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省王奉安谢世俊为主要撰稿人本刊讯一部洋洋 14 0万字填补空白的宏篇巨著《中国气象史》近日已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气象史》是中国气象局党组确定的“党委领导 ,政府主持 ,专家编撰”的史书 ,编撰工作历时 10年 ,历经中国气象局三届党组。开始由中国气象局办公室牵头 ,后来由气象出版社负责。本书主编温克刚 ,副主编刘英金、毛耀顺 ;主要撰稿人陈少峰、王奉安、谢世俊(已故 )、鲍宝堂 ;责任编辑陈少峰、王奉安。全书由《古代编》《近代编》《当代编》及《附录》组成 ,并配有 14 0幅彩色照片 ,图文并茂。本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相似文献   

2.
新书架上     
《全国气候变化学术讨论会文集》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天气气候研究所编,198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174页。本书是1978年8月“全国气候变化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选集,收入论文共十九篇。内容包括:地质时代第四纪我国气候变迁史;历史时期,特别是近五百年来我国旱涝和冷暖的演变规律;太阳黑子、行星运动、大气环流等因子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人类  相似文献   

3.
蒋丙然老前辈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先行者,也是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75岁高龄时(1957年)撰写的《四十五年来我参加之中国观象事业》一文(以下简称“蒋文”),可以认为是一篇高度概括了他一生科学事业(主要是气象事业)的自传。它是欲知中国早期近代气象事业发展过程的人,不可不熟习的重要文献。但似有某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缅怀泰山气象事业奠基人竺可桢先生陈建昌(泰安市气象局.271000)竺可桢:1890.3.7-1974.2.7.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 ̄(1)。1993年我因负责征集《泰山气象志》史料,有幸详细阅查了30年代泰山气象史形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谚语》已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60多万字,32开本,定价14·20元。本书由全国气象部门8位作者历时10年之久完成。书中搜集了流传在全国各地的古今各类气象谚语近2万条,并有6万字的文字说明。本书集知识性、资料性、实用性于一体,可谓中国气象谚语之大全。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工具和史料书,很适合于气象部门  相似文献   

6.
预告     
1984年3月,在北京举行了“国际青藏高原气象和山地气象学术讨论会”。会上,共有8篇专题邀请报告(见《气象》1984年第2期29—32页),其中3篇为中国专家所作,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有机会,读了一些有关中国近代气象史的书籍和文献,发现在史实方面,有问题的地方不少,其中有些错误是一致的或基本上是一致的,很可能是由于来自同一个来源,或是互相引用的结果。“民国六十九年”(即1980年)台湾省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华气象学史》(刘昭民先生编著,郑子政先生订正)是国人编著最早的中国气象史  相似文献   

8.
出版消息     
《气象手册》即将出版《气象手册》是由日本有关工科、农科、医科、地学以及气象方面的教授、学者20余人用三年多时间集体编撰而成。是一本非常全面的现代气象工具书和科普书。《气象手册》以精炼的语言介绍了基础气象知识,特别是重点论述气象对人类、自然、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气象史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六月一日至四日在南京气象学院举行。到会代表共25人。研究会王鹏飞副主任致开幕词,指出近年来我国的气象史研究工作已开始在面上展开。接着南京气象学院张培昌院长致祝词,朱炳海老先生也语重心长地阐述了气象史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三天中共交流论文22篇,其中18篇在会上作了报告。论文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气象史研究的十余个方面。讨论会就这些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由丁德平、张姝丽主编 ,气象出版社出版的《天与人》———城市生活气象服务热点话题一书已经发行。本书选编了近两年来发表在《北京青年报》气象专业和首都其他报刊上有关天气方面的文章近 30 0篇 ,内容相当广泛。既有追踪天气变化的热门话题、生活中的气象知识 ,又有各种生活气象指数的介绍 ,历史上发生的气象事件和趣闻。形式有短文、知识问答和双语气象小幽默等。文字通俗易懂 ,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天与人》——城市生活气象服务热点话题@苏振生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气象局组织,温克刚为编辑组组长,陶诗言院士任主编,叶笃正院士作序的《涂长望文集》,已于近日由气象出版社出版。 涂长望先生( 1906~1962)是中国近代气象科学奠基人之一,中国长期气象预报的开拓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事业的主要创建人,是新中国首任气象局局长。在涂长望先生的领导下,新中国气象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涂长望先生研究中国气象,无论是起点还是所达到的水平都是很高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大气运行与世界气温之关系》的论文,就引起国际气象界的瞩目;40年代,他的《中国夏季风之进…  相似文献   

