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建立排除黄精片剂中辅料干扰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黄精多糖含量,糖化酶水解麦芽糊精,80%乙醇溶液进行醇沉分离,考察反应温度、p H、酶与底物比例及反应时间对酶解反应的影响,验证糖化酶能否水解黄精多糖。结果反应温度58℃、pH4.5、酶与底物比例1:5、反应时间28 min时麦芽糊精完全水解,80%醇沉后在490 nm处测定无明显吸收。采用酶水解法可以准确测定黄精片剂中多糖的含量,测定结果与加入量无差异(P>0.05)。结论糖化酶水解麦芽糊精,不水解黄精多糖,对黄精多糖含量的测定不存在干扰,可用于片剂中多糖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麦芽中D-果糖、D-葡萄糖、蔗糖、D-麦芽糖4种糖类成分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检测方法,探索麦芽炒制过程中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阐明麦芽消食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不同炒制温度、不同炒制时间的麦芽,采用HPLC-ELSD方法测定生麦芽、炒麦芽样品中D-果糖、D-葡萄糖、蔗糖、D-麦芽糖4种糖类成分的量,采用聚类分析(HCA)法、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分析炒制过程中各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麦芽中D-果糖、D-葡萄糖、D-麦芽糖3种还原糖的量随温度增加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而非还原糖蔗糖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HCA可将不同温度下炒制的麦芽分为3类,PLS-DA表明炒制温度主要影响蔗糖的量,而对还原糖D-果糖、D-葡萄糖、D-麦芽糖影响较小且程度相当;随着炒制时间的延长,4种糖的量均呈降低趋势,16 min后基本不再变化。HCA可将不同炒制时间的麦芽分为4类;标准化A420值随炒制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16 min基本达到峰值。结论麦芽在炒制过程中还原糖、非还原糖与氨基酸等成分直接或间接发生美拉德(Maillard)反应而导致其量的下降,其产物可能与麦芽消食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刘芬  杨乐  董玲  陈建波 《中国现代中药》2023,25(9):1966-1972
目的:建立中药配方颗粒所含难溶性物质和高分子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方法:将中药配方颗粒样品溶于热水,分离沉淀,溶液部分用三氯甲烷萃取,剩余水层进行醇沉处理。红外光谱检测不同溶剂分离部位,通过官能团解析、化合物比对等识别难溶性物质和高分子化合物。结果:本研究所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均检出高分子辅料,普遍添加麦芽糊精,个别含聚氧化乙烯。中药配方颗粒的难溶性物质较为复杂,有硅胶、硬脂酸钙、麦芽糊精等辅料成分,也有草酸盐、硅酸盐、蛋白质、多糖等饮片成分。有些配方颗粒会同时添加多种辅料。结论:红外光谱结合溶剂分离可以快速检测中药配方颗粒所含难溶性物质和高分子化合物,识别辅料种类,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提供更丰富的化学成分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以多糖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Mw)及其分布为质量控制指标的黄精和酒黄精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方法 通过酶解法考察去除辅料的适用性及其最佳反应条件,选取合适的辅料制备黄精和酒黄精配方颗粒,以多糖MW及其分布情况为指标,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HPGPC)建立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结果高温α-淀粉酶或糖化酶单独使用,均不能将可溶性淀粉和糊精酶解完全,而两种酶协同处理的酶解效果更好。高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最佳加酶量分别为辅料:酶用量1:1.5和1:2(g/m L)。黄精和酒黄精多糖的差异主要在MW>10 k Da部分,经酶法协同处理后,可溶性淀粉在MW>10 k Da部分的糖链已完全水解。各批次黄精配方颗粒以及酒黄精配方颗粒间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且黄精与酒黄精配方颗粒之间的相似度均小于0.5。