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 (sICAM 1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中的作用。方法 COPD患者 35例 ,分为缓解期组 1 5例 ,加重期组 2 0例 ;健康体检者 1 8例作正常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中sICAM 1的含量 ,肺功能仪测量 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FEV1 /FVC) ,并将两者作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COPD缓解期组和加重期组的血浆sICAM 1含量分别为 (2 1 .40± 3 .596) μg/L、(30 .59± 4 .1 55)μg/L和 (38.40± 3 .943) μg/L ,3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FEV1 /FVC分别为 (97.4± 8.0 5) %、(53 .3±7.85) %和 (48.7± 3 .72 ) % ,3组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COPD缓解期组血浆sICAM 1与FEV1 /FVC呈负相关 (r =- 0 .738,P <0 .0 0 2 ) ,加重期组亦存在负相关关系 (r =- 0 .864 ,P <0 .0 0 1 )。结论 ICAM 1参与COPD的发病过程 ,血浆sICAM 1含量可作为评价COPD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等剂量布地奈德短疗程吸入治疗非哮喘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按照随机、对照的设计 ,6 0例非哮喘性COPD患者分二组 ,给予布地奈德 80 0 μg/d与安慰剂治疗 8周 ,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 (FVC)、最大呼气流速 (PEF)、最大呼气流速日变异率 (VPEF)以及记录生活质量调查记分。结果 :治疗组 30例非哮喘性COPD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 (治疗前 1.8± 0 .4分 ,治疗后 2 .2± 0 .3分 ) ;FEV1提高显著 (治疗前 1.2± 0 .3L ,治疗后 2 .1± 0 .7L) ,但FVC(治疗前 2 .1± 0 .2L ,治疗后2 .1± 0 .18L)、PEF(治疗前 2 .18± 0 .2 9L/S ,治疗后 2 .17± 0 .2 9L/S)、VPEF(治疗前 50± 9% ,治疗后 4 9± 9% )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对照组 30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对于非哮喘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短期吸入布地奈德 ,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7例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9例。治疗组采用药饼敷贴天突和大椎穴,同时喘可治注射液注射于两侧足三里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茶碱缓释片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肺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和68.4%,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功能状况、对刺激原反应、自我健康的关心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亦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状况、对刺激原反应、自我健康的关心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EV1/FV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FEV1、FEV1/FVC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选穴:定喘、肺俞、肾俞、脾俞、足三里),每周1次,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使用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 TM,CAT)进行评分,并检测第1秒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及其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的比值(FEV1/FVC),及检测血液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CA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FEV1、FEV1%、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可以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IL-8 IL-17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白介素 - 8(IL - 8)及白介素 - 17(IL - 17)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搜集 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及其缓解期和 2 0例健康者的静脉血 ,离心后取血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 - 8、IL - 17的浓度 ,同时测定出所有受试者 (急性期治疗前后、缓解期、正常人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 - 8浓度 (70 1 5 3± 12 1 34)pg/L与缓解期 (2 2 8 5 3± 5 7 5 8)pg/L及对照组 (2 0 2 87± 31 14 )pg/L比较 ,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 - 17浓度 (76 0 1± 4 35 )pg/L与缓解期 (2 0 85± 3 6 8)pg/L及对照组 (16 30± 3 0 8)pg/L比较 ,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12 34±2 9)× 10 9/L与缓解期 (5 9± 1 39)× 10 9/L及对照组 (3 87± 0 83)× 10 9/L比较 ,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后 ,血清IL - 8浓度 (4 2 2 6 7± 88 9)pg/L明显低于治疗前 ;血清IL -17浓度 (4 4 0 2± 4 82 )pg/L也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IL - 8、IL - 17浓度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γ =0 6 34、γ =0 5 94 )。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并探讨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差异以及对肺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80)与对照组(n=80).观察组给予多索茶碱治疗,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FEV1为(1.45±0.31)L,FVC为(2.16±0.35)L,VC为(2.91±0.50)L.对照组FEV1为(1.24±0.29)L,FVC为(1.92±0.37)L,VC为(2.53±0.51)L.两组肺功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观察组恶心4例,呕吐2例,失眠2例,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恶心9例,呕吐6例,失眠3例,发生率为22.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与氨茶碱相比,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肺功能改善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水平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组74例、缓解期组46例)及6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比3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值及FeNO值差异,并分析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肺功能指标、哮喘控制(ACT)评分及FeNO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FEV1%、FEV1/FVC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FeNO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FEV1%、FEV1/FV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e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FEV1%、FEV1/FVC、A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Fe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急性发作期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与ACT评分呈负相关(r=-0.519,P<0.001).