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探讨更好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为2013年1~12月在我院精神科男一病区住院的患者,1~6月实施普通护理管理,6~12月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比较精细化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精细化管理后,护理质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精细化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还能降低精神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刘芳 《中国卫生产业》2014,(8):42+44-42,44
目的分析妇科实施优质护理中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11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0例患者,将她们分为观察组(400例)和对照组(400例)两组,观察组为2013年5—6月收治的患者。予注重细节管理的优质护理,对照组为2011年5—6月收治患者,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实施注重细节管理的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节假日期间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实施节假日无缝隙管理,比较实施前后节假日期间的患者满意度、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理缺陷及投诉的发生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后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0%上升至98%,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3.63%上升至96.36%,护理质量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缺陷或投诉明显降低,由实施前的7例降至实施后的1例。结论实施节假日期间无缝隙护理管理,提高了患者及医师的满意度,提升了节假日期间的护理质量,有效地保证节假日护理安全,同时培养一批护理骨干,有利于护理管理人才的成长和储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工作流程管理应用于骨科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5例于骨科行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抽签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护理工作流程管理。出院时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以及记录并发症、意外事件发生情况锻炼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指标:技术水平、护理态度、护理投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97、12.7616、4.1408 P<0.05);护理质量指标:护理落实、基础护理合格、护理无差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56、9.2593、4.4766 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意外事件发生率及锻炼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17、6.2420、6.2043 P<0.05)。结论护理工作流程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且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个科室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根据护士不同能级设立5个层级:助理护士(N0)、初级责任护士(N1)、高级责任护士(N2)、责任组长(N3)、专科护士(N4),界定各级护士工作职责;优化护士人力资源配置;实施分层培训;采取扁平化责任包干制的工作模式。比较实施分层管理前后6个月的护理质量指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和健康教育4个护理质量指标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分层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分层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 OEC 管理模式在泌尿外科开展以来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某医院泌尿外科实施 OEC 管理模式,其内容包括确定护理工作目标的责任体系、建立护理工作的日清体系和激励机制。通过对比实施前后患者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质量,验证 OEC 管理模式在临床上应用的效果。结果 OEC 管理模式实施后,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指标(整体护理能力、病区管理能力、基础护理能力和护理文书管理)平均得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患者对护理工作认同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OEC 管理模式可促进临床护理工作实行更加统筹的精细化和目标化管理,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精神病房精细化护理管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精神科各病区的患者,将实施精细化护理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实施精细化护理之后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医护合作管理病房陪护的新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实施医护合作模式管理陪护前后病房陪护率、医院感染率、患者满意度及医务人员满意度。结果实施医护合作模式后,病房陪护得到有效管理,与实施前相比,病房陪护率从97.78%降低至66.67%(P<0.01),患者满意度从90.00%提高至99.56%(P<0.05),医务人员满意度从82.22%提高至95.5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率从9.56%降低至4.22%,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医护合作模式管理病房陪护可有效降低陪护率,提高患者和医护务员满意度;对医院感染率的控制可能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128例研究对象是2018年5月—2019年5月该院老年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利用系统抽样法随机分成各64例研究组和常规组,给予研究组应用精细化管理,给予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低于常规组的6.25%;护理差错发生率为1.56%,低于常规组患者的10.94%;护理满意度为95.31%,高于常规组患者的84.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能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护士组织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为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概念,进一步细化制度建设,旨在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并为患者实施精细化的健康教育与预约服务。对比分析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相比较于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实施精细化管理之后,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的护理管理质量明显改善,护理差错缺陷次数明显减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在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应用价值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在晨间首台择期手术患者中的管理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0月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按传统接手术患者流程提前30~40 min接患者到手术室,观察组按改良后的护理模式,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后在麻醉复苏室进行手术患者无缝隙护理模式,由两名护士集中护理管理,并采取相应的人文关怀等护理干预措施。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晨30~40 min在手术室等候手术期间,观察组中国版状态焦虑量表(S-CAI)评分[(14.05±2.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6.75±2.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0,P<0.05)。