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影响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多因素多角度出发,基于熵值法对郑州市1990—2013年生态环境综合脆弱性进行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1990—2013年生态环境综合脆弱性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郑州市1990—2013年生态环境综合脆弱性总体上呈波动缓慢下降趋势,从演变过程看,可以分为波动下降阶段(1990—2002)和波动上升阶段(2003—2013).2从系统层指标来看,子系统指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脆弱性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而生态环境抗压力脆弱性指数呈持续快速下降趋势.3将选取的13个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各项指标均通过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因素和城镇化发展因素是郑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脆弱性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福建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及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建立反映人类活动对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相关方法 和理论,计算出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正、负面影响度及总影响度,再通过自然划分法,把福建省67个县市分成5种影响度类型.最后,将人类影响度指数与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其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江苏盐城海岸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分析及评估是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盐城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压力不断增强.在分析其海岸湿地生态特性及空间结构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脆弱性为理论指导,以江苏盐城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敏感、生态弹性、生态压力等方面构建了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盐城海岸湿地的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赣江上游是江西省南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开展区域内生态脆弱性的研究,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赣江上游易灾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破碎度、分维数倒数、分离度3个景观格局指标,结合土壤侵蚀敏感性指数、土地利用类型适宜度指数来构建景观类型脆弱度指数模型和区域生态脆弱度指数模型,从景观格局、水土流失敏感性与土地利用适宜性的角度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研究区未利用地的景观类型脆弱度最高,园地次之,水域或人工表面最低;2)1985-2013年,林地的脆弱性指数增加,水域、人工表面和园地的脆弱性指数大体上减小;3)相关分析显示,景观类型脆弱度与土壤侵蚀敏感性、破碎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受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海平面上升及流域减沙的影响,全球三角洲海岸侵蚀灾害风险加大.评估三角洲地貌未来变化及其侵蚀脆弱性,并分析海岸土地利用的暴露度,对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防灾减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位于长江三角洲海岸的上海浦东新区为例,以2016年河口地形、2019年海岸土地利用为基础,结合2035年河流来沙1.25亿t/a、海平面累计上升16.5 cm情景下的河口地貌模拟以及浦东新区2035年规划,评估了当前和2035年海岸侵蚀脆弱性及土地利用价值的暴露度,进而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近千年以来的地貌演变格局决定了海岸侵蚀脆弱性的基本空间格局,以土地利用暴露度与海岸侵蚀脆弱性等级为指标,两者具有高和极高等级的岸段目前长度为32.3 km,占浦东新区海岸长度的31.1%;随着未来流域减沙以及浦东新区的发展, 2035年其长度增加至47.5 km,比例升高为45.8%. 2035年,浦东机场及杭州湾北岸芦潮港区域侵蚀脆弱性等级增加,根据现有规划,这两个区域是航空枢纽和南汇新城建设的核心区域,其土地利用暴露度等级也将增加,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上述区域监...  相似文献   

6.
利用降水资料、地形资料与社会经济数据,建立楚雄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楚雄州)洪涝风险评估体系及评估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个洪涝指标的权重值,再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建立各影响因子模型,并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软件对数据结果制图,对致涝因子危险性、孕涝因子敏感性和承涝因子脆弱性3个指标进行分析,得到楚雄州洪涝风险的危险性、敏感性、脆弱性和综合风险评估指数.结果表明:楚雄州致涝因子危险性最高的是双柏县,危险性值是0.575,危险性最低的区域是元谋县,危险性值是0.067;楚雄州孕涝因子敏感性较高的是元谋县,敏感性值是0.392,敏感性最低的是双柏县,敏感性值是0.074;楚雄州承涝因子脆弱性最高的区域是双柏县,脆弱性值是0.194,脆弱性最低的区域是楚雄市,脆弱性值是0.011.洪涝风险综合评估的最高风险区域主要是双柏县,风险指数是0.437,最低风险的区域主要是元谋县,风险指数是0.137.  相似文献   

7.
基于研究区2000年和2016年遥感数据,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态环境特征,选取斑块数、斑块密度、分维数倒数、植被覆盖度指数和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构建景观脆弱度及土地生态脆弱度模型,对胶州湾海岸带区域生态脆弱度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近16年间,研究区整体以一级、二级脆弱区为主,其中,生态脆弱度减少趋势的比例为17.52%,37.48%的样本区土地利用生态脆弱度指数增大,土地生态脆弱性增强.各地类整体平均土地生态脆弱度排序为:其他用地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其他用地、耕地、林地系统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弱.土地生态脆弱性的分布总体呈东北、西南部重,外延逐渐减轻,各级脆弱性之间的转化呈现出明显差异及空间分异性特征.黄岛区区域一级、三级脆弱区面积变化较大,一级、二级脆弱区所占比例减少,胶州市区域二级脆弱区变化最大,一级、二级脆弱区成为主体,市中区区域较其他区域变动程度低,城阳区区域五级脆弱区较其他区域增加明显.人口、政策及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生态脆弱区时空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针对山东大汶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及人为干扰状况建立了该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空间分析功能,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因子权重,提出了生态环境脆弱指数模型,获取了该流域的脆弱度,从而为该流域环境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海平面上升情景下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的脆弱性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通过分析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机理,定义了沿海发展脆弱性内涵,构建了沿海发展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实现对沿海地区发展脆弱性的综合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和广东省属于高脆弱,江苏省和山东省为较高脆弱地区,浙江省、天津市、海南省和辽宁省为中等脆弱,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福建省为低脆弱.最后,通过对沿海各地区脆弱性影响因子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沿海地区发展建议:加强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效率以及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对于提升沿海地区应对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理,构建两者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洞庭湖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4—2019年洞庭湖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均处于上升态势,但水平较低,新型城镇化指数由0.244上升到0.457,生态环境指数由0...  相似文献   

11.
