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病毒性肝炎及其合并症(附300例报道)陈锦飞,康绪友,杨毅军,王雨华,华秀瑜,董玉荣(南京市钟阜医院南京210003)老年病毒性肝炎(简称老年肝炎)合并症多且复杂,病死率高,而其病理学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相对较低。作者将300例老年肝炎与同期经...  相似文献   

2.
南京地区戊型肝炎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检出率缪文玲,陈锦飞(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210029)(南京市钟阜医院南京210003)首次有记载的戊型肝炎(戊肝)流行发生于1955~1956年的新德里。近来我国已有6个自治区报告有本病的流行。而南京地区戊肝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脾脏在肝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检测10例肝炎后硬硬化患者切脾前后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纤维连接蛋白(Fn)及层粘连蛋白(Ln)五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脾切除后患者外周血中五种细胞因子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脾脏参与了肝硬化的形成,这种病理脾脏不宜保留。  相似文献   

4.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炎肝硬化EVB53例分析薛迪广,杨文彬南京市钟阜医院210008我院1983~1993年间共为83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EVB)患者行急诊门奇静脉断流术,其中作贫门周围血管离断术53例。效果尚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19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医院内感染部位分布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加以分析。结果 19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39例(20.30%),其中活动性肝硬化98例,静止性肝硬化94例,医院内感染分别为28例(28.57%)及11例(11.70%),39例发生医院内感染患者与153例未发生医院内感染患者病死例数分别为20例(51.28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肝硬化的活体肝脾体积变化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利用NAI-200医用图象处理系统测定81例肝炎后肝硬化、17例血吸虫性肝硬化和32例对照组的活体肝脾体积。结果(1)肝炎后组的肝体积为(416.64±90.63)cm3/m2,脾体积为(623.49±281.17)cm3/m2;(2)血吸虫组的脾体积为(1239.06±879.64)cm3/m2;(3)肝炎后组中术后有严重并发症者肝体积为(346.25±90.83)cm3/m2,明显小于顺利康复者;(4)肝炎后组中断流术者术后肝体积稍增加,而断流加分流术者术后肝体积平均减少81.60cm3/m2。结论(1)肝炎后肝硬化的肝体积缩小,脾体积增大;(2)血吸虫性肝硬化的肝体积无变化,脾体积明显增大;(3)肝炎后组的肝体积最低,手术风险判断界值为400cm3/m2;(4)肝炎后组中分流加断流术后肝体积明显缩小,而断流术后肝体积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李君武丽敏(南京钟阜医院检验科南京210003)(北京铁路总医院北京100038)用于肝炎诊断的各种肝功能指标甚多,在敏感性方面当首推谷丙转氨酶(ALT),但ALT在反映慢性化肝病及肝硬化方面仍存在不足,某些肝硬化患...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施行急症胆道手术的有关问题杨文彬(南京市钟阜医院南京210009)肝硬化常伴发胆道疾病,治疗比较困难,手术危险性大,已引起临床上广泛注意。我科自1988年10月至1993年10月共施行肝硬化急诊胆道手术19例,现加以讨论。1临床资料男性15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位脾切除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73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原位脾切除35例,行托出方法脾切除38例,比较两组脾切除时间、出血量、脾窝引流量等。结果原位切除组和托出切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4.0±12.4)min和(39.0±16.7)min(t=1.847,P〉O.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40.0±45.2)mL和(320.0±67.1)mL(t=37.284,P〈O.05);术后24h平均脾窝引流量分别为(300.0±30.8)mL和(410.0±70.4)mL(t=21.692,P〈0.05)。结论原位脾切除具有出血量少、脾窝引流量少、脾包膜和胃胰尾损伤小等优点,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体酮合用双氢克尿塞治疗肝硬化腹水20例宽城满族自治县医院传染科王云中,许作良,王景云,孟庆满,裴西国本组20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男16例,女4例,年龄33~69岁。腹水存在时间:6个月以内4例,6个月至3年14例,3年以上2例。其中肝肿大9例,脾...  相似文献   

11.
澳泰乐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分析徐惠玲,张永涛(南京市传染病医院南京210003)我院自1994年1月~1995年4月用吉林敦化制药厂研制的澳泰乐冲剂治疗病毒性肝炎100例,并用南京石山头制药厂的肝舒乐冲剂对照100例,现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对比观察结...  相似文献   

