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渐进式低温加可调钠透析在防治高危患者透析低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有低血压倾向的高危透析患者25 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随机分别进行10 次常温常规透析、低温可调钠透析、渐进式低温加可调钠透析,观察比较3 种方法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值、超滤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低血压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透析中、透析后,3 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超滤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温可调钠法、渐进式低温可调钠法优于常温常规法;低温可调钠法、渐进式低温可调钠法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常温常规法(P<0.001);渐进式低温可调钠法患者的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低温可调钠法和常温常规法(P<0.001).结论 低温可调钠透析、渐进式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明显减少维持血液透析中高危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但渐进式低温加可调钠透析更安全,适合有低血压倾向的高危透析患者,且温度可安全控制至35~34℃,明显减少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低温可调钠透析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对血液透析中反复发生低血压的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例,观察组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透析。观察8周,分别测量血液透析后血肌酐、尿素氮、血钠浓度,以及观察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及需提前结束血透的患者数。结果两组透析患者透析后血肌酐、尿素氮、血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和需提前结束血透的患者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阶梯式超滤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模式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32例在血液净化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有低血压倾向且透析间期体重增加≥3kg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患者行阶梯式超滤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患者行标准透析.比较2组患者发生低血压的例次、透析中的血压和透析结束时的脱水量.结果 观察组低血压的发生例次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结束前血压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透析结束时实际脱水量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阶梯式超滤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模式可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质量,减少护理工作量,节约医疗成本,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影响及护理。方法 选择经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采用低温联合可调钠透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透析,观察3个月,测量患者的超滤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钠、血压等指标。结果 两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钠均无明显差别,而低温联合可调钠透析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低温联合可调钠透析可以有效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可调钠透析联合低温透析对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将50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可调钠透析配合超滤曲线并采用低温透析的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透析模式及正常温度的透析液,观察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低血压的发生率试验组为5.6%,低于对照组的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可调钠透析联合低温透析模式能有效地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常规、低温及低温可调钠三种透析模式在血液透析高危患者中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20例,均为高龄、糖尿病肾病及心功能不全伴有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别采用常温常规透析、低温常规透析、低温加可调钠透析三种透析模式,每例患者每种模式观察10次,比较透析时出现低血压及低血压症状出现的例次数。结果常温常规组(A组),低温常规组(B组)和低温可调钠组(C组)出现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20.5%,15.5%及7%,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地降低血液透析高危患者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在老年血液透析低血压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老年病人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接受常规标准透析.观察6周,分别测量病人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保持透析过程血压稳定,有效降低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透析患者应用可调钠透析、低温透析以及常规常温透析对预防血透相关性低血压的作用比较。方法选择高龄老年患者血透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规律血液透析患者10例,采用单盲法,自身对照设计,每个患者分别接受标准透析、可调钠透析、低温透析,每种方案为期4周。分别测量患者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清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3种透析方式在透析效率方面无显著差别,但可调钠血液透析、低温血液透析与常规透析相比,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对血液透析过程中有低血压倾向的高龄老年患者,可选用低温血液透析或可调钠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透析患者应用可调钠透析、低温透析以及常规常温透析对预防血透相关性低血压的作用比较.方法 选择高龄老年患者血透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规律血液透析患者10例,采用单盲法,自身对照设计,每个患者分别接受标准透析、可调钠透析、低温透析,每种方案为期4周.分别测量患者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清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 3种透析方式在透析效率方面无显著差别,但可调钠血液透析、低温血液透析与常规透析相比,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对血液透析过程中有低血压倾向的高龄老年患者,可选用低温血液透析或可调钠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温透析和低温高钠透析对血压的影响,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特别是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提供更适合的透析方式。方法30例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在透析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机、交叉进行低温透析:透析液温度35.5℃,恒定钠浓度140 mmol/L,10例次/例,共300例次;进行低温高钠透析:透析液温度35.5℃,恒定钠浓度145 mmol/L,10例次/例,共300例次。观察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超滤量、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低温高钠透析组透析后的收缩压、舒张压都明显升高(P<0.01或P<0.005);低温透析组透析后的收缩压明显降低(P<0.005),透析后的舒张压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超滤量及不良反应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高钠透析比低温透析更适合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11.
