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述了新时期市(地)县地震工作的重要性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做好市(地)县地震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震科技进步的回顾与展望(一)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陈章立 《中国地震》2001,17(3):231-245
本文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地震科技发展所经历的艰辛历程和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作了简要回顾。阐明了如下3点:(1)全社会对减轻地震灾害及减轻地震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的强烈要求是推动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强劲动力;(2)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更好的保障是推动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根本目的;(3)坚持地震监测等技术系统建设与地震科学研究的辩证统一,并处理好任务性、科学性、可行性之间的关系是推动我国地震科技进步性质遵循的重要原则。地震预报预防工作所取得的某些成功和所遭受的许多挫折不断加深了人们对地震的发生条件和孕育发生过程复杂性的认识,促进了地震监测等技术系统的改造与现代化建设和地震科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20世纪最后5年,地震监测等技术系统的改造和现代化建设使地震预报预防研究与实践的技术支撑得到较明显的改善,既突出重点,又广泛探索的地震科学研究,使人们对我国大陆地震的发生条件和孕育发生过程,以及震害特征与机理研究等取得一些新的重要认识。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不仅使防震减灾工作实效得以明显提高,而且为加速新世纪,首先是“十五”期间我国地震科技的进步进一步奠定了基础。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阐明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应重点加强的10个方面的工作,即地震观测台网的数字化改造与建设;地震前兆观测台网的改造与建设;强地震动观测台网的建设;地震实验室的建设;地震信息和应急指挥与紧急救援技术系统的建设;地震短临预报的研究;地震中长期预报的研究;地震动衰减和震害机理与震害控制的研究;城市地震活动断层探测与震害预测的研究;地震科学和地球科学有关领域的基础研究。期望通过这些努力使我国地震科技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地震预报预防的理论、技术、方法显著改进,防震减灾工作实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震科技进步的回顾与展望(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章立 《中国地震》2002,18(1):1-14
3 科学的构思 ,未来的展望在迈进新世纪之际 ,我们不会忘记过去百年的地震给我国人民造成的巨大劫难。在充分肯定近几十年来 ,尤其是“九五”期间我国地震科技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之际 ,更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防震减灾科技能力与全社会减轻地震灾害和地震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的强烈要求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文明的进步 ,地震灾害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正呈迅速增长的趋势 ,因此 ,在新世纪我国防震减灾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多震灾的基本国情和更加艰巨的防震减灾任务 ,国务院于 2 0 0 0年 5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了新中…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震科技进步的回顾与展望(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章立 《中国地震》2001,17(4):326-341
(上接 2 0 0 1年《中国地震》第 17卷第 3期第 2 4 3页正文 )2 “九五”的抉择 ,崭新的起点本文第一部分 (陈章立 ,2 0 0 1 )对新中国成立后 ,尤其是近 3 0年来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历程和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作了简要的回顾和归纳。 40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 ,全社会减轻地震灾害和地震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的强烈要求是不断推动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以后 ,尤其是从 90年代开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地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显著增大 ,这不仅表现在破坏性地震除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外 ,其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6.
《国际地震动态》2003,(3):42-43
科技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地震学会是广大从事地震科技研究和参与防震减灾事业的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的学术团体 ,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学科、人才荟萃、信息资源丰富、会员分布地域广泛等优势 ,在科技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面应起积极的作用。为此 ,从 2 0 0 3年开始 ,中国地震学会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国际地震动态》刊物 ,并在《国际地震动态》刊物中开辟了“中国地震学会动态”栏目。《国际地震动态》刊物按月发送到每一位中国地震学会会员手中。《国际地震动态》刊物目前的发…  相似文献   

7.
陈道明 《地震学刊》1999,(B02):20-22
1974年4月22日江苏溧阳发生Ms5.5地震,死亡8人,伤214人,倒塌房屋11081间,文中介绍了该地震前出现的小震活动,以及分析地震发生后,震灾群众出现恐慌,外逃的原因,提出地震工作者应从每一次发生的地震中总结经验才识不断积累资料,积累知识,用科学的态度,向人民负责的精神不懈地进行地震预防方面和地震综合防御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震综合预报方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系统介绍了我国历次地震预报攻关研究中综合预报研究的主要进展,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地震综合预报研究的科学思路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同时还对今后我国地震综合预报研究应解决的科学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2012年12月下旬,中国地震局举办了一次科技创新暨成果交流推广会议展览会,展示了"十一五"以来地震系统取得的具有突出应用实效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覆盖了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等体系,并大都应用到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国防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洋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有辽阔的海疆。近20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工程事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很多海洋工程都是重大建设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这些海洋工程场地都应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文章对我国海洋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历史与现状作了简要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及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见解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井间地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井间地震技术作为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来。在我目的一些油田已先后与国外从事井间地震的公司合作开展了井间地震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简要回顾了井间地震的现状与发展,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对比了Tomoseis和OYO Geospace两家公司的井间地震数据采集设备的性能及优缺点。概述了井间地震的资料处理,同时也指出了目前井间地震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难点与对策,并展望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广东及其邻域噪声面波层析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玉松  康英 《地震学报》2014,36(5):826-836
通过收集广东及其邻域104个固定地震台站近10个月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数据资料, 使用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格林函数方法, 获得了大部分台站对的背景噪声互相关曲线. 基于这些对称叠加的互相关曲线, 利用时频分析方法, 进一步提取了该地区周期为5—40 s的基阶瑞雷波群速度频散曲线. 其噪声来源分析结果显示: 广东及其邻域的噪声场来源有很强的方向性, 短周期(5—10 s)噪声主要来自东南方向, 范围基本与海岸线分布一致, 可能是由于近海水陆相互作用产生的;较长周期 (15—30 s) 噪声主要来自三大洋的方位. 以这些提取的噪声面波资料为基础, 采用噪声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该地区周期为5—28 s的瑞雷波群速度层析成像图, 从该图可以看出, 广东及其邻域地下结构的横向变化总体较小, 沉积层厚度较薄, 地壳中可能普遍存在一个低速层;从研究区历史地震的分布及其表层地质构造的发育特征来看, 地震主要分布在高、低速过渡带附近, 表明面波群速度与地震之间具有较强的耦合关系;从群速度的低速异常特征来看, 广东及其邻域普遍分布的温泉和高地热主要受深部构造的控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下结构的振动特性与地面结构有很大不同,针对于地下结构特点的抗震分析方法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简要总结了原型观测方法的特点及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理论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的实用抗震分析方法;对近些年来地下结构振动模型实验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对地下结构抗震研究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姚迪 《地震科学进展》2022,(11):540-542
面对融媒体时代,结合近年来浙江地震科普融媒探索实践,本文分别从3个方面探讨如何 “讲好地震故事” 以实现地震科普高价值传播。①精细化内容设计,用微视频讲好地震故事;②跨媒介叙事传播,多渠道讲好地震故事;③展望浸媒体时代,邀你一起讲地震故事。   相似文献   

