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从胶凝材料组成、硬化水泥石基本物相出发,探讨了标准养护、蒸汽养护和蒸压养护制度下含石灰石粉水泥基胶砂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对于35%石灰石粉+65%硅酸盐水泥体系,标准养护、蒸汽养护对水泥胶砂柔韧性无明显影响,蒸压养护显著增加其脆性;用矿粉等量取代含石灰石粉水泥,蒸压养护显著增加其脆性,明显降低其抗裂性;蒸汽养护也增加其脆性,但增幅低于蒸压养护;用粉煤灰等量取代含石灰石粉水泥,标准养护提高其柔韧性,蒸汽养护对其柔韧性无明显影响,蒸压养护明显降低其柔韧性,但提高其抗裂性;标准养护下,硬化水泥石中出现碳铝酸盐,蒸汽养护和蒸压养护制度下,碳铝酸盐不能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2.
根据工程实践惯例与高原自然环境特点,模拟了低压低湿耦合作用下的典型养护模式,研究了各养护模式下水泥水化进程与水泥浆体内部孔结构发展特点.水泥水化的进程由硬化浆体中化学结合水的含量表征,通过高温灼烧测得.水泥净浆的孔结构发展通过压汞法和氮吸附法进行分析,得到的孔结构特点同时也是评价水泥水化进程的重要依据.最后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验证上述对水泥净浆在化学与物理层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同样的相对湿度下,低压养护的水泥净浆化学结合水比常压养护的少,凝胶孔发展也不如常压养护的充分,即水化进程有一定程度的滞后.若过早停止保湿养护进入低压低湿环境,28 d时水泥净浆中将残留更多的毛细孔.试验各组混凝土均能达到设计强度等级,但当浸水养护只有7 d,养护气压低至61 kPa且相对湿度低至30%时,强度富余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粉尘类水泥基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介绍了其早期强度的推定情况.通过试验,主要对加速养护强度与28 d标准养护强度进行了对比,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强度关系式.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强度关系式能满足水泥基材料质量控制的要求,且线性方程计算简单,可以通过早期强度预测28 d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选定的热养护制度下,测试和分析矿渣水泥胶砂试件在养护各令期中热压强度,超声波波速和电导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各令期试样的X—衍射图谱。讨论了胶砂在加速养护工艺中结构的形成和强度的发展情况。并对试件在其养护过程中出现的强度波动作了探讨性的解释。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养护温度对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养护温度在20、40、60和80℃时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弯性能、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裂缝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养护温度越高,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早期跨中挠度越小;养护温度高于40℃时,试件的跨中挠度和韧性指数随龄期延长无明显变化;高养护温度能显著提高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早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龄期对高温养护条件下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抗折强度影响不大;粉煤灰掺量相同时,常温养护下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裂缝更加细密均匀;养护温度为60℃时,粉煤灰掺量提高至80%,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韧性显著提高,28d抗压强度可达70MPa.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构件实体强度与普通标准养护试块强度发展规律间的差别等问题,通过研究实际工程尺寸试件温度场的分布和实验室混凝土变温养护试验,以不同养护制度下的试块强度得出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实体强度的发展规律,为工程施工提供了依据,成功地解决了工期与质量的矛盾,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7.
早期标准养护时间对普通混凝土抗碳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加速碳化试验对混凝土抗碳化能力随早期标准养护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在胶凝材料为42.5级普通水泥、水灰比为0.50和砂率为40%的条件下,早期标准养护时间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大,早期标准养护时间越短则28d混凝土强度越低.早期标准养护时间对混凝土碳化影响较大,早期标准养护时间越短则混凝土(加速)碳化深度越大,特别是当早期标准养护时间小于3d龄期时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与标养28d的相比增加了50%~100%.泵送剂的掺入对碳化试验结果影响不大.总之,早期保湿养护时间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碳化耐久性能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由于养护条件、成型方法以及试块体积的差异,混凝土标准养护试块强度不能完全代表结构实体的混凝土强度,而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和结构实体强度有很好的相关性,能够较好地反映结构实体的混凝土强度。根据试验期间气温的记录,采用成熟度(℃.d)代替养护龄期,建立了结构实体的混凝土强度和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的换算关系,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好符合。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成本,提高稻壳灰的利用率,发展绿色环保的高性能混凝土,以稻壳灰等质量取代水泥掺入混凝土中,复掺硅灰和粉煤灰,采用混凝土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稻壳灰、硅灰和粉煤灰的最佳掺量.通过分析在标准养护和干燥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确定了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并制备出工作性能较好,强度为C60的稻壳灰高性能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富硅铁尾矿粉的细度和养护制度对铁尾矿活性及其水泥胶砂强度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压汞仪测试了铁尾矿水泥浆体在不同养护制度下的水化产物及孔结构分布。结果表明:铁尾矿粉磨至一定细度后其活性具有随细度增长变化不明显的特性;标准养护、90℃热水养护及200℃高温干热养护下,富硅铁尾矿粉的活性较低,主要起物理填充作用;蒸压养护激发了富硅铁尾矿粉的火山灰活性而形成大量C-S-H凝胶。90℃热水养护及200℃高温干热养护可降低铁尾矿水泥浆体中有害孔的数量,但增加浆体的孔隙率,而蒸压养护可细化浆体的孔径并显著降低孔隙率。  相似文献   

11.
