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玉门探区为例,通过对低勘探程度盆地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套针对低勘探程度盆地的勘探技术和评价方法:首先通过综合分析重、磁、电(重力、航磁、大地电磁)资料解析断层特征和盆地构造单元,实现对低勘探程度盆地“定凹选带”;然后通过类比已知产油气盆地,选定勘探层系;再通过盆地结构分析、烃源岩反演、钻井资料分析、露头烃源岩质量分析,结合沉积相发育特征,评价盆地资源潜力;最后根据“源控论”和古构造控制油气运聚的理论,开展区带评价与优选研究,并通过分析重力异常,结合地震剖面解释成果最终识别圈闭并优选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斜坡区二叠系、三叠系具备良好生储盖组合,为近源寻找原生油气藏的重要勘探领域。前期勘探主要立足中浅层,以寻找次生高效油气藏为主,认为二叠系、三叠系由于埋藏深度大,储层不发育,一直未作为主探层系,勘探进展缓慢。近年来玛湖大油区的发现为盆地扇体勘探提供了重要启示。借助玛湖勘探经验,对该区二叠系、三叠系油气成藏条件开展系统研究,通过扇体、储层、不整合面及断裂体系等整体评价,进一步深化了地质认识,提升了资源与勘探潜力。研究表明:盆1井西凹陷斜坡区发育二叠系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2套优质烃源岩,二叠系、三叠系规模有效砾岩储层发育,断裂、不整合面及砂体构成立体输导体系,区域、局部泥岩盖层、平原致密遮挡带构成多重封盖保存条件,为大油气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建立了源上下生上储、源侧新生古储、源内自生自储3种成藏模式,并提出了各种模式下的油气富集规律。盆1井西凹陷斜坡区二叠系、三叠系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区,具有"多层系纵向叠置、优质储层平面连片、多成藏类型"特征,资源潜力大,勘探程度低,优选斜坡区二叠系上、下乌尔禾组和三叠系百口泉组作为油气勘探的突破口,实现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二叠系、三叠系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是中国东部典型陆相断陷盆地,经历了60 a勘探历程,目前已进入复杂隐蔽油气藏为主的精细勘探阶段。面临勘探程度高、资源发现程度高、勘探目标碎小隐蔽等严峻形势,深化油气勘探,实现规模增储、效益勘探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勘探现状及存在的关键问题,认为济阳坳陷沙四段上亚段及以上层系勘探程度高,为成熟领域;沙四段下亚段及以下层系勘探程度低,为“三新”领域;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大,为接替领域。针对不同勘探领域,提出了相应的勘探思路,即精细勘探成熟领域稳定增储、风险勘探和预探“三新”领域规模发现、源内勘探页岩油气谋划长远。  相似文献   

4.
分析外围中小盆地近几年勘探进展并取得4点启示:近几年勘探成效超过预期,外围盆地有望成为现实的增储领域;生油凹陷的深陷带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域;能否发现大中型油气田是盆地迎来勘探高峰和勘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技进步是实现勘探突破的重要保证。依据8个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中小盆地21个凹陷的最大油藏规模与凹陷资源丰度、资源规模关系探索建立了外围盆地评价优选标准,并针对中石油21个外围盆地开展了评价优选和勘探潜力分析,确定了6个Ⅰ类盆地和8个Ⅱ类盆地勘探前景可观。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外围中小盆地发展战略研究,并提出了将勘探重点由构造高部位转向凹陷深陷区和分4个层次开展部署的勘探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非油气富集的关键地质因素及勘探战略部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树林  杜向东 《中国石油勘探》2012,17(3):70-76,82,8
非洲具有比较丰富的油气资源。西非海岸发育了15个含油气盆地,可勘探面积达331×104km2。西非海岸盆地发育3套主要的烃源岩、4套主要的储层,存在4个重要的勘探领域,既有成熟领域,也有新领域。盐岩和巨厚泥岩的发育及强烈活动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已经在整个西非海岸15个盆地发现了2095个油气田(藏),待发现资源量还很大,预计达1169×108bbl油当量。近几年来,在西非中部含盐盆地群、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和科特迪瓦盆地深水区发现了多个巨型、大型油气田,掀起了西非深水勘探热潮。从勘探潜力和油气富集程度来看,西非是中国石油公司在非洲最重要的油气勘探战略基地。综合对比考虑各盆地(群)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勘探程度、勘探潜力等地质因素和非地质因素(如投资环境、政治经济、与中国关系、安全等),建议中国石油公司重点关注走滑拉分盆地群深水区(重点在科特迪瓦盆地)、中部含盐盆地群深水区(重点在刚果扇盆地和宽扎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加强对西南非盆地群(重点在西南非海岸盆地)、北部含盐盆地群(重点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盆地和塞内加尔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研究。如果上述盆地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则可作为中国石油公司在西非的后备战场。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元古界勘探程度较低,石油地质基础条件认识薄弱,但勘探潜力不容忽视。本着向源勘探的思路,根据空间分布情况,提出鄂尔多斯盆地中—新元古界天然气勘探的3个方向。深部气源方向受目前研究程度的限制,不适合作为现实目标,可作为远景勘探领域;上生气源来自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气源条件良好,埋深相对较浅,是有利的勘探方向,也是勘探部署的重点目标,但勘探表明受构造及煤系地层分布等条件制约,可能成藏范围有限;自生气源成为中—新元古界勘探取得突破的主要方向,由于盆地内钻井资料有限,以周缘地质露头为突破口,发现盆地周缘发育长城系烃源岩,盆地内部也具有发育长城系烃源岩的潜力,结合长城系相对较好的储集条件,认为长城系是自生自储型气藏的主要勘探层系。