可调钠透析法对透析患者血压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秀玲 《天津护理》2005,13(5):252-253
目的:探讨可调钠透析递减式脱水在大量超滤时降低患者低血压发生的作用。方法:按照标准抽取超滤量≥5%,在规律性透析过程中反复发生低血压的患者12例。在试验阶段每位人选患者按可调钠透析和常规透析各1周的顺序循环进行。观察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和心率变化,每月1次监测透析前后肾功能和电解质变化。试验结束后分可调钠组和常规透析组,比较两种透析方法的差异。结果:可调钠组共透析757例次,常规组共透析729例次,低血压发生率可调钠组低于常规组,透析后电解质两组间无差异,尿素氮清除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可凋钠透析递减式脱水在大量超滤中能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在老年血液透析低血压痛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老年病人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接受常规标准透析。观察6周,分别测量病人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氯、血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或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保持透析过程血压稳定,有效降低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水润芝  宛家奎 《新医学》2007,38(4):227-229
目的:观察钠曲线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对血钠浓度的影响,以及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以10例较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例分别交叉进行钠曲线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可调钠组)和标准血液透析模式(对照组)治疗各5次,记录每次患者的血钠浓度、血压及超滤量。结果:透析前、后可调钠组的血钠浓度分别为(142±4)mmol/L、(146±4)mmol/L,对照组则为(141±5)mmol/L、(143±2)mmol/L,两组透析前后血钠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透析过程中可调钠组的平均血压为(134±23)/(77±12)mmHg,对照组为(109±30)/(67±13)mmHg;透析后,可调钠组的血压为(138±21)/(81±11)mmHg,对照组为(127±25)/(77±13)mmHg。两组透析过程中的平均血压和透析后的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透析过程中,可调钠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8%,对照组为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调钠组超滤量为(4.3±1.2)kg,对照组为(3.9±0.8)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钠曲线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可明显降低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了透析患者的耐受性,且并未增加患者的钠负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透析模式,特别适用于较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可调钠配合低温透析在高危人群(高龄、糖尿病肾病、肿瘤及心功能不全等)血液透析中的预防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的高危患者10例。透析模式:常规常温组(A组)、调钠+常温组(B组)和调钠+低温组(C组)。每例患者每种模式观察10次,每次血流速度相等,脱水量恒定。透析过程中监测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三组透析模式相比,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就低血压发生率而言,A组和B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和C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B组和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常规透析相比,可调钠透析的作用以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为代价,不造成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结论:可调钠低温血液透析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明显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中高危人群的低血压的发生率。低温结合可调钠透析对低血压的预防作用并不明显优于单纯可调钠透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对体液负荷过多的长期血透患者急性并发症,尤其是低血压发生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维持性血透2~3次/周,且透析期间体液控制不良患者47例,分为A组21例,按可调钠模式联合超滤曲线透析,共221例次;B组26例,按标准钠曲线透析,共249例次,时间8周,分别比较其耐受性及透析后血钠负荷情况.[结果]A组患者透析中、透析后血压及超滤量较B组高,低血压和肌肉痉挛等急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且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可调钠模式联合超滤曲线能降低透析患者低血压等急性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透析患者的耐受性,不增加透析后钠负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透析模式,对于透析期间体液控制不良患者尤其适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透析过程中采取低温可调钠透析联合参麦对血透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采取低温可调钠透析联合参麦方法进行透析,与2013年1月~2013年12月采取低温可调钠透析预防血透低血压的20例患者进行对照,治疗周期4周,观察两组透析前后血压变化及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低温可调钠透析联合参麦透析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低温可调钠透析组(P0.05)。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联合参麦注射液可有效降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减轻患者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孙亚南  孙蕊 《护理学报》2009,16(17):35-37
目的 探讨低温联合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对患者透析致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连续4次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2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温常规透析模式;观察组给予低温联合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比较两种模式下患者的血压变化、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体温变化、超滤量及血钠浓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透析过程中最低血压值为(102.05±5.88)/(64.10±4.63)mmHg(1 mmHg=0.133 kPa),较对照组最低血压值(89.00±4.81)/(57.20±4.91)mmHg有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低血压、肌肉抽搐、头晕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两组超滤量、透析前后血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温透析过程中较透析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对照组透析过程中体温较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温联合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较常规常温透析模式能有效维持透析血压,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透析过程中的体温升高,同时可达到常规透析时的超滤量与钠平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调钠与超滤曲线透析用于预防透析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对14例在常规血液透析时发生低血压的患者,使用可调钠与超滤曲线透析模式,比较两种透析方式在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的血压。结果应用可调钠与超滤曲线透析,发生低血压频率少于常规血液透析,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可调钠与超滤曲线透析可预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白雄霞  刘贵娥 《家庭护士》2009,7(10):872-872
[目的]观察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对透析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低温(35.0 ℃~35.5 ℃),可调钠(起始透析液钠浓度143 mmol/L~145 mmol/L,曲线超滤配合高钠时高超滤量,低钠时血压保持平稳).[结果] 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的最低血压明显高于常温普通透析,且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明显降低病人低血压、头晕、恶心呕吐及肌肉痉挛的发生频率.[结论]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改善透析低血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钠曲线、超滤曲线模式对高超滤量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44例次符合条件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联合组各122例次,分别应用普通模式和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三阶梯下降型)模式透析,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值及低血压临床表现、实际超滤量、透析充分性。结果:联合组透析中低血压、肌肉痉挛、打呵欠、出汗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P0.01),联合组患者实际超滤量高于普通组(P0.05),两组透析后血钠、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模式(三阶梯下降型)能减少高超滤量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有利于体重增长过多的患者达到干体重,对透析充分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