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患者男,4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腹胀,自觉恶心,伴腹泻,无肿瘤病史.腹部CT:肝左叶单发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15 cm×10 cm,密度均匀,CT值约40 HU,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呈条片状不均匀强化,其边缘可见粗大血管影绕行,门脉期肿块持续强化,且范围扩大,延迟期肿块密度较正常肝实质略低,边界显示不清.  相似文献   

2.
病例 女。46岁。因间断性右上腹胀痛半年就诊。查体:一般状态较好,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肝右肋下4cm,质地韧,无压痛。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功、两对半、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等各项化验检查均未见异常。无肝炎病史及肝癌家族史。因超声检查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而进一步行CT检查。CT平扫:肝右叶见一不规则形异常密度影,大小约9.7cm×6.6cm×8.6c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的CT影像特点。方法对照术后病理所见,回顾性分析7例HEA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7例HEA均为单发,未见明显包膜;CT平扫均呈不均匀略低密度影,4例肿瘤内部可见脂肪密度影(CT值<—20HU),2例见多发囊变;增强后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强化模式呈"快进慢出",1例呈"慢进慢出",1例为延迟强化;5例动脉期可见供血动脉。结论肿瘤内脂肪密度影、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或延迟强化以及可见脂肪内血管影为HEA的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4.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 olipoma,AML),又名肾良性间叶瘤或肾错构瘤,是发生于肾脏,具有CT特征的少见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CT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我院CT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leiomyolipoma,ALL)13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8例,年龄30~63(平均45.6)岁。临床表现腰痛5例.腹部肿块3例,腹痛伴血尿2例,体检偶然发现4例。  相似文献   

6.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 olipoma,AML),又名肾良性间叶瘤或肾错构瘤,是发生于肾脏,具有CT特征的少见良性肿瘤。近年来,由于CT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AML的检出率和术前诊断准确性逐渐提高,本文回顾了13例经手术临床证实的AML的病例,以探讨CT对其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4例不典型AML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标本对照。结果:14例中平扫5例表现为等密度,2例高密度,另7例表现为稍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增强薄层扫描10例可见小斑点状低密灶,尤以肾髓质期明显。结论:不典型AML主要需与小肾癌相鉴别,薄层动态扫描发现斑点状低密灶有助于AML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共17个肾EAML病灶的CT、MRI特征(9例仅行CT检查,2例仅行MR检查,2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分析内容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信号、强化模式等情况。结果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3例;其中11例病灶突出肾轮廓外,位于髓质内者1例,位于皮质与髓质多发者1例;病灶直径8~154mm,平均(63.0±47.0)mm,均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14个病灶边界清楚(显示楔征6个、皮质掀起征5个),3个边界不清;7例病灶富脂肪,6例乏脂肪。CT平扫病灶实质密度均稍高于肾皮质;增强扫描示皮质期病灶实质明显强化11例,髓质期强化减退9例,髓质期持续强化2例;5例显示黑星征。MRI平扫实质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脂肪抑制呈稍低信号;增强扫描皮质期明显强化,髓质期持续强化,1例显示黑星征。结论肾EAML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术前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SCT三期扫描对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提高相关病理学认识。方法:对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例,女2例,均行腹部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在CT图像上,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其特征性表现:①平扫时多呈低密度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界较清楚;②肿块内部或边缘可见畸形血管影;③动脉大多明显强化,强化特征有快进快出或延迟强化。④病灶强化方式与病理特征关系密切。结论: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于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7岁,因“下腹部隐痛不适3月余”入院.体检:右上腹可扪及质硬包块,压痛不明显,移动性可,边界清.全腹盆腔CT:平扫见肠系膜内多处病灶,大者位于右上腹(图1A),星混杂密度肿块,其内弥漫分布点片状钙化影;增强扫描软组织部分不均匀显著强化,病灶周围血管未见明显受侵征象;腹腔、肠系膜、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影;CT三维重建示病灶散在分布于腹腔(图1B);考虑肠系膜恶性肿瘤.术中见小肠系膜内肿块,约20 cm×19 cm×18 cm,肿瘤包绕远端回肠约40 cm,质硬,相应肠管粘连明显;遂行肠系膜肿物切除及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  相似文献   

12.
骨斑点症1例     
病例男,41岁。因车祸后右足疼痛摄片。右足正斜位片见右足第2趾近节趾骨远端骨折,另右足诸骨可见多个类圆形致密影,近关节处分布较多,遂加照双手、双膝关节、双足及骨盆正位片,并对双侧膝关节行CT扫描,以进一步观察。既往无特殊病史。X线片示:双手(图1)、双膝关节及双足正  相似文献   

13.
石胎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女,58岁.腹痛3天,加重半天人院.体检可见腹部膨隆.B超提示腹腔包块.CT检查:中下腹子宫上方见一巨大类圆形包块,上缘平脐,下至耻骨联合稍上方,大小约16.5cm×12.3cm,边缘不规则,股骨长约6.7cm,相当于孕36周左右.包膜呈蛋壳样钙化,其内骨样组织清晰,可见脊柱、颅骨、肋骨及四肢等骨样组织,考虑"石胎".  相似文献   

14.
病例女,19岁。无明显诱因发作性行为异常8年,加重入院。入院查体:身高142cm,体重43kg,体态矮胖,鼻梁低平,两侧面神经叩击征(+),束臂加压试验(+),全部手指足趾屈曲,左无名指、右小指掌指关节发育异常,右足第四趾发育短。脑电图:尖慢综合波频发。否认颈部手术史,  相似文献   

15.
病例男,41岁,健康体检发现,无明显不适。自幼体质较弱,经常咳嗽,咳痰,抗炎治疗有效,停药后易复发。体格检查:两侧胸廓无畸形,叩诊、听诊未见异常。胸部正侧位X线片:气管前后径、左右径均明显增粗(图1,2)。  相似文献   

16.
病例女,49岁。患者于我院体检时发现纵隔占位,无呼吸困难,无胸闷气急,无心悸胸痛,无咳嗽咳痰,无咯血痰血,无吞咽梗阻感,无声音嘶哑,无明显体重减轻。既往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1年多,白服丙基硫氧嘧啶1片/日,两次复查甲状腺功能均正常。查体:眼球无明显突出,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未见明显肿大,甲状腺听诊无血管杂音。呼吸平,  相似文献   

17.
胰母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胰母细胞瘤(Pancreatoblastoma,PBL)是胰腺发生的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又称儿童型胰腺癌或婴儿型胰腺癌。占胰腺上皮肿瘤的0.5%,1975年Becker首次报道,Kissane[1]首次将其命名为PBL。该病好发于1~8岁儿童,成人很少发生。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2-7]。笔者现报道1例发生于胰尾的成人PBL,  相似文献   

18.
肺诺卡菌病(pulmonary nocardiosis)是较少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免疫功能缺陷或慢性疾病患者。我科曾治疗1例肺星形诺卡菌感染系无明显免疫功能抑制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Qi Yonghong,Bao Faxiu, Zhang Qingxi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