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宁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缘大型走滑断裂系鲜水河-小江断裂系重要组成部分,演化历史悠久,构造变形复杂。为了进一步理清青藏高原东缘安宁河断裂带中-新生代构造变形,文中通过详细的野外构造观察与解析并结合构造岩磁组构对安宁河断裂带进行精细的构造变形研究,厘定了安宁河断裂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序列及其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中生代安宁河断裂带先后经历了印支晚期NEE-SWW向挤压作用下的早期具有左行走滑特征的韧性剪切和晚期韧-脆性密集劈理化构造变形过程以及晚中生代近E-W向挤压作用下形成的低角度韧-脆性剪切三期构造变形过程;构造岩磁组构样品的平均磁化率具有强、弱磁化率2种特征,且构造岩具有磁面理较磁线理发育的特征,磁化率椭球体以压扁型为主,构造强应变特征明显;最小磁化率主轴呈NEE-SWW向,即中生代早期的韧脆性变形受到了NEE-SWW向的挤压作用,但运动学分析结果反映出了后期叠加改造的特征。新生代安宁河断裂带整体经历了NWW-SEE向挤压作用下以左行走滑为主的具有自西向东扩展特征的三幕挤压走滑和两幕斜张走滑构造变形过程,奠定了安宁河断裂带现今两堑夹一垒的构造地貌。这为深入认识和恢复川滇南北构造带及其青藏高原东缘的形成演化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白银露天矿区小型构造十分发育,类型繁多,计有小褶皱,流劈(片)理、折劈理、破劈理、扭折、剪节理及拉长线理、皱纹线理等透入性构造。据初步解析可划分为二幕三期,均属加里东构造旋回。各变形期的构造样式、动力学特征、热流值、应变相及变质作用等都有一定的规律。研究这些规律,对于解决白银地区区域构造和成矿规律等方面都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秦岭佛坪地区隆—滑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基底片麻岩(内核)剥离断层(接合面)及滑覆层状岩系(外壳)构成的佛坪穹隆构造,从其岩石组成,早期的运动学特征,变质变形改造和同位素测年资料综合分析,表明佛坪穹隆可能形成印支期的主造山期前,并受印支期山期褶皱变形和燕山期逆冲,走滑作用的叠加改造,它经历了中元古代-前印支期隆-滑构造形成阶段,而与造山后期变质核杂岩明显不同,在造山带构造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隆-滑构造发生的深部背景是造山带岩圈垂向积增  相似文献   

4.
白银厂是一个经历了多期变形的地区,各种小型构造现象非常丰富。对在石英角斑岩系中相当发育的S_1劈理的宏观特征和显微构造的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同岩性和构造变形强度不同的岩石中,劈理的形态和发育程度呈现出有规律地变化。而且劈理的性质很复杂,任何一个简单的机制都不可能解释所有观察到的显微构造特征。因此,对这些特征的解释导致提出了一个定向成核择优生长和压溶作用的联合作用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5.
根据映秀断裂带的宏观构造及构造岩特征,可将该断裂带分为三个亚带:劈理带、构造透镜体带、节理破碎带。文章详细描述了构造岩的显微构造特征,并据此推断该断裂带的形成条件。该断裂为地壳浅部构造层次的脆性断裂,主要的变形机制是碎裂作用。其形成深度为5km,温度为300℃。根据碎裂岩中的石英位错密度及钙质糜棱岩中方解石动态重结晶颗粒的粒度,估算出断裂形成时的差异应力值为70~180MPa。  相似文献   

6.
通过地层关系、构造变形分析及有限应变测量等方面的研究表明,位于龙门山北段推覆构造前缘的唐王寨向斜主体,为大型外来岩块。它与龙门山中段彭灌飞来峰群一样,是随龙门山推覆隆起而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滑覆体。  相似文献   

7.
滇西北拖顶地区斜向走滑构造是金沙江再生小洋盆关闭、陆-陆斜向碰撞构造转化的结果。它发生于印支末期,扮演了拖顶地区陆内变形的重要角色。作者从斜向走滑构造的变形温度、压力、差异应力值、有限应变、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它的变形环境。  相似文献   

8.
从基性岩墙群区域形态差异、韧性剪切带产状特点、构造岩类型与矿物变形特征、区域褶皱样式差异等方面初步论证了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存在。认为南秦岭武当地区的构造格局不是前人认定的以推覆构造为主,而确实有走滑韧性剪切带存在。  相似文献   

