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方法对预防PICC置管时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的作用。方法:将329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置管时采用深吸气后闭气法,使胸腔内负压增大,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扩张,静脉回心血量增多,利于导管随血流顺利置入上腔静脉。对照组置管时采用传统的偏头法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使下颌尽量靠近肩部,以阻断颈内静脉。置管后拍胸部正侧位片,以确定导管是否存在异位。结果:观察组发生颈内静脉导管异位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吸气后闭气可有效预防PICC置管时发生颈内静脉导管异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外周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ral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导人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优点是操作方便安全,并发症较其他的深静脉置管少,可减轻病人痛苦,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病人输液,还可用于NICC的病人。PICC安全、方便易掌握、保留时间长,可避免病人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PICC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的预防方法。方法将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的172例PICC置管者分成两组:研究组(86例)在送导管至患者肩部位置时,穿刺侧上肢向头部靠拢呈20°~30°;对照组(86例)采用传统的穿刺方法。结果研究组导管异位发生率(2.32%)低于对照组(1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在PICC置管时正确评估置入长度、适当调整患者置管侧上肢的体位、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有助于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王玲  牛丽英  朱丽  李潇 《当代护士》2017,(11):65-66
目的讨论肿瘤患者在PICC置管术后手握弹力球对预防肢体肿胀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69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置管后的常规功能锻炼指导,观察组在给予患者置管后常规功能锻炼的基础上指导其手握弹力球锻炼,于置管7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肢体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手握弹力球可以有效降低肢体肿胀,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病人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过程中导致导管异位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法,分析同一名护士对神经外科104例病人进行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异位病人的各种资料。[结果]右心房异位率为20.19%、上腔静脉入口处发生率为6.73%,并有误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反折异位发生,这些异位原因与病人的疾病、治疗史、体型、合作程度有关。[结论]神经外科在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率高,在置管前必须评估,置管后跟踪其胸片结果,及时处理异位的导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ICC送管时的最佳体位,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3月在我科化疗的81例PICC置管患者,采取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结合上肢上举的体位送管法,观察患者一次送管成功率及导管异位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无导管异位发生,一次送管成功率100%。结论:改良PICC送管体位能有效预防导管异位发生,提高一次送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约束板下送管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患者160例,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下PICC置管送管,研究组患者在PICC置管约束板下送管,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异位率、首次置管成功率和舒适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过程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置管在约束板辅助下送管,可有效避免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提高置管过程中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肿瘤患者实施PICC置管中防治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将预见性护理措施运用于置管前、置管时及置管后.对照组35例肿瘤患者置管后采用PICC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PICC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导管移位、导管堵塞、血源性感染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显著减少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90例置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置管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音乐疗法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置管时间,置管时的焦虑评分以及疼痛程度。结果音乐疗法提高了PICC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了置管时间,降低PICC置管患者的焦虑和疼痛评分,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音乐疗法能提高PICC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龄病人PICC置管过程中护理风险因素,以制定切实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2010年1~12月在我科输液治疗病人1948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动脉损伤、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或脱落、渗漏、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老年病人输液时间长,基础疾病多,焦虑等情况更为严重,在护理干预下,老年组病人发生动脉损伤、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或脱落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老年组病人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仍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风险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人输液期间并发症。结论:老年病人由于合并较复杂基础疾病,加之受焦虑等负性情绪影响,输液风险较多,在护理工作中需给予相应的风险管理以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经静脉给药是化疗病人最常用的给药途径。由于肿瘤病人接受过多次大剂量化疗后,血管多处闭塞。外周血管穿刺非常困难,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性增加,病人备受痛苦。因而要建立有效可靠的静脉通道,是肿瘤科室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之一。本科采用深静脉穿刺置管,总结102例化疗病人输液中的效果和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618-2619
选取于我院PICC门诊进行导管维护的肿瘤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于导管门诊给予PICC置管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措施。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PICC置管治疗过程中非计划拔管率、堵管发生率,及肿胀、渗血、感染、血管损伤和导管滑出等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另外,对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并比较患者护理前后对PICC置管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对治疗的满意率、依从性。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与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肿胀、渗血、感染、血管损伤及导管滑出等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PICC置管相关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率及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个性化护理可降低PICC置管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都较高,值得进一步在导管门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为具有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可以避免患者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科对化疗的肿瘤患者置管前后整个过程应用了循证护理的方法[1],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诊疗的PICC置管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心理健康自评量表评分( SCL-90)、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的SCL-90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目前已经成为静脉给药的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Rountree指出,PICC适用于需要静脉高营养、化疔及高渗液输入的患者,并认为PICC在治疗中不应为最后采取的方法,而应作为首选方法来建立静脉通道。我国于1997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最早应用于临床。本院内科于2005年4月起,对26例需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的患者,按中华护理学会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使用指南实施置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背景音乐法对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需要PICC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置管,试验组在背景音乐下使用超声引导法进行置管。结果:两组比较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紧张度明显降低,置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背景音乐下使用超声引导下法进行置管,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的紧张度,减少了置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周红 《全科护理》2016,(30):3205-3206
[目的]探讨全程系统化健康教育在乳腺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乳腺癌病人化疗期间行PICC置管的前、中、后及带管出院期间进行全程系统化的健康教育。[结果]本组病例置管成功率100%,留置时间35d~176d,平均109d,发生局部感染5例,静脉炎6例,无全身感染、堵塞、导管断裂、脱出等并发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结论]全程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化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