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气象数据、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后向轨迹模式(HYSPLIT)、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卫星数据和逐小时空气质量数据,分析了一次典型的甘肃沙尘天气过程的成因及其影响.结果表明,此次沙尘天气是由高空槽东移发展,冷空气南下,配合地面高压系统和锋面东移,冷锋后强气压梯度形成大风造成的; HYSPLIT模式模拟结果与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显示沙尘天气沿西北路径传输,沙尘源地位于南疆地区,沿河西走廊向东南传输至陇中地区;沙尘天气发生前沙尘源地气温上升造成土壤湿度下降,低层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起沙,沙尘期间各层水平风速均较大,有利于沙尘的水平输送;沙尘源地和武威沙尘加强区中低层的垂直方向皆为上升运动,有利于将沙尘源地的沙尘粒子带入高空,传输路径中的酒泉、张掖和兰州为下沉运动,有利于将沙尘带至近地面,形成沙尘天气.沙尘天气影响了甘肃绝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影响由西北向东南减弱, 7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500的持续时间超过10 h,张掖达19 h,酒泉、武威和兰州达16h;沙尘天气对甘肃各城市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由西北向东南减弱,对甘肃中西部城市颗粒物质量浓度影响最大:武威w(PM_(10))最大值达8 771μg/m~3,是沙尘天气发生前的258倍, w(PM_(2.5))最大值为1516μg/m~3,是沙尘天气发生前的95倍,沙尘天气期间风速增大,省内中西部城市气态污染物质量浓度下降,兰州w(SO_2)由沙尘天气前30μg/m~3以上,最高80μg/m~3降至沙尘天气时的20μg/m~3以下, w(NO_2)由65μg/m~3以上,最高123μg/m~3,降至沙尘天气时的30μg/m~3以下,沙尘天气结束后气态污染物质量浓度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2.
采用2002-2016年兰州市PM10、SO_2及NO_2质量浓度监测数据、空气质量指数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兰州市的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沙尘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兰州市空气重污染天数减少,空气质量呈好转趋势,首要污染物仍以PM10为主,其污染天数占总污染天数的89%.较重的空气污染主要出现在11-4月,尤其春季的沙尘天气对空气污染有重要影响.兰州市每3~4 a会出现一个沙尘天气多发年, 3类沙尘天气以浮尘为主;沙尘天气的月、季分布特征明显, 90%以上的沙尘天气出现在春季.沙尘天气的PM10年均质量浓度最高,为非沙尘天气的1.2~5.4倍,平均为2.6倍;沙尘天气的PM2.5年均质量浓度比非沙尘天气高2.4倍, SO_2和NO_2的年均质量浓度差别不大.沙尘天气对兰州市PM10月均质量浓度贡献率较大的月份为3、4月,对PM2.5月均质量浓度贡献率较大的月份则持续至5月. 14 a间3类沙尘天气对PM10日均质量浓度的平均贡献率均为正值,对SO_2和NO_2,除沙尘暴对SO_2的贡献率为正值外,其余均为负值, 2013-2016年浮尘对PM2.5日均质量浓度的平均贡献率为110%,扬沙对PM2.5的平均贡献率为-30%.不同强度的沙尘天气对兰州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体现在细颗粒物和粗颗粒物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北京沙尘天气的总体概况.春季沙尘多发季节,颗粒物浓度明显高于其它季节,且以粗颗粒为主.沙尘对太阳辐射的消光作用明显低于城市型二次粒子,沙尘天气期间气溶胶光学厚度往往低于前期局地积累造成的城市型污染阶段.北京的沙尘天气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特别受高低压配合影响,由低压底部伸出的冷锋是重要的起沙条件.沙尘天气过程中,大颗粒物浓度明显上升,但大风的到来带走了城市型污染物,特别是气态污染物,如SO2浓度急剧下降,细颗粒物浓度也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4.
沙尘不仅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标志,也会污染大气环境,影响气象、气候和人体健康。为了探讨沙尘天气对内蒙古草原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综合利用遥感影像与地面观测数据,研究了沙尘天气对锡林郭勒盟草原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沙尘天气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利用MODIS(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数据可以实现沙尘活动的遥感监测,结果与基于地面观测发生规律一致;并得到气溶胶自动观测网(aerosol robotic network,AERONET)AOD(aerosol optical depth)产品验证。沙尘天气引起草原城市能见度下降,空气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主要由颗粒物的增加引起;但伴随沙尘天气的大风使CO、NO_2、SO_2等污染物浓度下降,具有清除人为源所排放污染物作用。  相似文献   

5.
