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上海某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基于深基坑抽水试验,研究了上海潜水和承压水目标含水层降水引起坑内外水位变化及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此外,通过坑外回灌监测数据,研究了回灌与坑内外水位及沉降的影响,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杭州地铁秋涛路站深基坑施工为例,对如何保证降水效果和基坑安全,以及如何降低深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方面进行了探索,对基坑降水所引起的基坑周围地表发生沉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坑内外水位变化及地表沉降监测情况分析,得出围护结构止水效果与坑外地表沉降关系,以及在降水过程中因围护结构漏水而产生的坑外地表沉降范围和沉降量变化的发展情况,进而提出如何防止降水不利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重庆建筑》2014,(7):1-1
本文通过对悬挂式围护深基坑外地下水回灌技术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这些问题:对悬挂式围护深基坑施工,采取地下水回灌措施可以减少坑内减压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但会增加围护结构本身的变形值。回灌对坑外承压水水位的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谢飞 《建筑施工》2020,42(8):1392-1394,1397
为确保全封闭式深基坑工程的降水有效性,结合工程实例,对深基坑降水及降水前的基坑密闭性试验进行了介绍。通过在靠近基坑边缘的降水井进行试验,同时监测降水井和与降水井对应的基坑外侧的水位观测井的水位变化,找出了降水过程中的水位变化规律,为全封闭式深基坑的降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某大型地下连续墙全封闭式深基坑工程为例,通过抽水试验采用泰斯配线法获得的深厚承压含水层水力参数设计降水试验,通过试降水试验检验地下连续墙的止水效果以及降水方案的可行性。试降水试验结果表明,在12 h的抽降水过程中坑外混合井和承压水水位变化较小,地下连续墙的隔水效果良好;坑内均匀分布观测井水位均能够满足基坑土方开挖对地下水位的要求。因此,对于大型地下连续墙全封闭式深基坑工程开挖降水前的试降水是必要的,一方面可以验证地下连续墙的隔水效果,另一方面可为进一步优化降水方案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沈守鸿 《福建建筑》2023,(11):80-83
某深基坑位于福州城区且临近地铁及旧有建筑,在土方开挖前,进行了基坑降水试验。通过降水试验,检验止水帷幕的止水效果及降水方案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降水过程中,坑外的承压水水位变化较小,止水帷幕的隔水效果良好;获取的试验数据为优化基坑降水方案、基坑开挖降水井及回灌井的启用条件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可对类似岩土工程条件深基坑工程降水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上海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发展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为保持深基坑开挖安全及周边环境的稳定,降排水措施必不可少。基于上海某典型深基坑工程,考虑围护结构形式、施工质量、围护结构插入深度和抽水量等方面,采用3D非稳定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围护结构渗透系数、插入深度和单井抽水量对坑内外降深的影响,并结合现场降水结果进行分析,所得结论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实际情况对天津地铁6号线金钟河大街站深基坑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明确了换乘车站水位降深和地表沉降最大位置,得出围护结构为地连墙的深基坑降水影响范围约为基坑开挖深度一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段凯  石广 《结构工程师》2024,(1):142-149
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超深基坑为例,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基坑模型,对基坑进行施工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成果进行比较,验证数值模拟计算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降水时段及降水深度对围护结构变形及内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数值模拟手段合理,符合实际工况;改变降水时段,对各层水平支撑受力分配影响明显;改变降水深度,对中上部水平支撑受力分配影响很小,主要影响下部水平支撑受力;工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降水方案,减小围护结构变形,优化坑内水平支撑受力分配,确保基坑稳定,节约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10.
以苏州市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港田路站基坑降水工程为例,结合工程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场地情况和周边环境,重点分析说明了生产性抽水试验对降水运行施工、基坑安全评价和止水帷幕效果的重要指导意义。该工程生产性抽水试验结果表明:基坑临界挖深14.40 m, 3口井以单井流量15.0 m~3/h抽水时,水位能控制在安全所需,最终水位控制在9.56 m~12.57 m,满足抗突涌计算所需;降水井深度超过围护体深度。抽水试验期间坑内外水位差明显,该区域围护结构(止水帷幕)对(7)_2层承压水有明显的绕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4.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5.
高善学 《山西建筑》2011,37(30):127+211-127,211
为了预防电力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因铁芯多点接地导致接地电流超标而造成的铁芯发热故障,提出了一种新的变压器铁芯接地智能保护原理,并通过对变压器铁芯接地电流的实时监测,在检测到接地线电流超过国家标准后采取自动启动限流装置的措施,实现将接地电流限制在规程要求的范围之内,并对电气设备状态进行在线检修、评估、预警和风险分析,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杨玉玲 《山西建筑》2011,37(11):56-57
以锚索框架为研究对象,讨论了锚索框架支护技术在边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框架形式,阐述了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包括锚索材料,岩体条件,张拉器具和工序,外界自然条件和人工作业因素等,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霞 《山西建筑》2012,38(2):123-125
通过了解运城市区的气候特征、地表水含量及排水现状,总结出市区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市区排水工程规划思路,以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市区排水系统,实现市区洪水、雨水、污水的安全有序排放。  相似文献   

19.
岩体产生分区碎裂化现象机理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巷道围岩的弹塑性应力场,得出了等效应力变化曲线,说明巷道的开挖在围岩中产生了峰值应力,求出了支撑压力区的应力分布状态[1];分析了岩石分区碎裂化现象的形成机理,说明了支撑压力区的劈裂破坏是岩石分区碎裂化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将支撑压力区的应力情况采用对径压缩公式进行调整推导出岩石分区碎裂化发生的条件公式,得出岩石分区碎裂化现象的出现不仅与深度有关而且也取决于岩石的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20.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