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MIR)组和复方丹参滴丸组。对三组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检测和相关分析,并观察各组心肌毛细血管墨汁灌流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IR组SOD活性及NO含量均明显下降,MDA及ET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0.01),原缺血部位心肌毛细血管墨汁灌流数明显减少(P〈0.01);与MIR组比较,复方丹参滴丸组SOD活性及NO含量均明显升高,MDA及ET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0.01),原缺血部位心肌毛细血管墨汁灌流数明显增加(P〈0.01)。提示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改善MIR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左冠脉穿线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前24h开始给药。在大鼠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24h后分别检测心肌组织的MDA,GSHpx,SOD,CAT,NO及NOS。结果:EPO干预组的SOD活力有明显增高,MDA含量明显下降(P均〈0.05),GSHpx及CAT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同时,EPO的预处理也降低了NO和NOS的含量(P〈0.01)。结论:对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EPO干预可以提高多种抗氧化酶活性,同时对NO产生增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川芎嗪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川芎嗪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各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测定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秤重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川芎嗪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心肌细胞肿胀明显减轻,血中SoD、NO、NOS含量增加,MDA,CK的生成减少。(P〈0.05)。结论:川芎嗪后处理能降低心律失常发生、减少坏死面积,其作用可能与提高sOD、NO、NOs含量,减少MDA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川芎嗪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各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测定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秤重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川芎嗪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心肌细胞肿胀明显减轻,血中SoD、NO、NOS含量增加,MDA,CK的生成减少。(P〈0.05)。结论:川芎嗪后处理能降低心律失常发生、减少坏死面积,其作用可能与提高sOD、NO、NOs含量,减少MDA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温阳通脉方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探讨温阳通脉方对大鼠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5min,再灌注5min,反复3次后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心肌缺血预适应(IP)模型。检测大鼠灌胃14d后温阳通脉方组、心肌缺血预适应组(IP组)、再灌注损伤纽(IR组)、假性处理组血清MDA、SOD含量。结果 温阳通脉方组、IP组MDA含量低于IR组,SOD高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通脉方预处理后,能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DA含量,升高SOD含量,减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模拟心肌缺血预适应参与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L—糖氨酸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糖氨酸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在临床应用于防治糖尿病性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可能性。方法:选用健康纯系Wister大鼠、应用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L-糖氨酸组、正常对照组,用药第8周末处死动物,检测外周血及心肌组织的NO、NOS、SOD、MDA等,并取心肌组织作电镜观察,研究L-糖氨酸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结果L-糖氨酸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P<0.01),增加血清中NO含量及增强NOS活性(P<0.05);使心肌组织中SOD增加、MDA减少(P<0.05)。结论:L-糖氨酸在糖尿病性心肌损伤中通过L-糖氨酸-NO通路对心肌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适当补充外源性L-糖氨酸对糖尿病患者防治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饮对胰岛素抵抗(IR)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复方丹参饮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复方丹参饮预防组(中药预防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建立大鼠IR模型,各组大鼠灌胃给药。16周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中N0、ET-1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除复方丹参饮预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NO含量减少、ET-1含量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罗格列酮组及中药预防组与治疗组均能增加NO及减少ET-1的含量(P〈0.05或P〈0.01)。结论复方丹参饮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其机制与升高血清NO及降低血浆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大、小剂量组和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8 w后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丹参滴丸组大鼠血清hs-CRP、TNF-α降低,心肌组织中MDA含量降低,SOD活性有所恢复(均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的炎症及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nmhaFGF对SD大鼠缺血再灌注视网膜SOD、MDA、NO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青  湛敏  许华  吴晓萍  李校堃 《山东医药》2005,45(34):15-16
目的观察非促分裂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nmhaFGF)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nmhaFGF组)30只.实验组(大鼠左眼)又分为nmhaFGF低剂量组(1.25μg组)、nmhaFGF中剂量组(2.5μg组)、nmhaFGF高剂量组(5μg组)各10只,右眼为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h后分光光度法测定视网膜MDA、SOD含量,GRIESS反应测定NO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nmhaFGF中剂量组、nmhaFGF高剂量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NO含量显著升高(P<0.05);nmhaFGF低剂量组和模型组之间SOD、MDA、NO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nmhaFGF具有抗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的作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mhaFGF可以增加视网膜内NO的含量,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抑制NF-κB活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观察NF-κB抑制剂PDTC和丹参注射液处理的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测定心肌组织MDA、MPO、SOD、NF-κB及ICAM-1、TGFβ1蛋白表达。结果心肌匀浆MDA含量、MPO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DTC和丹参注射液组,MDA含量、MPO活性较I/R组明显减少(P〈0.01),SOD较I/R组明显恢复(P〈0.01)。I/R组心肌细胞中NF-κBp65与ICAM-1蛋白表达信号显著增强,TGFβ1表达信号减低;在PDTC和丹参注射液组,NF-κBp65与ICAM-1表达水平较IR组明显降低,而TGFβ1呈相反变化。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增加I/R大鼠心肌SOD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物MDA产生。减弱心肌MPO活力,减轻中性粒细胞对心肌细胞的浸润损害,抑制NF-κB的活化,保护I/R大鼠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11.