首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组成的室温快速固化非溶剂型聚醚氮酯粘合剂。用旋转粘度计较详细地研究了该聚醚氨酯粘合剂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粘合剂的组成及温度将强烈地影响其流变性能,进而影响其加工及固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所建立的一套快速.简便.准确测定L-沸石结晶度的方法.将无定型强度卡法与八强峰法结合起来,从而用较简便的相对结晶度的方法,而达到测定结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论述单道扫描式ICP-AES的一种新的快速分析方法及其结果进行电算统计法处理问题。Re197.31的发射强度被作为特定的参比指标。引用“质量综合指数”概念及有关计算公式,数据经过特定程序处理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得到明显的改善。对分析结果统计分析的有关技术问题,亦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为检测水用检波器在固定频率的灵敏度,以便快速准确地确定检波器的好坏,设计了水用检波器快速测试仪.测试仪主要由信号源模块、功率放大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显示模块等部分组成,以ATmegal28为主控芯片,利用A/D转换芯片AD7663进行数据采集,将检波器的灵敏度实时地显示在液晶屏上,以便观察.测试结果表明,快速测试仪的最大偏差为0.5gV/Pa,测试结果与标称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93%.可见,快速测试仪的测试结果准确,且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缩短钢筋脱钝氯离子阈值试验测试周期,基于混凝土中氯离子在电场加速作用下快速迁移的特性,提出一种钢筋脱钝氯离子阈值快速测定方法.该测试方法主要存在两大技术问题:外加电场电压确定和钢筋脱钝时刻的判别.为了证明该试验方法的可行性,设计了自然渗透实验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电场加速实验能有效区分不同掺合料对氯离子阈值的影响.研究发现,由自然渗透实验测得的氯离子阈值略大于电场加速实验得到的氯离子阈值,两者比值为1.1~1.3,从而验证了该加速实验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非破损测试方法快速测定混凝土强度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根据试件电阻即时测定蒸养混凝土强度的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剪切方式中,含水率对下蜀土抗剪强度的影响,选取下蜀土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组原状土样的快剪、慢剪和反复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下蜀土试样含水率在19%~28.2%之间变化时,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土的抗剪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剪切方式中影响规律不同。快剪试验中,含水率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较大,当含水率增加到23.5%附近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急剧下降;慢剪和反复直剪试验中含水率对土体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小。快剪和反复直剪试验中,土的抗剪强度主要受黏聚力控制;慢剪试验中,土的抗剪强度主要受内摩擦角控制。快剪、慢剪和反复直剪分别模拟下蜀土滑坡中的快速滑动、缓慢滑动和古滑坡的再次滑动,试验结论可为不同类型下蜀土滑坡的防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pH_3与HgCl_2的反应原理,研究了PH_3与反应溶液pH值变化的相关性,研制出了PH_3快速检测试纸。研究结果表明,用该试纸测定PH_3浓度与标准法(GB5009,36-85)相比,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成本低、检测结果可靠。该试纸可应用于现场PH_3熏蒸浓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产时在线预报控制补偿导轨磨削精度的新方案。方案中包括一种新型自适应预测报模型和具有模型误差补偿的三段互偶算法以有预报控制实机测试和仿真控制结果表明,该方案算法收敛快,适应性强,实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A modulated photoluminescence nanosensor was developed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formaldehyde with nitrogen-doped graphene quantum dots and melamine. The sensing system was based on the different activated effects of melamine and hydrogen peroxide on the photoluminescence intensity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quantum dots.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modulated photoluminescence sensing system can be used to detect formaldehyde with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itrogen-doped graphene quantum dots photoluminescence differenc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formaldehyde. The novel sensing system provided new directions for the detection of formaldehyde with high selectivity and quick respo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