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元地区宫颈疾病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现状。方法选取2012年10月11日至2013年6月17日间门诊及住院就诊的1260名患宫颈疾病患者。采集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应用导流杂交基因分型技术(HybriMax)对其进行HPV检测和基因分型。分析广元地区宫颈疾病感染HPV的概率、高危型HPV(HR-HPV)的感染率,以及比邻地区HPV亚型的分布现状。结果宫颈疾病HPV感染率为36.6%,重叠感染率为13.4%,高危型(HR-HPV)感染率为47.5%,低危型(LR-HPV)感染率为27.9%,HR-HPV感染率高于LR-HPV感染率。排在前5位的感染型为HPV-58、52、16、53、33;人群HPV年龄段总感染率在≤24岁组出现高峰,而后又在35~39岁组出现高峰,45~49岁组出现低谷,≥60岁出现升高,≥60岁组HPV感染率最高。宫颈炎症患者感染HPV类型谱以高危型HPV-16、58及低危型HPV 11为主,宫颈不典型增生患者感染HPV类型谱以高危型HPV-16、52、58为主,宫颈癌患者HPV类型谱以高危型HPV-16为主。结论广元地地宫颈疾病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现状为高感染率和高重叠感染率,HPV的亚型不同,且不同地区HPV亚型的分布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地区不同级别宫颈病变女性人群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型别分布规律,为制定适宜特定地区人群的宫颈癌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90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Pub Med、CNKI和维普数据库发表的所有关于中国女性人群HPV感染及型别分布的研究,采用Stata 12. 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有63篇文献纳入最终分析,HPV总感染率随病变级别严重程度逐渐升高,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1)、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2)、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3)和宫颈癌人群中分别为67. 2%[95%CI(59. 4,75. 0)%]、79. 1%[95%CI(73. 6,84. 7)、85. 9%[95%CI(83. 0,88. 8)%]和85. 3%[95%CI(83. 0,87. 6)%]。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HPV型别分布有差异,最常见的前三位,宫颈癌中为HPV16/18/58,CIN3和CIN2中均为HPV16/58/52,CIN1中为HPV16/52/58。HPV52是CIN1中第二常见的型别,但其所占比例在CIN2、CIN3和宫颈癌中开始下降。不同地区的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存在差异,高危型HPV感染是各地区最常见的型别感染。结论我国大陆地区宫颈病变女性人群中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具有地区分布和病变级别分布差异,以高危型HPV16/18/58/52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广东省江门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基因分型和年龄分布特征,确定本地区的优势型别及高风险人群,为该地区HPV 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仪,对30 889名2009年3月-2015年8月到江门市中心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女性进行生殖道21种HPV感染基因亚型筛查.结果:江门地区妇女HPV感染率为24.69%(7 625/30 889),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1.32%(6 584/30 889),低危型HPV感染率为3.37%(1 041/30 889),感染率最高基因型是HPV16型,其次为52、58、18、53和CP8304型.不同年龄妇女高危型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妇女阳性率最高.结论:江门地区妇女HPV感染率高,且以高危型单一基因亚型感染为主;感染基因型别主要以HPV-16、52、58、18、53和CP8304为主,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52及58型感染率高,对于疫苗的研制和开发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江西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分布情况及主要型别,为江西地区临床防治宫颈癌、研制适合该地区的预防性HPV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941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宫颈脱落细胞,采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方法,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941例宫颈癌患者中有780例HPV阳性,阳性率为82.9%,其中,单纯感染率为67.5%,混合感染率为15.4%,单纯高危感染率为66.6%。HPV16感染率最高为54.8%,宫颈癌中其他高危型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58、18、52、31、33、39、53、45、51、68、59、66、56、35,未发现单纯HPV56感染。低危HPV型中HPV81型感染率最高为1.7%,其他低危型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44、6、42、11,未检测出低危型HPV43,且低危型HPV44仅存在于混合感染中。随着年龄增加,高危HPV16感染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年龄≤50岁,HPV16感染率为59.5%,高于年龄>50岁HPV16感染率(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5)。年龄≤50岁HPV58感染率为6.7%,低于年龄>50岁HPV58感染率(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5)。而HPV亚型18、52、31分布均无差异。结论江西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中以HPV16、58、18、52感染为主要型别,HPV16感染是年轻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混合感染并不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宫颈鳞癌及痛前病变的关系,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宫颈疾患妇女中HPV感染率及高危型HPV基因型别的主要分布.[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对358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标本进行21种HPV基因型检测,并与病理细胞学诊断结果对比,病理细胞学诊断按TBS分为:未见癌细胞或癌前病变细胞(WNL)、非典型鳞状细胞(ASC)、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判断不同级别病理细胞学诊断中HPV感染率及其型别分布.[结果] 358例标本中共有HPV阳性148例,总感染率为41.3%.wNL、ASC、LSIL、HSIL、SCC组中HPV感染率分别为:31.1%(82/264)、51.9%(28/54)、90.9%(20/22)、100.0%(14/14)、10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P=0.00).感染频度前6位依次为HPV16、58、52、39、18、31型;感染率分别为35.1%、13.5%、12.2%、12.2%、9.5%、6.8%.WNL组中HPV感染染维吾尔族患者为45.7%(16/35),汉族为28.8%(66/2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密切相关,HPV型别分布具有地域差异,WNL组中HPV的感染率要高于其他地区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6.