12.
庞无恨  陈仕晓 《四川医学》1997,18(2):131-131
肝炎肝硬化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漏诊1例成都市传染病医院(610062)庞无恨,陈仕晓,湛木兰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乏力纳差肤目黄染27年,加重3月入院。27年前患病毒性肝炎,3年前因皮下紫癜血小板减少(10-20×109/L)诊断为“肝硬化脾功能亢...  相似文献   

13.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2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功能亢进是肝炎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特点是脾脏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则代偿性增强,传统上都采用脾切除治疗。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不断趋向完善,目前,这种治疗技术已成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脾功能亢进的主要方法之一。我院采用PSE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27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婴儿肝炎综合征34例病因学分析蒋启增(南京市传染病医院南京210003)婴儿肝炎综合征(IHS)一般是指1岁以内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征候群。现就本院入院时有黄疸、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者34例IHS的病因学进行分析。1资料和方法1.1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前后机体免疫状况。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单克隆抗体APAAP法分别对45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前和术后2年与45例健康成年人进行体液免疫指标Ig(A,M,G)、C3、C4和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检测,并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前与健康成人组相比各免疫指标除CD8^+外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而脾切除术前与术后2年随访各免疫指标结果虽有差异,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机体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即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低下,此类患者行脾切除术对其机体免疫状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脾切除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本院2000年3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21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前后凝血功能的改变,并与15例其他因素所致脾脏的良性疾病(外伤性脾破裂、脾囊肿、脾海绵状血管瘤等)行脾切除患者相比较.结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后血小板(PLT)升高有显著性,纤维蛋白原(FIB)升高可有显著性,而凝血功能基本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切脾后相比,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 INR)、PLT均有显著差异,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APTT)可有显著差异.结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后虽可使PLT明显升高,但在凝血功能方面改善不大.  相似文献   

17.
肝病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组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CVNS3区单克隆抗体,LSAB法检测了116例各类肝病肝组织(其中肝细胞癌52例,肝炎后肝硬化16例,慢性肝炎40例,体质性黄疸8例)及6份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中HCV抗原的表达状况,结果表明,HCV抗原在肝细胞癌,肝炎后肝硬化及慢性肝炎中检出率分别为13.5%(7/52),12.5%(2/16),10%(4/40),而在体质性黄疸及正常肝组织中未检出HCV抗原,HCV抗原可见于癌细胞或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合理性及巨脾切除方法,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1月肝硬化脾切除35例。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发生率、脾切除相关凶险性感染(OPSI)以及成功结扎脾动脉病例是否采用改进方法的出血量、脾脏大小差异等。结果:全组病例随访1~3年。无术中术后死亡、腹腔出血、膈下脓肿等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形成4例(11.4%),血小板1月内均恢复正常范围,术后无OP-SI病例。脾动脉结扎病例采用改进方法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加为133.33ml和364.43ml(P〈0.001),改进方法组脾脏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安全合理,巨脾切除时,将脾脏托出切口后再结扎脾动脉是一种成功率高、安全、易行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测脾血流动力学在肝炎后肝硬化、慢性肝炎及血液病所致脾肿大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对40例肝炎后肝硬化脾肿大患者,31例慢性肝炎脾肿大患者,40例血液病脾肿大患者及54例正常人的脾动脉主干(SA)、脾叶动脉(SLA)、胰腺后脾静脉(SV)、脾叶静脉(SLV)、门静脉主干(PV)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组及血液病组SA、SL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P<0.005),肝硬化组SA、SLA的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流速(Vd)]与血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病组SV、SLV、PV的平均流速(Vm)明显高于其他组(P<0.005).肝硬化组PV的Vm低于其他组(P<0.05),慢性肝炎组PV的V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彩超检测脾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助于区分肝炎后肝硬化、慢性肝炎及血液病所致脾肿大,有利于指导临床进行干预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探讨此症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材料和方法:2001年12月~2003年12月,我中心手术的42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CTA检查及随访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确诊合并脾动脉瘤,19例通过CTA确诊.14例术中未外理脾动脉瘤,2例于术后发生脾动脉瘤破裂出血,其中1例死亡.术中切除脾动脉瘤及脾脏的5例生活质量良好.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脾动脉瘤发病率升高,CTA扫描能够准确诊断脾动脉瘤.合并脾动脉瘤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手术中应同期行脾动脉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