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CR—MMA—CEVA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粘合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甲苯/丁酮为溶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于90±1℃下制备了氯丁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氯化乙烯-乙酸乙烯酯)(CR-MMA-CEVA)接枝共聚物。当CEVA用量为2-8份(按CR100份计),MMA转化率约37.83%时,接枝共聚物胶液用于粘合聚氯乙烯布基革,静置4d时的180°剥离强度为5.44kN/m,超过优级品指标(3.5kN/m)。  相似文献   

2.
用开炼机,通过力化学方法,将NR/CSM(质量比为10/90)制成45 ̄#钢-NR硫化粘合剂用接枝聚合物。当橡胶本体100%破坏时,180°剥离强度为23.6~24.6kN/m。  相似文献   

3.
CR/SBS/CEVA-g-MMA/n-BMA胶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天秀  王锦  徐桂云 《橡胶工业》1998,45(7):413-415
以C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和氯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CEVA)3种固体物料为接枝母体,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为接枝单体,在溶剂回流温度下,空气氛围中,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进行接枝共聚,制得了共混接枝共聚胶粘剂。此种胶粘剂的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初粘强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其广谱性能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PE,EVA及LDPE/EVA共混物辐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三荣 《中国塑料》1995,9(4):28-35
本文在对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聚乙烯(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及高密度聚乙烯(HDPE)在^60Coγ射线辐照前后的性能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LDPE/EVA共混物在^60Coγ射线辐照前后的拉伸性能和交联度的变化,以及EVA添加量、VA含量及熔体流动速率(MFR)对这些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宇  吴道虎  李玉华 《橡胶工业》1996,43(11):668-670
汽车点火线绝缘式护套的基本配合为:生胶采用氯磺化聚乙烯(CSM45)/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40)[(55-65)/(35-45)]并用体系;硫化剂为过氧化物,如1,4-双叔丁基过氧化二异丙苯;补强填充体系主要为沉淀法硫酸钡(50-60份),并辅之以锻烧陶土和LEE白滑粉(共40份左右);防老剂体系为防老剂RD/DLTDP并用体系(4.5-5.0份);加工助剂有合成酯类增塑剂WB350、微晶石蜡和均化剂WB222(饱和脂肪酸酯)等。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介电性能及耐热性、耐油性、低温柔软性等满足设计及IEC-502(1994)标准中有关1-30kV挤包高聚物固体绝缘电力电缆的性能要求,且加工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卢秀萍  韩英素 《中国塑料》1999,13(12):24-28
系统研究了不同组成及配比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H-g-PP)及其用量对聚丙烯(PP)与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的共混体系(PP/EVAL)力学性能借用Brabender塑化仪测试了PP/EVAL/MAH-g-PP共混体系的加工性能。结果表明,MAH-g-P接枝物对PP/EVAL共混体系有较好的增容作用,适量加入,可使PP/EVAL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而加工性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7.
新型尼龙/聚烯烃相容剂EVALM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一种可控制的非均相水解方法制备了部分水解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L。得到的EVAL中醋酸乙烯(VA)基团的水解度可以通过溶用及反应的温度、时间来控制,而且水解溶剂的后处理比较简单,有利于连续化生产及环境保护。将EVAL在苯溶液中进行马来酸酐接枝,得到一种新型的尼龙/聚烯烃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部分水解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LM),其中马来酸酐的接枝率也可以接枝反应时间来控制。通过Mo  相似文献   

8.
高乙烯基聚丁二烯/BR溶液共混橡胶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0L聚合釜中,以MoCl_5-Al(i-Bu)_3-PhO(m-CH_3)为催化剂,烯丙基溴为分子量调节剂。先合成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HVBR),再加入BR进行溶液共混,制得HVBR/BR共混生胶。结果表明,随HVBR用量增加,HVBR/BR共混生胶的屈服强度和门尼粘度提高,加工行为优于HVBR和牌号为CB45NF的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其硫化胶的耐磨性及回弹性降低,而硬度和耐老化性有所提高。并保持了HVBR低生热的优点。当HVBR用量为40~60份时,HVBR/BR共混硫化胶的综合性能优良,拉伸强度约为16MPa,300%定伸应力约为10MPa,撕裂强度大于30kN/m,扯断伸长率为420%~450%。  相似文献   

