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徐仲达  陶静 《石油物探》1994,33(4):10-18
本文讨论了准噶尔盆地边缘山区替代速度对初步静校正精度的影响。通过用相遇法从多次覆盖反射地震震采集记录中的初至折射波计算基岩面的t0时和选用合适的替代速度进行初步静校正,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表层不均匀和基岩面起伏引起的大静校量,使静校误差控制在自动静校的要求范围之内,从而提高了速度谱和水平叠加剖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非地表一致性静校正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的静校正方法几乎都是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的。地表一致性假设认为,低速带的速度远小于基岩速度,地震波在低速带内是垂直传播的,与各层反射波入射到低速带的方向无关,因此在同一道记录中所有采样点的静校正值都是相同的。但在近地表地质情况复杂的地区,由于基岩出露、地形起伏大、低速带厚度和速度变化很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与地表一致性假设的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非地表一致性静校正量与实际静校正量之差与基准面位置、炮检距和地震波穿透深度有关。主要表现为:①基准面与炮点或检波点的高差越大,则静校正量与真实静校正量的差别就越大;②在近炮检距处,基准面校正量与来自某一深度地震波的实际校正量之差随炮检距不同而变化较剧烈,但在远炮检距处这种变化较小,不会对成像造成影响。文中提出了浮动基准面法、分块静校正法,为开发非地表一致性静校正方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相对一个排列,沙漠区小沙丘的高程起伏变化一般不足以引起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而大幅度起伏的沙梁和低、降速带纵横向速度和厚度的变化,才是引起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主要原因。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地表主要表现为条带沙梁和蜂窝状流动沙丘,近地表低、降速层带中存在高速夹层。采用了3种不同的静校正方法,分别为:近地表分层模型法,主要利用小折射和微测井资料,通过控制点间内插的方式建立模型;初至波折射静校正法,利用有效的折射波初至时间,通过给定的近地表初始速度构建模型;初至波层析反演静校正法,利用更加丰富的初至信息,包括直达波、回折波、折射波等,通过多次迭代,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通过实际应用,研究分析了3种方法静校正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认为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效果最好,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79,14(1):115-115
四 HISTA高精度静校正模块模块功能本模块可作如下处理: 1、根据ST库给出的校正值作检波点和炮点的表层静校正 2、根据CT库给出的校正值作道的静校正 3、根据FD库给出的水底深度作水层静校正 4、根据给出的基准面校正值作基准面校正 5、根据给出的速度作截距时间校正 6、计算和进行区域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 7、根据其它剩余静校正模块计算出的剩余静校正值作剩余静校正。  相似文献   

5.
塔中沙漠区地震资料静校正和去噪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塔中沙漠地区地表条件复杂,原始资料品质差,必须进行静校正和噪声压制处理。采用沙丘曲线法、交互折射静校正法以及分偏移距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等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静校正问题。然后采用叠前多域去噪剔除面波,去除线性干扰,衰减随机噪声,并综合使用叠后去噪、多项式拟合和径向预测滤波等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6.
用多项式拟合求取沙漠地区表层速度的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地表的静校正问题往往被归结为近地表层速度的求解问题,地表越复杂,近地表速度的求解就越困难。针对塔里木盆地沙漠地区地表条件异常复杂、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的特点,首先在表层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静校正方法的研究,先后应用了初至折射静校正、沙丘曲线静校正和层析反演静校正法;根据沙丘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沙丘厚度有关,提出了对沙丘曲线方法的改进,即根据v(hi)与实测值vi之间的偏差δi来计算∑δ2i和maxδ,如果在事先给定的误差范围内,则认为拟合有效。实际中往往采用二次或三次多项式拟合来求取近地表速度。处理结果表明:用多项式拟合求取表层速度的静校正法在沙漠地区是切实可行的,为沙漠地区表层速度的求取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复杂近地表区综合长波长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近地表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难点之一,其原因不是野外数据密度不够,就是方法假设条件不能满足。在复杂近地表情况下,精确求解风化层速度、厚度和高速层速度是严重的非线性问题。本文通过非线性问题线性化、模型参数替代方法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野外表层调查和地震数据中含有丰富长波长信息,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应该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因素。本文在表层调查和初至折射波速度的共同约束下,建立初始速度场,利用层析静校正进行近地表速度场反演获得近地表模型,再运用初至波旅行时拟合迭代技术,在地震数据共炮点、共检波点和共炮检距道集上综合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中国西部黄土塬地区野外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能够很好地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第65届EAGE年会发表的有关地震资料处理方面的论文中,静校正、去噪和叠加成像技术仍然是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目前,静校正已由简单的高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发展到层析静校正、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等。在叠加成像方面, CRS叠加、非线性扩散滤波等可直接用来提高地震成像质量。叠前的非拉伸动校、子波的一致性、三维速度滤波等叠前处理方法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9.
存第65届EAGE年会发表的有关地震资料处理方面的论文中,静校正、去噪和叠加成像技术仍然是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目前,静校正已由简单的高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发展到层析静校正、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等。在叠加成像方面,CRS叠加、非线性扩散滤波等可直接用来提高地震成像质量。叠前的非拉伸动校、子波的一致性、三维速度滤波等叠前处理方法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共炮点道集叠前逆时偏移中,由于地貌和近地表速度的变化而引起的静校效应可以隐式静校而不必以显式静校加以精确补偿。通过外推实际记录位置的观测数据,可实现接收点静校正;通过计算实际震源位置的激发时间成象条件可实现炮点静校。  相似文献   

