洗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用透过液或低浓度料液在常温下对污染膜进行清洗后,可使膜通量恢复达初始通量的96%以上;停止工作后的膜后处理工艺中,清洗剂浓度对清洗效果的影响不大,但应将清洗剂在高速流动状态下来清洗油污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采用环保型清洗预膜剂对武汉乙烯项目第二循环水场系统进行清洗预膜处理,通过脱脂清洗、除锈清洗和预膜等工艺应用,降低了清洗废水中污染物排放浓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管式膜技术不断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目前管式膜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但管式膜的应用普遍存在污染而导致膜性能不断下降的问题。膜清洗作为解决膜污染问题中重要的一环,是保证膜正常运行的关键。选择合适的膜污染清洗方法对膜的实际应用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大孔树脂作为固-液清洗中的清洗粒子对某污水厂MBR工艺产生的污染后的管式膜后进行清洗处理的中试试验研究。分别进行清水冲洗及固-液混合清洗,通过测定膜的通量,考察了不同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通过实验研究表明:以大孔树脂作为固-液清洗中的清洗粒子的清洗方法可行,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清洗循环流量700 L/h,清洗粒子浓度40 g/L,清洗时间15min,此时膜通量恢复率达90.7%。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次氯酸钠对组合工艺之超滤膜组件进行在线化学清洗,旨在研究膜污染状况与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水力清洗可有效恢复膜通量,反洗水加氯可有效延缓膜污染。在水力清洗废水中,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 k的有机物占有机物总量的87.3%,表明膜截留的大分子有机物可通过水力清洗使其从膜表明剥离;而在化学清洗废水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k的有机物含量是水力清洗废水的2.6倍,故小分子有机物需要进行化学清洗方可恢复膜运行通量。化学清洗废水中的中性亲水和极性亲水组分分别占总溶解性有机物的44.9%和40.8%,水力清洗废水中的强疏水和弱疏水组分分别占总溶解性有机物的50.9%和23.6%,表明亲水性组分是造成膜不可逆污染的主要因素,而膜截留的疏水性物质可通过水力清洗将其从膜表面清除。  相似文献   

8.
实验对已污染的聚醚砜膜进行了清洗的研究,并通过测量各种清洗剂清洗后膜水通量的恢复,确定适宜的清洗剂、清洗时间、清洗液浓度和操作压力,选择出最佳的清洗方案,取得较好的清洗效果。通过研究表明:被污染的聚醚砜膜用混合清洗剂清洗恢复率可达到85%,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的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9.
康雯雯  赵志勇 《广州化工》2014,(11):192-194
通过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结垢的原因分析,得出化学清洗预膜过程在循环水处理中的必要性,并结合武汉乙烯第二循环冷却水场的清洗预膜实际操作,及清洗预膜前后效果对比,证实了清洗预膜在新建循环冷却水场的必要性及在循环水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配向膜涂布工艺中产生的主要不良为配向膜漏印、膜厚不均、脱膜、异物、划伤等。其中异物、划伤、脱膜不良主要来源于上部工序对基板清洗不彻底。故对配向膜涂布前清洗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现有配向膜涂布前清洗工艺中所涉及的清洗方法进行介绍,说明不同的清洗方法对基板清洗的作用及其对配向膜涂布工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阶段介绍了清洗预膜的过程及关键点,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清洗阶段应当避免对管线设备的影响;置换阶段根据现场条件权衡置换方式,快速置换;预膜阶段投加药剂最好选择连续性或分阶段加药方式;清洗预膜时间最好选择在夏季进行,以确保系统预膜的效果。根据现场系统的特点,较好的完成了清洗预膜工作,为后期其它循环水系统清洗预膜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深圳市某水质净化厂MBR膜工艺的实际应用情况,对MBR膜系统分别进行了在线化学清洗、离线原位化学清洗、离线非原位化学优化清洗实验,并通过跨膜压差和产水量进行清洗效果评估。经评估,优化后的在线化学清洗+离线非原位化学清洗的模式清洗效果良好,整体运行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浸泡条件、污泥含量、曝气量和膜龄对平板膜污泥浓缩( MST)临界通量和膜渗透性的影响,并通过环境扫描电镜检测分析长期运行平板膜的表面损伤情况.结果显示,良好贮存条件及低污泥含量的操作条件有助于提升临界膜通量与起始膜渗透性;曝气量升高,膜渗透性提升且稳定性增强;随着膜龄增加,膜渗透性能变差;无机颗粒摩擦与清洗会增加平板膜表面粗糙度,降低膜渗透性能,NaClO清洗对膜面损伤甚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采用阳极氧化铝膜过滤牛血清蛋白溶液,考察了孔径20、100、200 nm 3种膜的过滤通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孔径20 nm的膜具有较高的渗透通量(400 L/(m2.h))和较小的过滤阻力(8.3×1011/m)。还考察了蛋白质浓度、泵送时间及清洗对膜污染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的范围和条件下,随蛋白质浓度的增大,膜污染加重,稳定通量增大;泵送时间增长,膜污染速度加快,通量增大;通过纯水清洗加超声清洗的方法去除可逆污染,清洗后膜与新膜过滤通量相当。  相似文献   