12.
《气象知识》从1983年第5期到1984年第2期连续刊载了史料摘录:《从中国近代气象学上的这些史事,能看出我国气象事业的一些什么特点与发展过程?》一文。其内容基本上是转载《中国科技史料》1983年第2期的《中国近代气象学大事记》,但做了一些订正,并在文字上进行了修饰,因此比原文有了改进。这篇史料摘录对于我们增长知识、查证史实很有帮助。但其中可以商榷之处仍然不少,现我们提出一些意见。希望能通过讨论,弄清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气象史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6月2日—4日在南京气象学院召开。中国气象学会副秘书长彭光宜到会看望与会同志,并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会议由气象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王鹏飞、洪世年主持。南京气象学院院长张培昌和八十高龄的气象界老前辈朱炳海先生到会致词与讲话。  相似文献   

14.
《气象手册》是由日本有关工科、农科、医科、地学以及气象方面的教授、学者21人用三年多时间集体编撰而成。于1979年9月出版,是一本现代气象工具书和科普书。《气象手册》以精炼的语言介绍了基础气象知识,其中包括地球、太阳、大气的构造与运动、气象要素的探测、天气预报的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气象史研究是由竺可桢开创和奠基的。为了纪念他,我们应当很好地继承他的气象史研究工作,并进一步加以拓展,以不辜负他创建我国气象史研究的苦心。一、竺可桢的中国气象史研究在竺可桢以前,并非没有有关气象史的文献。例如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修的《春秋》,首先将天气灾害作为史料内容。班固(公元32—92)对自春秋到西汉末的反常  相似文献   

16.
从气象出版社社长毛耀顺手里接过他们社新近出版的一本书。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被誉为“商场书圣’他著名书法家、台湾中国文艺界联谊会召集人王轶猛在美国挥墨为本书题写的书名─—气象楹联选萃。扉页上是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的亲笔题词:“佳联宣传气象妙对尽显风流”。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对联》杂志常务主编郭华荣为本书作序。茶足饭饱之余,竟一口气把全书《气象工作联》《气象知识、风光联》《气象名联选集》《古诗词中的气象联句》《单联求偶》五编共1100多副对联读了下来。接着,细细品味,大有爱不释手之感。楹联即对联,俗称对子…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省气象学会和省气象局,在兰联合举办了农业气象应用服务学术词论会。全省各地市州气象局和部份县气象站以及省局有关单位的代表共三十余人参加了讨论。会议由总工程师白肇烨主持,缪培俊局长、胡继文副局长到会并讲了话。会议交流的材料有21篇,主要从预报、情  相似文献   

18.
《热带气象学报》是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其前身是《热带气象》,创刊于1984年。《热带气象学报》主要刊登热带大气科学领域及相关学科内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专题评述、天气预报新技术和成功的经验、学术和科研动态等。  相似文献   

19.
《干旱气象》2022,(4):719-719
《干旱气象》由中国气象局主管,甘肃省气象局主办,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及中国气象学会干旱气象学委员会承办,是我国干旱气象领域科学研究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反映有关干旱气象监测、预测和评估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展示干旱气象领域整体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期刊主要刊载干旱气象及相关领域有一定创造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综述、简评,国内外干旱气象发展动态综合评述、学术争鸣以及相关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20.
《干旱气象》2022,(1):167-167
《干旱气象》由中国气象局主管,甘肃省气象局主办,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及中国气象学会干旱气象学委员会承办,是我国干旱气象领域科学研究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反映有关干旱气象监测、预测和评估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展示干旱气象领域整体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期刊主要刊载干旱气象及相关领域有一定创造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综述、简评,国内外干旱气象发展动态综合评述、学术争鸣以及相关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