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鼠源性IgM类单克隆抗体(McAb)的纯化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比较。(1)聚乙二醇(PEG)沉淀法具有操作简便,适于大批量生产的特点。(2)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其纯度较高。(3)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具有纯化条件温和,操作时间短,样品纯度高,且对单克隆抗体活性无不良影响的优点;但其设备昂贵,样品处理量相对较少。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用途来选择纯化方法,获得理想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鼠源单抗或者人源单抗,除已广泛应用于体外诊断外,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疾病的体内诊断和治疗。WHO、美国、欧洲等对体内用单抗都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要求,我国也于1990年以卫药政字(90)第37号文批准《人用鼠性单克隆抗体制备及质量控制要点》。本文综合国内外情况对人用鼠源及人源体内诊断和治疗用的单抗的质量控制及要求作一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3.
梁哲  卢连军 《现代免疫学》1991,11(5):271-272
<正> 由于人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的同源性,使它在临床应用上比鼠单抗有更大的潜力。我国在《人用鼠源性单抗制备及质量控制考虑要点》中要求检测逆转录病毒,而对人源性单抗的使用迄今尚未有一个完善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扩增鼠源性mAb和人源性抗体Vk基因中引物的作用。方法 从5株抗HFRS病毒鼠源性mAb杂交瘤细胞系和人PBL中提取细胞总RNA。逆转录后,用不同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后测定核苷酸序列并比较不同引物的作。结果 5株mAb杂交瘤细胞的Vk基因及人源性抗体的Vk基因,需采用不同的引物组合才可得到。结论 5‘端引物在PCR扩增抗体Vk基因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扩增鼠源性mAb和人源性抗体Vκ基因中引物的作用.方法从5株抗HFRS病毒鼠源性mAb杂交瘤细胞系和人PBL中提取细胞总RNA.逆转录后,用不同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后测定核苷酸序列并比较不同引物的作用.结果 5株mAb杂交瘤细胞的Vκ基因及人源性抗体的Vκ基因,需采用不同的引物组合才可得到.结论 5'端引物在PCR扩增抗体Vκ基因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鼠源性McAb在人体长期反复应用可产生人抗小鼠抗体(HAMA),近年来人们采用构建鼠/人嵌合抗体以降低鼠McAb的免疫原性。本文作者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了抗癌胚抗原(CEA)鼠/人嵌合抗体基因,并在小鼠骨髓瘤细胞中表达出嵌合抗体。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嵌合抗体既保持了亲代鼠McAb的特异性亲和力。又具有更强的体内及体外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将高中和活性的鼠源性JEV-McAb2H4、2F2、mC3腹水等量混合后,经辛酸-饱和硫酸铵沉淀提纯,按卫生部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审定的“人用鼠源性单抗制备及质量控制要点”鉴定,各项指标基本符合人体内使用要求。1989年7~9月份在西安市传染病院、儿童医院、第四军医大学  相似文献   

8.
1975年,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问世,为生物学、医学的发展树立了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McAb)用于人体存在一定缺点,如异种蛋白反应就是限制其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制备人源性McAb的问题就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重  相似文献   

9.
单克隆抗体(McAb)临床潜在应用的范围甚广,包括肿瘤影像和治疗,病毒及细菌性感杂、败血症性休克、免疫抑制的治疗,以及应角抗独特型疫苗进行免疫治疗等。由于鼠源性McAb 免疫原性强,在治疗过程中多次给人治疗可诱发中和作用的免疫应答,从而限制其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合报道了本室近年来在鼠源性JEV-McAb用于快速诊断及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结果。(1)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了6株稳定分泌JEV-McAb杂交瘤细胞系,并鉴定了它们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特性;(2)建立了用单抗快速检出JEV抗原、抗体及免疫复合物的方法;(3)对3株有中和活性  相似文献   

11.
大量动物实验和初步的临床观察表明,鼠源性McAb有可能成为一些病毒性疾病特异而有效的治疗制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对病毒的直接中和而抑制感染,也可通过介导机体的CDC和/或ADCC效应而发挥作用。在将鼠源性McAb普遍应用于临床之前,尚需对其药代动力学及其可能的副作用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浅谈体内诊断和治疗用单抗制品中鼠源性病毒检测的重要性贺争鸣(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均质、高特异性抗体,不仅大大提高了血清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正在逐渐地应用于癌症及移植排斥等疾病的体内诊断和治疗[1]。国外...  相似文献   

