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临床分期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病死率在发展中国家居第2位~([1])。宫颈癌治疗方案主要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临床分期,临床分期一旦确定便不得更改。对于难以通过盆腔检查加以判断的情况,可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来辅助判断分期,但不作为主要分期依据。临床分期决定治疗方案,中华医学会2014年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中提出,早期病例以根治性手术为主,加或不加辅助治疗,中晚期病例及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锥切标本宫旁浸润(P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2018年2月经宫颈锥切确诊为宫颈癌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H)+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200例Ⅰa2~Ⅰb1期宫颈癌患者,分析早期宫颈癌PI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有15例(7.5%)PI阳性,185例(92.5%)PI阴性。单因素分析显示,PI与年龄、病理类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和切缘状态无关(均P>0.05),与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VSI阳性(OR=5.456,95%CI:1.669~17.833,P=0.005)和淋巴结转移阳性(OR=6.725,95%CI:1.833~24.669,P=0.004)是P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宫颈锥切标本中LVSI、淋巴结转移与PI有关,可作为PI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锥切标本宫旁浸润(P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2018年2月经宫颈锥切确诊为宫颈癌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H)+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200例Ⅰa2~Ⅰb1期宫颈癌患者,分析早期宫颈癌PI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有15例(7.5%)PI阳性,185例(92.5%)PI阴性。单因素分析显示,PI与年龄、病理类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和切缘状态无关(均P0.05),与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VSI阳性(OR=5.456,95%CI:1.669~17.833,P=0.005)和淋巴结转移阳性(OR=6.725,95%CI:1.833~24.669,P=0.004)是P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宫颈锥切标本中LVSI、淋巴结转移与PI有关,可作为PI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根治术作为宫颈癌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了高生存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并发症。现阶段随着对宫旁淋巴分布和宫颈癌宫旁转移情况的进一步认识,一些学者提出缩小宫颈癌根治术宫旁切除范围的可行性并做了相应的临床研究,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为后续探讨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方案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对1973年1月~1987年12月治疗的408例Ⅰ或ⅡA期原发性宫颈癌患者病历做回顾性分析。408例除65例初次治疗选择放疗及6例微小浸润癌外,其余337例为手术初次治疗或先行手术探查后行放射治疗。其中鳞癌273例(81%),腺癌64例(19%)。手术方式包括: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剖腹探查术、手术探查分期及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术中取盆腔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相关宫旁韧带内淋巴定性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子宫主韧带、骶子宫韧带、阴道旁组织中淋巴的含量及分布。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0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3家医院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术后主韧带、骶子宫韧带、阴道旁组织新鲜标本各22条、29条、28条,将标本分为近、中及远3段;主韧带标记浅、深两层,骶子宫韧带分别标记浅、深两层及内、外侧面。对所有标本分别采用HE染色、D2-40染色进行定性分析后,采用Impro图像分析软件和生物体视学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定性研究:各韧带均可见特异标记淋巴的抗体D2-40染色阳性,HE染色进一步显示了散在分布的淋巴管、粗细不等的各级淋巴管分支,偶见淋巴结。定量研究:主韧带、阴道旁组织中淋巴呈散在分布;骶子宫韧带中淋巴相对集中分布于骶子宫韧带内侧面(P<0.01),且近子宫段最多(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宫旁组织内淋巴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其分布特点对指导术中对宫旁组织的正确处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浸润性宫颈癌偶尔可在以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中发现,这种情况称之为隐匿性宫颈癌。该病的复发率约60%,再次手术或放疗或二者联合治疗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因这种情况发生率极低,目前尚无两种治疗方法的随机研究,且两者无残余肿瘤的存活率相同。分析对于隐匿性宫颈癌行根治性二次手术的情况。隐匿性宫颈癌的标准为以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术前未发现的深度在0.5~3cm的早期浸润癌,研究选取自1987~2003年16年间16例隐匿性宫颈癌患者,其中11例实行二次手术,二次手术病例的选择符合以下标准:①原发病灶浸润深度在0.5~3cm。②…  相似文献   

8.
