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齐拉西酮对精神病人糖代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对精神病人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40例服用齐拉西酮、60例服用氯氮平治疗的精神病人在治疗前、治疗第4、8、12周末及终末期测量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比较两组患者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发生率.结果 氯氮平导致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较齐拉西酮发生率高.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齐拉西酮引起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发病较氯氮平轻,在监测血糖的情况下可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氮平、氯丙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对已接受长期抗精神药物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继续服用氯氮平(43例,氯氮平组),氯丙嗪(32例,氯丙嗪组)后的不同时点进行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hBG)测定。结果使用氯氮平、氯丙嗪治疗3个月末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无明显增高(P>0.05);治疗6、12个月末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增高,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6、12个月末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氯氮平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异常(空腹血浆血糖≥7.0 mmol/L,餐后2h血浆血糖≥11.1 mmol/L)的发生率较氯丙嗪组高,但两组治疗12个月末仅餐后2h血糖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氮平和氯丙嗪均影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代谢,氯氮平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精神失常药氯氮平、氯丙嗪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质量和血糖的影响,以及体重与血糖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体重、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OGTT)为指标。结果:氯氮平组、氯丙嗪组和利培酮组的糖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是显著的(P〈0.05),而对于引起糖尿病的影响是不显著的(P>0.05)。而三组对于体重增加和糖代谢异常的影响是相关的且是同向的。结论:非典型性抗精神失常药物氯氮平相对于氯丙嗪和利培酮更易使患者体重增加,同时更易产生糖代谢异常现象,且患者体重增加与糖代谢异常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长期服用氯丙嗪与氯氮平对血糖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和氯氮平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 断标准,长期服用氯丙嗪或氯氮平治疗的住院病人149例,正常对照组52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结果:氯氮平组、氯丙嗪组血糖异常率分别 为19.23%、18.01%,对照组为3.85%,两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氮平组、氯丙嗪组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氯氮平能明显引起体内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氮平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使用氯氮平或维思通治疗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观察血糖变化,并分析影响血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婚姻、学历、遗传).结果在10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维思通组(研究组)39例,糖代谢异常1例,发生率2.6%.糖尿病发生率为0.氯氮平组(对照组)61例,糖代谢异常12例,发生率为19.7%.糖尿病5例,发生率为8.2%;氯氮平与维思通较引起糖代谢异常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氮平引起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于维思通.  相似文献   

6.
董幼平  刘萍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2):1064-1066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与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选择38例胆囊结石患者及38例非胆囊结石,测量其体重指数、腰臀比、血压,取血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结果胆石症组较对照组胰岛素水平明显增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胆石症组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甘油三酯是胆石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可能与胆囊结石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朱庆  姚静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15-3116
目的:研究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分为氯氮平组(30例)和利培酮组(30例),治疗观察4周。每组患者于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tR)。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胰岛素、C肽、IR均升高,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氯氮平组患者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BMI、胰岛素、C肽、甘油三酯、胆固醇、IR的升高程度氯氮平大于利培酮(P〈0.05)。结论:氯氮平对糖代谢及脂代谢的影响大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餐后血糖异常的发病情况及特点,尽早发现隐匿性糖代谢异常。方法选择167例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空腹血糖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结果167例患者中确诊为IGT者65例(38.92%),DM23例(13.78%),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餐后糖代谢异常者63例(38.33%)。结论推荐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常规进行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长期服药对精神分裂症体重正常患者代谢性肥胖的影响。方法:选取135例长期(≥1年)服用抗精神病药、体质量指数正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369例体质量指数正常的普通人群为对照组。测定BMI、收缩压与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进行MONW的临床诊断。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空腹血糖、舒张压、甘油三酯显著较高(P<0.01或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较低(P<0.05);研究组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及存在3项以上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而高血压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MONW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长期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MONW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而体重正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仍存在代谢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血糖浓度的影响.方法8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小剂量(50±25)mg/d,中剂量(300±25)mg/d,大剂量(375±75)mg/d氯氮平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末、4个月末、6个月末、1年末时,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查空腹血糖浓度,比较前后的变化,并对空腹血糖>5.6mmol/L的患者进行OGTT检测.结果各种剂量氯氮平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浓度都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升高.大剂量和中剂量氯氮平治疗时,在治疗的第4个月末空腹血糖比治疗前有差异(P<0.05),在治疗1年末时,差异显著(P<0.01),而低剂量氯氮平在治疗1年末时比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氯氮平治疗后各时间点糖耐量减退的发生率均上升,在观察的81例患者中,12例(13.8%)出现糖耐量异常.结论氯氮平可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异常,表现为空腹血糖的升高和糖耐量异常,而血糖升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预混胰岛素(优泌乐50、优泌林70/30和诺和锐30)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43例)随机分为优泌乐50组(48例)、优泌林70/30组(47例)和诺和锐30组(48例),于每日早、晚餐前皮下注射,12周后,观察并比较3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C(HbA1c)的变化。结果:3组FPG水平相似;优泌乐50组2 hPG优于其它2组,且HbA1c水平更低(P〈0.05)。