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因子κB(NF κB)作为一种转录调节因子在有关炎症反应的基因转录表达的调控中起关键作用[1] 。长期吸入二氧化硫 (SO2 )可制作慢性支气管炎模型 ,然而在此模型制作过程中 ,肺组织细胞核内NF κB水平是否增高 ,国内、外尚少报道。蓝桉油主要含有桉油素等 ,能够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和炎症反应[2 ] ,但其具体抗炎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目的为观察SO2 所致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肺组织细胞核内NF κB水平的变化及蓝桉油对其影响。材料与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 2 6只 ,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体重 (2 0 0± 2 0 )g ,随机分成正常对…  相似文献   

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 ,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双侧肺部浸润性病变 ,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多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参与的炎症反应。核因子 κB(NF κB)是一种基因调控蛋白 ,能调节多种参与炎症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粘附分子及蛋白酶类的基因转录过程 ,从而控制它们的生物合成 ,它在ARDS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NF κB的结构 NF κB属于Rel蛋白家族 ,Rel家族成员包括NF κB1(P5 0 /P10 5 )、RelA (P6 5 )、RelB、C Rel及NF κB2 (P5 2 /P10 0 ) ,…  相似文献   

3.
抑制核因子-κB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Ding H  Li F  Xu M  Deng Y  Deng Q  Zhu Z  Cheng H  Fu Z  Wang Y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9):605-609
目的 研究抑制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对糖尿病肾病 (DN)及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 (FN)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 将纯种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A组为正常对照组 (1 1只 ) ,B组为糖尿病无干预组 (1 1只 ) ,C组为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 (PDTC ,NF κB抑制剂 )干预组 (9只 )。饲养 1 8周后 ,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技术检测肾组织NF κB活性 ,透射电镜检测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及系膜基质密度 (系膜基质面积 /系膜面积 ) ,逆转录PCR检测FNmRNA表达 ,收集 2 4h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结果 NF κB活性在B组大鼠肾组织 [(1 85± 0 54)× 1 0 6 ]显著高于A组 [(0 0 7± 0 1 1 )×1 0 6 ,P <0 0 1 ] ,C组 [(0 2 5± 0 2 5)× 1 0 6 ]显著低于B组 (P <0 0 1 )。B组与A组比较 ,UAE[(2 1 8±1 98)mgvs (0 41± 0 47)mg ,P <0 0 1 ]、肾小球基底膜厚度 [(531 6± 1 0 7 6)nmvs (31 2 4± 2 5 4)nm ,P<0 0 1 ]及系膜基质密度 [(56 41± 6 78)vs (33 95± 5 2 2 ) ,P <0 0 1 ]均有显著差异 ;UAE(0 56± 0 72 )mg、肾小球基底膜厚度 (31 5 8± 2 1 4)nm及系膜基质密度 (37 97± 7 37)在C组均显著低于B组 (P值均 <0 0 1 )。FNmRNA表达在B组大鼠肾组织 (0 73± 0 2 6)显著高于A组 (0 31± 0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金葡菌感染大鼠肺炎时心肌组织核因子 - κB(NF- κB)的表达 ,以及不同剂量腺苷对其影响 ,以进一步探讨重症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机制和腺苷治疗的疗效及理论基础。方法 :SD大鼠 5 0只被随机分为 5组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肺炎组和腺苷治疗 A、B、C组。金葡菌经气管插管注入复制肺炎大鼠模型 ,于注菌后第 2、3、4天静脉点滴腺苷治疗 ,每天 90 min,剂量分别为 5 0、10 0、15 0μg· kg- 1 · min- 1 。第 5天处死大鼠 ,立即取心脏液氮保存 ,心肌组织用于病理检测 ,提取核蛋白用 EMSA方法检测 NF- κB活性。结果 :1心肌病理组织检查示肺炎组病变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腺苷有保护心肌作用 (P<0 .0 1) ,并呈剂量依赖性 ;2肺炎组 NF- κB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0 .0 1) ,腺苷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心肌 NF-κB活性 (P<0 .0 1)。