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 (TNF-β) +25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胃癌(GC)患者及健康人群中的分布,探讨TNF-β+ 252基因多态性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GC易感性的影响.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18例GC患者(GC组)和107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TNF-β+ 25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ELISA检测两组研究对象Hp感染情况,分析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和Hp感染与GC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 TNF-β+ 252三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GC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C组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1).分层分析显示,Hp感染者中等位基因A携带者(基因型G/A+ A/A)分布频率在GC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7).结论 Hp感染与TNF-β+ 252 A>G变异协同增加了GC易感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β基因+252 A/G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病相关性。方法:检索 Pubmed、Ovid、Springer、CBM、CNKI、万方数据库,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6月期间关于TNF-β基因+252 A/G多态性与胃癌发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排出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2及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亚组分型及敏感性分析评估其结果稳定性,并用Begg’s漏斗图和Egger’s回归图来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了16篇病例对照研究,共计病例组2 538人,对照组3 908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各组遗传模型中,TNF-β基因+252 A/G多态性与胃癌发病无统计学意义:共显性遗传模型(G/G vs. A/A):OR及95%CI:0.95(0.76,1.20);显性遗传模型[(A/G+G/G) vs. A/A]:OR及95%CI:1.09(0.91,1.32);隐性遗传模型[G/G vs. (A/G+A/A)]:OR及95%CI:0.88(0.72,1.07);等位基因遗传模型(G vs. A):OR及95%CI:1.00(0.90,1.11)(G/G、A/G、A/A分别代表基因型)。针对人种的亚组分析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NF-β+252 A/G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病无明显相关性。本次结果受纳入研究质量及数量的限制,结论仍需进一步大规模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同时探讨Cyclin D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联合作用对胃癌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15例胃癌与112例慢性胃炎患者(对照组)Cyclin D1基因第870位核苷酸A/G(A870G)多态性,应用ELISA方法检测上述人群中Hp感染率。结果:胃癌组Cyclin D1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AG及GG基因型携带者之和相比,AA基因型携带者患胃癌的相对风险度(OR)为2.60,95%可信区间(CI)为1.47-4.58。Hp阳性胃癌组Cyclin D1基因型频率与Hp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与AG及GG基因型携带者之和相比,携带AA基因型的Hp阳性者患胃癌的OR为3.82,95%CI为1.92-7.61。结论:Cyclin D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有关,携带Cyclin D1 AA基因型个体患胃癌的危险性增高。Hp感染和Cyclin D1基因多态性有协同促进胃癌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陕西人群环氧化酶-2(COX-2)-765G>C和-1195G>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胃癌患者及健康人群中的分布,探讨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互作用对GC易感性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6例胃癌患者(病例组)和121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COX-2-765G>C和-1195 G>A位点的基因多态性,ELISA检测两组研究对象Hp感染情况,分析各基因型分布和Hp感染及与胃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在-765G>C位点,病例组携带三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C(基因型GC/CC)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基因型GG相比,胃癌的易感性增加(GC:OR=1.906;CC:OR=2.900;GC+CC:OR=2.081)。在-1195G>A位点,病例组携带基因型GA和AA或携带等位基因A(基因型GA/AA)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病例组和对照组Hp阳性率分别为56.5%和43.8%,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分层分析显示,Hp感染增加了-765 G>C位点C基因型携带者胃癌的易感性(GC/CC:OR=2.081)。结论 COX-2-765 G>C的基因多态性增加了陕西地区胃癌的易感性,且与Hp感染对胃癌易感性有协同作用;而COX-2-1195 G>A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胃癌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 IL-10基因型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癌患者(胃癌组)100例和体检者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对照组)140例,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PCR-RFLP)的方法检测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IL-10-592位点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IL-10-592各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6,P<0.05)。经 Logistic回归分析,与携带IL-10-592 C/C者比较,携带IL-10-592 A/A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为OR=4.37(95%CI:2.04~9.38)。结论 IL-10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有关,IL-10-592是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基因多态性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广西柳州地区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和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Semi-nested PCR)对112例胃癌患者及238例慢性胃炎患者H.pylori的尿素酶B亚单位(UreB)基因和IL-4-588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H.pylori阳性率为59.8%,高于对照组的47.5%(P〈0.05)。两组患者IL-4-588各基因型(T/T型、C/T和C/C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7,P=0.73);胃癌组含等位基因C、T者分别为的40例(17.9%)、184例(82.1%),其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的73例(15.3%)、403例(8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5,P=0.398)。