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本院 11年来主动脉夹层 90例。结果 :72例 (80 % )有明确高血压 ,10例 (11.1% )为马凡氏综合征。Daily分型 :A型 4 6例 (5 1.1% ) ,B型 4 4例 (4 8.9% )。X线胸片、超声、CT和磁共振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34.2 %、6 2 .5 %、92 .6 %和 98.2 %。经治疗后存活 71例 (78.9% ) ,死亡 19例 (2 1.1% )。结论 :主动脉夹层病因主要为高血压 ,影像学技术是其主要诊断方法 ,其中磁共振诊断的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2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好发于男性,好发年龄40~60岁;37例急起发病(88.1%);38例(90.5%)以疼痛为主要症状,28例(66.7%)以血压增高为主要体征;37例有基础疾病(88.1%),主要为高血压病(57.2%),其次为冠心病、糖尿病、车祸;心脏及大血管彩色B超检查18例,检出率42.8%,31例、15例和7例分别行CT、MRI、主动脉造影,检出率均为100%;33例内科治疗,3例外科治疗,6例介入治疗,治愈8例(19.0%),好转出院26例(61.9%),死亡8例(19.0%)。结论主动脉夹层以急起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主要病因为高血压与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中层变性的疾病;B超、CT、MRI有助于明确诊断;本病病死率高,以有效的内科治疗为基础,及时采取手术或介入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深对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分析56例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及诱因、临床表现、确诊手段、治疗与预后。结果A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占59.6%,血压控制均未达标;主要首发症状为突发性撕裂样剧烈疼痛;MRI、增强CT的诊断符合率高(100%)。结论以突发剧痛就诊,尤其有高血压者,必须考虑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可行MRI或增强CT检查确诊;药物治疗的首要问题是稳定控制血压并达到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 (AD)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根据连续收治 5 0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近期预后。结果 :38例 ( 76 0 % )首发症状是胸、背、腹等突然出现的剧烈疼痛。 4 7例 ( 94 0 % )患者的胸部X线片提示有纵隔影和 (或 )主动脉影增宽 ,39例( 78 0 % )患者超声心动图可见典型的夹层分离征象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或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要高于超声心动图。内科治疗 30d死亡率为 2 3 7% ( 9 38) ,手术治疗为 8 3% ( 1 12 )。结论 :AD的临床症状变化较多 ,诊断应结合各种辅助检查综合考虑。对于StandfordA型患者 ,可考虑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潘华福 《内科》2008,3(5):700-70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及近期预后。结果22例(78.6%)首发症状是胸、背、腹等突然出现剧烈疼痛。X线胸片检查示主动脉或纵隔影增宽16例(57.1%),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现典型夹层分离征象19例(67.9%),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诊断准确性均很高,分别为95%,100%。住院死亡6例,病死率21.4%。结论提高对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的认识,及时诊断和积极正确治疗是降低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心血管疾病,多数病例起病后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在开始24小时内每小时死亡率为1%[1]。夹层撕裂是一个动态过程,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易误诊,漏诊,病死率高。我院1994年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AD 18例。现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A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经超声心动图、增强螺旋CT、核磁共振(MRI)确诊的AD住院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4~79岁(平均55·5±6·5岁)。急性期(发病后2周内)14例,慢性期(发病超过2周)4例。按Debakey法分型:Ⅰ型9例,Ⅱ型5例,Ⅲ…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表现,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对26例AD患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误诊原因、死亡原因及死亡与就诊时间、确诊时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好转出院14例(53.85%),死亡12例(46.15%);误诊7例(26.92%)。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急腹症各2例,心脏瓣膜病、肾结石各1例,发热待查1例。急性期(2周内)死亡率42.30%。慢性期死亡率较低。就诊时间、确诊时间越早,死亡率越低。死亡原因为AD解离并发症,如主动脉破裂、心衰、肾衰、休克、脑卒中等。结论:减少误诊,早期诊断和治疗为降低AD死亡率的关键。CT、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对诊断的意义及治疗情况。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胸痛为常见首发表现,高血压是导致AD发生的常见原因。超声、螺旋CT和MRI三种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结论AD的病因主要为高血压病,影像学技术是其主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15例病例均为2001年-2004年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10例,女5例,观察住院期间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 13例胸痛或伴腹痛者,疼痛在2 h~4 h内减轻,6 h~12 h内消失,全部病例在2 h~6 h达到靶心率和靶血压.1例入院第8天活动后猝死.1例转外院行心包穿刺引流后4 h死亡,其余病人病情稳定,好转出院.结论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措施得力有效,可提高救治主动夹层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诊断及疗效。方法:回顾了近6年来本院收治的24例AD病例,分析探讨其早期诊断及保守治疗。