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减压、植骨治疗21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结果 21例随访6个月~2年,全部病例基本恢复了正常椎体序列、Cobb角及椎体高度.结论 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植骨融合,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成人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撑开复位、一期伤椎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钛网植骨融合.结果 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减压及复位效果满意,其中31例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 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经伤椎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硬膜外植骨重建椎板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对2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经伤椎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在减压区硬膜外及椎板间植骨重建椎板.结果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37±18)%恢复至(85±6)%,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  相似文献   

4.
晏波  代立武  汤睿  朱传敏 《骨科》2012,3(3):127-129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经椎板开窗椎管减压和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椎板开窗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前缘植入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经随访18个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椎体无塌陷变形,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经椎板开窗减压复位+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手术安全,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低,远期脊柱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治疗胸腰椎C型旋转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胸腰椎C型旋转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8月收治胸腰椎AO分型C型旋转骨折脱位患者10例,均为青年男性,伤椎累及T10~L3.AO分类C1型7例,C3型3例,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全部为A级.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神经功能恢复和植骨愈合.结果 1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平均 520 mL.术后X线片显示脊柱复位良好,植骨位置良好.随访12个月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4例ASIA分级A级恢复到B级,6例无恢复.结论 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能从单一入路能同时完成胸腰椎C型旋转骨折脱位的减压、复位、固定和融合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20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伴全瘫及不全瘫患者.结果 20例平均随访14个月,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其中10例分别提高1~3级,10例A级无改善.椎体高度恢复且稳定,伤椎前后高度及脊柱后凸角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胸腰椎严重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采用后路减压、植骨固定方法,可有效去除脊髓的骨性压迫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短节段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66例,41例行横突间或椎板间植骨融合,9例经伤椎椎弓根行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短节段椎弓根器械(Dick除外)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伤椎术后椎体高度比和Cobbs角有显著改善,41例后路植骨融合和9例椎体成形术患者无断钉、钉松动或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结合后路植骨融合或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路环形减压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6例采取椎管环形减压伤椎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随访12~32个月,平均20.5个月,无椎弓根钉失败患者.术后12个月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椎管狭窄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经后路环形减压伤椎植骨内固定既可重建脊柱稳定性,又可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高度丢失,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4年8月至2010年2月,使用胸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术前骨盆牵引的方法治疗中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55例患者,男38例,女17例。患者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58.4岁,平均伤后6.8d行胸腰椎后路手术治疗。骨盆牵引后仍存在神经受损症状的患者,行胸腰椎后路椎板减压,骨折椎体敲击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牵引后神经损害症状完全消失的患者则行后路复位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半。结果经术前骨盆牵引,患者骨折椎体的前后缘高度、后突Cobb角得到明显纠正,患者神经症状恢复明显。本组病例中,8例患者经术前骨盆牵引,神经症状得到完全恢复。椎板打开减压组的手术平均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多于非减压组。经最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断钉或螺钉松动等并发症,35例伴有神经损伤的患者中,20例神经症状完全恢复,11例存在少量神经损伤残留症状。结论椎弓根螺钉结合骨盆牵引治疗中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减少手术操作的创伤,增加手术的成功率,有助于患者的最终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采用后路经伤椎及邻近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椎管减压,关节突、横突间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伤椎复位情况。结果脱位完全纠正,伤椎骨折前缘高度恢复达85%~100%,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即刻消失。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患者伤椎高度无丢失,骨折及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能很好地恢复伤椎高度、矫正脱位及后凸畸形,增加固定椎的牢靠性,重建脊柱稳定性,避免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相关问题与效果。方法 :应用AF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3 6例 ,合并脊髓损伤 3 2例 ,同时行椎板减压 2 8例 ,植骨 6例。结果 :3 3例椎体高度完全恢复 ,神经功能按ASIA标准 2 5例有 1~ 3级恢复。结论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椎体复位好 ,固定安全可靠 ,术中正确掌握椎弓根螺钉植入、椎管减压和复位技巧等环节 ,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前后路矫治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脱位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前后、侧方移位畸形及脊髓损伤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一期行前路减压、矫形、植骨融合并椎体间内固定:13例一期经后路行伤椎切除减压、矫形、人工椎体或钛网复合自体碎骨粒置入,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果后路较前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矢、冠状面脱位复位率高,矫形效果满意。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并内固定术能彻底减压、有效矫正畸形,较前路有效矫治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脱位畸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5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结果 50例随访3~18个月.X线片示椎体高度恢复90%~100%者46例,80%~89%者2例,40%~50%者2例.CT示骨折块基本复位者45例,骨折块仍侵占椎管10%左右者5例.4~6个月复查X线片均显示植骨融合.骨愈合拆钉后椎体高度丢失10%者2例,余无丢失.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使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对多数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观察后路经关节突入路微创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09年6月,选择胸腰段外伤性爆裂性骨折患者共62例,男47例,女15例,年龄22~41岁。按自愿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后路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组(N=32例):伤椎临近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后路全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经关节突入路微创减压植骨内固定组(N=30例):伤椎及临近上下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经关节突入路微创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随访时胸腰段骨折术后矫正率、患者术后腰痛JOA评分,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可见微创手术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结论]后路经关节突入路微创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对于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用微创减压植骨内固定技术可以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达到较好的稳定脊柱的效果,此方面的研究是脊柱微创外科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5.
手术入路的选择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经后路和侧前方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4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24例,其中19例同时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经侧前方减压植骨Z-plate钛板内固定18例。观察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并评价复位及神经恢复情况。结果42例均获9~36个月随访。后路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小于前路组(P〈0.05),椎体前高丢失及Cobb角丢失后路大于前路(P〈0.05),后、前路术后Frankel分级各改善1.2级与1.8级。结论前、后路手术都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应依据椎管占位的程度和脊柱结构的综合稳定性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6例,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神经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3级的恢复,全部骨折均顺利愈合,椎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椎弓根钉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并总结后路长节段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价值和经验.方法 笔者对2007年7月-2010年3月所收治的2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脱位的患者采用后路复位、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周定,其中男性2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5岁,采用后路手术,在骨折椎体的上、下各2个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并结合后路减压...  相似文献   

