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症腹痛的诊断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急症腹痛(acute abdominal pain)是急诊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之一,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的急性疼痛,以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为特点,病因复杂,常涉及内、外、儿、妇产甚至神经、精神各科的疾病,故如何对急症腹痛进行全面准确的诊断,成为急诊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将探讨急症腹痛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ICU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临床诊疗对策。方法:对我院急诊ICU收治的39例DIC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ICU患者发生DIC原发病多样、危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并发率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DIC确诊常为中晚期;病死率高。结论:重视原发病,密切观察早期DIC诊断指标常规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有效终止病因是的键所在。同时危重病患者综合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杭州G20峰会将细菌耐药写入公报:“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稳定[1]。”其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相关,临床工作者需高度关注[2-3]。血浆标志物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有助于区分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将其纳入感染性疾病的总体评估指标可以为患者提供诊疗决策[4];同时可以安全地减少抗菌药物处方率,缩短抗感染治疗疗程,降低细菌耐药率[5-11]。因此,早在2012年《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即组织“PCT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共同发表了《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12],对提高急诊医师对PCT检测的重视程度并规范其临床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巨幼细胞性贫血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原因及发病的年龄特点。方法通过分析病史,结合临床资料,总结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原因及发病的年龄特点。结果青少年及老年人是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高发人群;膳食习惯异常为诱因,膳食结构不合理、口腔疾患、胃部疾病以及各种生物、社会精神因素引起的不良生活方式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营养,改善膳食结构是治疗及预防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近十年来在神经放射学检查(脑血管、脑室和椎管造影)中所遇到的12例严重副反应和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突然昏迷、自主呼吸停止、癫痫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严重精神运动兴奋症状和肺栓塞。救治结果:因造影并发症直接造成死亡1例、因原发病恶化死亡2例、抢救成功9例。文中着重探讨了如何救治和预防。其主要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脑供氧,控制抽搐;维持血压与循环功能和降低颅内压等;同时也介绍了椎动脉造影术中发生脑缺血、椎管碘油造影时发生肺栓塞的救治措施。并针对各种严重副反应和并发症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急诊和延期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腹腔镜治疗的9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起病时间将98例胆囊炎患者分为急诊组(发病≤72 h)和延期组(发病72 h),每组49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急诊组治疗总有效率(95.92%)高于延期组(83.67%),急诊组中转开腹率(2.0%)低于延期组(10.20%);急诊组并发症比例(2.04%)低于延期组(1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和延期腹腔镜均可有效治疗急性胆囊炎,虽然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中转开腹率低,并发症少,但其发病时间不宜作为腹腔镜手术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癔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运用心理护理对癔症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8例急诊癔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癔症患者病前多有明确的精神刺激因素,掌握患者的个性特征,并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如果医护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心理护理的方法,并巧妙灵活的应用心理护理,对急诊癔症发病者均能收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徐英  张铮  马明洲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7):1935-1936
目的:探讨急诊ICU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对策。方法:对本院急诊ICU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3年间收治的DIC患者原发病及并发症、临床表现、DIC确诊时间、治疗、病死率等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ICU患者发生DIC,原发病多样、危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并发率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DIC确诊常为中晚期;病死率高。结论:ICU医生要对DIC保持高度警惕性,争取对高危病人行pre-DIC指标及早期DIC诊断指标常规检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有效终止病因是终止DIC病理过程最关键措施。同时危重病患者综合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沈斌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5):547-548
脑卒中患者常遗留有各种神经功能缺损。伴发焦虑和抑郁障碍者亦不少见。为了解其发病率.探讨其病变部位、原发病与并发症状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现将本院收治的68例伴有焦虑和抑郁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CCMD-3关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及简明精神量表BPRS≥18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3分,病前无精神病史,未用过任何抗精神病药,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82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2.5~10mg奥氮平治疗2周,用BPRS和CGI评定疗效。同时对用药前后副反应量表(TESS)分,心电图QT间期,肝肾功能进行监测。结果:除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及1例病毒性脑炎病人无效外,BPRS及CG1-S1同时〉75%3例,50~75%43例,50~25%34例总有效率97.6%,副反应量表TESS,心电图QT间期,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疗养显著,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无痛性心肌梗塞早在1921年就有报道。心绞痛、心肌缺血发作及无痛性心肌梗塞现统称“心肌缺血综合征”。无胸痛性心肌梗塞属于临床上的无痛性冠心病Ⅱ型,在急诊工作中常易误诊。现将我院5年来急诊收治的78例无胸痛性心肌梗塞临床资料作一对比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及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各种病因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是临床急诊中常见而又具有代表性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本文介绍失血性休克的诊断与分级、监测(包括一般临床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氧代谢监测与实验室监测等),强调原发病治疗(止血)是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基础;并介绍液体复苏的发展与限制性液体复苏新策略、复苏常用的液体种类、输血与防治凝血功能障碍、防治低体温及复苏终点指标等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各种病因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是临床急诊中常见而又具有代表性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本文介绍失血性休克的诊断与分级、监测(包括一般临床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氧代谢监测与实验室监测等),强调原发病治疗(止血)是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基础;并介绍液体复苏的发展与限制性液体复苏新策略、复苏常用的液体种类、输血与防治凝血功能障碍、防治低体温及复苏终点指标等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急诊低钾性周期性麻痹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OKPP)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探讨其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8例急诊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中,原发性40例,其中有家族史者3例,散发37例;继发于甲亢者8例。有心电图资料者48例,其中,正常10例,有典型低血钾改变者38例。经过口服和静脉注射钾后,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血清钾及心电图的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HOKPP。继发性HOKPP者要加强原发病治疗,避免各种诱因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张丽 《护理研究》2005,19(25):2315-2315
发热是儿科急诊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如何在短时间内退热且副反应小成为临床所关注的课题.我院目前将美林混悬液与医用退热贴联合用于小儿高热的物理降温,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各种病因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是临床急诊中常见而又具有代表性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本文介绍失血性休克的诊断与分级、监测(包括一般临床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氧代谢监测与实验室监测等),强调原发病治疗(止血)是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基础;并介绍液体复苏的发展与限制性液体复苏新策略、复苏常用的液体种类、输血与防治凝血功能障碍、防治低体温及复苏终点指标等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399-2400
回顾性分析152例患者在急诊及住院期间的病历资料及护理记录,分析统计原发病、抢救治疗方案、措施及最终治疗结果。152例患者的总病死率为32.24%,急诊病死率为14.93%,急诊1h内病死率为8.92%,分诊正确率为93.37%。昏迷最常见的原因是脑血管意外、酒精中毒、颅脑外伤及各种中毒等。护理人员准确分诊和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昏迷患者抢救成功,减少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病致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特点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脑血管病常合并心脏损害,这种心脏损害可加重脑部原发病变和引起患者猝死,影响患者预后[1].我院1996年1月~2001年10月急诊收治急性脑血管病556例,对有心电图资料的180例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张丽 《护理研究》2005,19(11):2315-2315
发热是儿科急诊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如何在短时间内退热且副反应小成为临床所关注的课题。我院目前将美林混悬液与医用退热贴联合用于小儿高热的物理降温,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 2 0年前 ,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均归咎于入院时的原发病。今天 ,由于监测技术、治疗措施和药物的进展 ,很难用原发病揭示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 ICU,尽管采取各种措施对危重病患者积极地进行器官支持 ,但多数患者最终将死于进行性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现代理论认为 ,多脏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