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端粒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膨大的粒状结构,由简单重复的端粒DNA序列和结合蛋白组成。人端粒DNA重复序列为TTAGGG,长度5~20kb。端粒长度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当缩短到一定程度即不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细胞最终死亡。人端粒酶由模板RNA、端粒相关蛋白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构成。人端粒酶以其分子RNA为模板,在hTERT的作用下,不断合成新重复序列添加到染色体DNA的3'末端,从而阻止端粒DNA序列的缩短。正常人体细胞除一些更新较快的组织细胞如生殖细胞等外,一般无端粒酶活性,而肿瘤细胞由于端粒酶的激活,使端粒维持在一定的长度不再缩短,成为无限增殖的“永生性”细胞。本文就端粒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由重复的DNA序列组成的特殊结构,能维持染色体的完整和稳定。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种特殊逆转录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的DNA片断,补充因细胞分裂造成的端粒序列的丢失。在端粒酶的作用下,可使必死细胞转化成永生细胞。大多数正常细胞端粒酶处于低活性状态,而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较高,故基于调节端粒酶为目的的基因治疗而引起的肿瘤细胞凋亡,为抗肿瘤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线性DNA分子末端,有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对维持染色体稳定、防止染色体末端融合和保证DNA完整复制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telom-erase)是使端粒延伸的反转录DNA合成酶,是一种核糖核酸蛋白复合体。端粒酶以其RNA组份为模板,以端粒3′末端为引物,在其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的蛋白组份的催化下合成端粒重复序列。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端粒酶广泛表达于各类恶性肿瘤细胞,但人正常细胞一般阴性,是目前应用最广、最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有文献报道,端粒酶  相似文献   

4.
端粒、端粒酶和肿瘤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性染色体的末端是由重复序列TTAGGG组成,称为端粒,由于DNA的不完全复制正常体细胞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而逐渐丢失端粒序列。肿瘤细胞通过表达端粒酶--一种RNA依赖性DNA聚合酶而补偿端粒序列的丢失,从而保持端粒的长度。近90%的人类肿瘤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而正常体细胞缺乏这种酶的活性。本文综述了端粒,端粒酶的功能及其与肿瘤的相关性,论及了端粒酶作为肿瘤诊断的标志及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端粒(telomere)是指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的蛋白质—DNA特殊结构,即染色体末端DNA序列的多个重复,其作用是保护和稳定染色体的末端[1]。早在30年代两名遗传学家Muller和McClintock分别在不同实验室用不同的生物发现染色体末端结构对保持染色体的稳定十分重要。Muller把这一结构命名为端粒。直到70年代,到了1978年Blackburn等才在一种单细胞生物(四膜虫)中真正发现和证实了这种端粒结构,其表现为极简单的6个核苷酸5′-TTGGG-3′序列的多次重复,而人类5′-TTAGGG-3′。这些简单序列在染色体末端串联重复排列即构成端粒,随着细胞不…  相似文献   

6.
端粒酶在肿瘤疾病中的表达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秀娟 《河北医药》2003,25(4):305-306
端粒酶是近年来发现的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逆转录酶 ,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目前的研究表明[1 ] ,已知 85 %的人肿瘤组织发现了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而与肿瘤相邻的正常组织或良性病变仅为 4%左右 ,这种显著的相关性提示端粒酶在肿瘤细胞恶性状态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现将端粒、端粒酶与肿瘤发生的机制、端粒酶的检验方法 ,近年来端粒酶在肿瘤疾病中的表达及研究进展以及治疗前景加以综述如下。1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发生的机制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 ,像二顶帽子盖在染色体两端 ,在染色体复制及保护染色体稳…  相似文献   

7.
端粒酶是一种RNA-蛋白复合体,以其RNA为模板,以端粒3′末端为引物,合成端粒重复序列。端粒酶活性的激活是阻止端粒重复序列缩短并使细胞获得永生性的必要途径。研究表明人类正常组织细胞除生殖细胞、一些淋巴细胞和造血于细胞外,端粒酶都不具有活性,而90%以上的肿瘤细胞端粒酶都有活性,端粒酶的激活与肿瘤细胞的发生、转移有密切关系。因此,了解端粒酶在永生性细胞中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机制,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  相似文献   

8.
端粒酶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因其末端的DNA不能完全复制,导致的端粒DNA序列的丢 失,与细胞的寿命控制有关,端粒酶激活可以维持端粒的长度而使肿瘤细胞获得增殖分裂的能力,从而避锣细胞死亡。本了端粒和端粒酶的构成和功能及其与肿瘤的相关性,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治疗肿瘤的可能性,以及作用于端粒酶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末端,含有许多简单重复的DNA序列及相关蛋白质,其中DNA序列在进化中是高度保守的。脊椎动物的端粒由数百个到数千个串联重复的DNA序列(TTAGGG)组成。端粒除保证DNA完整复制外,在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保护染色体不分解和重排以及末端不相互融合等)、染色体在细胞中的定位和防止细胞衰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是一种核酸蛋白质复合物,起着合成端  相似文献   

10.
崔如众  张惠彬 《河北医药》2002,24(2):154-155
在 2 0世纪 80年代 ,人们对端粒和端粒酶已有较多的认识。1985年由Greider[1] 从四模虫的细胞提取物中首次发现端粒酶。1989年Morin首次在人的癌细胞中发现端粒酶。 1994年Kim[2 ]首创高度敏感特异的PCR 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活性已在多种人体恶性肿瘤中广泛检出 ,但体外正常体细胞中均缺乏 ,故可以认为端粒酶活性的检出在诊断肿瘤上是一个重要的标志物。尤其是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端粒酶的研究更为活跃。1 端粒酶与消化系统肿瘤1.1 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端粒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它随细胞的分…  相似文献   