结论 FeNO是反映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炎症损伤的重要指标,其变化对于评估哮喘的临床转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重症哮喘的氧自由基代谢进行研究 ,进一步探讨氧自由基与哮喘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 :47例患者中 ,重症发作组 11例 ,非重症发作组 15例 ,缓解期 2 1例。丙二醛 (MDA)含量检测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检测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结果 :血清MDA含量 :重症发作组 :5 5 9± 0 6 0nmol/ml,非重症发作组 :5 0 2± 0 .5 4nmol/ml,缓解期哮喘组 :4 48± 0 .46nmol/ml。重症发作组高于非重症发作组 (P <0 0 1)和缓解期哮喘组 (P <0 0 1)。红细胞SOD活力 :重症发作组 1134.8± 10 5 0单位 /gHb ,非重症发作组 136 2 2± 10 0 6单位 /gHb ,缓解期哮喘组15 0 6 2± 143 4单位 /gHb。重症发作组低于非重症发作组 (P <0 0 1)和缓解期哮喘组 (P <0 0 1)。结论 :MDA含量与红细胞SOD活力可作为了解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吸入激素对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肺功能及血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测定 2 2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吸入中等量皮质激素BUD四周前后的FEV1% ,PEFR(L/min)及用峰速仪监测呼主峰流速 (PEF ,L/min) ,同时测定血皮质醇及咽拭子培养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治疗后FEV1由 5 6 .77± 11.79%增至 6 5 .89± 11.97% ,PEFR由 4.40± 1.6 9L/min增至 5 .6 8± 1.71L/min ,PEFRV由 14.2 2± 9.99%降至 4.82± 4.6 2 % ,症状记分由 1.99± 0 .6 9降至 1.19± 0 .92 ,经t检验有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而血皮质醇由 14.92± 5 .99μg/dl降为 13.91± 5 .6 2 μg/dl,但无统计学上意义 (P >0 .0 5 ) ,咽拭子培养均为阴性。临床控制率 72 .7% (16 / 2 2 ) ,显效率 18.2 % (4/ 2 2 ) ,总有效率 90 .9%。结论  (1)中等量皮质激素吸入是目前哮喘治疗的推荐方法 ,而BUD最好。(2 )肺功能自身监测是指导用药和管理哮喘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EC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激素治疗对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酶标法测定正常人及发作期哮喘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前后及缓解期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的变化。结果 正常人ECP含量为 4 82± 3 39μg/L ;35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前ECP含量为 2 4 4 6± 34 0 μg/L ;治疗后ECP含量为 8 4 3± 5 4 2 μg/L ;4 5例缓解期哮喘患者ECP含量为 11 2 4±4 36 μg/L。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 ,缓解期血清ECP水平均高于正常人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血清ECP含量可以作为监测哮喘抗炎治疗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上清白细胞介素(IL)-17、IL-38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单次采集对照组患者的诱导痰上清,并分别于哮喘急性发作期与治疗缓解期时采集观察组的诱导痰上清.分别比较两组诱导痰上清中IL-17、IL-38水平,并分析观察组IL-17、IL-38与各肺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期时诱导痰上清中的IL-17水平高于缓解期水平及对照组,IL-38水平低于缓解期水平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哮喘治疗缓解期时IL-38水平也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诱导痰上清中IL-17水平与IL-38水平呈负相关,IL-17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75%)、FEV1与预测值百分比、PEF与预测值百分比、FEF50%与预测值百分比呈负相关,IL-38水平与以上指标均呈正相关(均P<0.05).而临床缓解期哮喘患者IL-17、IL-38水平与以上各肺功能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上清IL-17水平升高,IL-18水平降低,IL-17、IL-38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哮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To assess the adequacy of therapy in asthma, 46 children with asthma attending a summer camp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 questionnaire about their symptoms and the treatment that they had received. Each child's height, weight,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 and 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were measured. According to defined criteria of symptom severity the children were categorized as suffering from severe (48%) or mild (52%) asthma. The mean FEV1/FVC ratio (P less than 0.05) and the mean FEV1 were lower (P less than 0.02) in the children with severe asthma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mild asthma. In the group with severe asthma, 68% of the children were considered to be receiving suboptimal therapy; 45% had never had their FEV1 or FVC measured. Among those who were receiving suboptimal therapy, 40% had measurable airflow obstruction compared with 17% of children with mild asthma. Because poor management of asthma remains common in children, the need to make doctors and parents aware of the fact that suboptimal therapy may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morbidity of the condition is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记忆合金环抱器手术内固定在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和手术组各25例。方法:手术组应用记忆合金环抱器手术复位内固定。对照组采用胸骨固定板胸带包扎固定,重症呼吸不稳定者行呼吸机辅助内固定。分别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天数;术后1周和出院随访3个月的VC、FEV1/ FVC、MVV;以及术后胸廓畸形、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手术组疼痛缓解时间(8.96±2.85)天、住院天数(9.96±3.23)天、骨折愈合天数(33.84±2.59)天均少于对照组手术组疼痛缓解时间(16.40±2.32)天、住院天数(18.50±2.31)天、骨折愈合天数(56.16±2.51)天,P<0.05,有统计差异;在肺功能改善方面,术前、术后1个月及出院3个月的手术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均具有统计差异,术前手术组在VC、FEV1/ FVC、MVV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两组无统计差异,术后1周和出院随访3个月的手术组在VC、FEV1/ FVC、MVV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有统计差异;在不良反应方面,各并发症经卡方检验,P>0.05,无统计差异,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经卡方检验P=0.031<0.05,有统计差异。