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清收  史珍  梁辉 《工矿自动化》2012,38(7):102-104
介绍了CAN总线智能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及其在井下安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方案。该控制器以STC10F08型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采用UDP协议并通过以太网与上位机通信,采用CAN总线与井下监测点通信,从而实现了上位机与井下监测点之间的通信。实际应用证明,CAN总线智能控制器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数据传输速度快。  相似文献   

2.
UDP协议与TCP协议的对比分析与可靠性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飞  叶震 《微机发展》2006,16(9):219-221
鉴于互联网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正逐渐应用到通信网络,以太网在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实现可靠数据传递的方法主要采用传输控制TCP协议或者SCTP简单流传输协议。传输层的TCP协议和UDP协议各有特点和优势,在与以太网的结合过程中,通过详细的对比分析,UDP更加符合以太网的传输环境,不过由于UDP是非可靠通信协议,直接将其使用在对可靠性要求非常严格的电信领域还需要对其进行改造。结合TCP和UDP的优点,提出了RUDP协议,并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UDP协议与TCP协议的对比分析与可靠性改进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鉴于互联网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正逐渐应用到通信网络,以太网在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实现可靠数据传递的方法主要采用传输控制TCP协议或者SCTP简单流传输协议。传输层的TCP协议和UDP协议各有特点和优势,在与以太网的结合过程中,通过详细的对比分析,UDP更加符合以太网的传输环境,不过由于UDP是非可靠通信协议,直接将其使用在对可靠性要求非常严格的电信领域还需要对其进行改造。结合TCP和UDP的优点,提出了RUDP协议,并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UDP协议在现场实时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以太网技术对企业信息集成化,尤其是现场设备的实时通信带来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以太网中TCP协议和UDP协议的特点以及现场实时通信过程待传输数据的特性。介绍了UDP协议在现场实时通信中的数据格式和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对CAN协议及TCP/IP协议栈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ARM的以太网与CAN总线互联网关,从而实现了以太网与CAN总线的互联,为工业企业的设备联网和因特网的接入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CAN总线和工业以太网越来越多地使用在矿山建设上。在矿山数据管理层,基于标准TCP/IP协议的工业以太网得到了巨大的应用,因此研究CAN总线与以太网之间的互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研究以太网和CAN总线的基础上,分析工业以太网关的具体功能,提出工业以太网和CAN总线的协议互转解决方案。针对煤矿监控系统的特.量设计一种应用层的信息规范,统一了各种煤矿监控设备的数据格式,并研究出了详细的CAN网络与以太网协议的转换,有利于管理层的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lwIP的CAN/Ethernet嵌入式网关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实现控制中心的以太网和生产现场CAN总线的互联,完成对生产现场的实时监控,设计了CAN/Ethernet嵌入式网关。通过移植轻量级的TCP/IP协议栈(lwIP)实现了以太网通信所需的TCP/IP协议栈,通过对CAN2.0B数据扩展帧报文标志符的重定义提出并实现了CAN应用层协议,提出了一种转换协议来完成两种协议的转换和对通信的控制,实现了CAN节点和以太网服务器及不同网关下CAN节点之间的通信。  相似文献   

8.
黄键  薛顺虎  宋晓 《测控技术》2011,30(8):71-74
在RTX实时环境下,通过设计简化的TCP/IP协议栈以及以太网驱动程序,开发了基于RTL8139以太网控制器的UDP通信模块,实现了几种常见的通信协议:IP、UDP、ARP、ICMP等.经过测试,简化的协议栈系统开销大大减小,协议功能实现正确,将其应用在某课题的实时以太网通信中,数据收发正常,系统工作稳定,从而规避了R...  相似文献   

