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化学农药施用于农田后,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逐渐分解消失,消失的快慢直接影响农药的药效,又关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大多数农药经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作用后,较快地分解成简单化合物而消失,但是长效性农药如DDT、六六六能在土壤和生物体内停留较长时间,形成所谓农药的“残毒”问题。  相似文献   

2.
你会吃吗     
<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这个天大的事情现在成了国人天大的心病。无论是电视上、报纸杂志上还是网络上,无论是党媒官媒还是自媒,只有食品安全的话题是有共鸣的。人们天天讨论的问题是"打了什么样的农药"、"打了多少农药"、"哪种农药会致呆傻"、"哪种农药会致癌"……当下,房子是大问题,车子是大问题,孩子教育是大问题,升职升官是大问题,但都没有这个问题大:我会吃吗?  相似文献   

3.
研究城镇居民对农田生态环境及农产品的需求及补偿意愿,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及提高农产品的供给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武汉市居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一手资料,运用SAS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城镇居民对环境友好型农田生态环境的需求强烈,高达73.08%的受访居民对农田生态环境有正的补偿意愿;且居民对环境友好农田生态环境的补偿意愿与化肥农药施用的限制标准呈正相关关系,补偿额度在3000-8000元·hm^-2之间。(2)城镇居民对化肥农药施用在不同限制标准的环境友好型农产品有显著的需求缩好,且愿意支付一定的溢价去购买;当化肥农药施用量在不同限制标准下,受访居民支付的溢价率均为70%以上,溢价均值在0.76-1.82元·kg^-1之间,价格溢出波动幅度为19.20%~46.20%。(3)城镇居民对环境友好农田生态环境的补偿意愿及农产品消费需求意愿主要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职业等因素的硅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今我国的农田绝大部分是一年四季不停耕,长时间地超负荷耕种,如北方的小麦一玉米,南方的三季稻。农田超负荷耕种的后果之一是加大了对土壤的扰动次数,加重了水土流失,从而使土层变薄,质地变粗,肥力减退,地力下降;后果之二是由于频繁、超量施用化肥、农药、农膜等,使农田变“硬”、变“馋”、变“娇”,因此急需休耕。农田休耕应以政府主导,实行财政补贴;重点是复种指数高的地块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块;休耕的比例为农田面积的10%,时间为1~3年;由农户申请,村集体评议,乡镇政府批准;县乡两级政府应成立由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休耕领导小组,以加强组织领导;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应加强监督,确保财政补贴到村到户。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水库周围农田氮素流失的影响因素,包括降雨强度、地形坡度、土地利用方式等。讨论了主要控制措施及其作用,包括合理施肥、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等农田管理措施,以及植被缓冲带等生态工程措施,建议采用综合措施控制农田氮素的流失。  相似文献   

6.
1.问题的由来昆阳镇第四中学位于昆阳镇的城乡之交、富饶肥沃的万全平原上。历史上就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近年来由于城镇扩建、工厂外迁,以及农药化肥产品的滥用,周围环境受到污染,农产品的质量有所下降。本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周围农村,除少数家长经商、务工外,其他基本上是农民。学生十分熟悉周围的农田环境,亲身经历了这些变化,并且渴望进一步了解环境变化的原因以及对策。在我所任教的班上,不久前有位同学,因吃了农药污染的蔬菜而全家生病住院,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并且向我询问关于农药危害性的各种问题。于是我考虑结合当地的实际进行一…  相似文献   

7.
佳木斯市土壤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佳木斯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结合国家第二次土壤污染源普查,对辖区内基本农田、草地、松花江沿岸农田、三江平原典型土壤白浆土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土壤污染仍以有机氯农药和重金属污染为主,有98.9%的农田监测点位土壤质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佳木斯市基本农田土壤环境整体质量良好,草地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松花江沿岸农田未受污染。由于工业化进程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佳木斯市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氯农药和酞酸酯等持久性有机物在一定区域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本文选择与我国国情最相似、在农田土壤环境管理方面经验丰富、成效显著的国家——日本,就其管理体制与机构、法律支撑与保障、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技术保障措施等方面与中国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为中国推进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留住乡愁     
正阳春三月,又到"两会"时间,新年新期待。然而对于农村环保来说,貌似还是停留在诸如垃圾处理、秸秆禁烧、畜禽养殖、化肥农药面源污染等一些老掉牙的话题上。之所以年复一年地老调重弹,至少说明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需要一遍遍地不吝笔墨敲警钟。  相似文献   

10.
防护林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研究表明,防护林一旦进入农业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将得到改善,农业生产力水平将提高。它不仅在防御自然灾害、防风固沙、保水固土、涵养水源、净化大气、减少污染等方面发挥作用,而且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增产【门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因此,建立以农田防护林体系为骨架的农业生态系统,是改善阿拉尔垦区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自50年代开始,随着农田防护林建设的发展,就有多人进行了防护林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和观测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林带的动力效应、势力效应、水文效应等方面,并对农田防护…  相似文献   

11.
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中国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高产稳产农田的建设现状和制约因素。针对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新一轮土壤普查,建议通过加大土壤改良力度、建立促进农户保护与养护耕地的激励机制、加强农田动态监测与管理等三个方面提出建立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的长效机制,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田氮污染现状之严峻,已经引起多方的关注。本文从农田氮素的污染现状及其危害出发,对农田氮素的污染成因进行分析,并综合施肥、灌溉、耕作和种植制度等多方面的研究,提出利用合理施肥、水氮耦合、保护性耕作及施用氮抑制剂等措施解决农田氮素污染。  相似文献   

13.
农田防护速生丰产林是本世纪80年代初由林学专家提出的,它是采用速生丰产的栽培技术,对农田防护林进行培育,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经济的目的。昌吉州在发展农田防护速生丰产林的生产、科研实践中已取得了显著效果。实践证明,只有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农田防护林的发展才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
结合保山实际情况,把农田环境质量分为重点污染区和一般农区2类区域进行检测评价,采取农田环境质量与农产品质量同步进行检测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检测评价,初步掌握了保山市农田环境状况,为保护和治理农田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优质农产品发展区域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15.
蒋高明  虞晓凡 《绿叶》2013,(12):17-23
转基因技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人类的一些愿望,但该技术长期发展.则会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如对非目标生物尤其有益生物产生危害,降低食物多样性,打乱生态平衡,造成物种之间关系紊乱,等等。转基因并不能提高粮食产量。制约中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原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农民不愿意种地,恢复耕地质量乃是比推广转基因作物更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对于农业景观规划的研究,不同的专业背景下研究的尺度范围也大相径庭,产生的概念和理解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学者分别从景观生态学、城市园林旅游规划及农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做出了不同的阐述。在此,本文针对“农业景观”的定义进行重新的思考与探讨,希望可以综合各科的研究,形成一种集园林美学及生态农业性质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景观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农田生态系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本文对国内外城市农田生态系统建设经验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提出未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田生态系统构建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缙云县标准农田279个样点野外调查与土壤肥力指标检测,按照《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进行分等定级,代表面积8 543 hm2,其中一等田220.6 hm2,占2.6%;二等田6 024.7 hm2,占70.5%;三等田2297.7 hm2,占26.9%。根据标准农田质量现状,提出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第一部分提出: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按规定享受相关财税政策。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等。  相似文献   

20.
污泥处置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张新华  朱维斌  张龙江 《四川环境》2003,22(2):35-37,48
综述了主要污泥处置技术及目前国内外污泥的处置利用情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尤其是农田利用是解决目前我国污泥问题的最优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