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能很好地区分黄精和酒黄精配方颗粒,可用于黄精和酒黄精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红外光谱法对不同厂家的阿胶配方颗粒进行测定,对阿胶配方颗粒所使用的辅料进行检测,以建立阿胶配方颗粒的辅料检测方法。方法:采用FTIR光谱法,在4000 cm-1~400 cm-1范围内测定6家阿胶配方颗粒样品,并将所得红外光谱图与阿胶对照药材及相关辅料进行比较。结果:6个不同生产厂家的阿胶配方颗粒红外光谱图有一定差异,检测出各厂家使用了不同的辅料,主要为麦芽糊精和乳糖;辅料的存在,对阿胶配方颗粒的红外光谱的鉴别产生一定的干扰。结论:FTIR鉴别阿胶配方颗粒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可以采用FTIR对阿胶配方颗粒中添加的辅料品种和比例进行检测,为阿胶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20,(2)
目的:比较黄精不同炮制品中单糖(D-果糖、D-葡萄糖)和寡糖(D-蔗糖、棉子糖、蜜二糖、D-木糖)的含量,探讨其在炮制过程中的转化机制。方法:色谱柱为Ultimate HILIC-NH_2(25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漂移管温度为100℃;载气流速为1.8 L/min;HPLC法测定生黄精、酒蒸黄精、炆黄精中6种糖类成分的含量。制备黄精酒蒸和炆制质变糖类成分(D-蔗糖、棉子糖、蜜二糖),模拟酒蒸品与炆制品,通过已知对照品定位,分析模拟炮制品的化学成分,探讨炮制过程中质变化合物转化机制。结果:黄精经酒蒸和炆制后,D-蔗糖、棉子糖、蜜二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D-果糖、D-葡萄糖、D-木糖含量明显增加;在D-蔗糖模拟炮制品中检出D-果糖和D-葡萄糖,在棉子糖模拟炮制品中检出D-果糖、D-葡萄糖、蜜二糖和半乳糖,在蜜二糖模拟炮制品中检出半乳糖和D-葡萄糖。结论:黄精经酒蒸和炆制后单糖和寡糖类成分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寡糖类成分D-蔗糖、棉子糖、蜜二糖在炮制过程中均产生质变,水解为其对应的单糖和(或)双糖。  相似文献   

7.
补阳还五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的定性定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补阳还五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进行定性定量比较。方法采用TLC进行定性比较,采用HPLC进行定量比较。结果TLC结果显示,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中化学成分的类型无明显差异,但传统汤剂的斑点更明显;建立了补阳还五汤中芍药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对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和回收率等进行了考察;测定了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中芍药苷的含量,配方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约为传统汤剂中的1/6。结论两种剂型中化学成分的类型基本相同,但芍药苷的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混合均匀度是保证中药配方颗粒产品批内质量一致性的关键。该文以乌梅配方颗粒中乌梅提取物粉末-糊精体系(糊精比例10%)为研究对象,在其混合过程中设计多个取样位点,将采集的粉末样品进行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漫反射光谱分析,并结合移动窗F检验(moving window F test,MW-F test)法对混合过程均匀度进行判断。同时采用HPLC对混合过程中枸橼酸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以验证MW-F test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乌梅配方颗粒混合过程在200~300 r达到混匀状态,300~400 r出现脱混现象,400 r后又趋于稳定,移动窗F检验分析结果与HPLC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移动窗F检验算法通过F界值设定均匀度判别阈值,避免了常规移动窗标准偏差法中阈值设定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可推广应用于其他中药粉末混合过程的在线监控。  相似文献   

9.