13.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mAb)为异种蛋白,应用于人体后,半衰期较短,并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鼠抗体[1]。本文观察了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接受抗汉坦病毒mAb治疗后,其血清中鼠IgG的代谢及抗鼠IgG抗体产生的情况,以为鼠源性mAb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和实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鼠源抗γ-sm抗体重链Fd片段为模板,筛选人源性抗人γ-精浆蛋白抗体轻链。方法:利用RT-PCR从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扩增出全套的人抗体轻链基因,克隆入含鼠源性抗γ-sm抗体重链Fd片段的噬粒载体pComb3X/mFd中,电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后建立人-鼠杂合的Fab抗体库。通过稀释滴定、限制性酶切和随机测序,对所建杂合库的库容、重组率和多样性分别进行鉴定,以M13K07辅助噬菌体超感染,利用亲和纯化的γ-sm为抗原,对挽救展示的噬菌体抗体库进行3轮淘筛和克隆鉴定。最后对筛选出的杂合抗体进行初步的功能检测。结果:构建成功1.2×107CFU、重组率为90%、多样性好的杂合人-鼠噬菌体抗体库。利用纯化的γ-sm3轮亲和淘筛后,5个克隆成功诱导表达特异性的pIII融合抗体。ELISA进一步检测表明,5个克隆均呈特异性阳性反应,其中2个克隆亲和力较高,测序显示其所含轻链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可变区来源于IGKV4-101胚系基因家族。结论:利用鼠源Fd片段为模板,导向筛选杂合噬菌体库,成功筛选到人源性抗人γ-精浆蛋白抗体轻链。  相似文献   

15.
李淋  汪由坤 《现代免疫学》1991,11(5):297-298
应用单桥PAP法对四种鼠源性PAP制剂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的性能特点进行了比较,观察了它们的染色效价、特异性显色深度,显色速度,背景显色程度以及敏感性的异同。发现几种国产制剂(WH,WX及本室产品)与国外产品(Sigma)相比,除敏感性与显色速度稍逊外,其它特性均相似。  相似文献   

16.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乙脑患者体内动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5名西安地区乙脑患者,平均年龄3岁。在患者志愿接受鼠源性McAb治疗,以及McAb制剂严格按照质控标准制备的前提下,静脉一次给予5mg鼠源性乙脑McAb。于给药后当时、第3天、第7天、第10天及第14天分别采血,测其McAb浓度和有无抗鼠IgG抗体产生。结果显示给药后当时血中McAb浓度为1μg/ml,血中浓度半衰期为4天;到第10天体内McAb为0.01μg/ml。15例患者中有2例在第7天产  相似文献   

17.
人治疗性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体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自从 20世纪 70年代德国学者K n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成功地制备了杂交瘤单克隆抗体 (mAb)以来, 抗体的生产技术才实现革命性的突破, 其在诊断、治疗、预防和蛋白提纯方面显示了重要的作用和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10多年来, 抗体被认为是理想的癌症和传染病的治疗分子。然而, 鼠源mAb作为异源性蛋白在人体内应用受到了限制: 如 ( 1 )可诱发鼠抗人抗体的生成(HAMA)[1]; (2)鼠源性Fc段不能有效地发挥人源性Fc段的功能; ( 3 )鼠源性抗体的生物半衰期很短 [2]。这严重影响了鼠mAb的治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固定抗体、稀释病毒法探讨5株McAb对HFRSV的人源陈株、鼠源R_2株、昆虫源Hg株攻击小白鼠乳鼠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具有血凝抑制活牲的B_9株McAb,对HFRSV陈株、R_2株、Hg株的保护指数分别为4.5、3.769、2.0~3.5。先接种B_9株McAb,24小时后用不同感染量的HFRSV陈株攻击,其保护指数为3.375;用10个LD_(50)的陈株攻击,一周  相似文献   

19.
15名西安地区乙脑患者,平均年龄3岁.在患者志愿接受鼠源性MCAb治疗,以及McAb制剂严格按照质控标准制备的前提下,静脉一次给予5mg鼠源性乙脑McAb。于给药后当时、第3天、第7天、第10天及第14天分别来血,测其MCAb浓度和有无抗鼠IgG抗体产生。结果显示给药后当时血中McAb浓度为1μg/ml,血中浓度半衰期为4天;到第10天体内McAb为0.01μg/ml。15例患者中有2例在第7天产生抗抗体,1例在第10天,1例在第14天测到抗抗体.其余11例在第14天仍未测到抗抗体产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普及以及越来越多的单克隆抗体(McAb)制品进入临床研究及应用,McAb制品的质量控制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McAb制品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指对该制品的制备过程及最终产品进行监控,以期获得化学纯度及生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