结论 :本研究证实金葡菌感染大鼠肺炎可致心肌损害 ,NF- κB参与心肌损伤的发生和发展。外源性腺苷可通过抑制 NF- κB活性 ,从而有利于炎症的减轻和保护心肌 ,此为临床应用腺苷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心肌损害和心功能不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抑制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 (Ang)Ⅱ水平及其 1型受体 (AT1R)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3组 :A组为正常对照组 (11只 ) ,B组为糖尿病大鼠未干预组 (11只 ) ,C组为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 (NF κB活性抑制剂 )干预组 (9只 )。以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在实验的第 18周末取出肾脏检测NF κB活性、AngⅠ与AngⅡ水平及AT1RmRNA表达。NF κB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AngⅠ和AngⅡ水平以放免法检测。mRNA检测采用RT PCR法。结果 B组大鼠肾组织NF κB活性 (1.85± 0 .5 4× 10 6)显著高于A组 (0 .0 7± 0 .11× 10 6,P <0 .0 1)和C组 (0 .2 5± 0 .2 5× 10 6,P <0 .0 1)。肾组织肾素活性在 3个观察组间差异无显著性。B组大鼠肾组织AngⅠ (2 .5 7± 1.94)pg/mg显著高于A组〔(1.2 9± 0 .47)pg/mg组织 ,P <0 .0 1〕和C组〔(1.15± 0 .3 1)pg/mg组织 ,P <0 .0 1〕。肾组织AngⅡ水平B组大鼠 (12 1.9± 2 1.9)pg/mg组织与A组大鼠 (10 1.9± 2 0 .3 )pg/mg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C组大鼠 (75 .4± 2 7.5 )pg/mg组织显著低于B组 (P <0 .0 1)。AT1RmRNA表达在B组大鼠 (0 .62± 0 .17)显著低于A组 (1.13± 0 .82 ,P <0 .0 1) ,C组 (0 .2 0± 0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Atherosclerosis,AS)动物模型并探讨影响AS形成、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机制。方法 :10只大耳白兔 ,高脂饲料喂饲一周后 ,采用颈动脉为逆行入径 ,将球囊导管顺行插入并随机至一侧髂动脉远端 ,使其内膜损伤 ,(另一侧不损伤 ,作为对照 ) ,高脂喂养 6周后建立髂动脉AS狭窄模型 ,并通过影像学、病理学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分析证实 ,并观察核因子 κB(nuclearfactor κappaB ,NF κ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nsulin likegrowthfactor 1,IGF 1)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模型组动脉造影显示平均狭窄度 6 9 0± 19 12 % ;HE染色示内膜明显增厚至管腔偏心性狭窄 ,增厚内膜主要由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组成 ,内弹力膜分离断裂 ,中膜平滑肌细胞迁移入内膜层 ;电镜示膜结构损伤 ,可见凋亡小体 ;免疫组化示NF κB、IGF 1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0 5 )。结论 :(1)通过球囊损伤血管内膜加高脂饮食成功建立了兔髂动脉AS狭窄模型 ,多数为偏心、局限性的 4 0 %~ 10 0 %的狭窄 ,模型确切、可靠、是用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er 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 ,PTCA)的理想动物模型 ;(2 )NF κB及其靶基因IGF 1的激活与AS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颅内出血大鼠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与抑制因子κBα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其抑制因子κBα(IκBα)的表达变化。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脑出血后6h、1d和3d实验组,每组6只大鼠。采用定量Ⅶ型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NF-κB及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脑出血后6h,NF-κB蛋白表达增加,1d增加最为明显,广泛表达于血肿周围组织、远区皮质、海马等部位,并有核移位现象。在脑出血后6h、1d、3d,NF-κB吸光度值分别为0·21±0·05、0·32±0·09、0·25±0·07,与正常对照组的0·08±0·01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脑出血后6h、1d、3d,IκBα吸光度值分别为0·15±0·06、0·12±0·04、0·14±0·05,与正常对照组的0·30±0·07比较,IκBα表达量均减弱,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NF-κB参与了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损害过程,而IκBα可能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Zhang HP  Xu YJ  Zhang ZX  Ni W  Chen SX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756-759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PKC)与核转录因子 κB (NF κ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取 15例非COPD肺癌患者 (A组 )及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 15例COPD伴发肺癌患者 (B组 )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术后的外周肺组织。