在手术室等候手术期间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17.6±2.5)、(11.6±1.1)mm Hg(1 mm Hg=0.133 kPa)、(88.7±11.6)次/min]低于对照组[(19.8±4.1)、(14.2±2.1)mm Hg、(110.2±8.7)次/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12.01、16.24,均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2,P<0.05)。结论施行手术患者无缝隙护理模式,术期患者集中护理管理,并实施相应的人文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情绪反应,减轻其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增强安全感,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魏玉兰 《现代保健》2014,(16):101-103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选取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前后本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前(2012年)的816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后(2013年)的9372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结果:对照组的护理安全缺陷2.30%,护理质量评分为(92.99±2.95)分,医生满意度为86.25%,患者满意度为82.33%;观察组的护理安全缺陷为0.44%,护理质量评分为(97.85±3.76)分,医生满意度为96.83%,患者满意度为97.61%。观察组的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医生及患者满意度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及薄弱环节,找出预防和避免护理风险的方法,可最大限度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手术医生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以提高护士执业满意度的管理方法,对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开展期间,在对科室14名护士采取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以提高护士执业满意度的护理管理方法,以1年为一个研究周期,在研究前、中、以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护士执业满意度,并结合同期当月病区护理部质量控制检查成绩及出院患者满意度评价护理质量。结果研究前、中、后三次发放满意度调查,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接受程度、对参与基础护理的满意程度、对在护理工作中自身价值体现的满意度、对护理工作的执业前景满意度等平均秩次逐次下降,各时间段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现有工作、酬劳的分配方案平均秩次虽呈现下降趋势,但各时间段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各时间段中位数、最小值依次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优质护理质控成绩逐次提高。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执行过程中,护士执业满意度的提高将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病毒性心肌炎伴有心力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伴有心力衰竭的患儿17例为健康教育组(干预组),其中男、女患儿分别为8例和9例,年龄1至14岁。以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6例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并与综合干预组年龄、性别和疾病等相匹配的患儿为对照组。将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还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和70.59%,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87,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34,P<0.05)。结论临床上对病毒性心肌炎伴有心力衰竭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尤其是对患儿家属的重点健康教育,可提高病毒性心肌炎伴有心力衰竭患儿的治疗疗效,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病产妇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96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针对本组的96例患者均行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的4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先兆子痫及子痫发生情况、分娩方式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先兆子痫及子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效果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病疗效显著,有效降低了患者先兆子痫及子痫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我院妇产科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比较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部对护理质量考核得分的变化。结果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后取得了以下效果:(1)患者对护士的服务、工作能力、沟通及病区管理及总体评价都有显著提高。(2)患者对初级护士和高级护士的评价显著提高,对中专学历及本科学历护士的满意度显著提高。(3)产科护士在理论知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危重患者护理、病房管理等方面显著提高。结论层级护理管理能够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陈政 《中国卫生产业》2011,(2):26-26,28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实施细节管理后的各项指标与实施前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加强细节管理,规范了护理安全管理,我院的护理缺陷例数、护理纠纷例数、护理投诉倒数明显降低,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各项护理细节管理的完善,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从根本上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保证医院护理工作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双华 《临床医学工程》2014,(11):1493-1494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实施后的231例行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实施前的219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随机抽取100名新生儿家属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并比较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实施后新生儿溢奶、皮肤损伤、眼罩脱落、睾丸受损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实施后100名新生儿家属对基础护理、护士态度、专科护理和卫生状况四各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作用明显,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收的新生患儿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97.78%VS71.11%),且在疾病治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97.78%VS77.7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疾病治愈率,改善其生存质量,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瞻性管理在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本科住院的重症手足口患儿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科治疗的110例重症手足口患儿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前瞻性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抢救成功率为96.4%,对照组为8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2.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管理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提高了护士对手足口病抢救护理的整体水平,可明显提高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