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91.3%)、伴随咳嗽(78.3%),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减低、哆音者仅1/3;所有病例X线发现不同程度的肺部炎症改变;血沉增快者95.7%。用红霉素一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支原体肺炎病程长,临床表现多样,体征及胸部×线缺乏特异性,确诊需行病原学、血清学栓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其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12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以1—3岁的幼儿为主,治疗5天,治愈76例;显效25例;如转11例。出院口服阿奇霉素,总疗程1—2周,随诊均治愈,且无其他并发症。肺炎支原体核酸定量检测(PCR荧光探针法)均阳性。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1—2周均治愈。结果:儿童MPP好发于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核酸定量检测(PCR荧光探针法)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之一,阿奇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病例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相关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120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肺炎支原体(MP)血清特异性MP-IgM、MP-IgG抗体,探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及临床控制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120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病例中,检测出MP-IgM阳性22例,阳性率18.3%,MP-IgG阳性32例,阳性率26.7%,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P感染的32例哮喘病人中有15例(46.9%)单纯给予吸入治疗获得良好哮喘控制;有17例(53.1%)给予红霉素足疗程治疗,配合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方得以完全控制。结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有关,应作肺炎支原体相关特异性抗体检测,并须配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及规范吸入激素治疗,以早日达到哮喘的完全控制。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评定支原体肺炎患儿采取阿奇霉素给药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汉寿县人民医院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72 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6 例。观察组选择常规给药治疗加 阿奇霉素给药治疗方法,对照组选择常规给药治疗加红霉素给药治疗方法,分析给药治疗干预有效共同占比数、胸片检验 结果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发烧症状及咳嗽消退时间,观察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测定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 94.44 %,高于对照组的 77.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各临床指标 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 FV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肺活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观察组患儿 FVC 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采取阿奇霉素给药治疗方法得到较佳治疗效果,有助于尽快缓解其症状及体征,促使其肺活量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的临床诊治资料,42例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和对照组(单纯阿奇霉素治疗),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方法及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到100%,而对照组仅为52%,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退热平均时间、咳嗽消退平均时间及住院平均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再结合相应辅助检查手段有助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采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2013年0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396例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结果:396例肺炎患儿MP-IgM抗体总阳性率为29.5%;0-1岁年龄组MP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P<0.05),3-6岁年龄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一、四季度MP-IgM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二、三季度(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比例高,阳性率与年龄、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儿均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同时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点滴,规律治疗1~2个疗程。结果:本组60例患儿治愈38例(63.3%),有效22例(36.7%),总有效率100%,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极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刘波 《河南中医》2014,(10):2017-2018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祛痰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另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益肺祛痰方治疗。结果:试验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胃肠道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肺祛痰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陈真堂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114-115
目的:观察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方法:将患有支原体肺炎(MPP)的患儿84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治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琥珀酸氢化考的松(5~10)mg/kg/d静滴,连用3~5天.结果:治疗组的发热时间、咳嗽及肺部体征改善时间、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及CRP下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MPP)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减少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72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72例患者为15岁一83岁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者,发热60例,占83.3%;持续性咳嗽52例,占72.2%;多数肺部闻及湿罗音,两肺呈斑片状阴影38例,占52.8%;呈间质性肺损害13例,占18.1%;大片状阴影8例,占11.1%。45例(62.5%)外周血白细胞正常。出现肺外并发症21例,占29.2%;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均阳性。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近年来常见的成人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易发生肺外并发症。