9.
在概要地讨论了辽河岩群基本地层学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构造变质岩石地层的概念,其含义为经强烈构造变形的中浅变质沉积(含火山沉积)岩系构成的岩石地层单位的一种类型。构造变质岩石地层单位是强变形、中浅变质沉积岩区1:5万填图的基本填图单位。建议采用岩群、岩组、岩段等地层单位命名系统,强调了变形、变质、沉积综合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剪切褶皱及其所赖以形成的滑动面──轴面劈理的成因是长期以来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在对剪切褶皱详细的宏微观观察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滑动面所具有的挤压和剪切的双重力学性质,并首次运用递进单剪变形理论解释劈理的成因,指出劈理作为一个物质面,其初始和最终的发育均垂直于应变椭球体的最小应变主方向,而在变形过程中二者发生斜交,从而很好的解释了劈理的双重力学性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剪切褶皱的形成模式,把剪切褶皱的形成分为六个主要阶段。该模式指出剪切褶皱并。是单纯的与层面斜交的剪切作用产物,而是在纵弯褶皱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纵弯褶皱作用形成初始褶皱,在褶皱转折端部位由于压扁作用形成与褶皱轴面平行的劈理,而在褶皱翼部则发生递进单剪变形而形成与轴面斜交的劈理,这些劈理在变形后期由于挤压而逐渐转至与轴面平行。岩层沿轴面劈理发生依次错动形成剪切褶皱。因此,剪切褶皱是纵弯和剪切两种机制联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平行或近平行分布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一个巨型构造混杂岩带,由变质表壳岩块、中深地壳变质块体、壳幔过渡带岩块和幔源岩块与糜棱岩和变晶糜棱岩基质共同组成。由构造混杂岩带内岩块和基质的变质变形特点、流变学性质、运动学标志、形成构造环境、动力学特征和时限,表明它们是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和分布其间的地体并置碰撞对挤逆冲韧性剪切作用过程中多阶段长时期发育而成。空间上构造混杂岩带内岩块成分的多样性,反映造山带内物质组成的非均一性,也说明地壳隆升剥露的不一致性。这些资料可为深入认识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地壳组成、结构和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海洋山花岗岩体位于华南加里东花岗岩带内。岩体中岩石具有较低的应变结构;奥陶系围岩受到的变形变质作用较低,但作用时间较长。各种构造型式表明:该岩体的侵位机制是以同构造穹窿为主,并兼具有某些气球膨胀特征。  相似文献   

13.
广西海洋山花岗体侵岩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山花岗岩体位于华南加里东花岗岩带内。岩体中岩石具有较低的应变结构;粤陶系围岩受到的变形变质作用较低,但作用时间较长。各种构造型式表明:该岩体的侵位机制是以同构造穹窿为主,并兼具有某些气球膨胀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龙门山褶皱冲断构造的前锋带上,选取了一条典型的断层相关褶皱构造剖面进行磁组构研究.沿着剖面在不同构造部位的23个采样点中钻取了224个定向岩芯样品,所有样品均采自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中.通过磁组构研究,在断层相关褶皱中鉴别出6种特征的磁组构类型: (1)沉积磁组构;(2)初始变形磁组构;(3)铅笔构造磁组构;(4)弱劈理磁组构;(5)强劈理磁组构和(6)拉伸线理磁组构.研究表明,大多数磁组构显示出弱应变特征,属于褶皱前夕的平行层缩短(LPS)的纯剪变形结果;在断层弯曲褶皱中的磁组构基本上都是弱应变的初始变形组构,背斜前翼比后翼应变略强,断层下盘没有显示出有限应变.断层扩展褶皱的三角剪切带是有限应变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中的磁组构特征大致符合运动学模拟的预测结果.磁组构所指示的构造应力场在整个剖面上基本是一致的,主要为NW-SE向的挤压缩短,这与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的区域挤压应力方向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5.
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位于北喜马拉雅穹隆带东端,其拆离断层系的糜棱岩带构成杂岩核部外壳和周缘,带内主要变形岩石类型为石榴石千糜岩、糜棱状片岩、片麻岩和花岗岩,韧性剪切变形组构特征明显,石英和长石的拉长以及云母的定向排列而形成的透入性面、线理.运动学涡度统计和计算结果表明: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拆离系的剪切作用类型是以简单剪切作用为主的一般剪切;剪切带厚度减薄了77%左右;核杂岩南侧和北侧运动学涡度值对比发现,该杂岩属于自南南东向北北西主动伸展形成的不对称体系.分维数统计分析显示,剪切带糜棱岩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边界具有自相似性,分维数值为1.05-1.18,初步估算出古应变速率在10-9.2-10-7.3s-1之间,变形古应力为13.7-25.6 MPa,变形温度不低于500℃,表明该变质核杂岩剪切变形发生于高温环境,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变质核杂岩核部的浅色花岗岩为同构造侵位.  相似文献   