结论:记忆合金环抱器手术内固定在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中的疗效确切,为今后临床和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孟鲁司特咀嚼片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CVA患儿8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早、晚各1次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每晚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儿的咳嗽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的咳嗽评分、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咳嗽缓解时间、消失时间分别为(4.2±1.4)d、(8.5±3.7)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1)d、(12.9±2.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咳嗽评分均明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呼气峰流速值(PET)、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分别为(6.7±1.2)L/min、(3.4±1.3)L、(2.4±0.9)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1.0)L/min、(2.5±0.9)L、(1.9±0.7)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gE、IL-4、IL-5水平分别为(124.5±40.6)kU/L、(71.2±5.2)ng/mL、(10.2±0.4)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1±41.9)kU/L、(88.7±7.5)ng/mL、(14.5±1.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咀嚼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治疗CVA患儿的效果显著,孟鲁司特咀嚼片有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以及肺功能,同时可控制炎症反应水平,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唐红梅 《海南医学》2009,20(4):29-30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硫酸镁加法莫替丁注射液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87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10mg、硫酸镁2.5g、法莫替丁40mg静滴。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和1s用力呼气量(FEV1)的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和79.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VC分别为(1.79±0.39)L和(2.51±0.65)L,(P(0.01);FVC分别为(1.91±0.51)L和(2.41±0.66)L,(P(0.01);FEV1分别为(0.93±0.75)L和(1.42±0.39)L,(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硫酸镁和法莫替丁注射液可提高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参术定喘汤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中医证候、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 E,TIgE)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5月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试验组给予参术定喘汤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评估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水平,采用肺功能测定仪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率(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IgE水平,呼气分析仪检测FeNO水平。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水平、FeNO、TIg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采用参术定喘汤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中医证候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下调FeNO、TIgE水平,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Shengmaiinjection(生脉注射液,SMI)ispreparedonthebasisofatraditionalclassicrecipe,whichcouldstrengthendiaphragmcontraction.(1)FromNov.1996toAug.1997,theauthorstreated20patients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withSMIandtheeffectofSMIontheirrespiratoryf…  相似文献   

18.
王海燕  涂林修  刘瑜 《浙江医学》2015,37(12):1070-1072
目的 通过对比支气管哮喘患儿规范化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为本地区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肺功能测定系统对33 例哮喘儿童在急性发作期、缓解期3、6 个月及1 年分别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比较各期实测值,以及异常比例的差异。结果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用力肺活量(FVC)、1 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及75%、50%、25%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速(FEF25~75)等实测值与预计值比较均下降,规范化治疗后3个月开始相关指标逐渐恢复,6个月后反映大气道功能相关指标(FVC、FEV1等)基本恢复。1年时反映小气道功能相关指标FEF25~75 恢复。结论 通过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肺功能的监测,可以动态观察患儿气道功能恢复情况,为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诊疗的应用价 值。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18 年12 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CO、哮喘及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COPD)患者共171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CO 患者41 例(ACO 组),哮喘患者44 例(哮喘 组),COPD 患者86 例(COPD 组)。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45 例作为对照组。分析4 组临床特征、外周 血指标、FeNO 及肺功能指标[ 第1 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最大呼气量/ 预计 值(FEV1%pred)及第1 秒最大呼气量/ 用力肺活量(FEV1/FVC)] 的差异,以及FeNO 与肺功能及外周血指 标的关系。结果 哮喘组年龄低于COPD 组及ACO 组(P <0.05)。ACO 组外周血EOS%、FeNO 水平低于 哮喘组,而高于COPD 组(P <0.05)。ACO 组和哮喘组FeNO 与外周血EOS%水平呈正相关(r s =0.383 和 0.316,P =0.044 和0.037)。COPD 组和ACO 组的FEV1、FVC、FEV1%pred 及FEV1/FVC 低于哮喘组(P <0.05)。 结论 FeNO 和外周血EOS% 对ACO 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肺功能联合应用有助于ACO 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