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张颖 《华中建筑》2005,23(Z1):23-24
随着新型社会培训式校园的兴起,社会培训式校园在提供一种新型教育形式的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校园.相对于传统校园,新型校园从校园布局、校园功能、教学空间形式到对城市空间的影响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该文着重研究了新型校园教学空间与传统校园教学空间的几点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园空间的好坏直接影响校园的活力与文化氛围的塑造,以绍兴兰亭书法艺术学院为例,从校园选址到空间结构、空间节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与分析,以期能对校园设计相关的实践有所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3.
岳志铁 《住宅科技》2014,(10):55-58
1996年同济大学开始高校兼并,在四平路校区逐步进行校园空间与建筑的梳理,这些变化延伸影响到校园周边城市空间,其中包括餐饮空间布局.文章从政策、流线、需求等方面,分析自1996年至今同济大学周边餐饮空间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4.
PSPL调研法是依托空间与人群行为的互动关系进行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关系研究并用以指导设计实践的主要方法。开放式大学校园具有社会共享性和公益性,能集中体现公共空间类型与人群行为特征。选取山东建筑大学15处校园公共空间,从空间包容度和空间承载力两个维度进行7项16个指标的活力评价。结果表明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力主要受可达性和空间设施数量的影响,受空间整洁度、意象化等感官要素影响不大。结合校园开放包容度调查,从开放意愿、空间要素、导览设施、空间组群等方面提出了校园空间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校园空间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辉  陈姗姗  于强 《山西建筑》2009,35(28):48-49
结合当前校园空间形态面临的现状,对山东科技大学校园空间形态进行分析,从空间形态整体性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增强校园整体性的方法,总结了该校园规划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魏黎 《城市住宅》2021,28(9):37-40
公共空间是校园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休息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在校园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公共空间通常作为教学空间的附属存在,其使用价值易被忽略.良好的校园公共空间建设可提高校园面积使用率,成为校园整体规划的亮点,故有效识别和利用校园中被忽略的公共空间是研究重点.研究从校园公共空间有效利用的重要性和设计方法两方面,探讨该空间的存在价值和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定性定量的分析了盐城工学院新校区的校园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剖析了大学校园开放空间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有助于更好的引导校园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2)
校园晨读空间设计是在体现学习精神的氛围下,与校园环境充分融合的空间体系。在早晨的校园中,经常会看到晨读的学生出现在教学楼附近或者是空旷的广场上,读书的内容由语言类科目到考试重点内容,内容多种多样。舒适的环境与合理的晨读空间对校园学习氛围的营造是很有必要的。针对校园晨读空间的空间特性,该文作者提出了校园晨读空间营造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黄聪 《建筑与文化》2016,(12):144-145
校园公共活力空间是学校公共活动开展的载体,其品质的高低、活力的大小,深刻影响着校园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文章针对当今校园公共活力空间在表达方面所暴露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城市设计相关理论,对校园公共活力空间的主要特征因素进行简要阐述。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结合空间活力营造原则,对重庆大学B区校园的主要活力空间进行表达评析,并给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马盼盼 《居业》2021,(7):31-32
近年来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和第三次"婴儿潮"的来袭,促进了我国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从而也引起社会各界对儿童成长发展需求的密切关注.校园空间是儿童停留时间更长、活动频率更高的场所,本文从小学校园空间的通用化设计为出发点,论证其与小学校园空间的耦合关系,依据其公平性、友好性和安全性方面设计原则,并从划分功能空间,空间环境参与度,决策互动参与三个设计策略方面提出通用性设计研究,为小学校园空间提供更多的设计参考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1.
郭露 《南方建筑》2009,(6):90-93
近年来,高校建设风起云涌,新校园规划出现了很多新理念新思路,然而当前校园规划中忽视的问题——“场所空间”的营造不足,本文以宁德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规划设计为例,阐释了在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对场所精神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姚时章  谢宏杰  田燕 《华中建筑》2004,22(5):112-114
对校园规划设计的设计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开放式校园”的新理念,以作者参与的湖北中医学院新校区的设计为例,介绍了在新校区规划建设中追求诗意、开放、生态的设计理念和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3.
陈煊  魏小春 《建筑学报》2006,(10):72-75
"学生街"作为一种空间形式已经存在于国内各大高校周边地区,但是"学生街"的概念和名字在我国仍属于新的概念,本文试以湖南大学周边的"学生街"为例,从校园规划地域社会生活的新的视点分析其生成的原因和存在的意义,并指出它所存在的独特形式和含义,试图对校园规划等等相关规划的内容进行新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陈浩  黄宇琼 《山西建筑》2012,38(1):13-15
通过对苏州十中新校址的规划设计,对苏州十中的历史和原校址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将传承文化底蕴融入现代建筑风格,并且如何体现当代师生人性化学习生活,指出苏州十中新校区将"当代书院"的设计目标成功体现出来,并通过理性严谨的设计赋予新校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整旧如新融新于旧--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改造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江 《建筑学报》2003,(5):48-50
为把北航图书馆这个"老化"的建筑改造成体现学校形象的新的标志性建筑,本设计贯彻"整旧为新,融新于旧的"的原则,对原有建筑做大胆彻底地改造和更新,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新形象;把这个新建筑放回到有着50年历史的校园环境中去,与周围的环境对话,黄同形成和谐,统一、完整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确立极大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由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至 21 世纪初,我国高等院校规模迅速扩张,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的需求,科学地调整好校园建 设的模式,学者们深入开展了校园规划的研究与设计实践,使得这一时期的校园规划特征明显。从我国教育变革的背 景出发,通过对相关文献及大学校园建设项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这一时期高校的建设主要通过就地挖潜、就地扩建、 异地新建和建设大学城等方式来解决“用地矛盾”,该时期高校校园的规划设计策略主要有:注重功能布局的多元性、 自然文化的独特性、交往空间的层次性、交通流线的周密性、校园结构的开放性、建设发展的弹性和尊重自然的生态性。 接着,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指出国家政治政策的变革和社会科技经济的进步为高校建设进一步发展带来最直接推动力, 并影响了高等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校园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也为了满足全新教育理念的需求得以进步与发展,并受 到相关学科所带来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中国大学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扬州大学荷花池校区即中心校区校园的景观现状进行解剖和分析研究,运用景观园林的基本理论框架,站在园林的视角上分析研究大学校园景观。通过对校园景观构成因素的分析研究,突出园林景观及园林环境在大学校园中的作用,达到园林化校园的目标,以创造“校在园中,园在校中”的新的大学校“园”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生长型”大学校园规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小松  周安伟 《规划师》2004,20(2):40-42
“生长型”校园规划应以旧校区的功能整合为基础,以新校区的空间拓展为关键,统一交通,共享资源,构筑校园特有的文化氛围,适应高校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实例出发,分析归纳了高校新校区后勤服务设施的三种建筑布局模式,提出“新校区社区性综合服务中心”这一概念,并对高校学生街做出初步探讨,旨在为新校区后勤服务规划设计做出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新校园外部空间各组成元素之间缺乏联系与连续性,是目前新校园缺乏生机与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运用城市设计理论中的联系理论,为校园引入联系各空间元素的“三大基线”——物质线、心理线、行为线,试图探索新校园外部空间结构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