吕芳  叶正良  李德坤  周大铮 《陕西中医》2012,(10):1414-1416
目的:考察加热时间对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药液中不同成分的影响。方法: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药液加热不同时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果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人参皂苷Rg1、Rf、Rb1、Rb2、Re、Rd、Rc、Rg2、Rb3、Rg3、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糖和皂苷的指纹图谱,紫外全波长扫描以及用色差计检测溶液颜色。结果:随加热时间的延长,果糖含量不断降低,葡萄糖含量略有升高,溶液在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呈上升趋势,溶液颜色逐渐加深。结论:在对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药液进行检测时,糖含量检测、紫外扫描及溶液颜色的检测应尽量避免对样品进行加热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指标性成分含量,比较配方颗粒和全方药材浸膏制备的滋阴温阳活血膏方的临床等效用量之间的差异。方法: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使用Phenomex Kinetex C_(18)色谱柱(4. 6mm×250mm,5μm),0. 1%磷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54nm;以腺苷和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为指标性成分,共测定颗粒和浸膏配制的膏方各10批。结果:10批样品中,1g颗粒制备的膏方相当于0. 957~1. 043g浸膏制备的膏方,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使用配方颗粒可以替代药材浸膏作为制作膏方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3种贯叶连翘提取物制备工艺的稳定性与重复性.方法:建立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对不同批次提取物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模式识别.结果:3种工艺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重复性,且酶解后优于酶解前,纯化后优于纯化前,以酶解后经大孔树脂LSA-10纯化所得提取物的制备工艺为最佳.不同批次提取物的镜像度较高,具有良好的相似性(>0.9).结论:HPLC指纹图谱可用于同类提取物的质量控制和制备工艺评价.  相似文献   

12.
李秀梅  徐芳芳  张欣  刘佳丽  张永超  樊成  王振中 《中草药》2023,54(24):8007-8017
目的 采用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中红外光谱(mid-infrared spectroscopy,MIRS)技术,实现对金振口服液(Jinzhen Oral Liquid,JOL)矿、植物药浸膏中黄芩苷、汉黄芩苷、甘草酸、没食子酸和固含量5个指标和人工牛黄浸膏中猪去氧胆酸、胆酸和固含量3个指标的含量预测,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矿、植物药、人工牛黄2种浸膏样本,采集NIRS、MIRS并测定各指标含量。优选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和特征波段,融合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PLS)法建立8个指标的含量预测模型,并比较其性能,选出最优的含量预测模型。结果 NIRS技术对黄芩苷、汉黄芩苷、甘草酸、猪去氧胆酸、人工牛黄固含量的预测效果较好,预测相对偏差(relative standard error of prediction,RSEP)均低于8%,故选用NIRS模型作为这5个指标的最佳模型;没食子酸、胆酸和矿、植物药固含量的融合光谱数据模型预测效果较好,RSEP值均低于6%,故选用融合模型作为这3个指标的...  相似文献   

13.
王玉琴  徐芳芳  张欣  吴云  张永超  章晨峰  王振中 《中草药》2022,53(16):5026-5033
目的 应用衰减全反射中红外光谱(mid-infrared spectroscopy,MIRS)技术建立桂枝茯苓胶囊(Guizhi Fuling Capsules,GFC)浓缩过程中没食子酸、芍药苷、苯甲酸、苯甲酰芍药苷及挥发油桂皮醛和肉桂酸的定量分析模型,实现GFC浓缩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以HPLC检测值为参照,采集GFC浓缩过程的MIRS,结合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PLS)法分别建立6种指标性成分的定量模型。结果 没食子酸、芍药苷、苯甲酸、肉桂酸、苯甲酰芍药苷及桂皮醛的校正集相关系数(rcal)分别为0.992、0.977、0.986、0.985、0.974、0.980,验证集相关系数(rpre)分别为0.985、0.961、0.988、0.993、0.978、0.975,校正均方根误差(correct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s,RMSEC)分别为0.132、0.771、0.042、0.044、0.075、0.185,预测相对偏差(relative standard error of prediction,RSEP)和相对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国家资源普查收集的产自10个省市的58批桔梗样品进行性状鉴别,测定其浸出物、桔梗皂苷D的含量,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浸出物及桔梗皂苷D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梯度洗脱,建立不同产地桔梗样品HPLC指纹图谱。