11.
端粒酶和端粒酶抑制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独特的DNA-蛋白质结构,其主要作用为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维持细胞的复制能力。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亚基构成的,能够延长端粒的一种特殊反转录酶。端粒酶激活见于大多数的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而正常组织细胞中无端粒酶活性。因此认为端粒酶激活对于维持多数肿瘤组织细胞增殖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端粒酶也成为肿瘤化学治疗的新靶点。抑制端粒酶的策略不少,用反义寡核苷酸阻断端粒酶RNA的模板作用就是一个切入点;抑制端粒酶催化蛋白亚单位则可能是抑制其活性的另一手段。另外,一些可能的端粒酶抑制剂亦已见报道,例如,核苷类似物,蛋白激酶C抑制剂,细胞分化诱导剂等。尽管不少机制尚待明确,但前景依然光明。  相似文献   

12.
端粒/端粒酶--抗肿瘤药物设计的新靶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具有TTAGGG重复序列的特殊结构,它对维护染色体完整并在细胞老化和肿瘤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是一种带有内源RNA及蛋白组分的特殊逆转录酶,研究证实它在80%-90%的肿瘤细胞中呈高水平表达,而在正常体细胞中检测不到。因此端粒/端粒酶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综述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各种有效抑制端粒/端粒酶的途径及其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可穿透细胞的端粒酶抑制剂 2′ 邻 甲氧乙基寡核苷酸 核糖核蛋白端粒酶将端粒DNA片段重复加到染色体末端 ,在细胞分裂周期中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端粒酶可能是抗癌药的靶标 ,因为大多数肿瘤细胞均可启动端粒酶防止细胞发生衰老 ,而大部分正常体细胞无端粒酶活性。近年来加强了端粒酶抑制剂的开发。研制反义寡核苷酸的主要障碍是寡核苷酸不能有效地进入无阳离子脂载体分子的培养细胞内 ,目前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报告 2′ 甲氧乙基RNA寡核苷酸可进入培养的癌细胞 ,引起端粒缩短和细胞增殖降低。寡核苷酸浓度从纳摩尔到微摩尔范围内 …  相似文献   

14.
邓雪松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440-3441
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能延长端粒末端的特异性逆转录酶,以自身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端粒DNA重复序列,对细胞增殖、衰老、永生化和癌变起重要作用。端粒酶在各类原发肿瘤中的特异性高表达,针对端粒酶的治疗比单纯针对某个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治疗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维。现将端粒酶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目前针对抑制端粒酶活性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端粒酶存在于绝大多数的恶性肿瘤中,而正常组织,体细胞中却检测不到,这就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末端一种特殊结构,由简单重复的富含G的DNA序列及相关蛋白组成。端粒酶是由小分子R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种核糖和蛋白酶,Tahara等首先对105例肝癌,慢性肝病和正常肝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发现,端粒酶阳性率在肝癌组织中为85%,其中HBV阳性的肝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为100%,在慢性肝炎为50%,而在正常肝组织全部为阴性,本文就端粒,端粒酶与肝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蛋白酶,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人端粒酶 RNA(human telomerase RNA,hTR)、端粒酶相关蛋白(telomerase-associated protein,TP 1/TLP 1)和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the catalytic protein subunit of telomerase,hTERT)。端粒酶具有逆转录酶活性,能以 hTR 为模板.向染色体末端添加端粒 DNA 序列(TTAGG 序列)。现有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变化、多步骤的演进过程 ,通常认为是由于细胞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 ,扰乱了正常细胞的增殖、分化的调控 ,导致细胞增殖过度、分化不足所致。近年来研究发现 ,端粒及端粒酶的表达异常在胃粘膜癌变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两者高度相关。1 端粒与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端粒 (telom 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异质化结构 ,由一简单重复的 DAN及其相关蛋白质组成。不同物种的端粒 DAN序列各异 ,人类染色体端粒平均长度为 (8~1 4 )× 1 0 3bp,其核心序列为 5 - TTAGGG- 3 ,它为染色体末…  相似文献   

18.
端粒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特殊的DNA-蛋白质结构,具有维持染色体的结构稳定和生物功能的作用[1].端粒酶的催化亚基具有逆转录酶活性,能向染色体末端添加端粒序列而阻止端粒缩短.据统计,大部分恶性肿瘤中端粒酶检测为阳性,而周围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12.1%和4.2%或更低[2],端粒酶激活可能是细胞癌变或永生化的一个必然通路,因此抑制其活性可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一个理想的新靶点.本研究构建端粒酶hTERT基因反义表达载体,研究其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hTERT基因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物,能引起染色体的末端结构端粒的完全复制。端粒作为一种保护性结构,是由短的重复DNA序列组成。在人体中这种序列为TTA-GGG,其平均长度为5~15kb,细胞每经过一次分裂端粒缩短50-200bp,这种分子侵蚀作用使得细胞的分裂次数有了生理限制,从而限制了体细胞的寿命。一种逃避这种限制的机制是端粒酶的激活,因为端粒酶能弥补端粒的缩短,因此端粒酶被  相似文献   

20.
端粒酶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核蛋白结构,能够指导合成重复的端粒序列TTAGGG,而细胞的复制与端粒长度的维持有关。已有大量关于端粒酶的研究,很多临床前试验已将抑制端粒酶活性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新的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反义寡核苷酸(ASODN)和小分子干扰RNA(siRNA)作为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携载ASODN及siRNA基因载体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