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献血不良反应558例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达玲 《广西医学》2008,30(11):1796-1797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后,确定了无偿献血制度.无偿献血者,尤其是初次献血者,对献血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在献血过程中极易引发献血反应,不利于无偿献血的开展.本文探讨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献血法》实施后 ,为方便公民参加无偿献血 ,本中心 1998年底在市区繁华街道设置了采血车。目前到采血车上无偿献血的人数与计划内献血的人数基本相当 ,极大地缓解了医疗临床用血紧张局面 ,提高了血液质量 ,但街头献血血液报废率较高。据统计 ,2 0 0 1年 5月 2 5日至 8月 2 5日 (正值本地区夏季 )参加无偿献血的有 10 15 0人次 ,其中街头无偿献血占 5 92 4人。血库因脂血报废 4 2 2人中 ,街头献血占 30 2人 ,报废人数明显高于计划内的。因此 ,如何减少街头无偿献血的报废率 ,减少血液浪费 ,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是一个值得分析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人性化服务和护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站献血者110例,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按照不同的服务与护理方法,将全部献血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献血者采取常规护理,而实验组献血者则是采取人性化服务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人性化服务和护理应用无偿献血的意义。结果:对两组献血者给予分别护理后,实验组心理状况相对较好;且恐惧、忧郁等不良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献血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相对比较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向献血者给予人性化服务和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而且还能保证献血者正常完成献血,降低献血引发的不良反应,值得相关临床工作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定碧  韩弋戟 《重庆医学》2003,32(7):957-958
目前 ,对于献血者的护理主要着重于献血后的护理。笔者从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2月将心理护理应用于 15 34名无偿献血者的整个献血过程之中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1 资料与方法1 1 献血者资料 实验组 :实施心理护理组 ,为 2 0 0 1年 3月~2 0 0 2年 2月来本库参加无偿献血的 15 34名献血者。其中 ,男889名 ,女 6 4 5名 ,年龄 2 0~ 5 3岁 ,平均年龄 30 2岁。对照组 :为 2 0 0 0年 1~ 12月来本库参加无偿献血的 10 17名献血者。其中 ,男 6 14名 ,女 4 0 3名 ,年龄 19~ 5 1岁 ,平均年龄 33 7岁。以上两组均为志愿 (或单位组织 )无偿…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偿献血已成为每个健康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由于人们对无偿献血认识程度不同及一些客观原因的存在,在献血时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给无偿献血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多见于初次献血者,初次献血者恐惧心理的产生大部分是因为对献血知识及献血过程不够了解,献血者的恐惧心理不但会影响献血者的情绪,而且会引起献血反应而使采血中断。因此,在献血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分析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及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笔者就此分析导致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并加以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用以人为本理念管理无偿献血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长征  袁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1):1370-1372
无偿献血服务是一种行为、一种模式,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无偿献血服务的好坏、成败直接影响献血者对采供血机构的满意程度,也会影响本地区血液的供应量。自实施无偿献血以来,志愿走进无偿献血行列的人数从0增到15万人,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量的比例从0上升到100%,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人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推行以献血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模式使血站的每一位员工的潜能在无偿献血服务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每一位献血者提供全程优质服务,从而使初次献血者萌生再次献血的念头,多次献血者奉献爱心的信念更加坚定。现将该站以人为本理念在无偿献血服务管理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任岫  马艳焱  孔辉  张学良 《医学争鸣》2009,(24):3213-3214
0引言“7·5”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伤员增多,乌鲁木齐市各大医院临床用血普遍紧张,急救用血上升,血库告急,应急用血需求进一步凸显.为了解突发事件下无偿献血人群的分布情况,我们对乌鲁木齐市2009-07-05前、后各1mo的无偿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等特征及血型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8.
241例献血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性反应。本文对 2 4 1例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便更好地开展献血工作。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2 0 0 1年 1月 1日~ 2 0 0 1年 8月 3 1日在血液中心采血车参加无偿献血人员 94 5 6人次。其中首次献血为74 4 5人 ,2次 (或 2次以上 )献血人次为 2 0 11人次 ,共发生献血反应 2 4 1例。同时对献血员是否就餐观察了 14 70人。1.2 方法 :献血反应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 ,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 ;中度 :除轻型症…  相似文献   

