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1985年美国Kennedy最早提出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xsoop'c sinussurgory,FESS)一词,在Messerklinger(1985)关于鼻源性鼻窦炎的理论指导下,经过10多年的努力才把传统的根治性或破坏性手术改为功能性手术。我院自1997年开始开  相似文献   

2.
梁佳武  张永珍 《广西医学》2004,26(8):1207-1207
传统的鼻窦手术,大部分在局麻下进行,但存在镇痛不全、病人不能很好配合,导致手术不能顺利进行、手术不彻底、出血多等缺点。我院自1998年8月开展鼻内窥镜下鼻窦(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开放术,应用了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复合控制性降压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鼻内窥镜手术在我科开展 5a ,共实施手术 15 0余例 ,现将资料完整 ,有追踪意义的 10 0例病例进行总结报告。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男 5 8例 ,女 4 2例 ,年龄在 10~ 6 5岁之间 ,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鼻塞、头痛、脓性鼻漏 ,部份有嗅觉障碍及记忆力减退 ,术前全部通过鼻部CT扫描确诊 ,其中鼻息肉 38例 ,上颌窦炎 5 5例 ,单纯上颌窦炎 4 8例 ,单纯筛窦炎 2 4例 ,鼻窦炎 12例。1 2 手术方法 采用视角为 0 。、30 。、70 。 的国产内窥镜及配套器械。局麻 ,以 1%地卡因加肾上腺素棉片沿鼻腔鼻道及息肉间进行粘膜表面麻醉。首先切开…  相似文献   

4.
出血是内窥镜手术中最常遇到的麻烦,容易污染喉镜面,干扰术野,使手术难度增加,手术时间延长,并发症增多,直接影响手术质量。出血量的多少被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也有很多预防措施,而麻醉方式选择则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e Sinus Surgery,Fess)术中的出血多少。  相似文献   

5.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霉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霉菌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鼻窦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29例为非侵袭型鼻窦霉菌病,采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均治愈。另1例为侵袭型鼻窦霉菌病,鼻内窥镜鼻窦术后2月复发,采用鼻侧切开术治愈。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非侵袭型鼻窦霉菌病,疗效肯定,患者痛苦小,术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6.
自1997年11月—1999年5月我科用德国产storts鼻内窥镜对52例(97例次均为鼻息内、鼻窦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52例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12岁~66岁。单侧5例,双侧47例,病程2年~30年。鼻窦单纯性炎症7例(其中筛窦炎3例,筛上颌窦炎4例)慢性鼻窦炎伴鼻腔息肉41例,慢性鼻窦炎伴前期传统手术史者4例。2 手术方法 手术原则是去除鼻腔病变,扩大自然引流口。患者取半坐位,用1%地卡因30ml 0.1%肾上腺素4ml(高血压患者慎用)棉片做鼻粘膜表面麻醉2次,2%利多卡因 0.1%肾上腺素少许作钩突、中鼻道前端及中…  相似文献   

7.
慢性鼻窦炎长期以来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 ,很难彻底清除鼻窦病灶 ,对多组鼻窦炎或全组鼻窦炎不可能同期实施手术 ,我科自 2 0 0 0年 2月以来采用鼻内窥手术治疗鼻窦炎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4 1例中男 2 6例 ,女 15例 ,年龄18~ 5 9岁 ,全部为多组或全组鼻窦炎 ,合并有鼻中隔偏曲者 12例 ,合并有鼻息肉者 6例 ,合并有鼻中隔偏曲和鼻息肉者 3例 ,单侧 9例 ,双侧 32例 ,单纯鼻窦炎者 15例。1 2 术前准备 常规检查体温、脉搏、血压、血常规、血小板 ,出、凝血时间 ,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透、鼻窦CT…  相似文献   

8.
9.
刘虹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S):115-116
对136例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病人实施整体个性化护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减轻了手术后疼痛及术后出血,提高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范敏  蒋锐明 《四川医学》2003,24(5):511-512
为进一步评估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临床疗效 ,现将我院耳鼻喉科 1998年 2月至 2 0 0 1年 1月 ,采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 186例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总结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慢性鼻窦炎患者 186例 (2 90侧 ) ,男12 0例 ,女 6 6例 ,年龄 14~ 6 2岁 ,平均 32岁。病程 6个月至 30年 ,平均 1 8年。主要临床症状为鼻阻、流脓涕、头痛。术前常规鼻窦CT扫描 ,结合鼻镜检查 ,按照海口 (1997年 )会议标准进行分型分期 :Ⅰ型 1期12例 (14侧 ) ,2期 2 6例 (38侧 ) ,3期 2 3例 (30侧 ) ;Ⅱ型 1期 18例 (2 4侧 ) ,2期 36例 (5 4侧 ) ,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全身麻醉的优点及其管理。方法对鼻中隔偏曲、单侧或双侧鼻窦炎、鼻息肉以及鼻窦炎复发患者行鼻内镜术的206例患者施行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并对手术过程中失血较多的患者施行控制性降压。结果患者处于气管内插管全麻状态中顺利配合手术治疗,术中创面渗血较多的患者施行控制性降压后创面失血明显减少。结论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术中镇痛完善,必要时采用控制性降压能有效地减少失血量,以及配合术者精细操作等优点,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选择,但由于手术部位与气道临近,因此全麻的管理又有别于其他手术。  相似文献   

