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阿苯达唑治疗兔旋毛虫病,疗程结束后逐周解剖旋毛虫幼虫观察在药物作用下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于停药1wk后幼虫开始死亡,虫体结构破坏,轮廓模糊不清,虫休缩小、断裂、钙化。至第5wk后虫体基本被吸收,偶见残留部分虫体,最终被完全机化,肌肉组织逐步修复。对照组囊包完整,虫体光滑。结果表明阿苯达唑用于治疗旋毛虫病幼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旋毛虫病治疗前后血清抗体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旋毛虫幼虫冰冻切片抗原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观察旋毛虫病治疗前和阿苯达唑治疗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治疗前)第2wk开始出现阳性反应,第4wk后阳性率均达以90%以上,治疗后抗体阳性率第1wk为100%,第3wk开始下降,第5wk后抗体滴度维持于了性低水平,12wk后未见阳性反应,此现象可作为一种治疗有效的客观指标,对旋毛虫病近期及远期疗效考核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应用旋毛虫幼虫冰冻切片抗原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观察旋毛虫病治疗前和阿苯达唑治疗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治疗前)第2wk开始出现阳性反应,第4wk后阳性率均达到90%以上;治疗后抗体阳性率第1wk为100%,第3wk开始下降,第5wk后抗体滴度维持于阳性低水平,12wk后未见阳性反应。此现象可作为一种治疗有效的客观指标,对旋毛虫病近期及远期疗效考核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对小鼠旋毛虫囊包幼虫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形态学、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阿苯达唑治疗后囊包幼虫的形态学、组织学及酶的活性变化。结果:阿苯达唑治疗组,囊包幼虫的结构明显破坏,虫体缩小与断裂,部分虫体被吸收,囊包内伴有炎细胞浸润。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治疗组虫体糖原减少, R N A、 S D H、 A T Pase、 A C P活性均低于对照组,而 L D H 活性高于对照组。结论:阿苯达唑对旋毛虫的生理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旋毛虫病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诊断旋毛虫病的价值。方法:应用纯净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旋毛虫小鼠和旋毛虫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旋毛虫抗体,在患者发病后及应用阿苯达唑治疗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清,以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为对照。结果:15只小鼠感染旋毛虫后2wk即可检出抗体,467例旋毛虫病患者的抗体阳性率为86.5%,而丝虫病、包虫病患者各45例和健康人血清56份均为阴性。48份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交叉反应率为16.67%。旋毛虫病患者发病后1wk的抗体阳性率为70.21%,至发病后2wk、3wk及4wk则分别升至91.0%、95.8%及100%。幼虫冰冻切片的抗原活性于-20℃可保存至5年。旋毛虫病患者治疗后1wk抗体阳性率从治疗前的87.5%上升到100%,血清抗体滴度比治疗前也有明显升高,治疗后1个月的抗体转阴率为24%,至治疗后4个月达75%。结论: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旋毛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用于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诊断旋毛虫病的价值。方法:应用纯净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旋毛虫小鼠和旋毛虫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旋毛虫抗体,在患者发病后及应用阿苯达唑治疗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清,以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为对照。结果:15只小鼠感染旋毛虫后2wk即可检出抗体,467例旋毛虫病患者的抗体阳性率为86.5%,而丝虫病、包虫病患者各45例和健康人血清56份均为阴性。48份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交叉反应率为16.67%。旋毛虫病患者发病后1wk的抗体阳性率为70.21%,至发病后2wk、3wk及4wk则分别升至91.0%、95.8%及100%。幼虫冰冻切片的抗原活性于-20℃可保存至5年。旋毛虫病患者治疗后1wk抗体阳性率从治疗前的87.5%上升到100%,血清抗体滴度比治疗前也有明显升高,治疗后1个月的抗体转阴率为24%,至治疗后4个月达75%。结论: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旋毛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用于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7.
阿苯达唑对小鼠肌肉内移行的犬钩虫幼虫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鼠于接种犬钩虫第3期幼虫1000条后1wk,ig阿苯达唑75、150或300mg/kg·d,连给3d时,自各组小鼠肌肉检获的幼虫数为2.7±1.7、2.0±1.5和1.0±1.0条,较对照组的205±68为少。小鼠ig阿苯达唑150mg/kg·d×3,并于末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浆和肌肉的阿苯达唑及其有效代谢物阿苯达唑亚砜的含量。结果,在血浆和肌肉中仅查见少量阿苯达唑。但是较高浓度的阿苯达唑亚砜(5.4—10.5μg/ml)除在血浆中查见外,亦在肌肉中测得(2.2—4.6μg/g)。肌肉中的阿苯达唑亚砜含量较高,有益于杀死在肌肉中移行的钩虫幼虫。  相似文献   

8.
阿苯达唑对旋毛虫病的疗效及抗体动态的观察朱名胜刘文献李观钦宋明华旋毛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近年来,应用阿苯达唑和其它几种苯并咪唑类药物治疗人体旋毛虫病已有不少报道。本文作者采用免疫酶染色实验(I-EST)观察了应用阿苯达唑对实验动物家兔旋毛虫病的疗...  相似文献   