胶州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是一个综合的功能整体,具有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其中,生态功能是基础,同时生产、生活功能又影响生态系统。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系统的整体功能,有必要对整个区域土地资源的重要功能进行统筹研究,即可以采用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方法统筹安排土地的利用方向。选取人口密度、亩产GDP、水浇地比重、城市用地比重等13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对胶州市所辖的18个乡镇(街道办)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利用SPSS软件的Hierarchical Clust功能,得到系统聚类结果,在充分考虑区域间土地利用结构差异、生态环境差异、经济发展特征、区位条件及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对聚类分异的结果进行了修正。将胶州市分为中心城镇发展区、东部重点开发建设区、北部基本农田保护区、南部低山丘陵生态环境保护区,并且对四类功能分区提出调控措施及利用方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选择实验法从湿地面积、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湿地水质、生态功能、湿地景观6个属性出发,在胶州 湾滨海湿地构建选择模型.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参数 Logit模型定量评估了不同属性的支付意愿,计算得出 胶州湾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标准为425.95元·(a·户) -1. 与其他区域湿地相比,该补偿标准占青岛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 值相对较小. 农户受偿意愿主要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个人健康状况和是否参加过环保活动4个变量的显著影响. 其中 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个人健康状况越好,参加过的环保活动越多,个体支付意愿就越强烈.6个属性中, 公众对湿地景观、水质和面积变化的关注程度更高,因为湿地景观变化、水质下降和面积减少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居民 的福利和生活水平. 因此,保护湿地景观、净化湿地水质和恢复湿地面积应成为未来胶州湾滨海湿地保护和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后往往出现较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因此在该类型地区开展生态脆弱度评价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技术,从生态结构性脆弱与生态功能性脆弱两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黄石市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采用自然打断法开展脆弱度的等级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 1) 2009—2019年黄石市各景观类型指数变化明显,建设用地和林地优势度增加;耕地破碎度大幅增加而优势度减小;居民用地破碎度大幅减小而优势度减小;废弃工矿用地面积减少,破碎度和优势度减小.2) 黄石市2009—2019年生态脆弱指数平均值为0.258±0.063,整体处于轻度脆弱且空间分异明显,北部和中部地区脆弱度高,主要为高程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区、林区以及海拔较低的磁湖、大冶湖等水域;南部地区脆弱度低.3) 黄石市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为99 053.51 hm2,较2009年下降了4.69%;10 年间由高等级脆弱向低等级脆弱转移的总面积为51 109 hm2,占总面积的70.08%,其中面积变化最大的是由中度脆弱向轻度脆弱转移24 720.48 hm2,主要集中在大冶市矿产资源开采区和水文旅游资源开发区的交界处,矿山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成效初显;黄石市市域内区域生态脆弱现状依然严峻,尤其市内三个区仍有超过60%的地区处于强度脆弱等级以上,还需持续不断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彻底实现城市成功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青岛胶州湾女姑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并对该海域进行底栖生态评价,2018年11月与2019年4月于胶州湾女姑口潮下带海域设置12个调查站位,开展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要素调查。秋、春两个航次共检出大型底栖动物82种,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类29种、节肢动物甲壳类29种、软体动物18种,这3个门类种类数占总种类数的92.68%;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密度665.83 ind./m2,平均生物量358.65 g/m2,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77。两个航次均表现出明显优势的种为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寡节甘吻沙蚕(Glycinde gurjanovae)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其次为小型贝类及多毛类,优势物种表现出小型化趋势。基于栖息密度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盐度、水温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AZTI海洋生物指数(AMBI)及多变量AMBI (M-AMBI) 分析显示,胶州湾女姑口海域底栖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形图与遥感影像,提取胶州湾1944—2012年间7个时相的岸线数据;基于剖面,计算岸线变化的端点速率、平均端点速率和加权线性回归速率,进而揭示胶州湾自1944年以来岸线变化的整体趋势及时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端点速率与加权线性回归速率揭示的胶州湾1944—2012年岸线变化的时空特征高度相似,后者因为有置信区间与相关系数的检验而更加可靠;2)1944—2012年,胶州湾岸线处于整体向海推进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白沙河以东岸线小幅度、平直化向海推移;白沙河、大沽河与洋河河口附近岸线以盐田与养殖发展形式向海扩张;20世纪70年代黄岛成为陆连岛,岸线大幅度外移,随后其附近岸段因大力发展港口与临港工业,岸线又以围填海形式向海推进,成为胶州湾岸线变化最为强烈的区域;3)胶州湾岸线开发具有阶段性特征:新中国成立初以盐田建设与扩张为主;20世纪80—90年代养殖业的规模及扩张速率超过盐业;而在21世纪,港口与临港工业建设成为岸线变化的主要方式;岸线变化的阶段性特征说明,经济社会发展是海岸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海岸带海水养殖业污染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省海岸线较长,近海海水养殖业发达,但海水养殖业带来的面源污染还没有引起重视.