结论 IL-4-588基因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且与广西柳州地区胃癌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胃癌患者与匹配人群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和IL-1B-511基因多态性,探讨IL-1B-511基因多态性是否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方法 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法检测湖北地区84例胃癌患者和84例与之性别、年龄、民族匹配普通人群的lL-1B-511基因多态性.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述人群中的Hp感染率.结果 ①胃癌患者IL-1B-511 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性别、年龄、民族匹配的对照人群(P<0.05).②84例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P<0.01).③胃癌患者Hp阳性感染者IL-1B-511 T/T基因型个体显著多于对照人群.结论 IL-1B-511 T/T基因型可能增加Hp感染后汉族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亚型cagA+基因株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阳性株(cagA^+株)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通过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92例胃癌和24例浅表胃炎组织石腊标本Hp和cagA^+亚型株的感染。结果:①Hp感染在胃癌和慢性浅表胃炎间无差异,而cagA^+株感染是前者高于后者(P〈0.05);②Hp感染早期胃癌地进展期癌、胃窦癌高于贲门癌、肠型胃癌高于弥漫型癌(P〈0.05)。然而只有肠型胃癌cag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整联蛋白α亚基1(ITG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联性,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体检者281人的血液样本,采用ELISA法确定体验者血液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根据抗体滴度将样本分为幽门螺杆菌阴性组(n=159)和幽门螺杆菌阳性组(n=122)。采用TaqMan法对ITGA1基因的rs1862610、rs2432143和rs2447867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Haploview 4.0软件构建单体型,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检测各等位基因、基因型的SNPs和单体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ITGA1基因rs1862610和rs2432143位点的SNPs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关联(P>0.05);ITGA1基因rs2447867位点的SNP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联(P<0.05),携带基因型CT可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CT vs CC:OR=0.52,95% CI:0.31~0.86)。ITGA1基因rs1862610和rs2432143位点SNPs之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D'=1),构成单体型块,各单体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关联(P>0.05)。结论:ITGA1基因rs2447867位点的SNP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联,携带基因型CT可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11(PTPN11)基因的多态性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广西柳州地区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胃癌组(238例)及健康对照组(112例)均来自广西柳州地区。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两步法聚合酶链反应(PCR-CTPP)技术对Hp的尿素酶B亚单位(UreB)基因及PTPN11基因第3内含子2460位点的单链构象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Hp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59.7%vs 48.2%,P<0.05)。胃癌组等位基因A频率低于对照组,等位基因G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间PTPN11基因第3内含子2460位点各基因型(G/G型、G/A型和A/A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G型比较,A/A型和G/A型胃癌易感性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型:OR=0.399,95%CI 0.097~1.641;G/A型:OR=0.642,95%CI 0.397~1.039);但A/A型和G/A型合并后再与G/G型比较,含A基因者胃癌易感性显著降低(OR=0.620,95%CI 0.388~0.992)。结论广西柳州地区的人群中PTPN11第3内含子2460位点携带A基因者胃癌易感性低,而该位点为G/G型及Hp感染者胃癌的易感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胃癌患者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了115例胃癌与112例慢性胃炎患者(对照组)Hp感染,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上述人群中细胞周期蛋白 D1基因第870位核苷酸A/G(A870G)多态性.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中,胃癌组细胞周期蛋白D1 基因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71.0%,而对照组为45.9%.将A等位基因视为暴露因素,其使个体患胃癌的相对风险度(OR)为2.89,95%可信区间(CI)为1.80~4.62.结论 有Hp感染的胃癌患者中,细胞周期蛋白 D1基因中AA基因型为高危基因.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范围内 ,胃癌仍然是迄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每年约有 16万人死于胃癌 ,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长期以来 ,尽管进行了大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研究 ,然而胃癌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 ,比较趋向一致的意见是 ,胃癌的病因是多因素的 ,如环境、饮食、遗传、免疫等。但所谓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如慢性萎缩性胃炎(Chtonicatrophicgastritis,CAG) ,胃溃疡和肠上皮化生等则受到普遍的重视。1983年 ,两位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trshall在人类胃内发现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研究神经轴突导向分子Semaphorin 5A(SEMA5A)基因多态性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后胃癌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0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同期健康人群250例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研究对象Hp感染情况;通过Taqman探针法对SEMA5A基因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检测,并用SNaPshot测序法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SEMA5A rs805153位点的3种基因型在胃癌组与对照组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T基因型在经年龄、性别、Hp感染调整后OR=2.74(95%CI:0.35~3.83,P<0.01);在隐性模型中,与CC基因型相比,TT+TC基因型与患癌风险有关(P<0.01,OR=2.40,95%CI:1.28~2.96),与男性胃癌的发病风险相关,经多因素校正后OR值=1.33(95%CI:0.81~2.23);在感染Hp时,TT+TC基因型也与胃癌的风险有关,经多因素调整后OR值=1.97(95%CI:0.28~1.40)。而rs69348...  相似文献   