9.
应用虫体活力、产卵、幼虫孵化、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比较芬苯达唑、氟苯达唑和阿苯达唑对隐藏管状线虫的杀虫机理。实验结果表明3种药物的作用机理相同,均能使排卵减弱、停止,幼虫不能孵化,虫体结构破坏、消失,对糖代谢有明显干扰作用,对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变化。  相似文献   

10.
应用虫体活力、产卵、幼虫孵化、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比较芬苯达唑、氟苯达唑和阿苯达唑对隐藏管状线虫的杀虫机理。实验结果表明3种药物的作用机理相同,均能使排卵减弱、停止,幼虫不能孵化,虫体结构破坏、消失,对糖代谢有明显干扰作用,对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变化。  相似文献   

11.
应用形态学、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比较阿苯达唑、氟苯达唑对旋毛虫幼虫的杀虫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药物作用机制同,均使旋毛虫囊包破坏,虫体破损,囊包炎性细胞浸润,终至虫体被完全机化;对糖代谢有明显干扰作用,对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苯达唑和地塞米松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效果,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用不同剂量的阿苯达唑治疗,并设立地塞米松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小鼠于感染后第22d解剖,计数脑组织中存活虫体,以减虫数统计药物疗效;同时观察脑组织切片病理变化;应用透射电镜观察阿苯达唑对虫体超微结构的影响,对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阿苯达唑为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有效药物,感染早期用药效果显著。杀虫药和地塞米松的合用可有效减轻脑部炎症反应。阿苯达唑主要通过虫体体壁及肠道吸收而发挥作用。结论阿苯达唑和地塞米松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  相似文献   

13.
一起人体旋毛虫病群体感染调查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西藏林芝地区10人集体食生或半生的猪肉后感染旋毛虫情况调查及患者临床特征。 10人中有9例患旋毛虫病, 其中2例因误诊、 误治死亡。3例嗜酸粒细胞升高, 3例血清旋毛虫抗体IgG阳性, 3例腓肠肌活检检出旋毛虫肌幼虫。7例经阿苯达唑驱虫治疗, 痊愈出院。 另1例无任何症状, 观察并口服阿苯达唑以作预防。  相似文献   

14.
应用形态学、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比较阿苯达唑、氟苯达唑对旋毛虫幼虫的杀虫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药物作用机制相同,均使旋毛虫囊包破坏,虫体破损,囊包炎性细胞浸润,终至虫体被完全机化;对糖代谢有明显干扰作用,对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变化。  相似文献   

15.
胸腺肽伍用阿苯达唑治疗对旋毛虫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感染旋毛虫后,其免疫功能的变化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旋毛虫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并观察使用胸腺肽伍用阿苯达唑治疗后对临床效果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 68例旋毛虫病患者均为大理地区住院病人,并经临床诊断及腓肠肌病理切片检查确诊旋毛虫幼虫感染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15-6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间年龄和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方法 治疗组采用阿苯达唑和胸腺肽(TP)联合治疗,阿苯达唑由湖北泞阳制药厂提供(批号:850326),每片100mg,分2次口服,7d为一疗程,必要时给予第二疗程;TP制…  相似文献   

16.
旋毛虫病人治疗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旋毛虫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观察了旋毛虫病人阿苯哒唑治疗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后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此现象可作为一种治疗有效的客观指标。此外,对旋毛虫病人及时治疗也可将检测到抗体的时间提前1 ̄2周。旋毛虫病人从治疗后1个月开始抗体水平明显下降,至治疗后4个月时抗体转阴率已达75%。因此,IFAT对旋毛虫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考核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理想的治疗旋毛虫病的药物,我们应用西德Hoechst公司赠送硫苯咪唑和国内生产的阿苯达唑治疗实验室感染的旋毛虫小鼠,进行了对比观察。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小鼠41只,每鼠经口感染旋毛虫幼虫150条,感染后14d和30d按其体重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分批进行治疗。二、药物硫  相似文献   

18.
应用形态学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比较阿苯达唑、氟苯达唑和甲苯达唑对微小膜壳绦虫的杀虫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阿苯达唑与氟苯达唑作用机理相同,均使虫体破坏,对糖代谢有明显干扰作用,对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变化,甲苯达唑无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两种药物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效果。方法 以大白鼠为动物模型,用不同剂量和不同疗程的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进行治疗,然后解剖检虫,计数,观察,同时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人进行治疗。结果 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总剂量达120mg/kg时可杀死鼠体内的虫体;总剂量为60mg/kg,疗程达6d时,也可杀灭虫体。但总剂量也为60mg/kg而疗程只有3d或总剂量<60mg/kg时,部分虫体仍可存活,但虫体的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无法达到性成熟,不能产卵。对部分确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人进行治疗也收到很好的效果。结论 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两种药物对广州管圆线虫病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应用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比较阿苯达唑、氟苯达唑和甲苯达唑对微小膜壳绦虫的杀虫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阿苯达唑与氟苯达唑作用机理相同,均使虫体破坏,对糖代谢有明显干扰作用,对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变化,甲苯达唑无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