15.
PVDF膜由于其优良的化学性能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在运行中如何控制膜污染和污染后如何清洗使得膜通量得以恢复已经成为运行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影响膜耐受污染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多种清洗剂清洗效果比较,介绍了膜污染控制措施和清洗方法,旨在最大限度发挥PVDF膜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上海城镇污水处理厂AAO-MBR膜工艺长期运行中膜不可逆污染严重、离线化学清洗难以恢复理想通量的问题,对其清洗方式进行改进.在原清洗方式的基础上增加草酸二次清洗,探究污染膜产水能力恢复情况,并通过中试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膜清洗方式改进后,离线清洗对膜污染物的去除更加彻底,清水通量可恢复至新膜的95.1%,较原清...  相似文献   

17.
二沉池出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在采用超滤膜对二沉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时会产生严重的膜污染,NaClO溶液常用于化学清洗有机物及微生物造成的膜污染。该研究采用NaClO溶液对二沉池出水造成的超滤膜污染进行化学清洗,结合膜通量、膜表面形貌、官能团、主要元素组成在NaClO溶液清洗前后的变化深入分析了NaClO化学清洗膜污染的效能及对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O溶液化学清洗可高效去除膜污染并恢复膜通量,但会改变膜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清洗温度、清洗时间、初始pH及NaClO浓度都会对清洗效能产生影响,在近中性、常温条件下,将污染膜浸泡在100 mg/L NaClO溶液内2 h即可有效去除膜污染,且过度清洗会导致膜损伤。因此,采用NaClO溶液化学清洗二沉池出水造成的膜污染时,需要严格控制清洗条件以实现膜污染高效去除并减少对膜结构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用陶瓷膜处理餐饮污水和污染后膜的化学清洗再生 ,考察了单种清洗剂和综合清洗的效果以及清洗时间、清洗剂浓度对清洗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有效的清洗方法 ,膜通量能够从 46.9L· m- 2· h- 1恢复到 1 50L· m- 2 · h- 1。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油水分离过程中,α-Al2O3陶瓷徽滤膜受污染而明显降低其分离性能的现象,采用酸碱分别清洗、酸碱交替清洗和煅烧后酸洗方法对污染膜管进行清洗,考察了清洗前后膜的纯水通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600℃煅烧,再用0.5 mol·1-1 HNO3清洗,后用清水清洗的方法,可使污染膜的纯水通量恢复到原始膜通量的87%,通过对膜的显微结构分析发现,膜表面及孔内的污染物得到有效地去除.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南水水质净化厂PVDF超滤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膜污染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污染物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污染成因是进厂水的p H、碱度以及生产中使用的混凝剂PAC钙离子含量偏高。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采用了"氨基磺酸+次氯酸钠+EDTA-2Na"的联合清洗方法对污染物进行了清洗;并通过更换混凝剂类型、加强膜系统的日常清洗维护等途径,使得该膜污染现象得到了根本控制,从而在不进行工艺改造、不提高运行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了膜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