18.
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案及其重建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5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特点、手术治疗方案及复位重建的效果。对于以脱位和后部附件骨折为主的23例患者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 对于脱位合并有前方椎体严重骨折和后部附件骨折的2例则先行后路复位减压固定, 然后一期行前路骨折椎体切除及髂骨植骨融合固定。 结果 本组前后脱位均得以纠正, 1例侧方脱位未完全纠正。23例骨折椎体高度和形态恢复良好, 2例因骨折椎体复位不良而加做前路重建术。椎体前缘高度平均恢复20 (18~22)mm, Cobb's角平均纠正35°( 30°~40°)。 结论 对于严重的胸腰椎骨折-脱位应根据椎体骨折的程度和后部附件损伤的程度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对于以脱位和后部附件骨折为主的损伤病例可只行后路减压复位固定融合;对于脱位合并有前方椎体严重骨折及后部附件骨折者则宜先行后路复位减压固定,然后一期行前路骨折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固定。  相似文献   

19.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断钉及弯曲松动原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断钉、弯曲松动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3例椎弓根内固定术后断钉、弯曲松动病例进行分析,就骨折类型、器械类型、植骨及减压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发生断钉、弯曲松动33例,发生率为12.5%.弯曲松动10例,断钉23例.Dick钉组1例,RF钉组15例,改良RF钉6例,AF钉组11例.植骨组7例,未植骨组26例.减压组23例,未减压组10例.爆裂型骨折21例,屈曲压缩型骨折8例,骨折脱位型4例.结论严重爆裂型椎体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断钉率高,后路椎板减压、操作不当及器械本身缺陷都可增加椎弓根螺钉断钉、弯曲松动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后路开窗环形减压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胸腰椎爆裂骨折19例采用一期后路开窗环形减压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随访12~36个月,术后Cobb角0~12°,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0%~100%,平均94.2%.术后12个月时Cobb角0~15°.结论 一期后路开窗环形减压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矫正角度及高度的再丢失,避免继发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