9.
采用苯乙烯对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进行溶胀接枝悬浮聚合的工艺,制备了EVA-苯乙烯(St)接枝共矣物,其接枝链的粘均分子量为15万左右,接枝度为25%-47%,实验研究了不同EVA与苯乙烯的配比对接枝产物的分子量,接枝率、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电性能的影响。发现此拦枝共聚物能明显改善聚苯乙烯的脆性和拉伸断裂强度,随着EVA与苯乙烯配比的变化及其他工艺条件的改变,可以制得电性能较好的柔  相似文献   

10.
对水解处理后的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乳液与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的复合乳液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单体的水解处理后的EVA乳胶粒表面的接枝状况对复合乳液的稳定性及其胶膜的而水性和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热处理对胶膜性能的影响与复合单体的EVA乳胶粒表面的接枝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1.
CPE,CV及其与ACR,MBS复合增韧RPVC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军  杜跃兵 《塑料工业》1998,26(1):97-100
考察了不同CPE牌号及用CPE-PVC接枝共聚物(CV)部分或全部代替CPE对改善R-PVC冲击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复合增韧体系(CPE、CV分别与ACR、MBS并用或CPE、CV同时和ACR并用等)对提高R-PV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PE的分子量高、氯含量分布窄和氯含量高、残余结晶度高分别对提高R-PVC的冲击和拉伸强度有利;CV与CPE并用能提高R-PVC的冲击强度,并且拉伸强度的损失较单独使用CPE为小,并用时其组成比以11为宜;CPE、CV与ACR或MBS联合使用,在适宜组成比下能对R-PVC产生协同增韧效应,改善体系的相容性,提高冲击性能并保留较高的其它力学强度,这是解决目前PVC/CPE共混材料性能缺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DSC研究了乙丙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EP-g-GMA)的热学性质。与空白乙丙共聚物相比,接枝共聚物中丙烯序列的结晶温度升高了8~12℃,熔融热焓增加了4~6J/g。乙烯序列的结晶温度却稍有下降,其相应熔点及熔融热熔都有相应下降。等温与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表明接枝样品中丙烯序列的结晶速率高于相应的未接枝样品,EP-g-GMA的Avrami指数及Ziabicki指数均高于空白EP,接枝到乙丙共聚物乙烯序列上的甲基丙烯酸环氧雨酯(GMA)可能成为丙烯序列结晶的成核剂,加速了丙烯的成核速度和晶体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3.
FPE,CaCO3非弹性体增韧PVC/CPE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钱翼清 《塑料工业》1998,26(1):93-96
介绍以PE固相接枝马来酸二丁酯(简称FPE)非弹性体增韧PVC/CPE体系。在PVC/CPE=100/5.5及100/10(质量比)体系中,加入5.5质量份FPE后,其缺口冲击强度由13.5kJ/m2、31.5kJ/m2提高到18.1kJ/m2、40.8kJ/m2;拉伸强度由49.4MPa、41.7MPa提高到52.9MPa、42.7MPa,表明FPE对PVC/CPE体系具有增韧增强双重作用。在PVC/CPE/FPE三元体系中,加入适量的CaCO3*也有增韧作用,添加5质量份时,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由18.1kJ/m2提高到24.1kJ/m2。通过流变性能的测试表明,FPE的加入能改善体系的流动性能。此外,还用SEM研究了体系的增韧机理,认为在PVC/CPE/FPE体系中,CPE属弹性体增韧类型,FPE属非弹性体增韧类型,两种机理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4.
借助DSC和WAXD方法研究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PP/EVA)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测定了共混物中PP的晶胞参数,结果表明,PP/EVA体系中PP基体的晶胞参数以及结晶性能不受EVA的影响:PP与EVA两相没有形成共结晶,共混物中冲击性能的提高主要受EVA含量及其微观形态结构的影响,而与PP结晶性能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15.
PVC/SBR热塑性弹性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红革  赵树高 《弹性体》1999,9(1):28-32
以ABS、氯丁橡胶(CR)、马来酸酐(MA)接枝SBR(SBR-MA)作增容剂对PVC/SBR的共混比、增容剂、增塑剂用量做了优化选择。同时对动态硫化PVC/SBR的硫化体系、硫化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并比较了动态硫化对共混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SBR为80/20,增容剂ABS/SBR-MA为5/5时,选用半有效硫化体系,165℃下动态硫化6min,共混物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LLDPE/EVA/CB复合导电体系电阻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柳  罗延龄 《塑料工业》1997,25(3):94-98
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基体,油炉法炭黑(CB)为导电性赋与剂,探讨了热塑性半结晶性高聚物/炭黑复合体系的PTC(正温度系数)效应及其电阻稳定性。结果表明,过氧化物交联剂(DCP)可提高体系的PTC性能稳定性和PTC的转变温度,当用量为1%质量分数时,影响最为明显。炭黑接枝能提高体系的PCT特性,比辐射更有效,使PTC强度至少可提高10倍。在所研究的极性高聚物A、非极性高聚物B和极性物C三种接枝物中,以A/PE/CB和C/PE/CB体系的PTC特性明显,B/PE/CB体系峰值电阻率对应的温度低于A/PE/CB约6~15℃。在工作电压下通断电循环试验表明,LLDPE/EVA/A-g-CB体系在6000h的通电过程中,工作温度基本稳定在65±5℃,通、断电循环试验的电阻率变化Rf/Ri大于2,功率变化Pf/Pi在1左右,而LLDPE/EVA/CB体系的发热温度下降很快,仅在720h内就由85℃下降到50℃,直到30℃才趋稳定,其电阻率增加30倍以上,发热功率由18W/m下降到6W/m。  相似文献   

