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以石蜡为原料,探讨了配方中乳化剂的用量、乳化HLB值对蜡乳液变色效果的影响,乳化剂的种类、助乳化剂的用量等影响蜡乳液稳定性的因素,树脂及硅油对水性变色蜡乳液的影响,最终制备出质量稳定、应用效果好的水性变色蜡乳液。  相似文献   

2.
α-亚麻酸多重乳液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较为稳定的α-亚麻酸多重乳液.方法以多重乳液相对体积为衡量标准,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分别探讨第一相中复合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HLB)值以及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对α-亚麻酸W/O/W多重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α-亚麻酸在多重乳液中的稳定性.结果第一相复合乳化剂HLB值为6.6,M(复合乳化剂):M(EL35)=5.6,乳化剂在多重乳液中的质量分数为9.9%时,多重乳液相对体积最大,α-亚麻酸在多重乳液中的稳定性最好.结论制备了较稳定的α-亚麻酸多重乳液.  相似文献   

3.
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助溶剂,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丙烯酸十八酯(ODA)、苯乙烯(St)为单体,通过无皂乳液共聚反应合成了阳离子高分子乳化剂,并制备了阳离子松香/AKD乳液。研究了高分子乳化剂合成中AM、DMC用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乳液中松香、AKD、高分子乳化剂质量比对乳液稳定性及施胶性能的影响,以及纸浆pH值、乳液用量对施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AM用量为35%,DMC用量为15%,松香、AKD和高分子乳化剂的质量比为11∶4∶3时乳液稳定性较好。适宜的施胶条件为:采用逆向施胶工艺,松香、AKD和高分子乳化剂的质量比为11∶4∶3,纸浆pH值为6,乳液用量为1%。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大豆肽纳米颗粒(SPN)Pickering乳液稳定性,以大豆肽聚集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法制备SPN,对超声时间进行了优化;在SPN体系中引入大豆分离蛋白(SPI)构建复合乳化剂,研究不同乳化剂质量浓度下SPI对SPN界面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超声时间10 min制备SPN;随着乳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大,乳液粒径逐渐减小,当乳化剂质量浓度较低(5 mg/mL)时,乳液出现桥联,乳化剂质量浓度过高(30 mg/mL)时则出现絮凝;界面蛋白吸附率随着乳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相同乳化剂质量浓度下,添加SPI的SPN乳液(SPI-SPN乳液)的粒径分布峰左移,其粒径、界面蛋白吸附率显著小于SPN乳液的;在储存过程中,SPN乳液粒径逐渐增大,SPI-SPN乳液粒径没有显著变化;SPI-SPN乳液的乳析指数小于相同乳化剂质量浓度的SPN乳液,当乳化剂质量浓度为30 mg/mL时,储存15 d SPI-SPN乳液未出现分层现象。综上,SPI可以提高SPN的界面活性和SPN乳液储存过程中的絮凝稳定性和分层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艾叶油为原料,复合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利用相转化法制备了艾叶油乳液.研究了乳化工艺对乳液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对乳液形貌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乳液整理锦纶袜子的驱蚊效果.结果显示,艾叶油驱蚊乳液最佳制备工艺为:乳化剂HLB值8,乳化剂质量分数3%,艾叶油质量分数18%,剪切时间8 min;电镜观察显示,艾叶油乳液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整理锦纶丝袜具有良好的驱蚊效果.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为乳化剂,食品级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为油相,以槲皮万寿菊素为芯材,采用二级高压均质法制备槲皮万寿菊素水包油型纳米乳液。通过测定乳液粒径大小、多分散指数、Zeta电位、浊度来对比三种乳化剂的乳化效果,研究不同pH、离子强度、热处理对乳液理化性质的影响,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纳米乳液对槲皮万寿菊素的包埋率,并采用Lu Mi Sizer稳定性分析仪对样品稳定性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乳化剂种类对乳液粒径大小、分布情况有显著影响,以α-乳白蛋白为乳化剂稳定的槲皮万寿菊素纳米乳液平均粒径最小,为285.3±3.3 nm,多分散指数为0.19±0.03,包埋率约96.8%。在不同pH、离子强度和热处理条件下,以α-乳白蛋白为乳化剂稳定的槲皮万寿菊素纳米乳液具有最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和水溶性,采用低能乳化法制备番茄红素微乳液,利用伪三元相图优化番茄红素微乳液配方。探讨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质量比(Km值)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通过计算并比较伪三元相图微乳液区域面积确定各因素的最佳值,并对微乳液的类型、形态、粒径、多分散指数(PDI)和Zeta电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番茄红素微乳液最佳配方为油相为亚麻籽油、乳化剂为吐温80、助乳化剂为无水乙醇、Km值为2∶1,采用最佳配方得到的番茄红素微乳液为O/W型,微乳液液滴呈规则球形,粒径为(167.70±0.45)nm, PDI为0.179±0.006,Zeta电位为(-7.71±0.53) mV。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番茄红素微乳液均一稳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两种不同的乳液聚合工艺,以反应性有机硅单体为原料进行自分层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研究。探讨了乳化剂以及有机硅种类、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对涂膜表面进行红外光谱及润湿性分析。结果表明: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作为复合乳化剂体系,采用种子乳液为基础的预乳化工艺制备的有机硅丙乳液性能稳定、成膜性优异。当有机硅用量为12g时,所得到的以有机硅丙烯酸树脂为主体的表层涂膜,具有较好的自分层效果,有利于实现自清洁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效固体切片石蜡乳液制备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以固体切片石蜡为原料, 利用HLB值理论,以复配型乳化剂制得O/D型乳液,加水转化为O/W型石蜡乳液,使固体石蜡用量降低,乳化水用量增加,降低生产成本.本文考察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以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石蜡乳液稳定性和分散性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乳化剂用量为乳液总量的8.6%,乳化时间为90min,乳化温度控制在85±5℃,搅拌速度为1500r/min的条件下,可制备出稳定的固体切片石蜡乳液.  相似文献   