9.
基于CAN总线和以太网的煤矿井下变电所远程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煤矿井下变电所检测数据和控制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和以太网的煤矿井下变电所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高压开关综合保护器将煤矿井下变电所各种保护检测信号转换成CAN总线数据,每个变电所设置1个或多个监控分站;监控分站采用基于PIC18F4680单片机和ENC28J60以太网控制器开发的CAN总线-以太网协议转换器将CAN总线数据转换成以太网数据帧,并通过以太网传输;地面监控中心的上位机采用多线程技术将以太网数据帧转换为Modbus协议数据,实现对井下变电所的远程监测与控制功能。实际应用表明,采用CAN总线和以太网的网络结构可以较好地满足煤矿井下变电所远程监控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设备间数据的以太网传输,对TCP/IP协议进行深入了研究,设计了基于FPGA和PHY物理层芯片88E1111的千兆以太网数据传输系统.系统采用硬件描述语言实现以太网传输协议,并利用Xilinx提供的M AC以太网控制器IP核完成帧校验和封装,物理层实现采用88E1111芯片.结合系统设计需求对TCP/IP以太网数据协议进行裁剪,仅保留UDP协议、IP协议和ARP地址解析协议.经测试,千兆以太网能够稳定、高效地实现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1.
基于PXI分布式学生实验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建立分布式网络实验室的结构模型。我们采用并行技术和带验证的UDP协议,构建了基于LabVIEW软件和PXI系列虚拟仪器的实验平台,并提出快速进行网络实验的解决方案。该系统已实现局域网(LAN)的多用户、多实验的网络实验,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可扩展至校园网(CAN)及内联网。  相似文献   

12.
徐鸿飞  袁世忠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25(11):1988-1990,2004
目前UDP协议在Internet上被广泛应用,但是UDP数据包易于伪造,其本身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对伪造数据报头中的源地址和端口的UDP地址欺骗的入侵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通过添加IP记录路由选项的方法来防止UDP地址欺骗,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UDP地址欺骗的入侵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前,CAN总线广泛应用于实时控制系统,其实时性对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很大影响。为了提高CAN总线的实时性,文中系统分析了CAN总线协议特点,提出减少标识符、增加数据位等改进措施。降低其数据帧自身开销,对CAN协议进行改进。最后对改进型协议的帧利用率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将改进型协议应用于一个消息集,得到了消息集的最坏响应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型协议在提高帧利用率的同时,缩短了消息的最坏响应时间,从而提高了CAN总线通信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4.
UDP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传输协议,具有传输速度快、简单等特点,但其面向无连接的特性,使得应用UDP传输具有不可靠性和无序性。本文结合高性能路由器的体系结构,介绍了UDP协议在高性能路由器内部通信中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卫星数据广播作为背景,设计一个基于UDP/IP的数据传输协议。由于卫星传输网只支持网络层以下各层的数据包传送业务,传输协议的设计将重点放在传输层和应用层。传输层采用UDP协议,是因为目前卫星数据广播大都是单工通信方式,只能采用UDP进行传输;应用层采用类FTP协议,实现断点续传机制。最后通过一个软件在局域网内模拟卫星数据广播,对该协议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6.
在基于UDP传输协议的各种网络中,数据包传输的时延是随机的,为了能够研究不同的控制算法对远程控制系统的影响,就必须保证远程控制系统中网络时延环节的一致性,为此必须对网络时延进行仿真.使用结构数组对网络时延进行了仿真.将数据报的信息存放在与其网络时延相对应的结构数组元素中,在每个采样点系统只使用结构数组相应元素中的信息,实现了对数据包网络时延的仿真.在基于时间驱动工作方式的控制系统中,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实现UDP传输协议下的网络时延仿真.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CAN协议原理及应用的基础上,根据测井仪工作系统的具体要求,设计了新的CAN总线应用层协议,将其应用到井下测井仪中。该协议在CAN2.0的基础上参考CANopen协议规范,重新定义了标志符,构建了一种新型、可容纳多节点的CAN总线网络机制,实现了井下多监测探管与上位机节点的网络化同步通信。  相似文献   

18.
CAN总线通信协议的分析和实现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蒋建文  林勇  韩江洪 《计算机工程》2002,28(2):219-220,248
在CAN的技术规范中,只规定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用户在应用中必须自行定制通信协议,该文以CAN技术规范2.0A为标准,在帧结构的基础上对CAN通信协议的实现作了一定的分析和介绍,为用户设计提供了参考和思路,充分实现CAN的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无线网络中基于UDP的应用的急剧增长,提高传统UDP协议在无线网络中的性能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编码技术提出了一个新协议--UDP/NLT协议。该协议使用LT编码和网络编码技术对发送的数据包进行编码和解码,以减少因频繁的网络丢包对UDP性能造成不良影响,从而提高网络吞吐量。UDP/NLT协议不需改变原有协议栈结构和UDP语义,易于实现。在NS2中的仿真结果表明,UDP/NLT在几乎不增加网络延迟的前提下,在无线网络环境中比传统UDP有更好的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