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老式方卡子在使用的过程中其结构单一、无扭矩释放装置、无有效防脱措施。且经常因其安装过程中的操作不便造成高空落物伤人、滑跌伤人等安全生产事故。同时投产过程中因方卡子易脱扣造成卡瓦牙块损坏光杆、碰泵抽吸等重大生产事故。本文阐述了老式方卡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并根据实际情况研制了新式方卡子,有效根除老式方卡子的弊端,保证施工安全,提高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2.
闫泽民  吉荣军 《聚氯乙烯》2010,38(11):34-35
对乙炔发生器加料及置换操作自控程序进行了改造,将手动操作改为程序自动控制后,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荷,明显减少了人为操作引发的事故次数,提高了生产装置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螺杆泵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卡泵问题,油田常以常规热洗、或者吊车上提光杆热洗的方面进行处理,然而对于"深液面、低沉没度"供液能力不足的井,这两种办法常常都无济于事,会导致油井检泵频繁,大大影响了油井的时率、利用率。油田通过反复实践找到了以改生产流程,"上提光杆正注洗井"为主的解除卡泵的新方法,实现了不检泵、不修井,直接解除卡泵故障,减少了躺井,提高了油井开井率和生产时率,甚至解决了以往依靠检泵以至修井也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经现场应用和效果评价,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机采井热洗是保障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热洗质量影响着机采井的生产时率,通过总结热洗清防蜡方法,针对单井制定系统有效的洗井方式,并且通过对油井原有物性、井筒结蜡规律、疑难井洗井效果的总结,形成具有东部过渡带特点的规律认识。  相似文献   

5.
对乙炔发生器加料及置换操作自控程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总结现有手动操作中的种种弊端,改为程序自动控制后,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荷,同时减少了人为操作引发的事故次数,提高了生产装置的安全稳定及生产延续性。  相似文献   

6.
煤化工企业的关键设备往复式高压柱塞泵在生产运行中需要对填料函进行检、维修更换填料,在无专用拆装工具的情况下,拆卸难度大,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安装、拆卸,员工工作负荷比较大,费时费力。基于我司的往复式高压柱塞泵的更换现状可知,更换11台机器的填料函共需154h,每两个月需要更换一次,也就意味着每两个月需要花费6~7d左右的时间更换填料函,总体耗时较长。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检维修现场实际操作情况,设计出一种往复式高压柱塞泵填料函的专用拆卸工具。同时,设计了一种用于延长填料函使用寿命的压紧工具,并在实际生产检维修中进行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7.
稠油油藏采油井生产,是注汽、焖井、自喷、抽油四个环节的多次循环,使用非注采两用泵,需要在注汽前进行一次修井转注和修井转抽作业,才能正常生产;新疆油田重油公司采油井80%采用管式泵采油,转注、转抽工作量占小修工作量的60%,修井成本年年攀升,而使用注采两用泵的井只需要按照相关操作,直接将柱塞上提或者下放,调好防冲距,就可以挂泵起抽。本项目针对两用泵技术推广因各环节因素影响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的问题,在工作中,通过对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制定了科学推广两用泵的技术管理方案,并对不同区块适用的两用泵选型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有效的减少了作业井次和井筒热损失,提高了油井生产时率、节约了成本,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现有的工业电视系统基础上,采用DSP和现场总线技术对回转窑看火系统作了一些新的设计。其目的是为了在需要大型工业控制的企业中实现对工业过程的一对多及多点监控,从而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本文对该系统的硬件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并充分考虑了以后扩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受原油凝固点高、密度大、粘度高等因素影响,L区块生产过程中原油乳化严重,导致地层流体通道缩小,抽油机负荷增大,机采管柱卡泵、泵漏、断脱等问题频繁发生,增加作业费用,影响生产时率,为此开展现场加药方法探索研究,包括优选加药浓度、优化加药方式和强化油井加药后动态跟踪等,按原油乳化严重程度优选加药方式,包括点滴式加药和融合式加药等,建立了油井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乳化标准,确定加药时间,即功图最大载荷与最小载荷比值在2.5以上时,井筒内原油乳化严重,需要及时破乳,若两者比值小于2.5,油井可正常生产。依据上述研究成果,2020年因乳化洗井检泵35井次,同比下降65井次,平均检泵周期延长300天,井口回压值下降0.3~0.5MPa,解决了原油进站困难问题,效果显著,低油价下实现降本增效目的,所取得成果及认识可为同行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储渗空间非均质性强,钻遇漏失几率大,2013共计漏失井69口,约占完井总数的三分之一。目前漏失井在组下完井管柱的过程中,现场多将补浆高压软管直接插到双闸板内进行吊灌补浆,管柱在组下过程中频繁晃动与灌浆软管磕碰,易造成管线由壬头掉落入井,加之灌浆软管灌浆期间频繁拆卸安装,增加作业人员劳动强度,降低工作实效;漏失井井口灌浆装置研发与应用,将有助于防止井下落物,组下完井管柱与补浆工序互不影响,提高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1.