结论:优泌乐50、优泌林70/30及诺和锐30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PG控制疗效肯定,优泌乐50对2 hPG的控制优于优泌林70/30和诺和锐3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诺和锐30治疗组和诺和灵30R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诺和锐30治疗组的HbA_(1c)、餐后2h血糖控制明显优于诺和灵30R组,诺和锐30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结论: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可较好控制餐后血糖,而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开郁清热法对应用降糖西药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的影响。方法:258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统计方法,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对治疗前后具体测定值及其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经开郁清热法治疗后,258例患者中88例患者降糖西药减少用量,139例治疗方案不变,13例增加用药,18例改变用药。治疗方案不变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O.01);减少用量的患者中≤3个月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6个月及〉6个月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开郁清热法可在原降糖西药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可在减少原降糖西药用量之后仍能维持西药减量之前的血糖水平,甚至进一步使血糖降低,对胰岛素用量的减少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紊乱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现象。方法40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34例糖耐量试验正常的孕妇作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serum glucose,FPG)、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血脂,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h血糖(2hPG)、2h胰岛素(2hINS)。同时稳态模型(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GDM组FPG、2hPG、FINS、2hINS、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GDM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DM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体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及相关疾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辅助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102名病人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C-反应蛋白(CRP)检测。根据测定的结果分成两组,A组38例(同时具备HbA1c〈6.1%、FPG〈6.1 mmol/L、2hPG〈7.8 mmol/L),B组64例(HbA1c、FPG、2hPG任1项大于或等于以上值),分别对A、B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其他3项指标作直线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B组(异常组)HbA1c与FPG、2hPG呈显著性正相相关关系(HbA1c与FPG:r=0.748,HbA1c与2hPG:r=0.766,皆为P〈0.01),而与CRP也存在平行升高趋势(HbA1c与CRP:r=0.469,P〈0.05);在A组(正常组)中HbA1c与2hPG存在平行升高趋势(r=0.276,P〈0.05),而与FPG、CRP不表现出相关性关系。结论糖尿病患者中HbA1c与FPG、CRP、2hPG存在正相相关关系。同时检测患者的HbA1c、2hPG、FPG、CRP,能够为糖尿病诊断及其病情的控制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6.
空腹血糖及OGTT1h血糖对糖尿病诊断意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空腹血糖(FPG)及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1h血糖(PG)诊断糖尿病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差异及其与胰岛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需行OGTF的4430名受试者。用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出OGTFlhPG诊断糖尿病的最佳切点,后将其与FPG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糖尿病为参考标准,ROC曲线得出OGTFIhPG诊断糖尿病的最佳切点为12.94mmol/L。以OGTF2hPG≥11.1mmol/L为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FPG≥17.0mmol/L诊断糖尿病的灵敏度为62.91%,特异度为96.46%;OGTT1hPG≥12.94mmol/L诊断糖尿病的灵敏度为83.62%,特异度为88.42%。FPG和1hPG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P〈0.01);与HOMA—B呈负相关(P〈0.01);与胰岛素生成指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单纯用FPG诊断糖尿病漏诊率高,1hPG更有诊断价值,且FPG和1hPG可一定程度反映胰岛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德钦藏族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因素,了解高原藏族人群HbA1c与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8年5月到2020年6月德钦县医院体检和诊治的藏族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血糖水平分为初诊断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和糖耐量正常组,比较3组之间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间的差异。按血红蛋白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红蛋白组及血红蛋白正常组,比较2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对HbA1c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血红蛋白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与糖耐量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有更高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肪肝占比(P < 0.05)。3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占比、高密度脂蛋白(HDL)、尿酸(UA)、红细胞(RBC)及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血红蛋白组与正常血红蛋白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影响HbA1c,而Hb不是HbA1c的影响因素。回归方程为HbA1c = 2.46 + 0.215×FPG + 0.228×2 hPG(R2 = 0.73,P < 0.05)。  结论  德钦藏族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BMI、TG、TC和脂肪肝占比,是早期识别糖尿病的线索。HbA1c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Hb不是HbA1c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刘泽林  刘斯佳 《河北医学》2011,17(6):769-771
目的:探讨那格列奈对新发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那格列奈治疗52例新发2型糖尿病,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16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那格列奈能明显降低新发2型糖尿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也有降低作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实施的开腹及腹腔镜辅助下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辅助下患者伤口小,恢复快,接受度较高。术前、术后6、12个月患者空腹血糖分别平均为(7.86±1.74)、(6.25±1.36)、(5.83±1.33)mmol/L;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较术前也均有显著下降(P〈0.05);手术治疗有效率100%,其中临床完全缓解率75%、临床部分缓解率2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近期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晓薇 《西部医学》2012,24(11):2078-2080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32例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0~14天的胰岛素强化治疗(4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血甘油三酯(TG)、血胆固醇(TC)、空腹胰岛素(FINS)及8:00,16:00,24:00患者的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和24h尿皮质醇水平。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患者8:00,16:00,24:00血浆皮质醇及24小时尿皮质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ACTH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FPG、2hPG、TG、TC及FINS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初诊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分泌情况,降低血皮质醇水平,促进HPA轴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