宫颈上皮内瘤变与人类乳头瘤病毒不同亚型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雪  张杰  武景波  韩非 《肿瘤》2011,31(4):364-368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不同亚型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PCR-reverse dot blot,PCR-RDB)基因芯片技术分别检测100例宫颈组织活检标本以及其中70例配对细胞刷检标本的HPV感染情况。结果:100例宫颈组织活检标本的HPV总检出率为82%,检出HPV亚型15种。高危型HPV检出HPV-16(37%)、HPV-58(11%)、HPV-33(11%)和HPV-52(7%);高危型HPV检出率自鳞化增生(16.67%)、CINⅠ(57.14%)、CINⅡ(68.18%)、CINⅢ(75.68%)至ICC(85.71%)呈明显增加趋势(P<0.05)。HPV-16在CINⅠ与CINⅡ和CINⅢ组中的检出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70例宫颈细胞刷检标本的HPV检出率为64.28%,组织活检标本HPV检出率为80.00%;HPV亚型检测完全一致率不够理想(kappa<0.40)。结论:高危型HPV特别是HPV-16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明显相关,低危型HPV感染的宫颈病变中常伴有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组织活检标本的HPV检出率高于细胞刷检标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德州市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况及HPV病毒基因型分布,为宫颈癌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2008年10月至2013年7月期间送检的德州市人民医院3006例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对各型检出率、年龄分布及多重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V总检出率为17.80%(535/3006),高危型中以 HPV-16、HPV-52、HPV-68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20%、1.30%、1.26%;低危型中以HPV-6、HPV-11多见,检出率分别为1.50%、1.13%。多重感染共79例,占总感染的14.77%(79/535),其中二重感染60例(11.21%)、三重感染14例(2.61%)、四重感染5例(0.93%)。HPV感染在16~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65岁年龄组中,阳性率分别为16.20%、16.70%、18.20%、16.90%、38.40%,HPV阳性率在56~65岁组达到高峰。结论高危型HPV-16、HPV-52、HPV-68及低危型HPV-6、HPV-11是德州女性宫颈HPV感染的主要基因型别,多重感染较常见,感染人群集中于老年组。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一次可检测21种HPV基因型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应用于宫颈细胞标本HPV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陕西省榆林地区妇女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亚型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735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735例妇女人群中共检出HPV阳性者220例,总感染阳性率为29.93%(220/735),其中高危型感染阳性率为25.85%(190/735,包括多重高危感染),低危感染阳性率为2.31%(17/735);高低危混合感染阳性率为1.77%(13/735)。在被检测的16个高危HPV亚型中,最常见类型依次为16、58、53、52、18和51型,未检测出45型;在被检测的3种低危HPV亚型中依次为6、11、43型。HPV阳性者中单一基因型感染率23.67%(174/735),占HPV感染79.09%(174/220);单一高危型感染率为21.36%(157/735),占HPV感染71.36%(157/220),占单一感染90.23%(157/174)。多重感染率为6.26%(46/735),占HPV感染20.91%(46/220);在多重感染中以二重感染最为常见达4.35%(32/735),占HPV总感染14.55%(32/220)。不同年龄段妇女人群HPV感染率分别为29.41%、31.92%、31.33%、28.40%、32.65%和41.66%,各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陕西省榆林地区妇女人群宫颈HPV感染率较高,在单一感染中以16、52、58、33、51和11比较常见;在多重感染中以16、58、53、52、18和51型比较常见,综合统计则以16、52、58、53、51和18型感染比较常见。各年龄段妇女人群均有较高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陕西省宝鸡地区妇女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亚型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对HPV进行分型检测.结果:宝鸡地区妇女人群HPV总感染率为35.92%,高危、低危、高低危感染率分别为24.27%、9.21%和2.44%.单一、高危单一和高危多重感染率分别为28.54%20.51%和3.76%.在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年龄段均有较高感染率.高危型感染率在大于60岁年龄段最高.单一感染常见亚型为16、6、58、11、53、52型;多重感染常见亚型为16、11、6、58、51、53型;总体感染常见亚型为16、6、58、11、53、52型;分别占本组感染71.58%、60.47%和66.86%.不同年龄段妇女人群常见亚型,≤20岁为58、6、39、11、16、56型,21~30岁为6、16、11、52、58、39型,31~40岁为16、6、58、11、52、53型,41~50岁为16、6、58、11、52、51型,51~60岁为16、6、53、11、58、42型,>60岁为16、6、58、11、53、56型;分别占本组感染76.86%、74.12%、71.33%、65.65%、60.92%和73.57%.