沙尘不仅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标志,也会污染大气环境,影响气象、气候和人体健康。为了探讨沙尘天气对内蒙古草原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综合利用遥感影像与地面观测数据,研究了沙尘天气对锡林郭勒盟草原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沙尘天气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利用MODIS(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数据可以实现沙尘活动的遥感监测,结果与基于地面观测发生规律一致;并得到气溶胶自动观测网(aerosol robotic network,AERONET)AOD(aerosol optical depth)产品验证。沙尘天气引起草原城市能见度下降,空气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主要由颗粒物的增加引起;但伴随沙尘天气的大风使CO、NO_2、SO_2等污染物浓度下降,具有清除人为源所排放污染物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6年4月.北京遭遇了5年来最大沙尘天气,仅4月16日一夜就下“土”30万吨!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据数学家分析.以北京市1500万人口计算,人均约20公斤土。气象专家认为.由于北京上游地区内蒙古高原、外蒙等地出现了强大的风暴和沙尘暴天气。沙尘随后被大风扬向空中.并顺着空气气流飘逸到北京上空。造成了北京的浮尘天气。无独有偶。厦门这个东南海滨城市.从2006年3月31日至4月4日.空气质量连续5天达到或接近轻微污染的程度。主要污染物均是可吸人颗粒物。  相似文献   

7.
沙尘天气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沙尘天气的类型,研究了沙尘天气的特点以及沙尘天气的危害,对沙尘天气的预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提出了沙尘暴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不断遭受沙尘暴的袭击,北京已经是第7次遭遇沙尘天气,南方一些城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21年3月中下旬,我国北方地区首次发生大范围沙尘暴天气,也是近10年来影响我国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 本次沙尘天气具有风力大、沙尘强度强、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目前北京沙尘暴黄色预警和大风蓝色预警双预警生效中.此外,北京市气象局于3月27日11时30分启动气象灾害(沙尘)Ⅳ级应急响应.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塔里木盆地周边28个气象站1961—2003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 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在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影响因子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气温 、地温日较差、气压、平均风速、降水量5个气候因子对沙尘天气的影响程度,建立了沙尘 指数。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有着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春季是高发期,沙尘日数 与气候因子季节变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沙尘日数年际变化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具有6~9 a的 振荡周期。3—9月盆地沙尘天气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是平均风速、降水量和地温日较差。春 季降水量占主导地位,6—9月平均风速占主导地位。选取各月对沙尘天气影响有意义的气候 因子建立了沙尘指数,它在时间序列上对沙尘天气有很好的反映,可用来做沙尘天气出现日 数的气候预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2011年4月29日鄂尔多斯地区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利用HYSPLIT模式分析,发现此次沙尘天气的沙源,除了本地沙源之外,鄂尔多斯地区西北方也是主要的沙尘来源地之一,并且得知鄂尔多斯此次沙尘天气的沙尘快速地影响到了下游东南方向,其中主要是中低层沙尘。  相似文献   

12.
