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少见类型,是一种静脉阻塞性脑血管病约占脑血栓形成的3.5%。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危重,其病死率极高,是神经科难治病之一,对重症CVST患者治疗效果往往不佳,病死率仍可高达50%。  相似文献   

2.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人群中CVST的总发病率约0.005%。其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已知的就达100多种,包括遗传性及获得性因素,这些因素可引起血液高凝、静脉血流异常和静脉壁炎性反应。本文就CVST的危险因素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其病因多样,临床症状各异,体征不典型且多变,因此常被漏诊和误诊,病死率较高.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医生的重视,对CVST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低颅压综合征并发静脉窦血栓形成在国内外文献尚无相关报道.现报道我科收治1例低颅压综合征并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  相似文献   

4.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多见于20-40岁的年轻人,年发病率大约为2~4/100万,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病死率达5%~15%。CVS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影响着预后。本文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等方面对CVST进行综述,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临床少见,以中青年好发,占所有脑卒中病例的0.50%~1%[1]。因其发病形式复杂多样,故临床表现各异,易误诊或漏诊,因而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及病死率[2]。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目前仍是神经病学和神经介入领域的难治性疾病,由于其发  相似文献   

6.
2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类型之一,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异性,故临床上误诊率较高,可达50%左右,且死亡率相对较高,有文献报道CVST的死亡率约为10%左右,因此在临床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确诊,及时正确治疗有重要意义。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进步,CVST经头颅CT、MRI、MRV及DSA确诊率明显增加,现报告20例CVST病人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1"最爱发癫痫"的脑血管病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约占所有脑血管病的0.5%~1%,年发病率约为13.2/100万,好发于年轻人。CVST是一种最易发癫痫的脑血管病,在疾病早期,痫性发作是除头痛以外排在第二位的临床症状。超过1/3的患者在早期病程中有至少一次的痫性发作,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其他脑血管病。即使  相似文献   

8.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尤其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为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多样且特异性不强,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37例CVST患者临床诊疗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尽管其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却高达6%~30%;而CVST又是一种可逆性病变,其预后完全取决于是否得到了及时的诊治[1-3].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疾病的诊断几乎完全依赖影像学检查,误诊率较高.我们旨在通过对确诊的CVST患者CT和磁共振图像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影像学特点及最佳影像检查方案,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中占0.5%~1.0%[1].加拿大的一项报告中提到,18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为0.67/10万,其中新生儿占43%[2];成年人发病高峰年龄多在20~30岁,男女之比为每年1:1.5~5,确切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3],我国育龄妇女产褥期CVST发生率较高.病变部位可原发于脑内浅静脉、深静脉或静脉窦,其中单纯浅静脉血栓形成罕见,多由于脑静脉窦血栓延伸而来;深静脉血栓形成则以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多见.60%以上患者病变累及多个静脉窦,其中以上矢状窦发生率居首位.  相似文献   

11.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一种较少见的脑血管疾病,约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3.5%。  相似文献   

1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由于其发病率低, 病因多种多样,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易造成误诊.现就1992年4月~2001年8月我院收治的经头颅CT、 MRV或DSA确诊的CVST 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发病率约为3/100万~4/100万,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使致死、致残率明显降低.我科2006年7月~2009年1月收治16例CVST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该病是由硬脑膜静脉窦内的血栓所致,年发病率大约为4/100万人~5/100万人[1],多见于年轻人。由于CVST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多样,因此往往难以识别。头痛是最常见的表现,约10%的CVST可合并颅内出血[2]。CVST患者癫痫发生率文献报道不一,从15.38%~44.3%不等[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伴脑出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手段。方法 总结1例CVST伴脑出血、PN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CVST的病因包括口服避孕药、妊娠、激素替代治疗、肿瘤、感染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CVST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局灶性神经症状、癫痫以及昏迷等,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抗凝是CVST治疗的主要方式,危重患者多联合局部溶栓、机械取栓、机械碎栓和抗凝治疗多种治疗方案。结论 CVST伴脑出血、PNH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对于长期口服雄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当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和癫痫表现时,用常规的脑血管病不能解释,要考虑CVST的可能,及时给予磁共振静脉造影(MRV)等检查,对明确诊断的CVST患者根据病情给予抗凝或机械取栓等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以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约占脑血管病的0.5%~1%。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参与CVST发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白塞氏病、肾病综合征、Graves病等。为引起临床医生对自身免  相似文献   

17.
颅内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脑静脉系统狭窄或闭塞,颅内静脉回流受阻,颅内压增高的一种脑血管病。目前,其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有CT、MRI、MRV以及DSA等。MRI联合MRV检查可以直接反应静脉窦内血栓病变,被认为是诊断CVST的首选方法;而DSA可以动态观察颅内血液循环,是CVST最可靠、最直接的诊断方法。在治疗方面,病因治疗、抗凝治疗、血管内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中,由于抗凝治疗可以防止血栓扩展,促进血栓溶解,被认为是治疗CVST的首选方法,而对于急性期CVST患者以及抗凝治疗无效的患者,血管内治疗则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就国内外有关CVST的不同影像学诊断及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在所有脑血管病中占0.5%~1.0%~([1]),容易误诊,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酷似为急性脑梗死的CVST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35岁,1周前因头痛和咳嗽到当地县  相似文献   

19.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危重,且缺乏特异性,病死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应用,本病已能获得早期诊断。脑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传统治疗方法多为脱水降颅压、抗感染、扩容及对症处理,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我们在上述原则处理同时,加用尿激酶从颈内动脉局部给药溶栓治疗,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何文 《中国卒中杂志》2011,6(6):429-433
脑血管病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以及高致残率的疾病。据统计我国现患脑血管病约600万,每年新发脑血管病130万人,死亡近100万人,约75%幸存者留下偏瘫等后遗症[1]。近年来随着超声影像技术迅猛发展,超声影像技术与脑血管病防治的临床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