用逆转录 (RT) PCR对PKCαmRNA表达进行半定量 ,Westernblot检测PKCα蛋白质表达 ,免疫组化法检测NF κBp6 5的表达和定位 ,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 (EMSA)检测NF κB/DNA结合活性。结果  (1)B组患者第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 (FVC)、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明显低于A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t=7 73~ 13 96 ,均P <0 0 1)。 (2 )B组PKCα/GAPDHmRNA和PKCα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t=7 6 4、2 2 2 7,均P <0 0 1)。 (3)NF κBp6 5胞核阳性率B组明显高于A组 (t =112 79,P <0 0 1) ;B组NF κB/DNA结合活性是A组的约 3 2倍 ,差异有显著性 (t=10 4 80 ,P <0 0 1)。(4 )B组PaO2 与NF κBp6 5胞核阳性率呈负相关 (r =- 0 70 90 ,P <0 0 5 )。结论 COPD患者肺组织中PKCα表达、NF κBp6 5核表达及NF κB/DNA结合活性明显增加 ,提示PKCα和NF κB的活化可能与COPD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小鼠脏器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了研究核转录因子 (NF κB)在老化小鼠各脏器中的表达及其活性的改变 ,以期探讨其在老化及多器官功能不全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 κB在小鼠各脏器中的表达情况 ,同时用凝胶阻滞分析法观察NF κB的活性。结果 在老化小鼠的各脏器中 ,NF κB的表达量及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尤以肺脏的改变最为显著。结论 NF κB可能是老化及肺启动的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过程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10.
核因子-κB对大肠肿瘤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 κB(NF κB)参与多种凋亡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1] ,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NF κB在大肠肿瘤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为我院存档的大肠腺癌、腺瘤及正常黏膜标本。(1)大肠腺癌 30例 ,年龄 32~ 82岁 ,平均 5 8岁 ,其中管状腺癌 10例 ,黏液状腺癌 12例 ,乳头状腺癌 8例。 (2 )大肠腺瘤30例 ,年龄 2 8~ 76岁 ,平均 5 7岁 ,其中管状腺瘤 13例 ,管状乳头状腺瘤 7例 ,乳头状腺瘤 10例 ,伴不典型增生者 2 3例 ,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别为 11、8和 4例。另外选取正常大肠黏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R)拮抗剂伊贝沙坦 (Irb)对脂多糖 (LPS)诱导的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VEC)核因子 κB(NF κB)激活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第 3~ 5代HUVEC用于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细胞NF κB亚单位p6 5、ICAM 1的表达程度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液上清TNF α浓度。 结果 :LPS有效激活NF κB并诱导HU VEC表达TNF α、ICAM 1增加 ;Irb预先孵育 2h能抑制NF κB并减轻LPS诱导的HUVECTNF α和ICAM 1表达。结论 :LPS可能通过激活NF κB使TNF α、ICAM 1表达增加损伤血管内皮功能 ;Irb能保护因感染而致心血管疾病中的血管内皮功能 ,至少部分通过抑制NF κB这一途径而降低血管内皮TNF α、ICAM 1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脑出血后肝、肾、肺功能和形态改变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因子-κB活性.方法 采用脑内注射凝固自体动脉血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于24 h 后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因子-κB(NF-κkB)活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 和肌酐(Cr) 的水平及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并取肝脏和肺组织固定、切片、HE 染色,光镜观察肝、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大鼠脑出血24 h 后血清中的ALT、AST、BUN 和Cr 含量均有显著增加,NF- κB活性升高,SaO2下降,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发现脑出血大鼠的肝脏及肺脏有炎性反应改变.