源于中国戈壁沙漠的亚洲沙尘可以通过长途传输到我国下游城市地区并进入太平洋,对城市空气质量、海洋初级生产力及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于2006~2008年春季对位于中国戈壁沙漠东北部多伦地区气溶胶的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其他亚洲沙尘源区的气溶胶作比较.发现2006~2008年多伦地区TS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46.4,183.7,176.1μg/m3,PM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25.6,86.7,77.9μg/m3.气溶胶中Cu、P的质量百分数均显著高于地壳中的质量百分数,可能受到内蒙古富含铜矿和磷矿的影响.以多伦为代表的戈壁沙尘气溶胶[Ca〗/[Al]平均比值为0.5左右,低于源于中国西部(新疆地区)的沙尘(1.5);沙尘暴期间的[Na+]/[Na],[Mg2+]/[Mg],和[SO42-〗/3/[S]也低于其他沙尘源区的比值,表明中国戈壁沙漠相比于其他源区将向下游地区输送较多不可溶的钠、镁、硫,对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了乌拉特中旗地区1991年1月至2007年8月的沙地扬沙,沙尘暴天气的气候特征,概括了沙尘天气日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的基本情况,以及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地面天气形势。分析了沙尘天气的天气形势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陈大兴 《科技资讯》2006,(31):126-127
2001年开始,作为沙源区和沙尘过往的主要通道,宁夏在全区范围内建立沙尘暴监测网络,开展对沙尘天气的实况监测。宁夏在2006年1~3月全区共监测沙尘天气4次,并对2006年沙尘天气的起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年(2000~2018)MODIS L1B数据对黄土高原102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遥感监测与分析,以探究黄土高原沙尘天气发生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沙尘天气呈减少趋势,沙尘频发季节为春季。黄土高原沙尘源地主要分布在其西北部,位于沙地和沙漠区、农灌区与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沟壑区等生态脆弱的原生沙尘暴带。黄土高原典型的沙尘源为活动沙丘及丘间沙地、干涸湖泊河道和农田等,表明沙尘天气频发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导致的。沙尘天气的遥感监测捕捉了黄土高原沙尘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高效地识别了沙尘源地和尘源类型,对黄土高原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研究和环境修复与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常毅 《甘肃科技》2016,(2):22-23
沙尘天气是大风与沙尘相结合产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是一种突发性的高强度自然灾害。为了客观评估甘肃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着重介绍了沙尘天气发生和持续时间的判定方法,初步测算出沙尘天气对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的贡献比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沙尘过程对太原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利用在线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结合后向气团轨迹数据,对沙尘和非沙尘天气细颗粒物(PM_(2.5))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质谱信号强度比较,沙尘天气期间细颗粒物中的~(23 )Na~+、~(24 )Mg~+、~(76)SiO~-等地壳元素质谱信号强度较非沙尘天气明显,非沙尘天气的元素碳(~(12 )C~+、~(36 )C_3~+)、金属离子(~(39 )K~+、~(206,207,208)Pb~+)及~(18 )NH_4~+、~(62 )NO_3~-、~(97 )HSO_4~-等二次离子的信号强度明显大于沙尘天气。(2)从细颗粒物类型比较,沙尘天气矿物质颗粒占比高于非沙尘天气5.4%,有机碳类物质包括有机碳(OC)、左旋葡聚糖(LEV)以及高分子有机物(HOC)和混合碳(ECOC)等占比也均高于非沙尘天气;而非沙尘天气的元素碳、重金属和富钾颗粒分别高出沙尘天气9.3%、1.8%和3.9%。(3)从细颗粒物来源比较,监测期间PM_(2.5)主要受机动车尾气、燃煤、工业工艺和扬尘源的影响。沙尘天气下,燃煤源对细颗粒物的贡献比例(27.4%)明显高于非沙尘天气(13.7%),扬尘源贡献比例(20.5%)也高于非沙尘天气(12.3%)。结合后向气团轨迹数据分析,沙尘气溶胶主要来自中国西北地区。(4)从扬尘源中各类颗粒物类别比较,沙尘天气时段,Dust-Al、Dust-Mg、Dust-Si三类颗粒占比明显高于非沙尘天气时段,其中Dust-Si颗粒占比增加最大,而Dust-Ca、Dust-Fe-Mn和Other三类颗粒占比低于非沙尘天气时段,Dust-Fe-Mn颗粒在沙尘天气中比例下降最大,为16.8%。  相似文献   

18.
罗葳 《海峡科学》2012,(8):15-17
该文针对2010年3月21~23日福建省出现的大范围严重影响全省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的环境污染事件,利用PM10(可吸入颗粒物)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该事件的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空气污染与北方强冷空气引起的沙尘暴、扬沙过后其尚未下沉的尘土和细沙随高空气流进入本省的沙尘天气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其污染物所属的天气现象为浮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2006年3~5月北京的大气质量与沙尘天气的关系,发现在污染指数≥200(中度污染以上)的14天中,有9天与沙尘天气有关,达到64%,说明春季北京的大气质量与沙尘天气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卫星资料和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对造成北京沙尘天气的起沙地和路径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后发现,2006年春季有5条沙尘路径影响北京地区,是近年来少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太原春季沙尘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沙尘天气标准,对太原地区1961-2002年春季沙尘天气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该地区春季沙尘的启动风速、沙源地、影响系统等研究结论,并对其年代际变化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42年来太原春季沙尘天气以浮尘、扬沙为主,且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是引起沙尘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植树种草是防治沙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