在明确勘探方向和主要层系的基础上,以寻找盆地内部长城系烃源岩为目标,提出了盆地中部定边—T59井和盆地东南部淳化—洛川2个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成熟探区已经整体达到高勘探程度阶段,选取适合于成熟探区精细勘探的评价单元,对于降低勘探风险、实现高效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勘探层单元”是基于当前地质规律认识与勘探精细程度的成藏-地质评价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层单元界定与划分、层单元剩余资源潜力评价、层单元油气成藏规律分析和成藏模式、层单元优选与分类评价以及勘探部署。“勘探层单元”继承了系统论的思想,是勘探区带研究中的相控论和带控论的延伸和发展。它提出了一个将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区带、油气藏多个层次相统一的综合研究体系,其研究方法论体现了整体与个体的统一、系统性与差异性的统一、系统研究与精细表征的统一、预测性与实效性的统一。依据“勘探层单元”的研究思路,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含油气层系划分为9套勘探层系、193个勘探层单元,在综合考虑成藏过程和成藏特征的差异性及相似性的基础之上,将勘探层单元总结为20种类型,实现了地质认识与部署思路的精细化和立体化;开展基于“勘探层单元”的剩余资源精细劈分和勘探目标效益评价,明确了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古生界潜山、古近系孔店组-沙四段下亚段等4大领域22个最优勘探层单元为近、中期增储和突破的重要方向,为高效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成熟探区精细勘探分层系区带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一些油气探区逐步进入勘探成熟或高成熟期,传统的多层系"复式"整体评价已不能满足老油区精细勘探的评价精度和要求,在对比国内外勘探评价体系特点和消化吸收国外"成藏组合"评价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层系区带评价"的评价思路和方法。分层系区带评价由地质评价、资源量估算与综合评价优选等3大环节构成,强调按区域或次级区域盖层及与其相匹配的储集层和供烃区来划分和确定区带的评价层系,针对各评价层系,确认已钻探井的测试结果分类和已知油气藏的分布,刻画主控地质要素的边界;在主控地质因素研究和基础图件编制的基础上,对已确认主控地质要素进行"多图叠合",落实有利区带的分布范围和类型,同时明确各区带的输导通道类型和体系构成特征以及油气充注的能力,标出最有利的远景圈闭分布。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勘探实践结果表明:该套评价思路和方法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国多旋回叠合盆地立体勘探论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中国大陆长期处于全球动力学体系复合、汇交部位,具有多块体拼合、长期多阶段发展的特点,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多旋回叠加地质结构的沉积盆地。在这些盆地中,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烃源岩随热体制演变差异成熟,表现出多期生、排烃特征;海相碳酸盐岩、火山岩、碎屑岩等在成岩、构造改造等机制作用下形成多类型有效储集体,与膏盐岩、膏泥岩、泥岩等形成多套储盖组合;沿不整合面、断裂带等运移的油气在多个层系中多期聚集,受新生代构造运动的影响,油气多晚期成藏或晚期调整成藏;油气在隆起带、凸起带及其斜坡带,断裂带和不整合面相关的圈闭中富集。油气多层系聚集和多类型聚集使油气发现出现多个高峰期。中国的油气勘探不但在上覆陆相地层中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而且在下伏海陆过渡相与海相层系中也发现了苏里格、靖边、塔河、普光、龙岗等多个大油气田,在盆地深层火山岩中也发现了徐深、克拉美丽、牛东等大油气田,油气勘探呈现出立体、整体与综合勘探趋势。“立体勘探”是对叠合盆地的不同含油气领域、不同含油气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的整体、综合勘探。立体勘探的深度为0~10000m,平面上跳出上覆陆相盆地的边界,探索多成因类型的油气藏。已建立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滚动勘探开发、复式油气藏与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构成立体勘探的理论雏形,正在发展的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地质理论是立体勘探的理论基础,现代地球物理、钻探、测试、采油等先进适用技术是实现立体勘探的桥梁。立体勘探的思维与实践是对成熟探区、岩性-地层、前陆盆地、叠合盆地中下组合、陆上新盆地、近海海域、非常规油气等中国未来7大油气勘探领域开展有效、高效油气勘探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十三五”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贯彻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立足国内、发展海外,推进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生产一体化,积极探索勘探新领域、新层系,保持良好的勘探成效和较低的作业成本,探明地质储量及产量快速增长,开创了海洋油气勘探新局面。中国海油通过勘探理论及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及发展了复杂的地层—岩性油气藏、高温高压油气藏、深层潜山油气藏、深水油气藏的成藏机理,攻关海上中深层地震勘探、复杂地层高效钻井、海洋勘探装备等关键技术;在渤海湾盆地潜山、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及惠州凹陷、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等多个区域不同地质类型层段取得重大勘探突破,海外勘探权益可采储量稳步增长,初步形成了海外战略布局。“十四五”将加大风险勘探力度,持续攻关深层油气藏、深水油气藏、高温高压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勘探关键技术,不断拓展勘探领域和方向,海外勘探将继续坚持“经营勘探”,突出战略核心区,力争获得更多更好的优质储量。  相似文献   

11.