结论 大鼠急性脑出血后其肝脏、肾脏、肺脏的功能和结构均受到一定损害,外周血淋巴细胞NF- κB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 (DXM)和长春新碱 (VCR)对高三尖杉酯碱 (HH)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与核因子 κB (NF 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DNA电泳方法观察HH诱导K5 6 2 n细胞凋亡 ,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EMSA)观察HH诱导K5 6 2 n细胞NF κB活化。结果 用 (0 5、5、5 0 ) μmol/L的HH均能诱导K5 6 2 n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30 0 0± 3 34,4 7 13± 3 18,6 8 6 3± 8 14 ) % ,与对照组相比 ,有良好的浓度依赖关系 (P <0 0 5 ) ;DXM 1μmol/L和VCR 0 1μmol/L本身无诱导K5 6 2 n细胞凋亡的作用 ,但均能增强HH 0 5μmol/L诱导的K5 6 2 n细胞凋亡 ,凋亡增加率分别为 85 8%和 114 6 % (P值均 <0 0 5 )。K5 6 2 n细胞未经药物诱导NF κB也有轻度活化 ;HH 0 5 μmol/L可明显诱导K5 6 2 n细胞NF κB活化 ,DXM 1μmol/L和VCR 0 1μmol/L能显著抑制HH 0 5 μmol/L诱导的NF κB活化 ,抑制率分别为 32 0 %和39 4 % (P值均 <0 0 5 )。结论 HH诱导K5 6 2 n细胞凋亡的同时激活NF κB ;DXM和VCR可通过抑制NF κB活化 ,增强其诱导K5 6 2 n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核因子-κB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Sen和Baltimore〔1〕 即在B淋巴细胞中发现一种特异结合于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增强子上的核转录因子蛋白 ,因而命名为核因子 κB (nuclearfactorκB ,NF κB)。NF κB是机体细胞快速反应系统中关键的因子 ,随其功能变化可快速调节细胞的转录程序 ,使其能适应外界应激情况〔2〕 。NF κB本身和调节分子的复杂性使得NF κB可在不同的细胞中发挥不同的生理作用。  一、NF κB的功能与活化   1.NF κB的结构与活化 :现已证实多种细胞中均有NF κB ,其蛋白亚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15只SD雄性大鼠等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用药组.模型组大鼠给予双侧海马各一次性注射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Aβ)1~40,对照组大鼠海马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药组大鼠在海马注射凝聚态Aβ1~40后腹腔注射雷公藤内酯醇,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 行为学试验显示,在定位航行试验中,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用药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在空间探索试验中,模型组大鼠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用药组大鼠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组胞核表达NF-κB的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组胞核表达NF-κB的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对AD模型大鼠海马NF-κB的活化有抑制作用,并以此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急性发作时患者体内产生活性氧过多导致氧化应激 ,核因子κB(NF κB)表达增强致前炎因子释放。异黄酮类抗氧化剂染料木黄酮 (5 ,7,4 三羟基异黄酮 )可抑制多种细胞产生活性氧自由基。我们的研究旨在探讨染料木黄酮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NF κB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分泌的影响。对象与方法 哮喘组 32例 ,男 2 0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4 9± 19)岁 ,均为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确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布拉酵母菌(亿活)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核因子(NF)-κB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秦(莎尔福)组、亿活组、联合治疗组各6只。