10.
通过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与淀粉纳米晶(SNC)的酯化反应获得OSA改性淀粉纳米晶(OSA-SNC),以OSA-SNC为乳化剂,橄榄油为油相,制备出Pickering乳液,并探讨了OSA-SNC浓度、水相p H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此外,通过与Tween-20稳定的乳液进行对比,研究了乳化剂浓度、水相p H对乳液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随着乳化剂浓度或者水相p H的增加而得到提高。OSA-SNC稳定乳液的油脂氧化稳定性显著优于Tween-20稳定的乳液;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Tween-20稳定乳液的POV升高,而OSA-SNC稳定乳液的POV降低;Tween-20稳定乳液的POV随着水相p H的增大先降低再升高,而OSA-SNC稳定乳液的POV随着水相p H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1.
以苯乙烯和丙烯酸酯为主要单体,设计多种复配乳化剂方案,通过单体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苯丙乳液,用做汽车发动机空气滤清器滤纸浸渍树脂.实验研究了多种复配乳化剂合成苯丙乳液对滤纸透气度、耐水性能的影响,筛选对滤纸性能作用效果良好的复配乳化剂.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合成苯丙乳液使滤纸透气度下降6%~11%,保持滤纸透气度...  相似文献   

12.
以非离子乳化剂对司盘60/吐温60和72/721分别与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复配为复合乳化剂,研究其对C6防水剂乳液稳定性、乳液粒径、耐静水压和接触角、Zeta电位和防水防油应用效果的影响。非离子乳化剂对司盘60/吐温60和72/721的比例为1∶3时形成较强的正相互作用,可以降低乳液的凝胶率,减小乳胶粒粒径,增强乳液的机械稳定性以及稀释稳定性,乳液的防水防油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体外模拟消化,研究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化(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变性淀粉、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SC)为乳化剂构建的番茄红素纳米乳液的消化规律。结果表明,消化过程中纳米乳液的液滴大小、Zeta电位和微观结构取决于乳化剂类型,OSA变性淀粉和蛋白质类乳化剂构建的纳米乳液分别在肠和胃阶段发生水解,液滴聚集,乳液平均粒径增大,同时Zeta电位绝对值达到最小。经胃肠消化后3 种乳化剂构建的番茄红素纳米乳液游离脂肪酸释放率的大小排序为OSA变性淀粉(92.25%)>SC(86.53%)>WPI(79.88%),高于对照组的48.7%,表明纳米乳液包埋体系能有效改善番茄红素的消化特性,且以OSA变性淀粉构建的纳米乳液表现出比蛋白质类乳化剂更高的番茄红素生物利用率,达到(25.60±3.08)%。  相似文献   