24例病例全部经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或螺旋CT检查确诊。治疗分紧急治疗阶段和巩固治疗阶段,治疗原则为绝对卧床、镇静镇痛.严格控制血压、心率在理想水平.终身服用降压药和倍他乐克。结果: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对诊断AD有重要意义。结论:AD病理基础终生存在,在不具备AD手术条件的基层医院.早期诊断终生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2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D多以剧烈疼痛为首发症状,胸痛最为常见,并伴随多种非特异性临床表现。本组首诊误诊率高达36.4%(8/22例),其中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4例,误诊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胸膜炎、肾结石各1例。经药物治疗,16例(72.7%)病情逐渐稳定,其中5例随后行手术或介入治疗而治愈;6例(27.3%)死亡,5例死于于夹层破裂,1例死于急诊手术中。结论AD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死亡率高,而早期的识别、及时的影像学检查和有效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首诊误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12例,找出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诊误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误诊病名和误诊时间。结果 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2例,心绞痛2例,急性胰腺炎2例,脊柱肿瘤疼痛1例,拟诊晕厥待查2例,休克待查1例,疑诊主动脉夹层2例。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尤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者易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的入院确诊时间和治疗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确诊主动脉夹层时间的分组和分析早期误诊的原因。回顾分析药物、手术及支架植入治疗的疗效。结果:5h内确诊20例(14.3%),5~12h内确诊18例(12.9%),12~24h内确诊14例(10%),24h后确诊的有88例(62.8%)。早期误诊为其他疾病的病例有63例(45%)。药物治疗组92例,住院死亡18例(19.6%);手术治疗组20例,住院死亡7例(35.0%);支架治疗组28例,住院死亡1例(3.6%)。结论:主动脉夹层早期误诊率高,应引起关注。支架置入治疗III型主动脉夹层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率、减少误诊误治、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AD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误诊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病因高血压占70.97%,糖尿病占16.13%,其他占12.90%.误诊率为22.58%,死亡率为16.13%.结论 早期确诊、早期合理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并发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2-10至2011-08收治的5例大动脉炎并发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影像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中位数为39岁(18 ~46岁).1例患者降主动脉内置人两枚支架,4例内科保守治疗.中位数随访时间2年(3个月~8.8年),所有患者夹层无进展,无肢体灌注不足及缺血性疼痛等临床症状.1例假腔减小,支架内血流通畅,无再发狭窄.1例因血压不能控制于2009年行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2例假腔无明显变化.1例夹层愈合,假腔消失.结论:大动脉炎可并发主动脉夹层,病程隐匿,临床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治疗方式及效果.结果 65例中经内科保守治疗19例,介入治疗12例,外科手术治疗34例,62例均好转出院,3例死亡.结论 主动脉夹层是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及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然而,合理的早期诊断与积极的治疗可以进一步减少并发症,降低急性期死亡率,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肺栓塞五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AD)合并急性肺栓塞(PTE)的发病情况,分析AD合并PTE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的合理性。方法:我院2002~2006年共收治AD患者1094例,其中5例合并PTE。除临床症状、体征和常规检查外,AD和PTE均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确诊。结果:5例AD合并PTE患者发病年龄为44~67岁,3例初诊误诊,AD合并PTE占AD患者的4.6‰。5例均为多发PTE,皆累及右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其中4例同时累及左肺动脉或其分支。3例给予低分子肝素和(或)华法林抗凝治疗。5例患者出院后(1~45个月)电话随访,3例日常活动无明显不适,两例失访。结论:AD误诊率较高,AD合并PTE比较罕见,占AD患者的4.6‰。AD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时应警惕PTE,但需与夹层血肿或者夹层内血栓压迫右肺动脉等情况鉴别。对于夹层病情相对稳定、无外科手术指征或其他合并症的情况下,可给予抗凝治疗,推荐控制INR1.8~2.0之间。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临床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A、B两型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并发症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本院13年来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105例。结果A型54例(51.4%),B型51例(48.6%)。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病死率显著低于A型(分别为12%和28%,P<0.05)。A型患者心包积液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型(33.3%和13.7%,P<0.05)。心脏压塞的发生率A型高于B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型患者一过性肾功能受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型(分别为47.1%和22.2%,P<0.01)。结论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预后较A型者好。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