对照组:大鼠2 ml生理盐水灌肠;模型组、莎尔福组、亿活组、联合治疗组均需要制备UC模型;莎尔福组、亿活组、联合治疗组采用相应治疗,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肠组织中NF-κB和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莎尔福组、亿活组及联合治疗组NF-κB与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 05)。联合治疗组NF-κB与TNF-α水平明显低于莎尔福组及亿活组(均P<0. 05)。结论亿活与莎尔福均抑制NF-κB与TNF-α活性,起到抗感染治疗作用,联合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 (NF κB)在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 ,以探讨类风湿肺的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给大鼠右后足足跖部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 (CFA)建立类风湿关节炎 (RA)的动物模型—AA。用蛋白质印迹 (Westernblot)法研究AA大鼠肺组织中活化NF κB蛋白水平 ,用原位杂交法进一步研究AA大鼠肺组织中NF κBmRNA水平 ,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AA大鼠肺组织中可见肺泡变形 ,肺泡毛细血管基底膜损伤 ,间质内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AA组活化NF κ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 ,NF κBmRNA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NF κBmRNA主要表达于肺内巨噬细胞、浆细胞以及浸入肺间质内的淋巴细胞中。结论 AA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与RA患者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相似 ,且NF κB参与AA肺组织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5'上游序列中核因子-κB的5个结合位点(-898,-641,-610,-498,-208)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乳鼠心肌细胞TNF-α表达中的作用.方法:运用脱氧核糖核酸(DNA)重组技术构建5个分别包含SD大鼠TNF-α基因5'上游不同序列(-1167~ 63 bp,-730~ 63 bp,-632~ 63 bp,-548~ 63 bp,-421~ 63 bp)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1~5(V1~V5),转染乳鼠心肌细胞V1~V5共5组及空载体组,检测在AngⅡ刺激及核因子-κB抑制剂咖啡酸苯乙酯(CAPE)作用下心肌细胞荧光素酶比活性的变化.结果:基础状态下转染质粒V3、V4的心肌细胞荧光素酶比活性高于V5,而V5又高于V1、V2.10-8mol/L AngⅡ刺激24 h后,与对照相比,转染V5的心肌细胞荧光素酶比活性显著增加,转染V4的心肌细胞荧光素酶比活性明显下降,且V5高于V4.在AngⅡ刺激同时加入CAPE可使转染任一重组质粒的心肌细胞荧光素酶比活性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结论:TNF-α基因5'上游核因子-κB的5个结合位点在基础状态下,κB4(-498)、κB5(-208)位点促进TNF-α转录,κB2(-641)抑制TNF-α转录.AngⅡ通过κB3(-610)、κB5位点促进TNF-α转录,而通过κB4则抑制TNF-α转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 (NF κB)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1 (ICAM 1 )在吸烟大鼠气道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变化及其在气道炎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39只 ,随机分为不吸烟组、吸烟1个月组、3个月组 ,每组 1 3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技术半定量检测各组NF κB亚单位p65和ICAM 1的表达。结果  (1 )吸烟 1个月组、3个月组细支气管上皮细胞NF κB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为 (63± 4) %、(51± 5) % ,与不吸烟组 [(2 7± 5) %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分别 <0 .0 1 ) ;(2 )吸烟 1个月组、3个月组主、细支气管气道上皮细胞ICAM 1mRNA的表达为 0 .645± 0 .0 38、0 .747±0 0 4 1、0 .688± 0 .0 62、0 .80 9± 0 .0 2 3 ,与不吸烟组 (0 .52 6± 0 .0 2 3、0 .635± 0 .0 4 4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分别 <0 .0 1 ) ;而且 3个月组与 1个月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分别 <0 .0 5、0 .0 1 ) ;(3)吸烟 1个月组、3个月组主、细支气管气道上皮细胞ICAM 1蛋白表达为 0 .73± 0 .0 4、0 .94± 0 .0 5、0 .77± 0 .0 4、0 .99± 0 .0 3 ,与不吸烟组 (0 .57± 0 .0 4、0 .83± 0 .0 4 )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分别 <0 .0 1 ) ;而且 3个月组与 1个月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分别 <0 .0 5) ;(4)各组细支气管上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