17.
叙述镧(Ⅲ)-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在PVA和CPB存在下)胶束增溶配合物的特性。pH=10.1时,La3+与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在PVA、CPB存在下)生成1:4的紫红色配合物。配合物最大吸收峰在605nm,其摩尔吸光系数ε为1.0×105L/mol·cm。该配合物形成稳定常数(LOgβ)为15.9。0~80μgLa3+/50mL,服从朗伯-比尔定律。此法用于测定镍基合金镀层中的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SiC对IRFC致密度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原位反应复合材料生长的ExtendedVapor-Liquid-Solid机制,设计使用Al-Si-Mg合金为母相,煅烧过的SiC(14μm)细颗粒为预测件,采用加水CaSO4与Al2O3混合粉为阻生剂制出体积相对密度在97%以上,强度高达500.9±40.9MPa,Kic高达5.08±0.39MPa.m1/2的IRFC材料,并运用金相显微镜对IRFC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用EVSL理论对IR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5-(4'-硝基-2'-羧基苯基偶氮)-2-硫代-4-噻唑啉酮(4NRACP)的合成。经柱层析提纯,用元素分析、IR、1HNMR和MS确证了其结构,研究了荧光性质,发现该试剂在溴代十六烷吡啶存在下,在无水乙醇溶液中与Eu(Ⅲ)形成稳定的荧光螯合物,λex/λem=290nm/340nm,其线性范围为1.0×10-8~1.0×10-6mol·L-1,检测限为1.5×10-10mol·L-1。测定了人工合成样品中的铕,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EVA/EPDM/PVC三元塑料合金软质泡沫体的生产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物理共混及化学交联模压发泡工艺生产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三元乙丙橡胶(EPDM)/聚氯乙烯(PVC)三元塑料合金软质泡沫体。讨论了该体系的相容性、共交联与发泡的适配等问题,介绍了其复合衬垫的制造工艺及特点,生产实践证明,该材料的复合衬垫可完全替代国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