9.
在无偿献血中 ,初次献血者居多 ,由于献血知识缺乏及恐惧心理影响 ,献血反应率明显高于个体献血者。本文通过近几年无偿献血的统计观察 ,用语言调节方法减少献血反应 ,保证无偿献血顺利进行对比研究。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采用“穿越”血站管理软件系统 ,选择 1994年 12月~2 0 0 0年 10月济宁市区无偿献血者为统计对象 ,共调查76 0 6 7人次 ,其中男性 6 0 0 44名 ,女性 16 0 2 3名 ,年龄最大 5 2岁 ,最小 18岁 ,平均为 31.8岁。二、方法1.采血前详细讲解有关献血知识 ,让献血者了解正常的献血对人体是无害的 ,解除一些错误认识及不正常不健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6例我站于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进行无偿献血的志愿者,将其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两组献血者在进行献血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为其提供护理服务。对照组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提供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整理两组献血者在进行不同方式护理服务后,无偿献血志愿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献血者在经过护理后,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之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站进行采血工作的过程中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帮助献血者更好的满足心理需求,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效的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献血反应的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健康适龄献血者 ,很少发生献血反应。但在献血过程中 ,由于精神因素、采血环境、服务态度、采血技术等原因 ,引起一部分人的献血反应的发生 ,给无偿献血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正确宣传解释献血反应是推行无偿献血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进而保证无偿献血的顺利进行。本文就本单位 1998- 10 - 0 1以来 ,78例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1 一般资料从 1998- 10~ 2 0 0 1- 0 4,我站共接待无偿献血者 15 ,0 6 5人次 ,共发生献血反应 78例 ,占无偿献血采血人次的 0 .5 %。其中男性 5 2人 ,女性 2 6人 ,18~ 2 5周岁 41人 ,占 5 2 .6 %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无偿献血中无痛穿刺与无痛拔针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来本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220人,体检均符合献血标准,按照不同的穿刺与拔针操作方法将献血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人,对照组在采取前进行一般的护理,并给予常规的静脉穿刺与拔针,穿刺与拔针前告知献血者;研究组在采血前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并选择静脉正上方进行有效穿刺,在穿刺的同时与献血者加强交流,在穿刺与拔针时不提前告知献血者。对比观察两组穿刺与拔针时献血者的疼痛感觉。结果研究组献血者在穿刺与拔针后的疼痛感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献血者实施无痛穿刺与无痛拔针能够有效缓解紧张恐惧心理,在操作的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是必要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初次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稳定献血者情绪,降低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积极性。方法:对193例初次无偿献血者的统计分析,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给予适时适当的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实施心理护理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献血者心理障碍,降低了因紧张等诱发的献血不良反应,保证了献血者身心健康。结论:心理护理是完成无偿献血的关键,是确保献血者身心健康和提高护理质量的有力保证,尤其对初次无偿献血者更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街头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献血法》的实施 ,无偿献血制度正在我国实行 ,它不仅是爱心的体现 ,也是人道主义的奉献。现在参加无偿献血的人员越来越多 ,我们采取了街头采血车上采血的方式。从 2 0 0 0年 4至 9月 ,共采血 1398人次 ,发生献血不良反应 2 4人次 ,占献血人次的 1.71%。经对症处理及必要的护理 ,反应者均在数分钟内恢复常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街头无偿献血有不良反应者 2 4例 ,年龄 18~ 5 5岁1 .2 采血方式  采血车上坐式采血 ,一次性塑料采血器 ,每个献血者献血2 0 0ml左右。1.3 献血不良反应  根据全身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无偿献血中实施人性化服务与护理的作用。方法:培养采血工作人员对无偿献血者的人性化服务意识,加强采集血液过程中的护理指导。结果:无偿献血者对整个血液采集过程满意程度逐渐提高,逐步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结论:在采集血液过程中对无偿献血者实施人性化服务和护理,可消除献血者紧张情绪,促使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壮大,满足临床用血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发展的促进作用。方法:在本站具体工作中实施。结果:将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中心——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对患者的护理服务转化为血站"以献血者为中心",在护理服务中加强与献血者的情感交流,为他们提供全程、无缝隙的人性化服务,从而招募到和保留住更多的无偿献血者。结论:巩固和提高优质护理服务,促进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研究发现献血过程中缺少沟通,心理工作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到献血队伍的持续性发展[1]。一部分献血者会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的一定时间内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麻木及肌肉痉挛或抽搐等献血反应症状,这不仅会给献血者带来很大痛苦,也会带来恐惧心理,造成献血晕厥的连锁反应。因此,心理工作在献血者服务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3—2015年某血站无偿献血人数  相似文献   

18.
目前 ,我国已实行了无偿献血制度 ,关于无偿献血人群是否存在HIV感染 ,笔者在 1999~ 2 0 0 1年期间检出HIV抗体阳性者 5人其中已被确诊 1人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献血者 ,男 4 0岁 ,山东人 ,1999年 12月 5日在本中心设在威海市街头的一献血车上无偿献血 2 0 0ml,献血号 10 0 0 34 6 7W。献血前健康检查 ,其本人否认性病、爱滋病、肝炎等病史以及输血史 ,吸毒史 ,否认有婚外性伙伴 ,现场测量血压 18/14kPa,金标法检验HBsAg( - )。2 实验室检查抗—HIV1/2抗体检测均采用ELISA间接法 ,试剂盒分别由上海实业科化…  相似文献   

19.
王彩萍  王玲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5):452-452,478
1 临床资料我科自 1 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收住产科病人 1 794例 ,其中妊高征患者 2 3例 ,约占孕产妇的 1 .3 2 % ,年龄最大 3 4岁 ,最小 2 0岁 ,2 0~ 3 0岁初次妊娠 1 9例 ,二胎妊娠 3例 ,多胎高龄妊娠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发生产前子痫 3例 ,产后子痫 2例 ,脑出血 1例 ,围产儿死亡 1例 ,其余母子均痊愈出院。2 护理体会2 .1 心理护理 孕妇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 ,怕分娩痛、怕难产、怕胎儿出问题、怕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妊高征患者对自身的血压升高、头痛、头晕等症状更是紧张恐惧、顾虑重重。因…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心理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延伸到无偿献血的过程中,我国从1998年10月1日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依靠无偿献血的方式来保障临床用血,由于受观念的影响,一些人存在顾虑。在这种情况下,要求采血护理人员不但有崇高的品德、精湛的技术,还需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运用心理学知识,观察献血者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使献血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无偿献血,为再次献血奠定了基础,对扩大献血队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