12.
项国联  李天佐 《北京医学》2011,33(8):647-649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咪唑安定、舒芬太尼镇静止痛术用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有效性.方法 60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患者,年龄17~68岁,体重53~84 kg,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咪唑安定+舒芬太尼组(MS组),氟比洛芬酯+咪唑安定+舒芬太尼组(FMS组),每组30例.术前10min FMS组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在鼻内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ASA I-II级的鼻内镜手术患者40例,分成2组,即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组(T组)和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组(S组),2组均采用静脉诱导。T组气管插管后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S组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使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5~60之间。记录入室后(T0)、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拔管后1 min(T4)、拔管后3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 O2)和BIS值,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降压药使用频率以及术后躁动、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与S组比较,T组MAP在T3时较低(P<0.05),Sp O2在T5时较低(P<0.05)。与T0时比较,S组MAP在T1~T3时降低,T4时升高(P<0.05),HR在T4时加快(P<0.05),Sp O2在T1~T3时增加(P<0.05);T组MAP在T1~T3时降低(P<0.05),HR在T3时减慢(P<0.05),Sp O2在T1~T3时增加,在T5降低(P<0.05)。与S组比较,T组苏醒时间短(P<0.05),Ramsay镇静评分高(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P<0.05),术中需额外降压药行控制性降压例数较少(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与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比较,围术期血压控制稳定,苏醒快,躁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连的原因,探讨防治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5年12月在本科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136例238侧随访6个月,观察鼻腔黏连的情况,并回顾性分析病史资料。结果术后1个月发生30侧(12.6%)鼻腔粘连,25侧(10.5%)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16侧(6.7%)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1侧(0.42%)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予以鼻内镜下分离,部分使用微型电动切割器,解除鼻腔异常解剖结构,切除残余钩突。术后6个月观察鼻腔粘连下降到12侧(5.0%),其中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7侧(2.94%),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3侧(1.3%),筛窦腔闭塞2侧(0.84%)。结论围手术期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钩突的完整切除,中鼻甲的恰当处理,鼻腔异常解剖结构的解除,微型电动切割器的使用,合适的填塞材料选择及较长的中鼻道填塞的时间,术后定期术腔清理,粘连的及时处理可降低鼻内镜术后鼻腔的粘连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眉蛇毒血凝酶在鼻内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11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于术前30min肌肉注射白眉蛇毒血凝酶2KU。对照组术前肌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统计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以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问作为评价临床疗效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平均出血量减少39%,平均手术时间缩短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能减少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复发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切除术的可行性和疗效观察。方法 对13例复发性NIP行鼻内窥镜术,术后随访2 4个月~10年。结果 13例患者中,仅1例术后4月复发,12例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复发率为7.7%。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复发性NIP的有效方法,准确判断肿瘤的原发部位、侵犯范围、彻底切除病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下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84例病变范围不超过中甲基板的慢性鼻窦炎1型、2型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和局部麻醉组,在不同麻醉方式下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比较2组手术治疗效果、麻醉效果、术中出血量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2组的治疗效果、麻醉效果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结论:病变未超过中甲基板的慢性鼻窦炎1型、2型患者采用局部麻醉方式下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更为安全、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婴幼儿鼻腔鼻窦占位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0例鼻腔鼻窦占位婴幼儿临床资料,观察疗效。结果:患儿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病变予以切除,术程顺利,术后症状缓解。随访1个月~1 a,1例错构瘤患儿术后2个月复发再次手术治疗,随访至今未复发,其余患儿无并发症及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不影响患儿容貌并可以切除病变等优点,应作为婴幼儿鼻腔鼻窦占位性疾病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监测下麻醉尿道内切开术的体会.方法 研究组采用监测下麻醉对22例尿道狭窄患者进行32例次内切开术.取膀胱截石位后,咪达畔仑4mg肌内注射、2%利多卡因20mL自尿道外口注入尿道,10 min后开始手术.结束放置三腔尿管.对患者手术耐受性用疼痛数字法评估,专人计时计费.术中监测脉搏、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麻醉效能的评估采用Ramsay分级法,根据镇静深度和对运动的反应分级.对照组选取22例进行30例次,应用腰麻.结果 研究组所有病例均在MAC下完成.疼痛评价5分1例、4分1例,其余为3分以下.手术时间(22.23±4.56)min.手术费用(756.45±89.80)元.脉搏、呼吸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波动于正常范围.麻醉效能的评估采用Ramsay分级,2级21例次,3级9例次,4级2例次.对照组疼痛评价4分以上8例次和3分以下22例次.手术时间及费用分别为(35.85±11.60)min、(966.65±185.95)元.麻醉效能的评估2级30例次.统计分析手术时间、费用和麻醉效能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术中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监测下麻醉进行内切开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节时、节力及经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在鼻内镜手术术前辅助麻醉作用、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按术前30min给予肌注双氯芬酸钠5(1mg的12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不肌注双氯芬酸钠患者89例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在手术中的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按照疼痛4点口述分级法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9.2%,对照组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治疗组7.37%,对照组6.74%,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术前予肌注双氯芬酸钠可在鼻内镜手术中起辅助麻醉作用,起到镇痛作用,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