文章利用排污系数及产量定量评估了广东省沿海海水养殖排污量及污染贡献率,并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提取了养殖面积与类型,对比分析了广东省粤东与粤西地区海水养殖区与环境污染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广东省沿海海水养殖N排放量为170 kt,P排放量为30 kt,COD排放量为360 kt,海水养殖面源污染的贡献率已达到25%.②广东省粤东与粤西高密度养殖区与近海环境污染严重区相吻合,养殖区与近海污染区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粤东养殖区及污染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潮州市饶平县的柘林湾、南澳县的猎屿岛海域、汕尾市的碣石湾;粤西养殖业及污染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湛江市的东海岛西侧及硇州岛海域,茂名市水东湾,雷州市的流沙湾,阳江市的海陵岛和南鹏列岛.海水养殖所产生的面源污染已成为近海海洋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海水面源污染的监测与研究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北仑河口近岸海域生态健康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北仑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分析,评价该海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方法】根据2011年11月对广西北仑河口近岸海域海洋的调查结果,采用《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中的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对该海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水环境健康指数、沉积环境健康指数、生物残毒健康指数、栖息地健康指数、生物健康指数分别为11.73、10.00、9.00、10.00、14.24,海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54.97。表明,北仑河口近岸海域水环境和沉积环境都处于健康状态,未受生物残毒污染,而栖息地和生物指标分别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虽然水环境判定为健康状态,但其健康指数已接近亚健康标准阈值,且已呈现富营养化。【结论】综合5类评价因子的评价结果,判定北仑河口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县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变化的定量评价为县域环境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北京市密云县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料两方面的12种栅格数据为基础数据,建立栅格大小为30 m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基于“敏感度-弹性度-压力度”模式,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自然分界法将生境脆弱度划分5个等级,评价了北京市密云县生态环境脆弱性,采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了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变化规律,并进一步通过野外调查的植被覆盖度数据进行验证。【结果】2003—2013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都呈现“北部山区优于南部平原、高海拔林区优于低海拔耕作区”的空间分布特点。研究区域2003年中度脆弱区的面积比例最大,微度脆弱区次之,面积比例分别为40.43%和37.00%; 2013年研究区微度脆弱区和低度脆弱区的面积比例之和达到76.52%,呈绝对的好转趋势。【结论】经过10 a的天然林保护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和环境保护政策的推行,区域环境生态质量改善效果显著。基于“敏感度-弹性度-压力度”模式构建的评价模型,可用于对省级、地市级及县级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了解和分析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在广西海岸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扩散趋势,应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基于多源多时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进行时空动态监测,并结合历史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8、2010、2013、2016、2019年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面积分别为46.90、204.05、331.23、608.75、776.99、1 320.79 hm2;2001-2019年,互花米草面积增加了1 273.89 hm2,年均增长率为20.38%。2019年,北海市海岸带互花米草总面积为1 317.06 hm2,占广西互花米草总面积的99.72%;钦州市互花米草面积为3.68 hm2;互花米草已入侵防城港市,面积约为0.05 hm2。丹兜海、铁山港湾、廉州湾及北海银滩至营盘镇近岸滩涂是互花米草集中扩张区,且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防城港市企沙半岛东侧近岸滩涂及北海市涠洲岛均已出现互花米草零星斑块;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互花米草扩散有所减缓,而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仍处于增长阶段。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仍处于快速扩张状态,且呈由东往西扩散的趋势。本研究可为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5年-2015年广西海岸带养殖用地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蒙静  华璀  张建兵  卢远 《广西科学》2017,24(2):135-143
[目的]海岸带由于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一直是生态相关研究的焦点区域,其景观格局变化及环境效应尤受关注.由于广西北部湾滨海养殖用地的快速扩增,导致该区景观格局显著改变,因此开展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以综合评价其环境效应.[方法]以北部湾滨海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Landsat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MNDWI水体指数(Madify Normalize Difference Water Index)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各期研究区养殖用地信息,并基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综合分析研究区养殖用地20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20年来北部湾滨海养殖用地时空演变显著,在数量上先增后减,养殖面积由1995年的9 024.03 hm2增加到2010年的41 153.58 hm2,而后逐年减至2015年的38 903.95 hm2;空间上逐年向西北移动,并整体分布于北海滨海一带.[结论]北部湾滨海养殖用地的增长源主要为耕地和近岸海域,而去向则主要为建设用地和废弃地,导致该区高生态服务价值用地(耕地、滩涂等)减少,环境效应出现负面趋向(养殖污染、自然岸线破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