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及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海洋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陆上油气勘探的日趋成熟,对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已逐步成为全球油气利用的热点。通过对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美国IHS公司等石油机构的数据库资料分析,认为目前世界海洋油气探明可采储量为13 215亿桶(约1 802.53×108t)油当量,占全球含油气盆地总储量的35.8%;主要分布在全球近海的12个区域。海洋待发现的常规油气资源分布很不均匀。通过对全球海洋重点盆地待发现油气规模与勘探状况分析,认为具有一类勘探潜力级别和二类勘探潜力级别的盆地或区带共16个;处于中等勘探程度的10个盆地待发现油气资源占全球海域油气资源总量的42%,展现出很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近年来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中国陆上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的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尚无系统的分析。通过深入分析,概括了深层油气资源5点基本特征:①气多油少,相态类型复杂;②高温高压普遍,不同盆地或层系差异大;③多元供烃,多源复合;④储层相对致密,但发育规模中高效储层; ⑤成藏过程复杂,多期成藏改造。梳理了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认为中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目前处于“规模发现阶段”,在深层碳酸盐岩、碎屑岩、火山岩三大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面临4方面挑战,主要表现为:①生烃、成储、成藏过程复杂,制约了勘探方向与目标选择;②钻完井周期长成本高,制约油气发现进程与效益开发;③高温压小井眼测井技术不成熟,制约了油气层识别精度;④开发方式及采油采气技术装备不适应,制约了有效开发和规模动用。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中国陆上深层油气资源集中于三大领域六大盆地,勘探潜力巨大,是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领域,建议集中相关油气公司、石油院校及科研单位研究力量,攻克制约深层发展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难题,集成涉及深层领域相关成果,构建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体系,支撑深层领域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立足国内、拓展海外,树立高效勘探理念,国内外油气勘探取得13项重大突破和战略新发现,形成10个超亿吨级规模储量区。在总结“十三五”以来国内外重要勘探进展的基础上,立足当前国内外新形势、新要求,对中国石油矿权区油气资源状况、剩余油气资源发展潜力和上游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未来中国石油上游业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坚持稳健发展方针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实施资源战略,国内油气并重、常非并举,立足七大盆地,加大勘探开发力度,2019—2025年年均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1×108t油当量以上,至2025年实现油气产量2.2×108t油当量;海外立足常规、油气并举,优化发展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亚太五大合作区,扩大“一带一路”合作规模。提出打好国内勘探开发进攻战、做好海外优质高效发展大文章、推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加强高素质勘探开发人才队伍建设5条保障措施确保战略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有利勘探领域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七大含油气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与难度并存。该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系统和三湖第四系天然气系统,燕山和喜山2期强烈构造运动使柴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高度复杂化,新生代单旋回古气候演化与多期构造运动使湖盆演化、烃源岩和沉积储层发育特征、成藏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变得十分特殊和复杂。认为应围绕柴西第三系富油凹陷和三湖第四系富气凹陷,加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同时加大柴北缘东段德令哈新区风险勘探力度,为实现战略突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中国陆上剩余油气资源潜力及其分布和勘探对策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20  
我国陆上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经过半个世纪的勘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体上看,资源探明程度还不高,油、气探明率分别为26.9%和5.4%,未探明的资源量还很大。石油剩余资源的42.4%分布在东部的裂谷盆地,46%分布在西部的叠合盆地;天然气剩余资源的37%分布在中部的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28.1%分布在西部的塔里木盆地。剩余油气资源虽丰富,但质量偏差,勘探难度大,勘探成本高。21世纪前十年的油气勘探将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为确保石油天然气工业的持续发展,不仅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还必须建立、健全风险勘探机制和经济评价决策系统,进一步发展先进适用的勘探技术,开辟新的勘探领域,发现更多的商业储量,确保我国油气产量稳中有升。表4参9(窦立荣摘)  相似文献   

16.