年轻宫颈癌是指年龄小于或等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虽然在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而且下降率达到了30%,但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却明显增加,且愈后差,这一趋势已经引起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国外很多调查研究表明这种趋势与性行为因素、人乳头瘤病毒(HPV)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等众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年轻化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年轻宫颈癌是指年龄小于或等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虽然在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而且下降率达到了30%,但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却明显增加,且愈后差,这一趋势已经引起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国外很多调查研究表明这种趋势与性行为因素、人乳头瘤病毒(HPV)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等众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计分析Ⅰa2和Ⅰb1期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治疗的117例Ⅰa2、Ⅰb1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卡方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117例患者中15例(12.8%)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未转移者102例(87.2%)。单因素分析结果:肌层浸润深度≥1/2、子宫下段受累、脉管内瘤栓阳性、肿瘤直径>2 cm、治疗前宫颈鳞状上皮抗原(SCC-Ag)水平为影响Ⅰa2和Ⅰb1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治疗前SCC-Ag≥1.5 ng/mL(OR=25.007,95%CI:2.342~250.021,P=0.008)。结论:治疗前SCC-Ag水平是影响Ⅰa2和Ⅰb1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宫颈脉管内癌栓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与宫颈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为指导宫颈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13年5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46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LVSI阳性者185例(40%),阴性者277例(60%),对LVSI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癌患者LVSI的发生与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否术前经过新辅助治疗有关,而与采用何种新辅助治疗方法无关。LVSI与宫颈癌的其他5项高危因素,即组织病理学类型、间质浸润深度、肿瘤体积、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且合并的高危因素越多,LVSI的发生率越高。结论:LVSI与其他病理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可能更早地提示淋巴结转移等其他高危因素的潜在风险,对指导宫颈癌的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年轻女性(年龄小于35岁)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目前肿瘤治疗原则是在延长生存期的同时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年轻的宫颈癌患者而言,生存质量成为其选择治疗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对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所以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日益成为医学界新的研究热点。现对近年来年轻女性患宫颈癌的病因、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及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对年轻宫颈癌患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仍然是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治疗的常规术式,患者因此丧失生育能力。本文针对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回顾性分析宫颈癌根治术后宫旁、阴道旁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发现早期宫颈癌患者中仅27%存在淋巴结转移,并对前哨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前景以及为保留生育功能而进行“最小而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讨论。前哨淋巴结切除术可提高术中诊断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准确度,减少不必要的过度治疗,目前有替代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趋势。目前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主要有6种术式,即扩大宫颈锥切术、单纯宫颈切除术、经阴道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开腹广泛性宫颈切除术、腹腔镜下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对于病灶>2 cm的患者,推荐先行新辅助化疗(NACT)3~4个疗程后,再结合妇科检查及影像学证据,选择宫颈切除范围和具体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于宫颈腺癌的最佳治疗方案尚无定论。宫颈原位腺癌可采用全子宫切除、宫颈锥形切除或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ⅠA1期宫颈腺癌以往多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现主张采用全子宫切除术,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也可考虑宫颈锥形切除术。对ⅠA2~ⅡA期宫颈腺癌首选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接受辅助性放化疗。对ⅡB~ⅣA期宫颈腺癌首选根治性放疗联合顺铂周疗的同步放化疗,紫杉醇联合顺铂可用于放疗前后的新辅助化疗及巩固化疗。ⅣB期宫颈腺癌宜采用个体化治疗,紫杉醇联合卡铂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均可使用。局部晚期或巨块型宫颈腺癌无论手术或放疗难度均大,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以利于手术或放疗,但能否改善生存尚有争议。对于难治性或复发性宫颈腺癌,可采用盆腔脏器廓清术、全盆腔放疗或铂类为基础的姑息性化疗。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宫颈癌筛查不断普及,全球宫颈癌发病率较前下降,仍有约75%的宫颈癌患者在初始治疗后2年内复发。复发性宫颈癌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但目前对于复发性宫颈癌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的出现、放射治疗方法的应用、化疗方案的不断完善以及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方案不断增加,但治疗过程中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仍不可忽视。因此,进一步完善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方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仍是复发性宫颈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现状及进展,从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及放射治疗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复发性宫颈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有病灶大、手术困难、预后差等特点,关于其治疗方案争议不断,主要推荐的治疗方案有:盆腔外照射+顺铂同期化疗+阴道近距离放疗,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放化疗后进行辅助性子宫切除术。而在临床治疗中,由于各地区放疗水平不同和患者个体化差异,目前对LACC的治疗方案仍存在多样性。预防性半扩展区域调强适形放疗可以在达到与传统扩展区域放疗相似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步放化疗同时加局部热疗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或活检不一定改善LACC的预后,但可帮助判断预后,对已有髂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积极意义。对于腔内放疗技术不成熟地区的患者,盆腔外照射加同步化疗后行Ⅰ型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是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强有力的血管生成有丝分裂原,可诱导肿瘤新生血管、淋巴管形成,与官颈癌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VEGF可增加血管渗透性引起血流抵抗、减少肿瘤血液供应,影响细胞毒药物的组织分布和疗效.VEGF抑制剂可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增强药物吸收,是目前官颈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及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提高,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好,治疗后有较长的无瘤生存期.近年来,有关改善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国内外妇科肿瘤医师在宫颈癌手术治疗方面,开展了保留生育功能的广泛宫颈根治手术、保留内分泌功能的手术和保留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