在多重感染中以二重感染最为多见(5.67%),占多重感染的76.89%.单一、多重和总体HPV16亚型分别占24.34%、13.06%和20.04%.结论:陕西省宝鸡地区妇女人群HPV感染率较高,其常见高危亚型为16、58、53、52、39、56型,低危型为6和11型.不同年龄段亚型分布各有不同.总体、高危、低危和高低危感染率在不同年龄段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后2~5年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159例,随访截止至2019年3月。调查患者治疗后2~5年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及其与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治疗方法、性生活恢复、避孕套使用的相关性。[结果] ①治疗后2~5年高危型HPV感染率为32.1%(51/159)。②高危型HPV阳性者共51例,感染比例最高的型别为51型25.5%(13/51),其他感染型别占比前五位为HPV16/52/53/56/43型。多型感染检出率为40.4%(21/51)。③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后是否使用避孕套与高危型HPV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患者年龄、疾病分期、组织学分级、治疗方案和性生活恢复与高危型HPV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P>0.05)。[结论] 宫颈鳞癌治后2~5年高危型HPV感染率仍较高。感染比例较高的型别与健康人群、治疗前人群存在差异,而且多型感染率较高。是否使用避孕套是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后2~5年高危型HPV感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亚型的分布特点,探讨HPV分型检测在宫颈高度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对137例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并对HPV基因高危亚型进行分析,分析HPV亚型的检出情况,并比较HPV分型与病理结果。结果 31~40岁组和41~50岁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2.2%和89.6%,均高于≤30岁组(73.3%)和≥51岁组(82.6%,P〈0.05);单型感染者62例,多重感染者5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各类型中,以16及58型感染为多,其次是52、33和18型。单型感染和多重感染均主要以16、58和52型感染为主。高危型阳性的检出率为3.3%(4/120),高于高危型阴性中宫颈癌的检出率(0,P〈0.05);高危型阳性炎症、疣症及疣、CINⅠ、CINⅡ和CINⅢ的检出率分别为25.0%(30/120)、28.3%(34/120)、25.0%(30/120)和18.3%(22/120),均高于高危型阴性的检出率(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以16和58型感染为多,在宫颈病变进行高危型HPV检测对宫颈病变诊治和癌变预防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SILs) were studied in 379 high-risk women.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was detected in 238 of 360 (66.1%) of the beta-globin-positive cervical samples, and 467 HPV isolates belonging to 35 types were identified. Multiple (2-7 types) HPV infections were observed in 52.9% of HPV-infected women. The most prevalent HPV types were HPV-52 (14.7%), HPV-35 (9.4%), HPV-58 (9.4%), HPV-51 (8.6%), HPV-16 (7.8%), HPV-31 (7.5%), HPV-53 (6.7%), and HPV-18 (6.4%).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 seroprevalence was 36.0%. Human papillomavirus prevale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IV-1-infected women (87 vs 54%, prevalence ratio (PR) = 1.6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4-1.8). High-risk HPV types (71 vs 40%, PR = 1.79, 95% CI: 1.5-2.2), in particular HPV-16+18 (22 vs 9%, PR = 2.35, 95% CI: 1.4-4.0), and multiple HPV infections (56 vs 23%, PR = 2.45, 95% CI: 1.8-3.3) were more prevalent in HIV-1-infected women. High-grade SIL (HSIL) was identified in 3.8% of the wome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infection w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presence of HSIL (adjusted odds ratio = 17.0; 95% CI 2.2-134.1, P = 0.007) after controlling for high-risk HPV infection and other risk factors for HSIL. Nine of 14 (63%) HSIL ca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HPV-16 or HPV-18 infection, and might have been prevented by an effective HPV-16/18 vaccine.  相似文献   

13.