14.
阳离子改性明胶乳液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明胶、丙烯酰胺、阳离子单体为原料,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体系,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阳离子改性明胶乳液,考察了加料方式及不同种类、不同配比的乳化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该乳液对漂白麦草浆的应用效果.实验表明,该乳液在单体采用一次性加料方式下,使用非离子乳化剂和阳离子乳化剂复配而成的乳液对漂白麦草浆的应用效果最好,对漂白麦草浆的细小纤维和填料有很好的助留作用,并有较好的助滤效果,纸页的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以搅打充气乳液为对象,运用Turbiscan、流变仪、粒度仪、显微镜测定乳液充气前后的物理稳定性,探究食品乳化剂HLB值(3.8~15.0)对棕榈油基乳液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HLB值在3.8~10.0范围对于乳液稳定性影响不明显,但进一步增加HLB值,导致乳液热稳定性下降,颗粒聚集严重;在低乳化剂HLB值(3.8~10.0)范围内,乳液搅打充气时间随着HLB值的增加而延长,样品起泡率也随之增加,但硬度变化不明显;当HLB值为10.0时,乳液的搅打起泡率达到最大,为3.17;进一步增加乳化剂HLB值(12.0~15.0),样品搅打充气时间明显缩短,表明乳液脂肪部分聚集更容易发生,但得到的样品硬度偏大,且样品的稳定性随着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最终确定最佳乳化剂HLB值为10.0。  相似文献   

16.
姬书亮  黄玲 《印染助剂》2012,29(7):19-22
以N-十二烷基亚氨基二丙酸二钠(NCNA)和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为乳化剂,采用界面复合物生成法制备艾蒿油乳液,通过油相离心系数对艾蒿油乳液的稳定性进行表征.讨论了搅拌速度、乳化温度、乳化时间、乳化剂质量分数、乳化剂配比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速度为3 000 r/min、温度为60℃、乳化时间为15 min、乳化剂质量分数为5%、m(Span80)/m(NCNA)=8/2时油相离心系数为0,乳液最稳定.通过多媒体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乳液液滴的分布及大小形态,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乳液液滴粒径集中分布在20~50 nm.  相似文献   

17.
溶血磷脂比磷脂的HLB大,易形成O/W型乳化剂,可制备热力学稳定的微乳化体系.利用溶血磷脂作乳化剂,制备含沙棘油的微乳液,以沙棘油为油相,溶血磷脂为乳化剂,正丙醇为共表面活性剂,制成微乳液.最终产品呈透明、稳定的均相混合物.  相似文献   

18.
一种复配有机硅羊毛织物柔软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筛选了三种氨基硅油为柔软剂的主要成分,以异构十三脂肪醇醚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为主乳化剂.乙二醇单丁醚为助乳化剂,制得透明清晰的氨基硅油微乳液.重点考察了主乳化荆配比及用量、助乳化剂的优选及用量、复合氨基硅油配比和含量以及pH、搅拌强度等对氨基硅油微乳液状态的影响.根据微乳液的理化性能测定方法,对氨基硅油微乳液及多功能柔软剂的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9.
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反应合成了阳离子高分子乳化剂,并制备了阳离子C-9石油树脂/石蜡乳液。研究了高分子乳化剂合成中亲水性单体DMC及溶剂NMP含量对乳液稳定性能的影响;乳液中C-9石油树脂、石蜡、高分子乳化剂质量比对乳液稳定性能以及施胶性能的影响;乳液施胶浓度对施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w(DMC)=25%、w(NMP)=43%、m(C-9石油树脂):m(石蜡):m(高分子乳化剂)=5:5:10时乳液稳定性能较好;当施胶浓度为2.3%,施胶后纸张综合性能好,其施胶度为129s,抗张强度为5.13kN/m,湿抗张强度1.72kN/m。  相似文献   

20.
以液体石蜡为油相,芭蕉芋淀粉及单体丙烯酸溶液为水相,乳化剂Span-80和Tween-80复配使用,考察了油水比、乳化剂用量、HLB值以及芭蕉芋淀粉颗粒大小等因素对反相乳液的形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和乳液电导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体系乳化剂的HLB值对反相乳液的形成和稳定性有着显著性的影响,在HLB为7.36,油水比为V(油)∶V(水)=1.2∶1,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30%的条件下形成稳定的W/O型反相乳液,淀粉颗粒越小越有利于提高树脂的吸水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