11.
层析静校正技术在永新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表层风化带速度横向变化较大的地区,做好静校正是取得高质量叠加剖面的重要一步,而确定表层低降速带速度是做好层析静校正的关键。常规的折射波方法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很难求得正确的低速带速度和静校正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层析反演技术可由初至波旅行时结合微测井、小折射等野外调查资料,通过射线追踪方法反演表层低速带速度模型并求得静校正量。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可看出明显改善了复杂近地表地区叠加剖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基岩潜山风化壳是油气勘探重要领域,但基岩潜山一般埋藏较深,地表、地下构造复杂,导致地震成像困难,地震振幅难以保真,风化淋滤带储层预测难度大.为了准确刻画基岩潜山风化淋滤带储层,采用从近地表出发的整体速度建模技术和保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提高了复杂构造区地震资料成像准确性和保幅效果;针对基岩潜山风化淋滤带的分层特征,将地震...  相似文献   

13.
复杂山区静校正方法研究及效果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王顺国 《石油物探》1998,37(4):93-103
对于山区地震勘探,开展静校正研究是资料处理的主要问题之一。静校正精度与剖面质量密切相关,准确的静校正取决于合理的方法和正确的应用。本文在分析了复杂山区特点以及静校正难点的基础上,指出要解决好山区静校正,仅限于普通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四个关键点人手,即风化层延迟时的求取、基准面的确定、校正速度的研究以及表层模型的建立等。本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做了介绍,展示了合成延迟时法十等效速度模型反演十变速浮动基准面(地震参考面)静校正等综合技术在太行山区(山西沁源、大寨)、伊J;1丘陵山区等复杂地表区应用的例子。显著的处理效果表明,严重的山区静校正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满足了地下构造的叠加成像,提高了勘探精度及其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较好地消除表层低速带速度及厚度变化所引起的剩余静校正量,我们研制了在动校正前对资料进行剩余静校正处理的 PRSTC 模块。其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可在速度不准及界面倾斜情况下,用无波形拉伸的原始波形求取剩余静校正值,为速度分析、动校叠加以及叠前处理直接提供较好的原始资料。因此,该模块和野外静校正一样,可做为地震资料处理的基本方法之一。经过实际资料的验证,表明该模块的处理效果及效率均能满足地震资料处理的要求,从而丰富和补充了地震资料处理的模块系统。  相似文献   

