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自2003年6月后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28例,随机观察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30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补液量、留置导尿、胆漏、疼痛,两组比较P<0.05,差别有显者性意义;术后胆漏、腹腔引流时间,两组比较P>0.05,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具有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胆管探查术后处理方法分为2组:A组(58例)和B组(59例)。 A组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直接行一期缝合,B组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常规留置T管引流。观察2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如胆漏、切口感染、胆管狭窄、肝功能改变和结石再发等)情况。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病例。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住院费用少于B组(P<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胆漏、切口感染、肝功能改变、结石再发发生率稍高于B组,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操作技巧的情况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行一期缝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7年8月解放军总院海南分院肝胆外科58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总管切口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一期缝合组30例和留置T管组28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一期缝合组30例,患者术后发生2例胆漏,留置T管组28例,患者术后发生2例胆漏,1例结石残留,两组均未发生胆道狭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均明显短于留置T管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体现出微创外科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李瑜  曲路  操静  王玲  周晓初  熊沛 《家庭护士》2009,7(14):1238-1239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2008年对176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 病人实施围术期护理,并与同期192例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HTD)围术期护理进行比较.观察病人术前恐惧发生例数、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次数、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输液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经费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LCBDE组病人术后输液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等均显著优于OCHTD组,无一例病人中转开腹.[结论]LCBDE术式微创,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取代大部分开腹胆总管探查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单向倒刺线(可吸收缝合线v-locTM180)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6月该科由同一术者主刀完成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86例,分为倒刺线连续全层缝合胆总管组(A组)、普通可吸收线连续全层缝合胆总管组(B组)、普通可吸收线间断全层缝合胆总管组(C组)。比较各组患者胆总管缝合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胆瘘发生的差异。结果 8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手术,术中不需放置T管,无中转开腹病例。A组胆总管缝合所需时间与B、C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两组比较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未出现胆瘘,B组术后胆瘘1例,C组术后胆瘘2例。结论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中,单向倒刺线连续全层缝合胆总管是操作简单、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与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输液时间上的区别.结果腹腔镜下一期缝合与开腹T管引流组术后均无出血、胆漏.腹腔镜下一期缝合组术后肛门排气恢复平均需要36 h,首次下床活动平均需要12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 d,平均输液时间2 d;而开腹T管引流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恢复平均需要70 h,首次下床活动平均需要46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 d,平均输液时间5 d,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同时开腹T管引流组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有1例发生残留结石,有1例在术后第21 d拔管后发生胆漏.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能全面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避免T管所致的各种可能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采取胆管切开取石方法治疗的10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一期缝合组(n=64)和T管引流组(n=4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留置腹腔引流时间、术后平均输液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道狭窄及结石复发等情况。结果一期缝合组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均优于T管引流组;在术后平均输液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均优于T管引流组。两组在手术时间、腹腔引流量、胆道狭窄及结石复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恢复快等优点,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10年9月该院施行的186例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73例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成功,7例改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5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1例中转开腹,成功率93%;手术时间56~210 min,平均78 min.术后并发症包括胆管残石6例,胆漏2例,戳孔感染5例.患者术后第2天进流质饮食并下床活动,术后2~4d拔除腹腔引流管,平均住院时间4.6d.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有效、微创,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后一期缝合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在胆总管切开术中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性对54例术前经过B超,CT检查,并且术中经过胆道镜探查和B超检查明确无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无残留结石,胆道镜及8号以上胆道探条能顺利通过奥狄氏括约肌;胆总管内径大于8mm;胆汁清,胆管壁炎症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54例中术后发生胆漏2例,黄疸2例,经过症处理后治愈,术后住院5-12d。[结论]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术中选择性应用胆总管一期缝合,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方法: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高压冲洗取石胆管壁一期缝合术;全麻下四孔法建立气腹,插入套管及分离钳。腹腔镜下胆囊管总管探查。方法同前,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胆管一期缝合术。结果:58例胆总管切开高压冲洗取石组,有黄疸者均完全消退,无一例胆漏发生,B超复查未见胆管残余结石。42例胆道镜取石组,总管探查14例术后无胆漏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8月—2010年2月实施的19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以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和16例开腹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胆总管通过时间(the hepatic hilum to the duodenum through time,HDTT)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组平均手术时间(75±20)min,术中平均出血(25.7±4.5)mL;并发胆漏2例;平均住院时间(8.1±1.6)d。随访3个月~1年,未见胆道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与对照组相比,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组术后HDTT一过性升高后随之明显下降,TNF-α水平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胆漏发生率较低;术后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低,提示对患者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自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椎体成形手术的1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PVP组(89例)和PKP组(67例),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卧床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骨水泥渗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VP组患者住院时间为(4.85±0.81)d,卧床时间(1.48±0.68)d,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2.36±0.84)d、治疗后VAS评分为(2.19±0.77)分;PKP组患者住院时间(4.71±0.77)d,卧床时间(1.53±0.52)d,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2.40±0.64)d,治疗后VAS评分(2.26±0.63)分;两组在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治疗后VAS评分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702,0.355,0.491,0.348;P均〉0.05)。