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喜炎平注射液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9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A组和B组,每组46例,A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B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均治疗7d,观察治疗效果,记录咳嗽、咽痛、发热消失时间.结果 A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咳嗽、咽痛、发热消失时间低于B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时,能够缩短患儿症状消除时间,促使患儿尽早痊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3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6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7%;对照组显效51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15例上呼吸道感染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纽和对照组,分别以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91%,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80.3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病毒感染或合并轻度细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02月到2012年08月收治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的患者给予喜炎平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4%,治疗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6.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对7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运用喜炎平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接收治疗的7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序号的偶数将其分为36例实验组和34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对比(P>0.05)。结论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整体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6,(2):432-434
目的:比较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间医院功能科诊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将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均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为83.33%(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4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 5例给予喜炎平注射液 0 .2~ 0 .4 m L· kg-1· d-1稀释后滴注 ,1日 1次。对照组 4 3例 ,用利巴韦林注射液 10 mg· kg-1· d-1稀释后滴注 ,1日 1次。 2组总疗程平均为 3d,2组综合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1.11% ,对照组总有效率 74 .11%。结论 该药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喜炎平联合常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顾亮  陈慧超 《中国药师》2014,(6):1010-1012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常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3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同时给予10 mg·kg-1利巴韦林注射液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ivd,qd,7d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儿同时给予5~ 10 mg·kg-1喜炎平注射液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ivd,qd,7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肝功能恢复率、肌钙蛋白转阴率、肠道病毒转阴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肝功能恢复率、肌钙蛋白转阴率、肠道病毒转阴率等指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常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病程,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8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分为喜炎平治疗组(实验组)44例,利巴韦林治疗组(对照组)44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平均治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退热时间及伴随症状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喜炎平注射液具有疗效确切、退热时间短、伴随症状消退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5mg·kg-1·d-1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1·d-1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均连用3~5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咽痛和咳嗽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喜炎平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喜炎平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将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序贯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采用喜炎平治疗,并与常规给予抗感染及吸氧、平喘、退热、止咳等对症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对照组患儿中有4例出现稀便,而治疗组中有2例出现稀便,但两组患儿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好。结论:在合理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的同时,加用喜炎平治疗,可促进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炎症消散,加速患儿症状的消失,提高肺部感染的控制率,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晓燕  李华彬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33-3235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4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0.2~0.4 mL/kg,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比两组治疗3天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3天后,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和见效时间两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作用,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柴黄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柴黄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20例.单日就诊者为治疗组,双日就诊者为对照组.治疗组选用四川百利药业生产的柴黄颗粒,6个月~1岁每天2次,每次1.5 g;1-3岁每天2次,每次3.0g;4-7岁每天2次,每次4.5g;8~14岁每天2次,每次6.0g.对照组选用苯胺类退热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对照组总有效率76.7%,该组用药发热症状易反复,退热效果短暂.结论:柴黄颗粒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喜炎平与病毒唑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退热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每组190例。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治疗,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治疗,对比2组患儿退热时间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24 h内退热率、72 h内退热率、平均退热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降低患儿体温,临床上可减少病毒唑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MP)引发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2月的46例MP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采集咽拭子进行培养,同时以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研究,比较咽拭子阳性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且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为(7.21±1.69)d,多数患儿有咳嗽现象,MP阳性率为100%;而对照组健康儿童MP阳性率为1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小于1岁的患儿MP阳性率为15.2%,显著低于同组内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年龄段儿童(P〈0.05)。结论MP引发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好发于1岁以上的儿童,且MP培养可帮助确诊.对临床上进行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炎琥宁辅助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门诊及儿保门诊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诊治的15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炎琥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8.68%(75/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5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炎琥宁辅助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其能较快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喜炎平、清开灵、病毒唑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退热效果。方法将135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喜炎平、清开灵及病毒唑,静滴,观察用药后3d内退热率及平均退热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喜炎平组与清开灵组3d内退热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喜炎平组与病毒唑组3d内退热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平均退热时间喜炎平组与清开灵组、病毒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喜炎平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退热效果优于清开灵及病毒唑。  相似文献   

18.
张娴 《北方药学》2013,(8):16-17
目的:分析热毒宁注射剂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5~8月临床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196例儿童患者,年龄1~6周岁,予以常规退热处理,加强饮食护理,在此基础上,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治疗,分别为热毒宁治疗组、利巴韦林对照组以及热毒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组。结果:经过三天的治疗,热毒宁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5.6%,与利巴韦林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热毒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组无差异。结论:热毒宁对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对症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3 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痊愈28例,显效26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0%。仅有3例大便略稀,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社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桂莲 《中国医药》2012,7(1):53-54
目的 分析2008 -2010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样我院急诊科2008 -2010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登记资料,每年300例,统计分析相关检验检测指标.结果 2008年咽拭子培养结果中34例为草绿色溶血性链球菌,8例流感嗜血杆菌,阳性率为14.0%(42/300).2009年26例为草绿色溶血性链球菌,4例流感嗜血杆菌,阳性率为10.0%( 30/300).2010年28例为草绿色溶血性链球菌,4例流感嗜血杆菌,阳性率为10.7% (32/300).3年培养结果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3,P>0.05).2008年68例(22.7%)中性粒细胞升高,32例(10.7%)降低;2009年74例(24.7%)升高,48例(16.0%)降低;2010年71例(23.7%)升高,38例(12.7%)降低.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8年血液分析结果显示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为188例,占62.7%;2009年为224例,占74.7%;2010年以淋巴细胞降低为主,为185例,占61.7%.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8年单核细胞升高88例(29.3%),降低3例(1%);2009年单核细胞升高76例(25.3%),降低4例(1.3%);2010年单核细胞升高82例(27.3%),降低1例(0.3%).3组单核细胞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8至2010年武昌区居民上呼吸道感染以病毒为主要病因,2009年及2010年主要以淋巴细胞偏低为血液分析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