促心肌素1-C端肽干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的促心肌素1-C端肽(cardiotrophin-1 C-terminal peptides,CTI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用结扎,松解大鼠冠状动脉左后降支制作模型。正常组5鼠;缺血与再灌注组6鼠,缺血30min后开始再灌注;缺血与再灌注后干预组8鼠,缺血30min后开始再灌注。并腹腔注射CTIC-100μg/kg;缺血与再灌注前干预组8鼠,腹腔注射CTIC 100μg/kg,7d后进行缺血与再灌注。实验结束前取血检测血浆一氧化氮、血清肌酸激酶和丙二醛。结果缺血与再灌注后,大鼠血一氧化氮降低(q=8.758,P〈0.01),血肌酸激酶(q=14.391,P〈0.01)和丙二醛浓度升高(q=11.015,P〈0.01);缺血与再灌注后干预,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升高(q=14.197,P〈0.01),清肌酸激酶(q=10.649,P〈0.01)和丙二醛降低(q=6.167,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P〈0.01);缺血与再灌注前干预,大鼠血浆一氧化氮浓度高于正常组(q=9.595,P〈0.01),但低于后干预组(q=6.147,P〈0.01),血清肌酸激酶(q=6.147,P〈0.01)和丙二醛(q=10.551,P〈0.01)则高于缺血与再灌注组。结论CTIC再灌注早期短期作用能减轻心肌组织损伤及氧化损伤的程度;但使用较长时间后.大鼠对缺血与再灌注的耐受力降低,组织损伤及氧化损伤的程度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2.
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细胞HSP70表达情况及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葛根素组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0.5、4、8h时间点显著上调HSP70表达(P<0.01),抑制血清MPO活性(P<0.01)。结论葛根素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心肌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HSP70的表达、降低血清MPO的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质胞壁酸(LTA)诱导的延迟预适应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是否参与其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复制大鼠心肌I/R模型,结扎前24h注射LTA,检测心肌再灌注60min后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并用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蛋白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同时采用实时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心肌再灌注末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LTA预适应组能显著减少室性心律失常(VA)评分值(P<0.01);LTA预适应还能明显减少I/R后血清CK-MB和LDH的漏出(P<0.01,P<0.05),减少心肌细胞凋亡(P<0.01),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明显上调(P<0.01),而Bax蛋白表达则下调(P<0.01)。再灌注末,预适应组iNOS mRNA的平均相对表达量较I/R组增加了0.71倍(P<0.01),LTA预适应组iNOS蛋白的表达量较I/R组增加了0.96倍(P<0.05)。不论在LTA预适应前或缺血前期给予iNOS抑制剂氨基胍或是单独给予氨基胍,上述观测指标均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TA预适应能显著减轻SHRI/R导致肥厚心肌的坏死和细胞凋亡,iNOS/NO作为触发和效应环节在介导LTA预适应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茶多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正常对照组6只;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8只;茶多酚低浓度于预组8只(75mg/kg);茶多酚高浓度于预组8只(150mg/kg).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检测肝组织MDA含量、GSH-PX活性及血浆ALT含量。光镜下比较各组肝组织损伤情况。结果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组ALT、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正常对照组(P〈0.01),GSH-PX活力则降低(P〈0.01);茶多酚低浓度及高浓度组ALT,MDA含量均明显低于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1),而GSH-Px活力均高于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1);光镜观察茶多酚低浓度及高浓度预处理组肝细胞损伤明显小于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结论茶多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脂质胞壁酸 (LTA)诱导的延迟预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 (I/R)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Longa法制作大鼠右大脑中动脉 (MCA)闭塞 2h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恢复血液灌流 1 2h。大鼠在脑缺血前 2 4h腹腔注射LTA(1mg/kg)诱导延迟预适应 ,检测脑组织再灌注 1 2h后大鼠神经症状、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水平 ,以及组织中一氧化氮 (NO)的含量 ,同时用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神经组织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LTA诱导的延迟预适应能明显改善脑I/R后的神经功能 ,减少神经缺欠评分值 (P <0 0 1 ) ,脑I/R后组织中MDA的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1 ) ,SOD活性显著提高 (P <0 0 1 ) ,同时LTA预适应能明显降低I/R导致脑组织中NO含量的升高 (P <0 0 1 )。LTA预适应还显著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百分率 (P <0 0 1 ) ,明显增加脑组织中Bcl 2蛋白的表达 (P <0 0 1 )。