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用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支炎舍剂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型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支炎合剂,两组均治疗2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0%,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6、10、14d后肺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炎合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归属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病理因素与热、毒、湿、痰、瘀、虚有关,且常兼夹为患。中医药对于小儿RMPP的治疗仍以内治法为主,治疗上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或清热化痰,祛瘀通络;或清热利湿通络;或益气健脾为主,佐以祛痰通络。与中药穴位贴敷、拔罐疗法等外治法配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参考文献31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B超、C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探讨NAFLD影像学指标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D患者200例,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个中医证型,同时运用B超、CT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脂肪肝进行分度和定量诊断,分析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各中医讧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NAFLD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内蕴最常见(37.00%),肝肾不足最少(6.00%)。2种检查方法均提示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经’X^2检验,各中医证型间的脂肪肝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各中医证型肝/脾CT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各组间比较,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肝/脾CT比值逐渐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各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指标(B超、CT)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超、CT检查可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小儿支原体肺炎(MPP)发病率明显升高,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同时可以减少副作用。汪受传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多年,对本病的中医诊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认为热、痰、郁、瘀是导致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因病机,辨证多属邪热犯肺,集液成痰,痰阻气道,肺失宣肃,提出相应的治法当以清热肃肺、化痰止咳、开郁活血为主,临证常用的主方为炙麻黄、桑白皮、杏仁、黄芩、前胡、浙贝母、紫菀、丹参、鱼腥草、虎杖等,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与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87例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血小板参数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测定。结果:1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气虚血瘀型111例(59.4%),风痰阻络型68例(36.4%),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型8例(4.2%),证型分布以气虚血瘀型多见。气虚血瘀和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型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EW)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上明显差异(P<0.05),同时气虚血瘀和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型的REW之间有统计学上明显差异(P<0.05);在血小板参数中,气虚血瘀和痰湿阻络型的血小板的平均体积(MPV)与正常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RDW和MPV临床上应用很广泛、简单易行、费用少、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为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诊治脑梗死可提供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NAFI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组检测T3、T4、rT3、FT3、FT4及TSH水平与正常组30例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NAFID患者的证型包括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湿热内阻证、痰瘀互结证。痰湿内阻证组、湿热内阻证组T3、rT3、FT3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最多,痰瘀互结证最少;NAFID中医证型与血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从痰瘀方面论治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结果:"痰瘀"是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病理因素。结论:痰瘀是贯穿代谢综合征主要证候的中心病理因素,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证素及其老年患者特征分布。方法:收集4所三甲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资料,使用Ep 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频次和频率的统计描述及χ2检验。结果:提取病性证素10个,病位证素5个。病性证素中,痰出现的频率最高(63.0%),其次为热(54.0%);病位证素主要位于肺(88.7%)。老年人肺炎中的痰、气虚、阴虚、风、血瘀出现的频率高于非老年人肺炎(P<0.05);而热(火)、寒(表)、湿、阳虚、燥出现的频率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痰(痰热)壅肺是肺炎的主要病机,而老年人肺炎则常兼有气虚或气阴两虚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类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类分布规律,了解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权重,并分析各相关发病因素与证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在高血压发病中居首位(44.6%),其次为肾阴亏虚证类(8.6%),瘀血阻络证类(7.2%),气血亏虚证类(5.8%),风痰上扰证类(4.4%),阴虚血瘀证类(3.8%),气虚血瘀证类(3.4%),阳虚血瘀证类(2.4%),阳虚痰瘀证类(2.4%),气阴亏虚证类(2.2%),肾阳不足证类(2.0%),阴亏痰瘀证类(1.8%),肝郁痰瘀证类(1.6%),肝阳上亢证类(1.6%),气虚痰瘀证类(1.2%)和阴阳两虚证类(0.4%)。同时,除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外,男性更易患肾阴不足证类,女性更易患瘀血阻络证类和气血亏虚证类;中青年患者肾阴不足证类患病率明显高于老年患者;病程延长则患瘀血阻络证类和肾阳不足证类的机率增加;超重者患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的整体机率增加;高脂血症者患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风痰上扰证类和肝阳上亢证类的机率明显增加。结论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为高血压病的主要多发证类;不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饮酒、吸烟、病程、血压控制情况与中医的证类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中药、针刺治疗,对照组用达英-35、克罗米芬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促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血清睾酮(T)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痰瘀互结型优于克罗米芬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