宫颈高级别病变与HPV感染型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PV在宫颈高级别病变中的感染率及感染型别。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法分别检测CINII~Ⅲ30例和宫颈癌患者160例HPV基因型别,比较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CINⅡ~III和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均为90%,且以单型别感染为主,分别为70.37%(19/27)、81.94%(118/144);在CIN II~Ⅲ中HPV58型、52型感染居多,宫颈癌则以HPV16型、18型感染最常见;无论宫颈鳞癌还是宫颈腺癌,以HPV16型检出率最高。结论HPV16型、18型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型,不同病理类型并无HPV型别上的差异;宫颈上皮高级别内瘤变则以HPV58型、52型感染为主;对HPV58型、52型感染者应重视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肿瘤转移抑制蛋白KAIl在子宫颈癌形成及进展中的意义.方法 对117例石蜡包埋子宫颈组织[正常对照2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58例、子宫颈癌3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AI1蛋白、HPV16/18E6、HPV16E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子宫颈组织、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KAII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18/20)、72.4%(42/58)、25.6%(10/39),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HPVI6/18E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31.0%(18/58)、41.0%(1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HPV16E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34.5%(20/58)、64.1%(2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KAI1与HPV16/18E6、HPV16E7阳性表达间无相关性(P=0.429).KAI1蛋白在子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 0.05),与发病年龄无关(P>0.05);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发病年龄、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无关(均P> 0.05).结论 KAI1蛋白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下调,HPV16/18E6、HPV16E7感染与KAI1蛋白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妇女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种系型别分布,探讨不同基因型HPV与子宫颈癌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门诊476例宫颈HPV感染的患者以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试验检测13种高危型HPV,同时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分型技术(HybriMax)进行21种HPV-DNA亚型分析,分析HPV感染型别与宫颈癌变的相关性。结果 476例患者中,HybriMax法检测13种高危型HPV的阳性率为84.9%,HC-Ⅱ法为85.7%,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95.8%,Kappa指数(KI)为0.83。HPV亚型感染频度由高到低依次为16、58、52、11、33、18、68、31、6、39、53、66、CP8304、51、56、45、59、44和42型,宫颈癌/HSIL组最常见的前6位型别由高到低为16(16.4%)、58(11.3%)、52(8.0%)、33(3.8%)、18(3.4%)和31(2.5%),LSIL组为16(84%)、58(4.6%)、18(3.4%)、33(3.4%)、39(2.9%)和68(2.9%),正常组织/炎症组为16(5.5%)、11(5.0%)、58(4.2%)、6(2.9%)、31(2.1%)和10(2.1%)。正常组织/炎症组、LSIL组、宫颈癌/HSIL组中两种以上HPV亚型感染者分别占22.7%、33.7%和55.3%,最后一组明显高于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哈尔滨地区妇女下生殖道感染HPV型别以16、58、52、11、33、18型较为多见,其中16、58、52、33和18型的致癌性较强。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变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和食管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食管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其基因型分布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方法分别检测200例宫颈癌和140例食管癌的HPV基因型,计算HPV感染率,分析HPV基因型与癌肿类型的关系。 [结果]200例宫颈癌的HPV阳性率为94.00%(188/200),共检测到9种HPV基因型,其中主要基因型为HPV16(74.00%)和HPV18(16.00%),HPV双重感染的阳性率达12.00%(24/2001。169例宫颈鳞癌的HPV阳性率为95.86%,显著高于腺癌的80.00%(x2=9.73,P〈0.01),但HPV16、18和HPV双重感染在鳞、腺癌中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在140例食管癌组织中,未检测到任何基因型别的HPV。 [结论]宫颈癌组织的HPV感染型别多样,HPV16、18为最常见类型,HPV感染更常见于宫颈鳞癌。但HPV各型别的分布与癌肿类型无关.HPV似乎与食管癌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颈腺癌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分布情况及HPV感染与患者年龄的关系。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纳入32例来自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的经病理确诊的子宫颈腺癌患者的标本。采用三明治技术进行石蜡包埋组织的切片,SPF10-PCR技术进行DNA扩增,使用反向杂交线型探针检测技术(LiPA)进行HPV分型;对所有切片进行病理阅片和诊断,分析确诊为子宫颈腺癌标本的HPV分布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例腺癌患者中,HPV阳性率为53.1 %(17/32)。HPV-18为最主要HPV型别,占HPV阳性患者的47.4 %(8/17),其次为HPV-16,占HPV阳性患者的26.3 %(5/17)。检测到的其他型别为HPV-39、HPV-45和HPV-66;多重感染者1例(HPV-18和HPV-66)。HPV-16与HPV-18相比,其阳性的腺癌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8.6和40.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采用<50岁以及≥50岁作为年龄分组,HPV任意型别阳性率在两个年龄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HPV-18在两个年龄组的腺癌患者和HPV阳性腺癌患者中的分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29)。HPV-16在两个年龄组腺癌患者中和在HPV阳性的腺癌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P=0.6)。HPV-16和(或)HPV-18感染在两个年龄组HPV阳性腺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但在全部腺癌患者两个年龄组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HPV-18和HPV-16是子宫颈腺癌中最主要分布的两种HPV型别。HPV阳性尤其HPV-18阳性在年轻的腺癌患者中更为常见。HPV-16阳性较HPV-18阳性在年龄较大的妇女中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