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 I 型变态反应性疾病,通常以鼻黏膜反应性增高为其主要特点,这种现象称为鼻黏膜局部免疫反应[1],同时伴有相关器官症状的疾病。许多 AR 患者接受抗组胺药、鼻腔喷入表面激素等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本科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对经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变应性鼻炎患者45例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吴广荣  涂德根 《新医学》2000,31(6):359-360
1 引 言变应性鼻炎乃是一常见病,美国统计[1]每年约有3900万人罹患此病,由于该病有鼻塞、喷嚏、频繁水样涕、流泪、疲劳感和无法入睡等症状,使患者工作效率下降,并给部分患者带来心理与社交障碍。变应性鼻炎治疗原则[2]是:去除病因,避免与之接触,对症处理。然而实际上要做到完全避免接触变应原是困难的,所以现在仍以药物治疗为主。抗过敏药物依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五类[1]:抗组胺药、减充血剂、抗胆碱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及肥大细胞膜稳定药。2 药物介绍2.1 抗组胺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介质是组胺,所以应用组胺拮抗药治疗是合理的选…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变态反应性鼻炎(以下简称为变应性鼻炎)的全球发病率有增长趋势,人群发病率约10%~40%。虽然变应性鼻炎并非重大疾病,但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产生鼻窦炎、支气管哮喘、中耳炎并发症的可能,需积极治疗。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常用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减敏疗法、手术治疗(如神经节封闭)等。药物治疗中以抗组胺及局部应用类固醇激素常见,目前常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虽疗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7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用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15种作皮内试验,并对其中128例患者进行了脱敏治疗加服小量抗组胺药,而对50例仅给抗组胺药。经治疗发现用脱敏治疗组与单用抗组胺药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 ,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应性疾病 ,是一常见病 ,以 15~ 40岁多见。其发病机理属于Ⅰ型变态反应。主要症状有鼻塞、鼻液溢、喷嚏、流泪、嗅觉减退或消失等。治疗方面 ,完全避免接触变应原是困难的 ,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药物有抗组胺药 ,肥大细胞膜稳定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药 ,抗胆碱药 ,减充血剂五类。1 抗组胺药这类药物通过对组胺H1受体拮抗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对鼻炎、喷嚏、鼻液溢有较好的效果 ,对鼻塞无明显效果。1.1 第一代抗组胺药 包括氯苯那敏 (扑尔敏 )、异丙嗪 (非那根 )、塞庚啶等又称传统抗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6种抗组胺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52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别参加6种抗组胺药治疗的III期药物临床试验,采用统计学描述法分析不良反应.结果 6种抗组胺药所致不良反应的程度多为轻度,17例出现中度不良反应,1例出现重度不良反应;在所有涉及的器官和系统中,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多.所有不良反应经停药,或医疗诊治和护理干预后均无严重后果,预后良好.结论 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阿扎他定、奥洛他定、奥沙米特、卢帕他定6种抗组胺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有效的心理、行为、认知干预及症状护理十分必要,能保证患者的安全,同时使患者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7.
组胺在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组胺拮抗剂治疗AR 是目前的主要方法,既往应用较多的是H_1受体拮抗剂,对AR 虽有疗效,但症状控制不完全。这可能是因为鼻粘膜上除了H_1受体外,还有H_2受体存在。当H_1受体被阻断后,组胺从肥大细胞释放后仍可以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鼻炎应用中药穴位敷贴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敷贴对变应性鼻炎的症状改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98例,对照组98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即给予口服H1受体拮抗剂(皮质类固醇和抗组胺药),局部应用H1受体拮抗剂以及采用特异性脱敏治疗,治疗组除给予与对照组相同的方法外,配合中药穴位敷贴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发作次数,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组胺H1受体拮抗剂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氧化亚氮(nitric oxide,NO)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R无干预组,AR组胺HR1拮抗剂干预组,RT-PCR法测定组胺HR1拮抗剂干预对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中TNF-α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R无干预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NO含量增加(P<0.05);而与AR无干预组比较,AR组胺HR1拮抗剂干预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NO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AR时大鼠血清中TNF-α和NO含量增加;组胺HR1拮抗剂可以通过抑制AR时血清中TNF-α和NO含量增加,发挥对AR大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抗组胺药物对变应性咽炎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对门诊以刺激性干咳、咽痒为主要症状就诊的患者,依据变应性咽炎的诊断标准进行纳入,对纳入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同时给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并辅助使用止咳药物。在初诊、治疗后第1周及第2周复诊时对患者症状进行视觉量表评分,比较两次治疗对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刺激性干咳,先咽痒再咳嗽为变应性咽炎的主要特点;变应性咽炎患者中有32%伴有变应性鼻炎,12%伴有哮喘;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抗组胺药物能消除变应性咽炎的整体症状、咳嗽及咽痒症状,在治疗1周时症状已经显著改善,在治疗第2周时症状仍有进一步缓解。结论变应性咽炎是临床咳嗽患者重要病因之一,在不使用抗过敏药物的情况下疗效差,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抗组胺药物能消除变应性咽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为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伴头昏等。人群患病率为10%—40%。本病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目前治疗多采用抗组胺,激素,脱敏等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我们根据神经内分泌既可调控免疫系统功能理论。结合中医经络学说,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360例。通过多年的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引起成人慢性咳嗽的可能机制和抗组胺药参与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的方法,选择慢性咳嗽患者120例,均为有单纯咳嗽症状>8周并经常规系统抗炎、止咳治疗无效的;再以抗组胺药治疗,观察抗组胺治疗后的咳嗽程度减轻、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并按单项指标疗效判断标准评估。结果抗组胺药治疗后咳嗽症状停止最快为2~3d,治疗后症状改善率达72.26%,治疗前后两组间有效率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但有部分出现嗜睡的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显示:慢性咳嗽的发生机制大部分为变应性(过敏性)因素所致。