15.
The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doubly complex areas tend to result in difficult surface survey operations and poor target layer imaging in the subsurface 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seismic data quality.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optimal crooked line survey method for decreasing the surface survey operational difficulties and improving the sub-layer event continuity. The method concentrates on the surface shooting conditions, first, selecting the proper shot positions based on the specific surface topographic features to reduce the shot difficulties and then optimizing the receiver positioning to meet the prerequisite that the subsurface reflection points remain in a straight line. Using this method cannot only lower the shooting difficulty of rough surface condition areas but also overcome the subsurface reflection point bending problem appearing in the traditional crooked line survey method. On the other hand, we use local infill shooting rather than conventional overall infill shooting to improve sublayer event continuity and uniformity with lower survey operation cost. A model has been calculated and processed with the proposed optimal crooked line survey and local infill shooting design method workflow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new method can work for seismic surveys in double complex areas.  相似文献   

16.
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发育的多次波会严重降低地震资料处理的精度,进而误导解释人员给出错误的解释结果.因此,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地震资料处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目前,将多次波压制方法分为基于特征差异的滤波方法和基于波动理论的预测相减法是一种较为流行的分类方法.前者计算效率较高,但是多次波压制精度有限.后者理论先进,不需要或者极少需要地层先验信息,多次波压制精度较高,但是往往伴随高计算成本.通常,采用单一方法往往难以满足复杂实际资料处理的需求,汇二者所长的综合法则可以针对实际地震资料的特点,通过不同方法组合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据上述分类方法,首先详细论述了每一类方法中经典方法的原理、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等;然后介绍了目前实际应用中的综合法多次波压制实例;最后,在回顾传统多次波压制方法的研究进程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几种新方法,并展望多次波压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香港现役钢筋混凝土连梁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5个钢筋混凝土连梁模型的伪静力试验,初步考察了香港地区未考虑抗震设防的现役钢筋混凝土连梁的抗震性能,讨论了不同设计参数对连梁抗震性能的影响,并与国外其他学者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抗震韧性设计的理念代表着当前结构抗震和城市防灾减灾领域的前沿方向,城市和建筑抗震韧性研究作为城市韧性研究的基础和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而备受关注,已成为国际地震工程领域和城市规划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和地震发生的不确定性,这一领域的若干科学问题还尚不明晰,亟待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文中总结和评述了...  相似文献   

19.
微动探测方法是在背景噪声成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其根据获取野外数据的观测台站方式分为微动阵列方法和微动单台方法.本文综述了前人对微动探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微动阵列方法采用频率波数法或空间自相关法从微动信号中提取频散曲线,进而反演获得地下横波速度结构.微动单台方法即H/V谱比法以三分量台站为观测基础,对水平分量信号与垂直分量信号进行傅里叶谱比,以此估算沉积层厚度、获得共振频率以及场地放大因子等.目前微动探测发展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例如瑞雷波与勒夫波浅层探测理论方法、同时考虑基阶和高阶面波的影响进行多阶面波反演方法研究以及H/V谱比曲线与频散曲线联合反演方法研究等,从而提高微动探测方法浅层探测精度以满足城市地下空间精细探测的需求,加深探测深度为透明地壳、地下第三空间的精细探测提供一种新型地球物理手段.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介绍了非结构构件的分类;评述了单点支撑非结构构件抗震计算方法,指出等效侧力法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支持,而楼面反应谱法不便于工程人员应用;讨论了单点支撑非结构构件隔震问题的特殊性和研究现状;最后指出对于一般单点支撑非结构构件,除了探索简单准确的抗震计算方法还应注重制定有效的构造措施;对于重要设备,应该在充分考虑设备隔震减震特殊性的基础上开发专门的隔震减震器,并应重视半主动,主动控制技术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