15.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而且受多因素影响的过程,慢性胃炎在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之后,最终可发展为胃癌。幽门螺杆菌(Hp)、盐过量摄入、胆汁反流、N-亚硝基化合物和缺乏抗氧化剂等均与胃癌发生的不同阶段相关联。在这些危险因素中,Hp被认为是癌发生序列过程中的触发因子。因此,根据流行病学Hp感染与人类胃癌发生率的高度相关性,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Hp定为人类胃癌第一致癌物。但其确切的致癌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对经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活检确诊的 182例胃癌的Hp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感染与胃癌发生年龄无关 ,各年龄组间Hp感染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Hp感染与胃癌病变部位有一定关系 ,胃窦癌与贲门癌间Hp感染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Hp感染与胃癌病理类型无关 ,胃癌各病理类型间Hp感染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残留样蛋白质家族成员4(VGLL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450例体检者的血液样本,采用ELISA法将样本分为幽门螺杆菌阴性组(n=220)和幽门螺杆菌阳性组(n=230)。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VGLL4 SNP rs1803489、rs7617620、rs1307852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内蒙古包头地区汉族人群中VGLL4基因SNP rs1803489、rs7617620、rs13078528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没有关联。结论 在内蒙古包头地区的汉族人群中VGLL4基因SNP rs1803489、rs7617620、rs13078528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匡永远 《当代医学》2009,15(31):43-4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经内镜和病理明确诊断的不同胃黏膜病变患者共372例,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2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93例、肠上皮化生IM45例、异型增生DYS35例及胃癌GC72例。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联合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Hp阳性率从CSG、CAG、IM、DYS到GC分别为43.3%、60.2%、64.4%、65.7%和70.8%,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且CAG、IM、DYS与GC的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CSG(P〈0.05,P〈0.01);早期胃癌Hp感染率为86.2%,显著高于进展期(60.5%,P〈0.05);Hp感染率与胃癌的年龄、部位、Lauern分型密切相关(P〈0.05,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Hp感染在慢性胃炎进展演变为胃癌的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并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宁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β252基因多态性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及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203例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患者,其中慢性胃炎72例,消化性溃疡55例,非贲门胃癌患者76例和66例无症状对照者的TNF-β252 NcoI基因型分布。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血清HP抗体: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B(UreB)、尿素酶A(UreA)。结果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非贲门胃癌组Cag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acA抗体阳性率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组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reB抗体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UreA抗体在胃癌组中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胃十二指肠病变组(P<0.05)。TNF-β252 NcoI A/A、G/G、A/G基因型在Hp抗体阳性的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中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CagA HP感染与宁夏人群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密切相关。TNF-β252 NcoI基因多态性与宁夏人群CagA 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11(PTPN11)和自细胞介素4(IL-4)基因多态性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广西柳州地区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广西柳州地区238例胃癌患者及112例健康对照者,通过PCR检测H.pylori的尿素酶B亚单位(UreB)基因,两步法聚合酶链反应(PCR—CTPP)对被研究者的PTPN11基因第3内含子2460位点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NP),同时以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Semi—nested PER)对IL-4—588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胃癌组和对照组H.pylorl(+)者分别为142例(59.7%)和54例(48.2%),H.pylori(-)者分别为96例(40.3%)和58例(51.8%),H.pylori感染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和对照组PTPN11基因、IL-4—588基因在该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遗传平衡状态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PT-PN11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PTPN11基因研究发现:与G/G型相比,G/A型和A/A型不能减低胃癌的发病风险;但将G/A型和A/A型合并后与G/G型相比,带有A基因的个体患胃癌的风险显著降低。对IL-4基因研究发现:与C/C型相比,C/T型和T/T型的个体患胃癌的风险在胃癌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且在对胃癌易感性的相关分析中该位点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广西柳州地区PTPN11基因第3内含子2460位点A基因携带者能明显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G/G基因型和H-pylori感染能增加胃癌的易感性,H-pylor感染与该位点G/G基因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而IL一4—588基因多态性与广西柳州地区胃癌的发病风险无关,且在对胃癌易感性的相关分析中该位点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