15.
约束层析静校正方法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玲 《石油物探》2012,51(4):383-387,317
折射静校正方法的假设前提决定了其在表层结构复杂地区的应用效果欠佳,约束层析静校正方法能够适应低降速带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和近地表成层性差等复杂条件。在简要分析折射静校正方法对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不适应性的基础上,阐述了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步骤;给出了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在西部近地表结构复杂地区的应用结果,对比了层析反演时有无约束条件下的近地表建模精度与静校正效果差异,表明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在解决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静校正时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6.
阿尔金山山前带东段基岩风化壳储集层以岩浆岩风化壳和变质岩风化壳为主,为了解2种风化壳储集层的差异,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借助常规测井曲线和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图像识别基岩风化壳结构,对典型井风化壳结构进行划分,绘制连井剖面;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元素能谱测井、常规测井、常量元素测试、氦孔隙度-空气渗透率测试数据等总结2种风化壳储集层在矿物成分、地球化学响应、常规测井、储集空间特征方面的差异,建立岩浆岩和变质岩风化壳储集层发育模式。结果表明,基岩风化壳按风化程度由上至下划分为土壤层、完全风化层、半风化层和未风化层4层结构,为了便于研究又将半风化层细分为半风化层溶蚀带和半风化层崩解带。岩浆岩矿物纵向分布形式差异不大;变质岩由浅到深暗色矿物和黏土矿物含量整体减少。通过SiO2/Al2O3可知,研究区基岩多处于半风化状态,花岗岩SiO2/Al2O3为5.13~6.50,较稳定;变质岩SiO2/Al2O3为3.01~6.53,变化较大。岩浆岩半风化层溶蚀带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孔洞型,半风化层崩解带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型;变质岩半风化层溶蚀带储集空间类型为孔洞型,半风化层崩解带储集空间为孔洞-裂缝型。变质岩半风化层溶蚀带孔隙度为0.413%~8.509%,岩浆岩半风化层溶蚀带孔隙度为0.926%~7.152%;变质岩半风化层崩解带孔隙度为1.367%~5.211%,岩浆岩半风化层崩解带孔隙度为1.429%~8.572%.岩浆岩和变质岩半风化层崩解带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的相关性较半风化层溶蚀带好。变质岩半风化层溶蚀带是变质岩风化壳储集层最重要的储集层,是稳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半风化层崩解带;岩浆岩半风化层崩解带是岩浆岩风化壳储集层最重要的储集层,其次是半风化层溶蚀带。变质岩风化壳储集层的储集性能优于岩浆岩岩风化壳储集层。  相似文献   

17.
低幅度背斜识别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因地表形态起伏较大而引起的静校正问题,二是构造上倾方向存在速度异常。文中结合准噶尔盆地东部探区的实际地震资料,对上述两点影响因素展开讨论。通过选取不同静校正基准面的试验,提出了在本次研究的目标区内静校正基准面的选取不应成为资料处理中影响剖面质量的一个因素;速度异常现象存在,但要在T0为宽缓平台的背景上且构造上倾方向速度异常的差值需要达到一定的量值才可形成上倾方向回落的背斜形态。  相似文献   

18.
在地震勘探中,模型法、折射法、层析法等是目前常用的基准面静校正方法。对各种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与适用条件归纳分析发现,它们都以地表一致性和地震反射垂直穿过近地表地层为前提,然而,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尤其在长波长静校正存在的地区,不能满足地表一致性假设。实际上,近地表存在速度异常区时,地震波则很少垂直传播,静校正量与射线穿过近地表的距离和速度密切相关,在反射地震勘探中,远近偏移距的反射波穿过近地表时会产生不同的静校正量,利用这一点将目的层的异常作为近地表异常的判别准则,可以解决表层异常区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论述,应用生产后较好地解决了因近地表异常造成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由于陆坡带海底地形陡峭、海水低速层突然加厚,影响地震时间剖面的构造形态。因此有必要针对陆坡带的特殊性,开展地震资料解释方法研究工作,以期恢复地下真实构造形态,避免落入速度陷阱而导致解释失误。本文重点介绍在琼东南盆地陆坡带上的研究成果:发现了速度低谷带;提出了用层替代法静校正克服海水剧烈变化造成的影响,并给出了必要的公式及校正量版;论述分层变速时深转换和“精确广角快速深度偏移”处理的剖面同样可以恢复陆坡带下面的真实构造形态。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尖顶山地区基岩的储层特征,综合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压汞曲线、工业CT、扫描电镜、测井等资料,系统开展了岩石学、矿物学、储集空间类型、裂缝发育特征以及含气控制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尖北基岩以块状杂色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包括风化淋滤溶蚀孔、基质微孔、裂缝及缝内溶孔。②基岩裂缝可分为2种类型,一类为2期成因的构造缝,另一类为成岩解理缝,二者均受基底断裂控制。③基岩风化淋滤带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包括风化淋滤形成的溶蚀孔和裂缝,大孔喉和小孔喉均发育,以小孔喉为主,连通孔径多为1~5 μm。距基岩顶的距离决定了储层质量的好坏。④裂缝溶蚀带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包括裂缝和缝内溶孔,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活动程度控制了储层质量。该研究成果对基岩风化壳的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