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EC60943技术报告是由IEC32熔断器技术委员会编制,并于1998年发布的。技术报告旨在指导评估稳定状态下载流电器设备组件的温升容许值。技术报告提供了触头接触电阻的计算和基本老化机理;触头和接线端子的温度和温升计算;不同组件,特别是触头,接线端子和连接它们的导体的最大容许温度和温升;IEC各产品委员会确定最大容许温度和温升必须遵守的主要程序。  相似文献   

2.
IEC60943技术报告是由IEC32熔断器技术委员会编制,并于1998年发布的.技术报告旨在指导评估稳定状态下载流电器设备组件的温升容许值.技术报告提供了触头接触电阻的计算和基本老化机理;触头和接线端子的温度和温升计算;不同组件,特别是触头,接线端子和连接它们的导体的最大容许温度和温升;IEC各产品委员会确定最大容许温度和温升必须遵守的主要程序.  相似文献   

3.
IEC60943技术报告是由IEC32熔断器技术委员会编制,并于1998年发布的。技术报告旨在指导评估稳定状态下载流电器设备组件的温升容许值。技术报告提供了触头接触电阻的计算和基本老化机理;触头和接线端予的温度和温升计算;不同组件,特别是触头,接线端子和连接它们的导体的最大容许温度和温升;IEC各产品委员会确定最大容许温度和温升必须遵守的主要程序。  相似文献   

4.
接线端子排是装在一支架上用以支撑一个或多个彼此绝缘的接线端子组件的绝缘件。它们作为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附件而被广泛采用。为了对主要用于工业或类似用途的带螺钉型接线端子或非螺钉型接线端子的接线端子排,以及安装在一支架上为铜导体间提供电气与机械连接的接线端子排规定统一标准,IEC第17B分技术委员会(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于1989年正式公布一份有关接线端子排的IEC新标准947-7-1。该标准适用于连接截面积为0.2mm~2~300mm~2  相似文献   

5.
高电压真空断路器温升影响因素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高电压真空断路器模型为研究对象,对影响真空断路器温升的散热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动静触头接触点半径、接触点位置以及导电杆的半径4种因素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散热表面辐射和不考虑辐射两种情况下,动、静触头接触处的温度差别在5%以内,而考虑散热表面的辐射后,接线端子的温度下降了14%。真空断路器温升随着动静触头接触点半径的增大迅速降低而与接触点位置无关,但当接触点半径增大至2 mm以后,温升降低趋势已不明显。真空断路器温升随着导电杆半径的增大而降低,其中触头接触处温度降低的趋势最为显著,但当导电杆半径增大至25 mm以后,温升降低趋势已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低压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接线端子温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低压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接线端子温升影响因素,分析了负荷电流、接线端子力矩与端子温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断路器接线端子温升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为低压断路器接线端子温升检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电力技术》2011,(7):65-65
根据中国电气行业和新技术领域的需求.菲尼克斯在原有的UK系列压接型螺钉接线端子的基础上开发新型UT系列端子。UT系列端子严格按照IEC国际标准额定工作电压1kV接线端子的要求进行设计,产品经过了完善的试验验证。以UT6-THV型电流试验端子为例:其两片端子金属部分之间、同一片端子分开两部分金属导体之间以及端子金属部分与导轨等各部分均符合IEC标准中定义额定电压1kV所需的12.5mm以上的爬电距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盐雾试验,考察了接线端子和导线的抗腐蚀性能;对接线端子和导线进行了温升测试,分析其温度变化,并给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接线端子是固定式开关插座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直接影响产品接线的方便性和使用的可靠性,因此是客户尤其是电工选购的重点。本文从产品失效现象着手,对市场上常用的几种螺纹型接线端子进行了分析比较和理论计算,简要阐述了压板式接线端子连接导线时的不稳定性,从而导致温升和银点粘连的机理,为行业内接线端子的设计选型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气设备结构新技术与运行方式的发展,装有多种电器元件的开关设备中因导体、触头和磁路等各种元件损耗所引起的温升问题变得日渐重要。这一温升导致构成电接触主要部件的相应高温:高温促使触头表面氧化、並增大其电阻,从而引起更进一步的发热,于是出现一更高的温度。如果接触材料不合适或防护不充分的话,则触头就可能在电器预期的计算使用寿命终了之前损坏,这样的温升也会影响其连接端子和相连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维热场有限元分析的电力连接器触头温升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电力连接器的瞬态温度场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连接器触头温度和其接线端部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实现连接器触头温升的间接测量。进一步分析了接触电阻变化和电流波动对连接器触头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电阻变化对温升影响明显,而10%以内的电流波动对仿真结果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2.
在分线盒和接线盒中,特别是增安型分线盒和接线盒中,允许的载流接线端子和导线的数量,对温升产生的影响很大,通过试验得出了影响结果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借助综合法和计算机证明,极限温升为40K时的接线端子的最高允许数。  相似文献   