16.
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岩墙群形成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北克拉通中部广泛发育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这些岩墙群未变形和未变质,侵位于先存破裂中,成为恢复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构造应力场的显著标志。克拉通北部地块的镁铁质岩墙群为张剪性,而中部和南部地块为张性。根据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的分布和成因机制分析,来恢复模拟中元古代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镁铁质岩墙群在中元古代形成于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横穿华北克拉通中部的燕辽-中条拗拉槽系的伸展作用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位于北喜马拉雅穹隆带东端,其拆离断层系的糜棱岩带构成杂岩核部外壳和周缘,带内主要变形岩石类型为石榴石千糜岩、糜棱状片岩、片麻岩和花岗岩,韧性剪切变形组构特征明显,石英和长石的拉长以及云母的定向排列而形成的透入性面、线理.运动学涡度统计和计算结果表明: 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拆离系的剪切作用类型是以简单剪切作用为主的一般剪切;剪切带厚度减薄了77%左右;核杂岩南侧和北侧运动学涡度值对比发现,该杂岩属于自南南东向北北西主动伸展形成的不对称体系.分维数统计分析显示,剪切带糜棱岩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边界具有自相似性,分维数值为1.05—1.18,初步估算出古应变速率在10-9.2—10-7.3s-1之间,变形古应力为13.7—25.6MPa,变形温度不低于500℃,表明该变质核杂岩剪切变形发生于高温环境,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变质核杂岩核部的浅色花岗岩为同构造侵位.  相似文献   

18.
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岩墙群形成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北克拉通中部广泛发育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 这些岩墙群未变形和未变质,侵位于先存破裂中,成为恢复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构造应力场的显著标志.克拉通北部地块的镁铁质岩墙群为张剪性,而中部和南部地块为张性.根据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的分布和成因机制分析,来恢复模拟中元古代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镁铁质岩墙群在中元古代形成于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横穿华北克拉通中部的燕辽-中条拗拉槽系的伸展作用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华北克拉通元古代岩墙群形成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华北克拉通中部广泛发育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这些岩墙未变形和未变质,侵位于先存破裂中,成为恢复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构造应力场的显著标志。克拉通北部地块的镁铁质岩墙群为张剪性,而中部和南部地块为张性。根据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的分布和成因机制分析,来恢复模拟中元古代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镁铁质岩墙群在中元古代形成于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横穿华北克拉通中部的燕辽-中条拗拉槽系的伸展作用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辽南变质核杂岩西侧为一NNE 走向、NWW 倾向的低角度拆离断层带, 其中韧性剪切带由位于拆离断层带下部的糜棱岩组成, 糜棱岩中所有运动学指向标志都指示上盘向NWW 方向的伸展拆离。基于长石的Rf /φ 有限应变法, 对该糜棱岩进行测量, 结果显示糜棱岩的应变强度(Es)介于0.36~1.0 之间, 平均0.75。付林图解与霍塞克图解显示应变类型为压扁型(罗德参数υ=0.11~0.98)。使用极摩尔圆法与有限应变法测量糜棱岩面理与线理形成时的运动学涡度, 其值介于0.74~0.96 之间, 平均0.85。使用C′法获得的伸展褶劈理C′形成时的运动学涡度介于0.10~0.84 之间, 平均0.58。依据运动学涡度、有限应变及拆离带的真实厚度, 计算获得拆离带的韧性减薄量为130~705 m。综合以上结论, 辽南变质核杂岩剪切变形机制是以糜棱岩面理与线理发育为代表的早期单剪为主的一般剪切以及以伸展褶劈理发育为代表的晚期纯剪为主的一般剪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