结论 LTA诱导的延迟预适应能显著减少大鼠脑组织再灌注损伤 ,减少组织坏死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减少脑I/R后自由基和NO毒性作用 ,增加Bcl 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钠预处理结合缺血后适应(IPo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氧化应激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Spragn-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脏前降支下置线不结扎,n=15),I/R组(心脏前降支结扎30 min,再灌注1 h,n=15),IPoC组(心脏前降支结扎30 min,予以3次10 s的再灌注/缺血循环,再持续灌注1 h,n=15),福辛普利钠+IPoC组(福辛普利钠片0.9 mg/kg,连续灌胃14 d,于末次灌胃2 h后,施以IPoC组的干预过程,n=15).后三组大鼠再灌注1 h,所有实验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并分离出心脏组织.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cTnT)的含量,NBT染色测定大鼠左心室心肌梗死面积,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心肌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 IPoC组大鼠血清CK-MB和cTnT水平均显著低于I/R组(P均<0.01),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I/R组(P<0.01),血清SOD含量高于I/R组(P<0.01),MDA含量低于I/R组(P<0.01),血清和心肌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t水平均显著低于I/R组(P值分别小于0.05、0.05和0.01).福辛普利钠+IPoC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CK-MB含量均低于IPoC组(P均<0.05),血清SOD含量高于IPoC组(P<0.05),血清IL-6和心肌组织TNF-α水平均低于IPoC组(P值分别小于0.05和0.01).结论 福辛普利钠预处理可加强IPoC对I/R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早期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丙酮酸对顿抑心肌功能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2 0min后 ,再灌注 6h造成短暂缺血 再灌注心肌顿抑模型 ,观察血流动力学、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血清游离脂肪酸 (FFA)、乳酸 (LD)以及心肌组织的ATP含量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顿抑组比较 ,丙酮酸可明显缓解缺血及再灌后心肌功能的损害 ,抑制血清FFA、LD水平的升高 ,降低MDA含量 ,提高SOD活性 ,抑制心肌组织ATP含量降低 ;电镜所见心肌损伤明显比顿抑组轻。丙酮酸组与对照组比较 ,各指标均为显著性差异。结论 丙酮酸可以减少心肌细胞能量消耗 ,保护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对顿抑心肌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TOR信号介导的自噬在褪黑素(melatonin,Mel)减轻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单纯褪黑素10 mg/(kg·d)处理(Mel)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组和褪黑素10 mg/(kg·d)干预I/R(Mel+I/R)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心肌I/R模型,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中LDH的含量,TUNEL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I和II、Beclin1和mTOR磷酸化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LC3B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Mel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I/R组心肌纤维断裂明显排列紊乱,血清中LDH含量明显增加(P<0.01),TUNEL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LC3II和Beclin1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磷酸化mTOR的表达降低(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LC3B表达增加(P<0.01); Mel+I/R组可明显减轻心肌纤维的断裂,降低血清中LDH含量(P<0.01),减少TUNEL阳性细胞数(P<0.01),减少LC3II和Beclin1的表达(P<0.01),降低免疫荧光染色中LC3B的表达(P<0.01)。结论 褪黑素通过调节mTOR信号介导的自噬减轻心脏I/R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次声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及次声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低声压级水平次声对心肌梗死大鼠治疗1周(2次/d,0.5 h/次),观察心肌胶原和血浆N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大鼠心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心肌梗死组大鼠比较(未治疗组),次声治疗组大鼠心肌胶原表达明显减少,血浆NO含量显著增加(P0.01),血浆AngⅡ含量显著降低(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P0.01)。结论:低声压级水平次声治疗能够明显减轻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纤维化,其作用可能与血浆NO及AngⅡ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银杏叶提取物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MR)方面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方法Male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BE预处理组(GBE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B2(TXB2)、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中PAF、TXB2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SOD含量显著降低(P<0.01);GBE组血中TXB2含量升高(P<0.05),但PAF、SOD和MDA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GBE组血中PAF、TXB2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GBE对IMR有一定的防治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