结果:58批桔梗样品中有2批表面色泽,7批大小,11批断面特征不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浸出物、桔梗皂苷D的含量的总不合格率为36.20%;建立了58批桔梗样品的特征指纹图谱,共找到17个共有峰;四川省桔梗样品浸出物、桔梗皂苷D含量及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3个方面均较高,重庆市、湖南省桔梗样品3个方面均较低;对58批不同产地桔梗进行了聚类分析及性状、浸出物、桔梗皂苷D含量和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浸出物、桔梗皂苷D含量及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不成正向相关,但样品中浸出物含量以及各成分含量的差异与样品性状特征(皮部)具相关性。结论:所鉴别的性状特征,测定的浸出物、桔梗皂苷D含量以及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可为优质桔梗的筛选,新版《中国药典》标准的修订以及桔梗质量评价,提供更全面、真实、具代表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曹岗  丛晓东  蔡皓  蔡宝昌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9):1581-1584
 目的 采用中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光谱技术(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ATR) 对玄参生品与炮制品中哈巴俄苷的含量进行快速无损的测定。方法 以高效液相色谱为对照分析方法,测定玄参炮制前后哈巴俄苷的含量,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立ATR光谱与哈巴俄苷的HPLC分析值之间多元校正模型,并对炮制前后的未知样本进行预测。结果 校正模型决定系数生品为r2=83.81,SEE和SEP分别为0.021 55和0.051 03;制品校正模型决定系数为r2=95.56,SEE和SEP分别为0.007 30和0.034 78。 结论 该法可以作为一种准确、快速、高效、无损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中药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李冰  胡高升  胡玲玲  李赫宇  贾景明 《中草药》2014,45(17):2552-2555
目的分离纯化银杏Ginkgo biloba叶中的双黄酮类成分,考察银杏叶变黄前后黄酮类成分质量分数的变化。方法从自然脱落的银杏叶中提取分离双黄酮类成分,对其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位进行了分离,通过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方法对目标成分进行制备,采用HPLC法对银杏叶中的双黄酮进行了测定。结果分离的4个化合物分别为去甲银杏双黄酮、银杏双黄酮、异银杏双黄酮和金松双黄酮。对变黄前后银杏叶中4种双黄酮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自然黄叶前3周内,银杏叶中双黄酮量逐渐降低,质量分数差别达30%左右。结论 HPLC法可用作银杏叶中双黄酮的测定,方法简便、可靠,能用于银杏叶的质量控制。同时,制备条件可对快速制备双黄酮对照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复方丹参片中水分定量快速测定的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复方丹参片的近红外光谱应用OPU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建立水分定量测定模型,验证样品的数据基本符合。【结果】该方法能准确、快速测定复方丹参片的水分,相对误差为2.2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且不破坏样品,能应用于药品生产、检验工作中对药品中水分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根中齐墩果酸3-乙酸酯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采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酸水解,将栀子根中齐墩果酸3-乙酸酯水解成齐墩果酸后,用二氯甲烷萃取、蒸干、甲醇定容,制备供试液,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样品的甲醇提取液加盐酸2 mL,加热回流4 h,水解较好。齐墩果酸3-乙酸酯在1.102 5~11.02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6.00%(RSD=1.34%)。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栀子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鲜天麻对睡眠干扰(sleep interruption,SI)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HPLC法测定鲜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60只ICR雄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睡眠干扰模型组、阳性药(莫达非尼)组和鲜天麻低(3 g/kg)、高(9 g/kg)剂量组。睡眠干扰造模14 d后,依次进行自主活动、新物体识别、水迷宫和避暗等动物行为学检测实验,并测定小鼠血清和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及海马组织乙酰胆碱(Ach)、谷氨酸(Glu)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自主活动实验中,各组小鼠运动功能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的相对辨别指数(DI)显著性下降,水迷宫寻台潜伏期明显延长,避暗实验错误次数增加、入暗潜伏期缩短;血清和海马组织MDA水平升高,海马组织的SOD水平降低;海马组织Ach、Glu和NE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莫达非尼和鲜天麻各剂量能不同程度增加小鼠新物体识别DI,提高新物体辨别能力;增强空间学习获得和保持能力,缩短水迷宫潜伏期;减少避暗错误次数、延长避暗潜伏期;提高血清和海马组织中SOD、Ach、Glu和NE水平,降低MDA水平。结论鲜天麻能改善睡眠干扰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改善氧化应激和神经递质水平,是一种有潜力的改善学习记忆中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