PVP组患者住院费用(1.30±0.19)万元,PKP组患者住院费用(4.79±0.22)万元,两组在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63,P〈0.01)。PVP、PKP两组患者在骨水泥渗漏率方面(30.34%VS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31,P〈0.05)。结论PVP、PKP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症状,但在手术费用方面PVP较PKP低,在骨水泥渗漏率方面PKP较PVP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胸外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2月至2012年2月间收治的胸外伤患者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及对照组57例,分别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疼痛均明显较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指证前提下,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外伤比传统开胸手术的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腔T型管"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及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治疗组术中放置多腔T型管;对照组术中放置普通T型管。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术后胆汁丢失量及平均术后住院日和住院总费用;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电解质紊乱、反流性胆管炎、胆漏等)及术后2个月结石残留率、术后6个月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1)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术后胆汁丢失总量、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治疗组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20.00%),包括切口感染2例、电解质紊乱2例、反流性胆管炎1例、胆漏1例;对照组出现术后并发症16例(53.33%),包括切口感染3例、电解质紊乱7例、反流性胆管炎4例、胆漏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治愈。(3)治疗组结石残留率(3.33%)稍低于对照组(2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均未发现结石复发。结论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中放置多腔T型管,具有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术后结石残留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黄楚君  郭燕环  李杏芬 《全科护理》2013,(35):3267-326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吻合术后的最佳进食时间.[方法]将140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于病人肛门排气后进食,观察组于病人全身麻醉清醒后即给予低脂流质饮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不适症状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 d静脉补液量、住院时间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胃肠不适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低、静脉补液量少、住院时间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吻合术后病人全身麻醉清醒后即给予小量多次低脂流质饮食,可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恶心、呕吐不适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静脉补液量,利于病人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在开腹和腹腔镜两种胃癌根治术方式中的术中术后情况,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2月我院实施的209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开腹组112例和腔镜组9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情况及术后5 d的每日护理时间。结果:腔镜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均少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住院时间、术后5 d每日的护理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均早于开腹组(P<0.05),术后镇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对患者实施胃癌根治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减轻手术疼痛,并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胆道支架和鼻胆管引流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一期缝合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1年1月在该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失败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支架引流组(n = 38)和鼻胆管引流组(n = 36)。支架引流组ERCP取石失败后放置胆道支架引流,鼻胆管引流组ERCP取石失败后放置鼻胆管引流,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胆管缝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鼻胆管引流组术后胆瘘发生率明显低于支架引流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支架引流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长于支架引流组,术后总补液量多于支架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ERCP取石失败后放置鼻胆管引流,可降低LCBDE术后一期缝合的胆瘘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但放置胆道支架引流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更快,补液量更少。因此,在临床操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个体化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理念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LBEP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0例择期行LBEPS患者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75例.2组患者均接受同一组手术医师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FTS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2组临床指标(住院总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留置率)及术后第7天实验室指标(总蛋白、血液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住院总费用、住院总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和导尿管留置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液白蛋白、总蛋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LBEPS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缩短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降低导管留置率,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总费用;可提高患者术后免疫及肝功能,使患者康复加速,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陶利平  李骁  陈霖  吴春成  胡兵  王春晖 《华西医学》2014,(10):1823-1826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与开腹手术治疗单纯胆总管结石及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病变的成本-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596例接受ERCP治疗(ERCP组)及173例接受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手术取石组)的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对同一时期29例接受ERCP+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治疗(ERCP+LC组),38例接受单纯腹腔镜治疗(腹腔镜组)及129例接受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囊切除术(手术取石+切除组)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指标同上。结果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中,ERCP组与手术取石组的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总费用[(1.31±0.63)万元、(2.06±0.75)万元]、住院时间[(8.91±4.95)、(12.14±5.15)d]及术前准备时间[(3.77±3.09)、(5.13±3.9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病变患者中,3组间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LC组与手术取石+切除组住院总费用[(1.89±0.46)万元、(2.32±0.89)万元]、住院时间[(9.00±3.74)、(12.47±4.50)d]及术前准备时间[(3.24±1.83)、(5.15±2.9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LC组与腹腔镜组比较,住院总费用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术前准备时间明显短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治疗,ERCP具有费用少、住院时间及术前准备时间短且与外科手术等效的优点;对于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ERCP+LC术相比传统外科开腹手术,也具有同样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