针对弱碱三元复合型驱机采井普遍存在水垢卡泵、油柱断裂、油柱迟滞等问题,对现有驱机采井水垢去除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依据防结垢药剂的特点及适用领域,将其用于弱碱性三元复合驱的采收区,分别选择了无机、有机两种类型的除垢剂进行除垢。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有目的地进行炮眼除垢,以有效地解决结垢和堵塞问题。利用无机酸和有机酸两种类型的除垢剂,可以有效地解决抽油井卡泵、结垢泵漏失以及螺杆泵井的超负荷偷停等问题,确保了工作时率,并延长了检泵周期,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对三元复合驱油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三元复合驱油工艺的工业化应用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2.
抽油机井口盘根添加、提取装置是一种实用的采油工操作工具。盘根添加、提取器可一次性将盘根加入盘根盒内或从盘根盒内取出,不会出现翻转现象,同时避免损伤光杆、盘根,缩短操作时间,安全可靠,有效避免因长时间停井影响油井产油量,提高抽油机生产时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文96储气库注采井的投产运行,优质、高效、安全地做好文96储气库注采井的动态监测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储气库井属高压注采井采气树选用压力等级为35MPa以上的井口装置,距地面高度达到3m以上,井口操作人员站在注采井单侧阀上活动空间狭小,而且还得举升安装拆卸几十斤重的井口防喷装置及仪器、配重组合,稍有不慎便有人员高空坠落的危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工作效率过低,结合文96储气库监测现状,围绕储气库发展需求,研制了适用于文96储气库注采井测试的井口操作平台,应用到现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HG/T2054-1991《搪玻璃设备卡子》标准和现行规程、标准的差异进行了对比;重点对搪玻璃设备B型卡子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问题进行了剖析;介绍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标准;提出了搪玻璃设备卡子标准的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15.
石油定向井工具两头都有“护丝”的保护,防止在吊装过程中由于磕碰损坏工具。在工具入井前和基地保养中,需要卸掉这些“护丝”。常用拆卸方法可能会对工具造成损害。为此,笔者亲自设计了一种“护丝”的拆卸扳手,其材质使用高强度不锈钢,能满足“护丝”拆卸所需扭矩,并且适用于有不同尺寸及结构的“护丝”拆卸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赵婧 《四川水泥》2023,(3):112-114
机械化施工在建筑行业已十分常见。建筑起重机械设备虽然具有降低工人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程等优势,但在使用中仍存在很多容易造成机械事故的安全隐患。应完善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使用及管理制度,操作人员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持证上岗;监督人员也应加强操作人员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监管,保证机械设备的合理装配、安全运行、正确拆卸、定期维护、及时检修,并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对设备的使用、维护、检修记录进行登记存档,严格控制设备使用年限,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胜利油田高压注水井和压裂后自喷油井约有2 700口,常规作业存在溢流长期放不尽,污染油层等问题,为此,油田开展了油水井不压井作业技术的攻关,开发了不压井作业设备,与系列化管柱堵塞工具,成功解决了作业过程中油层污染和放溢流的问题。截止2014年5月,该项技术共在胜利油田应用3 000余井次,增油60多万吨,增加注水600多万方,提高生产时率3.4%,提高注水时率4.2%,本文着重对不压井作业技术的必要性、不压井作业技术的研发情况进行论述,并提出下一步技术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8.
液压动力水龙头广泛应用于修井作业中,本文介绍了液压动力水龙头的基本组成以及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液压动力水龙头在安装以及拆卸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总结了动力水龙头相较于机械转盘在修井作业中的优势,以期为提升修井作业的效率,保障施工安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安全生产是整个煤化工企业最为重视的问题,由于生产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设备落后、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以及产品特殊性等方面的原因,都会使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面对这种现象,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通过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科学合理的预防以及处理措施。鉴于此,本文就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思考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磷肥材料在生产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必须经过专业的余热降温锅炉处理后方可排放到大气中,否则会对空气环境造成严重的热污染问题,因此在硫磺制酸磷肥生产中必须使用余热锅炉,以此吸收多余烟汽热量。余热发电系统主要负责对高能蒸汽进行处理操作,对各项参数进行调整分配,自身并不具备蒸汽生产能力,且抽汽式汽轮机组无法对多余蒸汽进行有效消化,在运转过程中蒸汽压力、温度以及流量等会受到磷肥生产负荷的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对传统生产系统进行优化调整,降低汽轮机组运转负荷、提高温度、压力和空气控制效果,以此才能保证磷肥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基于此,本文通过实例案例进行分析,以Woodward 505E型号控制器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磷肥生产过程中余热发电汽轮机组优化控制效果,以期为磷肥生产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