13.
刘毅 《高压电器》1993,29(4):55-55
<正> 国际电工委员会于1973年发布了IEC445标准,1981年发布了IEC204—1标准,国家标准局于1983和1985年修正并发布了等效于以上两个标准的GB4026《电器接线端子的识别和用字母数字符号标志接线端子的通则》及GB5226《机床电器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它们都涉及到了“导线线端端子的  相似文献   

14.
IEC/SC28A于1980年与1981年先后出版了IEC664和IEC664A《低压系统绝缘配合(包括电气设备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这是一份技术报告,该报告在电气间隙的基础上推荐了一种绝缘配合的方法,它为各有关技术委员会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提供技术指导。由于“低压系统的绝缘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结构形式对特高压直流换流站接头端子性能的影响,对不同结构形式接头端子搭接部位的电阻及温升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有限元计算。试验结果表明:在紧固力矩相同的条件下,双板搭接接头端子搭接部位的电阻低于单板搭接接头端子同一部位的电阻;随着紧固力矩的降低,双板搭接接头端子搭接部位电阻增大的幅度小于单板搭接接头端子同一部位电阻增大的幅度。计算结果表明:在加载相同电流强度的条件下,双板搭接接头端子搭接部位温度和温升速率均低于单板搭接接头端子同一部位温度和温升速率,增大紧固力矩可使接头端子搭接部位的温升速率降低;随着截面厚度的减少,双板搭接接头端子搭接部位温升非线性增大的幅度小于单板搭接接头端子同一部位温升非线性增大的幅度。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双板搭接接头端子搭接部位温升线性增大的幅度低于单板搭接接头端子同一部位温升线性增大的幅度。  相似文献   

16.
信息服务     
《电气制造》2006,(12):70-73
PTR导轨式接线端子PTR导轨式接线端子完全按照“接线端子制造标准”EN60 947—7—1和IEC947—7—1标准设计,由德国本土制造,并且通过美国UL,加拿大CSA,德国VDE等权威机构的认证。PTR导轨式接线端子内部的压线框由经过处理的镀锌钢片制成,以保证接线的  相似文献   

17.
孙萍  魏立明 《电气应用》2008,27(6):83-86
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电接触故障诊断的研究,主要对接线端子发热型故障物理原因进行分析,建立了接线端子的热模型。通过某电厂实际算例的分析,表明了传导模型的正确性,并且通过实践证明,对接触点处温升的估算和电接触故障诊断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1988年IEC工作繁忙,负责制订IEC低压电器标准的各技术委员会共分发了百余份草案和报告,并转发了近百份各国委员会的提案或意见,其中要求投票表决或提意见的文件数就多达60余份。从1988年初至1989年3月为止,新出版了三份IEC标准,即IEC出版物947—1、947-2及934,预计今后两年,将会陆续出版更  相似文献   

19.
大电流触头及端子的温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电流电器时,考虑触头及周围环境的性质,预计触头和端子的温升是很重要的。本文叙述一个用一般方法预计触头和导体温升的方法,考虑了触头的物理和几何特性(尺寸、金属和复盖层的性质、压力等)、端部有触头的母线的物理和几何特性、触头周围流体(液体或气体)的物理特性(热传导率、粘度、密度等)、冷却过程(传导、强迫对流、自然对流、辐射)等参数的情况,所导出的方程可以直接预知任何参数对触头温升以及沿端部有触头的母线温度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任何低压电器都有与外电路进行电气连接的接线端子,其接线端子的结构与性能对电器的功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求接线端子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导电能力,以保证与导线相接时有可靠的机械连接和电气接触,这样在设计电器时对接线端子的结构应有机械性能方面的要求,其要求是通过接线端子机械强度试验和接线端子对导线的夹紧试验来保证。在我国低压电器基本标准GB1497-85以及IEC标准中对各种电器的接线端子都有机械性能要求,下面就此项要求的试验方法和测试工具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