非洲油气勘探区战略选择建议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非洲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主要可归纳为:古、中生代挠曲盆地,中、新生代大陆边缘断陷盆地,板内裂谷盆地和大陆边缘进积三角洲盆地。通过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地质综合评价、不同勘探阶段的类比和最终勘探潜力分析,对非洲的沉积盆地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非洲油气勘探区选择应遵循的原则。对于油气勘探长期战略选区,原则上,优选低成本油气远景区,即使存在高风险,但亦可获得高回报;对于油气勘探中期发展策略选区,应该寻找地质条件好的油气资源区,投资中短期高利润项目;对于油气勘探中短期发展策略选区,一般应优选中低成本、低风险、低利润且短期能获得油气发现和勘探突破的有利油气勘探区。图1表3参5  相似文献   

17.
“进(近)源找油”:油气地质理论创新与重点领域勘探思考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创新地质理论和勘探重点领域是石油地质学科发展与工业探索发现的永恒主题,"进(近)源找油"正成为石油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新方向。地质理论创新引领石油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立足中国特色石油地质条件和勘探研究历程,取得4项研究认识。(1)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是中国的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富集"大盆地,未来油气勘探潜力仍很大,常规-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将指导"共生富集"大盆地实现两种油气资源类型的整体发现、极限开发与协同发展。(2)石油地质理论在大油气田的发现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化烃源岩认识可以不断开辟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新领域,挖潜"共生富集"大盆地可以不断推动常规-非常规油气大发现。(3)重点领域是油气规模增储和战略发现的主力军,深层-超深层和非常规烃源岩层系是未来陆上重点发现和发展领域,中西部突出深层-超深层优质油气资源,中东部突出中-深层非常规规模油气资源。(4)立足6大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富集"盆地基础研究,突出烃源岩附近及其内部油气资源的规模快速利用,常规油气聚焦"富油气层系"战略发现,非常规油气聚焦"人造油气藏"规模开发,攻关"共生富集"盆地资源序列、重点领域风险勘探、万米超深层科学探索、非常规油气人工改造、煤炭一体化地下气化、页岩油及煤岩油原位转化6大战略领域,努力实现深层-超深层油气发现成规模、非常规油气资源能动用。面向未来10~15年,新一轮地质理论创新和重点领域优选,将带动中国油气工业继续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18.
我国陆上九十年代油气勘探形势认识及“九五”勘探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Since the period of the Enghth Five-Year Plan,important breaktrough has been made for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westem China A number of high-yield large-and medium-sized oil and gas fieldswere discovered in basins such as Junggar,Tarim,Trupan-Hami and Shaanxi-Gansu-Ningxia etc, so weredone around seabeach area of Bohai bay.These achievements benifit by prop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ies in China’s petroleuc industry “to maintain the production in the east and develop the resource in thewest ”as well as devoting major efforts to developing new and advanced technologiies on petroleum explo-ration.In oder to keep these situations continuously,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exploration in the western area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Ninth Five-Year Plan,along with making new prosecting in the easternarea,developing new and advanced exploration techniques,increasing esploratory investment of the westto reach30% of the total amount in Cina’s petroleum industry, and intensifying and improving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9.
非洲油气勘探战略选区建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由于古生代-新生代板块活动,导致非洲不同区域具有不同构造特征,形成和发育了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主要可归纳为:古、中生代弯曲盆地,中、新生代大陆边缘断陷盆地,板内裂谷盆地和大陆边缘进积三角洲盆地。不同的古地理环境使得不同类型的盆地具有独特的物质充填和不同的富含油气系统,迄今钻探证实的富油气成藏系统可分为5个含油气系统。通过富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分析、不同勘探程度盆地的地质条件类比以及各探区的潜在油气可采储量分析,对非洲油气勘探区进行了分类与综合评价,同时,结合投资区的环境和中国石油勘探公司的自身状况分析,按长期勘探战略、中期发展策略及短期获利3个层面提出了非洲油气勘探战略选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种油气资源量计算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多旋回含油气盆地复杂的地质实际,提出了一种统计法结合类比法计算资源量的圈闭加权法,其中引入了圈闭资源量钻探成功率的概念,使圈闭资源量与区带、盆地资源量的定量计算有机结合,避免了成因法产生的诸多不确定性,能够动态地进行区带及盆地资源评价。应用圈闭加权法计算了塔里木盆地刻度区及满加尔油气系统的资源量,结果表明本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资源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