抗组胺药参与治疗慢性咳嗽疗效显著,价格低廉、并使用方法简便,很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是慢性咳嗽治疗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变应性鼻炎(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为10%~40%[1],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变应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前者多于后者,发病率占人群的5%~22%。AR是以Ig E介导的多种炎性介质(组胺为主)的释放、多种活性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2]。在病理过程中,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明显,白介素-3,5、碱性蛋白(MBp)、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P物质和神经肽A等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物和聚焦超声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中-重度持续性AR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完全随机设计),按1∶1比例随机分配到药物组和聚焦超声组,每组各50例。药物组予鼻用皮质类固醇布地奈德鼻喷剂,以及抗组胺药氯雷他定,治疗4周;聚焦超声组使用CZB型超声波鼻炎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药物组显效率24%,有效率36%,无效率40%,总有效率为60%;聚焦超声组显效率38%,有效率50%,无效率12%,总有效率为8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采用聚焦超声治疗中-重度持续性AR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安全性高,近期效果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15.
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胥科  梁传余  周光耀 《华西医学》2006,21(1):210-211
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反应性疾病[1]。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约5%~50%。变应性鼻炎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健康问题[2]。2001年的《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影响的工作会议报告》(AllergicRhinitisanditsImpactonAsthma,ARI-A)主要以患者病程的长短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作为AR分类指标,并由此决定治疗方案,与传统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easonalal-lergicrhinitis,SAR,或称花粉症)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allergicrhinitis,PAR)的分类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注重治疗方案的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物及鼻局部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SLIT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及鼻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治疗3个月后症状评分和2个月后药物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年后实验组患者鼻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变应性鼻炎采用SLIT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鼻部症状,减少用药量,改善患者鼻炎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的检测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了解常年性AR与季节性AR相互间的表达差异。方法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常年性及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各30例)血清中可溶性D选择素的含量,将其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常年性AR组及季节性AR组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均高度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常年性AR血清中可溶性B选择素表达比季节性AR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低(P〈0.05)。结论可溶性B选择素在AR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与AR发病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穆宝平 《护理研究》2005,19(10):879-879
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为开端的、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我科 1998年— 2 0 0 2年采用SHP—II型五官科射频治疗仪治疗变应性鼻炎 5 2例 ,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观察组变应性鼻炎 5 2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3 2例 ;年龄 19岁~ 61岁 ;病程 2年~ 2 6年。术前均接受过不同剂量和疗程的抗组胺药物、减充血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等的全身和局部治疗 ,疗效不佳。均有打喷嚏、流清涕、鼻痒等症状 ,无其他并发症。另选择 2 0例同种病例作为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和脱敏治疗在变应性鼻炎(AR)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用阿罗格19种点刺原液对210例AR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组胺液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对变应原为螨阳性者进行脱敏治疗,同时给予护理指导。结果:本组螨Ⅱ阳性者106例(50.5%),螨Ⅰ阳性者60例(28.6%),对变应原为螨阳性且愿意脱敏治疗的66例患者进行脱敏治疗,治疗后皮肤点刺试验均转为阴性,且无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为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脱敏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为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提供客观指标,与心理护理相结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玉屏风颗粒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AR)及对白细胞介素-l2(IL-12)、组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合作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AR患者92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联合组给予玉屏风颗粒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ACT评分、鼻炎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及血清指标IL-12、IFN-γ及组胺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ACT评分及鼻炎症状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ACT评分均有所提高,鼻炎症状评分有所下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FEV1.0/FEV)与呼气峰值流速(PEF)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显效23例,显效率为80.43%,高于对照组的50.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48%与复发率为4.34%,而对照组的分别为78.26%、17.39%,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362,P=0.044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指标IL-12、组胺与IFN-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可以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疗效突出,同时提高血清IL-12水平,降低组胺水平,进而缓解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